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利益和群體利益能否兩全
個人利益和群體利益能否兩全
辯論會,也叫辯論賽,還有的叫做論辯賽。它在形式上是參賽雙方就某一問題進行辯論的一種競賽活動,實際上是圍繞辯論的問題而展開的一種知識的競賽、思維反映能力的競賽、語言表達能力的競賽、也是綜合能力的競賽。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一場主題關于個人利益和群體利益能否兩全的辯論賽,希望能幫到你。
正方:溫莎大學 個人利益和群體利益可以兩全
反方:馬來亞大學 個人利益和群體利益不可以兩全
陳述
正方:個人利益和群體利益雖然是一對矛盾,但是不是永恒不可調和的矛盾,兩者不像水火不能相容,生死不能并存一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反方:不要忘記,新加坡有如今經濟蓬勃的發(fā)展,是因為李光耀做出偉大的犧牲,這不是證明不能兩全的概念嗎?
解意(正方一辯):首先讓我們對今天的命題進行一下仔細的分析,利益是人們的欲望和需求的滿足,群體是許多個人組成的整體,群體利益則反映著群體中大多數成員的個人利益,兩全說的是雙方的利益都可以得到保全,這里并不是說雙方的利益都要完美無窮,也并不是說要同時實現,而是一種過程和趨勢,可以是一種或然性,代表著或許可能,并不是說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條件下都曾經也必然是如此的。
其次,利益是多層次的,它有大有小,請問對方辯友,如果一個人為了獲得大的利益,而放棄小的利益,你們能說他沒有得到利益嗎?
最后,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是有社會性的,任何一個個人都是社會群體的一員,個人利益的實現從來離不開社會群體的保障,違反法律,違反道德,假公濟私,損公肥私,在有些人看來,也許暫時可以獲得一己之利,但是這樣的人,這樣的行為終將受到群體的唾棄和法律的制裁,到頭來是得不償失。
陳錦添(反方一辯):對方告訴我們,只要個人不斷奮斗,社會就會進步,那為什么今天蘇哈托越是奮斗,印尼卻越不進步呢?對方告訴我們,兩全并不等于完整無缺,可是根據《辭?!返慕忉專峭昝例R備,而鄭玄說:“全,無瑕弊者,道又說無愧卻也”,這怎么又不是完美無缺呢?因此對方今天如果要論證兩全的話,那就必須告訴我們,兩者在追求的過程中,完全不會阻礙和損害到另一者的發(fā)展,顯然對方沒有做到這一點。今天我們說,個人利益是個人欲望的滿足,是個人自我要求的一種享受。而群體利益,則是整個群體發(fā)展和延續(xù)的有利條件,群體利益綜合了大多數人的需要和意愿,所以還是相對客觀和一致性的。今天辯題里面的可以,不像對方所說的僅僅是一種邏輯上的可以,今天的可以是一種現實中能力上的考量,所以對方要說可以的話,就必須向我們可論證,兩者的追求如何可以解決它在本質上的矛盾和在實踐上的沖突。
紀寶娟(正方二辯):對方辯友片面地夸大了個人利益和群體利益之間的矛盾,而有意掩飾了個人利益和群體利益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轉換的關系。離開了群體利益,個人利益又何從談起呢?例如我們身處的這個美麗的國家新加坡,每個人都兢兢業(yè)業(yè)努力的工作,整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增強了,而每個人的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了,這個例證就證明了在群體利益保全的情況下個人利益也可同時獲得,對方辯友能夠否認嗎?個人利益和群體利益可以兩全,我方一辯已經說明,這里的可以兩全并不是說,兩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條件下都能達到兩全的。
陳勛亮(反方二辯):對方辯友最大的錯誤就是談可以,他沒有談可以兩全。我方剛才一辯明明白白告訴大家,鄭玄就說:“全,無瑕弊者也”,如果對方辯友只是談沒有矛盾的地方,這是全的概念嗎?顯然對方辯友有點離題之嫌。第二、對方辯友的一二辯告訴我們,新加坡很多很好的例子,但是我方一辯也同時說了,不要忘記,新加坡有如今經濟蓬勃的發(fā)展,是因為李光耀做出偉大的犧牲,這不是證明不能兩全的概念嗎?對方二辯其實要闡述我們觀點之一點而已,就是個人與群體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是密不可分的關系就代表是兩全的嗎?對方辯友顯然沒有論證,而接下來請讓我從宏觀的角度,論證個人與群體利益其實有本質上的矛盾,還有實踐上的沖突。
從社會的構成而言,我們看到人與人之間其實總會有利益上的矛盾,這也就是法國哲學家盧梭所說的,國與法的形成,是基于權利的度讓,如果是可以兩全的話,何必把權利給度讓出來呢?
