“理直”了一定要“氣壯”嗎
人際交往中,人們有時難免會發(fā)生一些摩擦和矛盾。想要化解摩擦,調解矛盾,理是“天平”和“滅火器”,故而有“有理行遍天下”之說。人們常說“理直氣壯”,應當說,這是人之常情、事之常理。但是,“理直”了一定要“氣壯”嗎?
理直也需語柔
2010上海世博會需要大量學生志愿者。上海格致中學高一(10)班應學校號召選拔世博會志愿者,由班長張曉丹和團支部書記杜蕓蕓負責此次的選拔工作。同學們都很想參加,但是由于名額所限,很多想成為志愿者的同學未能如愿。
落選的董智在班里大聲說:“班長以權謀私,憑什么讓其他人參加而不讓我參加。我不服氣,這里面肯定有貓膩。”有的同學也在那隨聲附和。張曉丹正好踏進教室,聽到董智散布的“流言蜚語”,張曉丹平靜下來,微笑著說:“首先,我對董智同學勇于提出他的疑義表示理解與贊同。但我可以保證,志愿者選拔過程絕對公正公平,這是經過綜合考量后決定的。”他又風趣地說:“董智同學說我以權謀私,我要真是那樣的話,第一個就把自己選拔進去了??墒乾F在你們看看,我還不是名落孫山了么!”隨后,張曉丹緩慢而耐心地將選拔標準講解了一遍。董智不好意思地道歉說:“真對不起,班長,我不該胡亂猜測,更不該那么說你。”張曉丹開玩笑地說:“孺子可教啊!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其他同學聽了,都會心地笑了。
董智沒有證據就亂說話,張曉丹卻沒有抓住不放,理直氣壯地指責他,而是溫和地說明緣由,最終開釋了大家的疑問。看似一場硝煙戰(zhàn)爭,卻在短時間內化解于無形。在跟同學相處的過程中,我們也要學著像張曉丹這樣理直語柔,與其硬碰硬,還不如采取以柔克剛的迂回方式,既可以解決問題又不至于傷害到同學之間的情誼。
為了慶賀自己的69歲生日,丘吉爾在英國駐德黑蘭使館舉行宴會。出席德黑蘭會議的羅斯福、斯大林應邀出席。
宴會的前半段相當熱烈。輪到英國總長艾倫·布魯克將軍祝酒時,布魯克大概有點醉了,他站起身來,用手中的餐刀敲著他的酒杯,提醒在座的人注意傾聽他的高論:“戰(zhàn)爭中,英國作戰(zhàn)的時間最長,仗打得多,所蒙受的損失也最大。所以,論起對戰(zhàn)爭的貢獻,那沒有誰能比得上英國了。”
人們明白,這話是說給蘇聯人聽的。
丘吉爾頓時緊張起來,他注意地看著斯大林的臉。
斯大林從座位上站起來,人們以為他將以最嚴厲的言辭回敬這位不懂事的魯莽將軍了。出人意料的是,斯大林向布魯克將軍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我欣賞你的說法,我的朋友。”然后,他走到丘吉爾跟前,說:“人們開始談到貢獻,那說明我們勝利在望了。當勝利的那一天真的到來的時候,我們誰也不應該忘記,是英美兩國的武器開辟了通向這一個目標的道路。”
丘吉爾這才放下了心。羅斯福聽罷頻頻點頭,他接著高度評價蘇軍的戰(zhàn)績,并提議為蘇聯紅軍迫使納粹軍隊一退再退的戰(zhàn)功而干杯。宴會的氣氛熱烈而友好。
由這個故事可見,理直語柔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斯大林在艾倫·布魯克發(fā)出狂妄言論時,不是和風細雨地柔語相對,好言溝通,而是理直氣壯地反唇相譏,那樣局面就會不可收拾,甚至有可能引起國家間的矛盾。劉墉說:“理直氣壯和理直氣和,后者比前者更顯出風度和涵養(yǎng)。”理直而氣和語柔,不僅沒有丟了理,反而融情于理、情理兼具,還顯示了氣度、胸懷和修養(yǎng),有助于在相互理解、相互體諒的氣氛中緩和矛盾,解決問題。
古人說:“有理不在聲高”、“得理還須饒人”,說的就是有理也要語柔。同學們,我們在日常交際中,要學會得理也讓人,義正辭婉、理直語柔,這不但是一種寬容與謙讓,更顯示了一種風度與涵養(yǎng),能夠讓你有一個更為和諧友好的人際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