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生活課堂 > 節(jié)日知識 > 24節(jié)氣 > 清明 > 清明節(jié)氣的飲食習俗

清明節(jié)氣的飲食習俗

時間: 倩愉0 分享

清明節(jié)氣的飲食習俗_清明節(jié)氣的歷史淵源

清明節(jié)每個地方都有各地的地方習俗,清明節(jié)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jié)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jié)氣的飲食習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清明節(jié)氣的飲食習俗

清明節(jié)氣的飲食習俗

時食:菠蘿、馬蘭頭、甜酒釀、螺螄、艾草、艾草茶、青團

清明節(jié)的前兩天是寒食節(jié),傳說是為了紀念古人介子推,介子推重義輕利,寧可被燒死也不接受晉文公重耳封賜。唐人最重視寒食節(jié),故留下寒食詩詞眾多,諸多風俗皆可從唐詩中了解。寒食節(jié)風俗首先是要禁火,所以必定要預制熟食,例如熬好的麥粥、糯米粥、糕團等。寒食禁火,而到清明則復又生新火。古時生火不易,主要還是靠鉆木取火,四季所用的木材也有別,春季則多使用榆木,所謂“春取榆柳之火”就是這個意思。從寒食節(jié)開始還有蕩秋千、拔河一類娛樂活動,活動往往持續(xù)到清明,清明是古代除了冬至外最重要的節(jié)日,久而久之二節(jié)合一,寒食節(jié)不再。

又,清明左右,桐樹逐漸開花,所以此節(jié)氣中有“桐始華”侯應。

時令水果:菠蘿

菠蘿又名鳳梨,兩者所指其實是同一物種。只不過常見的栽培品種倒也不少,其中碩壯者如卡因品系,古老經典者如皇后品系,果汁豐足者如西班牙品系,大小、色澤、口感、成熟時期俱有各色區(qū)別,所以免不了被做些名號上的文章。這一水果原產南美,明清年間傳入國內,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嶺南四大名果”之一,我國華南地區(qū)普遍種植。

雖然看起來粗獷、硬朗、多刺,內核果肉卻分外酸甜多汁,芳香氣味也頗為討人喜歡。鮮食前多以鹽水浸泡去除色澀味,也能夠降低因其中所含蛋白酶而導致的身體過敏。此外,榨汁、罐頭、水果干都能一定程度還原它的美好風味,入菜作為烹食肉類和米飯的輔料也是宜人選擇。不過菠蘿性熱不宜多食,尤其易上火者要尤其注意。

時令蔬菜:馬蘭頭

食馬蘭頭歷史久遠,明朝五言古風贊馬蘭頭“洵美草木滋,可以廢粱肉”,比喻此物鮮美直可敵肉。袁枚《隨園食單》中記:“馬蘭頭,摘取嫩者,醋合筍拌食,油膩后食之,可以醒脾”。馬蘭頭也是野菜的一種,有青梗紅梗兩種,葉片有細絨毛葉緣有粗梳齒,春秋二季皆有,但春季新發(fā)的馬蘭頭碧綠脆嫩最為可人。

好多酒家飯店的涼菜便是馬蘭頭香干,將馬蘭頭在沸水中燙過后于冷水中浸涼,再和香干一同剁碎拌勻,就是一道清新的前菜。

時令良品:酒釀

古人相信清明時分水輕清上行,此時水質最好,宜多儲之。此時的水尤適合做甜酒釀,以糯米浸水約一天取出,淘凈后蒸熟放涼,然后放在缽中加入酒曲蓋嚴實,若氣溫適合快則一周不到即可得到甜酒釀,色白而細膩,加入玫瑰腌制的糖味道極芬芳。長江流域食酒釀很普遍,醪糟、酒糟亦都是此物。

若用酒糟發(fā)酵過的面來制餅皮,內陷是玫瑰糖、果仁加上好的板油,也是清明左右最熱鬧的小吃酒釀餅,小攤現烤現賣,人頭攢動。

酒釀小園子,即用酒釀兌水燒開,加入水磨糯米粉制成的小湯圓,這種小湯圓多無餡,煮熟后加入桂花糖、溏心雞蛋香甜可口。

時令水產:螺螄

過去到了清明夜,江南人家有有食螺螄之風,說是可以明目。螺螄又名蝸贏,外形似蝸牛,有一個右旋的殼,生長于湖泊、河溝、水田里?!侗静菥V目》云: “汁主明目,下水”。清明往后螺螄會產子,螺肉淡而無味,故清明時的螺肉最是甘美,故有“清明螺,肥如鵝”之說。

螺螄此物,吃法到現在倒是變化不大。袁枚《隨園食單》說:“ 螺螄制與蜆同,惟子多則不可食?;罩萑藭窀?,賣者名青螺??梢宰鞲?。閩中有香螺,小而鮮,糟食最佳?!辟I來螺螄總是要水養(yǎng)幾日去泥沙,或醬爆或酒糟,擅食者幾不用牙簽,手指頭捏住螺殼一吸美味自然落入口中。

時令食材:艾草

艾草,又名苦艾,被稱為百草之王,生命力強健,在路邊荒野都有其蹤跡,經過一個冬天,到清明時分,差不多就可以收割第一茬的艾草了。艾草和中國文化聯系極多,這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有著濃烈的藥香氣,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便將艾草用于針灸術的“灸”,更常見的做法是艾草泡水用于洗浴和熏蒸,到了端午節(jié)人們還會把艾草掛在門上驅蟲辟邪,而在食物中也是大量運用,例如艾草茶、艾草粥、青團。