第二、從社會的運作而言,社會的運作是需要資源的,資源是有限的,資源是給個人獨享還是給群體共享,這不是出現矛盾了嗎?
第三、從社會的發(fā)展而言,整個歷史的前進總少不了一些烈士作出偉大的犧牲,這種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對方沒有說是可以兩全,是不是說這些偉人都是白白犧牲了呢?曼德拉為了廢除種族隔離政策,犧牲了自己27年的個人自由,對方沒有說是可以兩全,那是不是說這27年里的牢獄生活,其實是他的個人利益呢?
葉斌(正方三辯):首先我們這個課題中的個人是指廣泛意義上的個人,對方一辯卻用蘇哈托的個例來否認我方的觀點,那么是不是我們今天的辯題應該改成蘇哈托和群體利益不可以兩全呢?我們知道有得有失,有付出才會有所獲得,按照對方辯友的觀點,現在這場比賽,我個人倒是失去利益了,因為我付出了時間和精力,所以說對方辯友討論的不是個人利益,他們討論的是不勞而獲。其次,全,我同意對方的觀點,全是完美無缺的意思,但我不能同意他的辯題中的意義,如果我們這樣討論的話,我們將首先問,這個世界上有沒有完美無缺的東西,一個都不會有,何況是兩個呢?最后個人利益和群體利益雖然是一對矛盾,但是不是永恒不可調和的矛盾,兩者不像水火不能相容,生死不能并存一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包含,相互促進,群體利益在本質上,就是大多數個體利益的體現。
陳政鞃(反方三辯):首先要澄清一點,我方說的兩全,絕對不是十全十美,或者是不勞而獲,我方說的兩全,是根據《辭?!匪f的完整保全,對方說一則大,一則可以小,這也叫兩全?蘇哈托的信念是要造福人群,他自己就說到:“我不在為自己,我志在救世”,請問他信念志在救世,他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而這樣子做的嗎?第三、對方告訴我們,個人利益必定是正面的,必定是正確的,而那些壞的例子是特例,他說不看,明明有壞的例子,他不看,然后他說這是兩全,這毫無現實的邏輯嘛,對方觀點跟現實本身就不兩全。我們說如果說壞的例子不是個人利益的話,那孔老夫子為什么要說“小人予以利,君子予以義”呢?為什么我們說自私自利,惟利是圖呢?可見小人的利也是個人利益的一種啊。
交鋒
正方:我想請問對方辯友一個問題,在新加坡公共場所不可以吸煙,難道你認為這是損害了吸煙者個人的利益嗎?
反方:我們知道,群體利益凌駕于個人利益,為了群體利益,我們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王筱青:我想首先提醒對方辯友,我們今天所談的利益一定是符合社會功德的利益,那您談到的小偷和竊賊利益,自然不在我們今天所討論的范圍之內,那對方同學把李光耀先生和蘇哈托同日而語,來證明今天的話題,顯然不妥,我想首先請問對方同學,人為什么要群居?
胡漸彪:先回到對方辯友剛才所說的,個人利益必然要是善的,但是剛才對方一辯明明告訴我們,個人利益指的是一種欲望和需求上的滿足,請問一下,欲望和需求上的滿足,就必然一定是善的才行嗎?
解意:請對方辯友不要回避我方的問題,人,個人利益的實現從來離不開群體的保障,我想再請問對方辯友,從原始社會到現在,我們的人進步了嗎?我們的社會發(fā)展了嗎? 陳勛亮:當然進步了,因為我們知道,群體利益凌駕于個人利益,為了群體利益,我們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葉斌:對方一直在犧牲小我,完成大我,請問這個大我是不是我啊,難道我就不是個人了嗎?其次我們知道社會最基本的組成部分不是群體,而是家庭,你一生下來就歸屬于家庭,那么你和你家庭這個群體利益不兩全嗎?是你損害了你的家庭還是你的家庭損害了你呢?
陳政鞃:如果說大我也是我,小我也是我,究竟對方是如何劃分個人利益和群體利益的呢?
王筱青:就讓我們以家庭為例,當年你們的父母為了送你們今日上大學,節(jié)衣縮食,你認為他們昨日的節(jié)衣縮食,與你們今天所獲得的教育機會相比,是群體利益的喪失還是個人利益的喪失呢?
胡漸彪:剛才小我大我的例子,卻沒有告訴我們,小我就等同于大我,那我告訴大家,把小我等同于大我,把大我等同于小我,最好的人是誰呢?這個典范叫做蘇哈托,蘇哈托把群體的國庫當做自己的私庫,可以兩全了。
解意:我想請問對方辯友,今天你來參加辯論賽,你個人的利益和你辯論隊的集體的利益,難道不是兩全的嗎?
陳政鞃:對方有所不知,其實我個人利益是最想到四辯這個位置,但是為了群體的考量,我被迫坐在三辯這個位置,你說兩全嗎?
紀寶娟:我很遺憾對方辯友會有這種感覺,而我方四位辯手都是認為只要為了群體利益,大家的配合是最重要的,而我要請問對方辯友,如果你們這個隊獲得了最終的勝利,而你們每個辯友表現又優(yōu)秀,你們的個人利益和群體利益有矛盾嗎?
陳政鞃:當然了,為了整體的勝利,我做出局部的讓步跟妥協,這還是一種不犧牲,不兩全的一種情況啊。
葉斌:大我小我的問題,我首先想大我這種理想的實現,我們講理想的實現,精神的實現也是一種利益的實現,你可以否認嗎?我還認為,大我實現最好的例子,正是新加坡的李光耀先生,他犧牲了自己個人利益,同時實現了自己的精神利益,也實現了整個新加坡共同的利益,那么我想請問對方辯友另外一個問題,在新加坡公共場所不可以吸煙,難道你認為這是損害了吸煙者個人的利益嗎?
陳錦添:對方剛才一辯就告訴我們,今天個人利益是一種欲望的滿足,現在三辯又告訴我們,是理想上的達到,請問理想和欲望是等同的嗎?
王筱青:你為什么不回答我方三辯關于吸煙者的問題?讓我來告訴你,在我方看來,在新加坡的吸煙者,由于被禁止吸煙,但實際上是他個人利益的獲得,因為他免除了個人受罰款利益的損失,免除了受到法律制裁的個人利益的損失,同時他獲得了個人的健康,保持了公眾的利益,個人利益和群體利益不可以兩全,從何而談起呢?
陳勛亮:我想請問各位,如果今天吸煙是一個兩全的例子,為什么今天在這里,我們不準大家吸煙呢?如果一個人吸煙的話,那我們全部人都變成煙民了,所以我們才說為了群體的利益,你得犧牲你吸煙的個人利益啊。
總結
正方:按照對方同學的觀點,只要在過程中,我個人利益有損失,那不論我結果獲得什么樣的大利或最終利,這就是個人利益的損失,而我方認為,為失而得不是失,而您認為的不失就得,是不勞而獲,是惟利是圖
反方:對方一辯提出來說,人有社會性因此可以兩全,人有社會性可人也有惡的本性啊,有惡的本性有時候不也就傷害了群體利益啊
胡漸彪(反方四辯):對方辯友整個立論架構是建立在四個要點之上。第一、他告訴我們今天“全”并不是一個完美齊備的概念,但是《辭?!访髅骶透嬖V我們,全是指完美齊備,是指沒有例外的,為什么對方辯友的全是和《辭?!肥潜车蓝Y呢?對方辯友第二個理論的根據是在于他告訴我們,壞的個人利益不叫做個人利益,但是對方一辯又告訴我們,個人利益包括的是欲望和需求上的滿足,為什么個人的欲望和需求上的滿足,就必然是善的呢?那壞的欲望和需求上的滿足,還算不算是個人利益呢?第三、對方辯友告訴我們,今天小我其實是可以等同于大我的,如果這時候滿足了大我的群體利益,那我個人其實也是滿足了小我,如果真的是這個樣子的話,那我告訴大家,林覺民的《與妻書》、《與妻訣別書》,為了國家與愛情分離,其實他還是為了個人利益,或許他是不喜歡他的老婆吧。對方立論的第四個根據點是告訴我們,今天個人利益和群體利益是有重疊性,有重疊性又怎么樣?對方辯友的整個理論其實只有幾個,對方一辯提出來說,人有社會性因此可以兩全,人有社會性可人也有惡的本性啊,有惡的本性有時候不也就傷害了群體利益啊,人也有極度善的本性啊,他們會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除了社會性之外的這兩個性是不是說明了不可以兩全呢?
王筱青(正方四辯):我認為,我們辯論雙方只在兩個方面存在著意見分歧,那就是對利益和兩全的理解不同,讓我們先來談利益,對方同學對利益的了解過于狹隘,認為在追求利益的過程中,什么也不能喪失,這哪里是在追求利益?這分明是在追求不勞而獲嘛。按照對方同學的觀點,只要在過程中,我個人利益有損失,那不論我結果獲得什么樣的大利或最終利,這就是個人利益的損失,而我方認為,為失而得不是失,而您認為的不失就得,是不勞而獲,是惟利是圖。
讓我們再來談兩全,對方同學始終通過強調個人和群體利益的矛盾性來證明不可以兩全的觀點,而對方同學無非談的是兩不全和不兩全,而我們認為兩全有三個層次,第一、個人和群體利益都得到增加是兩全,第二、個人利益不變,群體利益得到增加,也是兩全,第三、群體利益不變,不受到損失,個人利益得到增加,這還是兩全,只要任何一方的利益沒有受到損失,得以保全都叫兩全,所以綜上是對方同學對定義理解方面所犯的兩個基本錯誤。我們承認個人和集體有矛盾性,但是這畢竟是少數的情況,社會在進步,文明在推進,什么是社會發(fā)展的原動力?是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是我們心中共同的心愿,就是希望生活更美好,社會更穩(wěn)定,但是有心愿還不夠,我們需要每個人共同的努力,那這個每個人共同努力的過程,就是對利益取舍的過程,而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會作出明智的選擇。(辯詞有刪節(jié))
評委亮分
鐘志邦(評委代表):
正方的同學一開始的時候就為辯題當中的一些詞語做一些解釋,比如說他們把可以兩全的“可以”解釋成并不等于必然,那就是說,在很多的情況之下,也許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之下,個人的利益跟群體的利益是可以兩全的,但是個人利益跟群體利益,不是在所有的情況之下絕對沒有例外。反方同學一開始的時候,就把這個“全”解釋成為完全、完善、完美,因此就很容易在辯論當中把群體跟個人兩個對立起來,他們一直在強調,在絕大部分的情形之下,按照他們的例子,個人跟群體的利益是不能夠兩全其美的,他們一直在強調個人跟群體當中有許許多多的沖突,有許許多多的矛盾,最終第四位同學在總結的時候,還是堅持他們所理解的全,是完美。評委判定:反方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