艾草加工:艾草茶

艾草茶又叫艾葉茶,將收來的艾草嫩葉簡單地曬干便可以泡水喝,如果要保持艾草的綠色,則需要通過蒸汽殺青和后期的干燥揉捻處理,制作過程類似茶葉。艾葉茶是相當好的保健飲料,抗菌護肝,增強人的抵抗力,有特別的香氣,但在中國喝的人并不多,而在日本卻依然盛行。

艾草加工:青團

青團是江浙一帶說法,廣東客家人則稱為艾糍,根據地域不同還有清明果、青果子一類名稱,但其所指的食物幾乎是一樣的,用植物染綠的糯米粉包餡的糕團。追溯歷史,青團大概也是為寒食節(jié)而生的一種時令甜點。

用艾草曬干磨粉和糯米粉加水混合,或者艾草煮爛后的汁水和糯米粉調和,都可以得到鮮綠的粉團,可以做成甜、咸不同口味,但主要是以豆沙為餡,包成幼兒拳頭般大小,放入蒸籠蒸熟即可食用,軟糯香甜。除了使用艾草,也有用雀麥草、鼠曲草來作為綠色的天然顏料,制作方法相同。更考究一點的,也有用木制模具把青團做成一定的形狀,多是圓形帶花紋,很漂亮。

清明節(jié)氣的歷史淵源

“二十四節(jié)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與干支時間以及八卦等是聯系在一起的,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 清明,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第五個節(jié)氣,清明時節(jié),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淮南子·天文訓》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绷怼稓q時百問》是這樣解釋的:“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jié)氣點,也是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的節(jié)俗豐富,掃墓祭祖與踏青郊游是清明節(jié)的兩大禮俗主題。

清明節(jié)的習俗

1、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

2、蕩秋千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jié)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忌諱,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fā)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之戲在南北朝時已經流行。

《荊楚歲時記》記載:“春時懸長繩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碧拼幥锴б呀浭呛芷毡榈挠螒?,并且成為清明節(jié)習俗的重要內容。由于清明蕩秋千隨處可見,元明清三代定清明節(jié)為秋千節(jié),皇宮里也安設秋千供皇后、嬪妃、宮女們玩耍。打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yǎng)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3、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jié)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fā)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4、踏青

清明時節(jié),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傳說,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這一活動了。據《舊唐書》記載:“大歷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笨梢?,踏青春游的習俗早已流行。

杜甫有“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的詩句。到了宋代,踏青之風盛行。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就極其生動地描繪出以汴京外汴河為中心的清明時節(jié)的熱鬧情景。在這一畫卷,畫面人物就達550多人,牲畜50余頭,船20多艘,車、轎20多乘。清明踏青之盛況,可見一斑。

5、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jié)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jié),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wěn)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習俗的傳承

到了宋代以后,清明節(jié)俗基本上是沿襲了唐代。清明掃墓,宋代亦同前朝,《東京夢華錄》記載:“凡新墳皆用此日拜掃。”提起掃墓,不能不想起宋代詞壇擅長慢詞長調的大詞人柳永。柳永以填詞聞名遐邇,一代風流。但是,在當時理學禮教興起之時,他的生活方式為時論所謗訕,一生郁郁不得志。相傳他死后,家無余財,身后蕭條,靠昔日傾慕他才名的妓女們集資營葬,草草料理后事。死后當然也不會有親屬來祭奠。每年清明,群妓相約攜酒菜、食物赴其墳地祭掃,識與不識者均奔集其墳地,相沿成習。鄉(xiāng)民們稱之為清明“吊柳七”或“吊柳會”。

清明的娛樂活動如擊球、蹴鞠、秋千、斗雞等在宋代均十分流行?!端问贰ざY志》記載宋孝宗于興隆初年常召諸將于殿前擊球。宋太宗還規(guī)定每年三月“令鞠大明殿”。遼、金、元統(tǒng)治者在舉行釋天典禮時也要舉行擊球比賽。寒食清明打秋千,在宋代更為普及。如王禹偁《清明》詩:“稚子就花拈蛺蝶,人家依樹系秋千?!碧餂r《寒食》詩:“臨流飛鑿落,倚榭立秋千?!贝祟愒娢牟粍倜杜e。

明清時代,清明節(jié)俗已普及大江南北,風俗變化各地有異有同。值得重視的是清明踏青風俗中滲入了大量的娛樂活動。“蘇堤一帶,桃柳陰濃,紅翠間錯,支素、驃騎、飛錢、拋拔、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躍圈、筋斗、舞盤及諸色禽蟲之戲,紛然叢集。而外方優(yōu)妓,歌吹覓錢者,水陸有之,接踵承應。又有買賣趕趁,香茶細果,酒中所需。而彩妝傀儡、蓮船、戰(zhàn)馬、餳笙、鼗鼓、瑣碎戲具,以誘悅童曹者,往往成市”。蔡云《吳歈》有詩云:

紛紛神役與神囚,多事舁神到虎丘。

卻愛巡風小兒女,繡衣華帽騁驊騮。

此詩所描述的就是清明時節(jié)山塘廟會的風俗。

迄今為止,清明節(jié)仍然是中國民間十分重要的節(jié)日。不過歷史上流傳下來的那些迷信風俗已被逐漸淘汰。至于插柳于門,或男女簪柳戴柳的風俗已極少見,不過農村的兒童們還往往于此日折下幾枝嫩綠的枝條,擰下皮筒做支音色頗佳的柳笛玩耍。而城市的居民往往在清明節(jié)前后,扶老攜幼到郊外春游踏青,領略大自然旖旎的風光。當然掃墓風俗依然存在,農村尚有不少清明祭祖墳的遺俗。但更多的是每逢清明節(jié),人們紛紛到烈士陵園掃墓,緬懷先烈們的業(yè)績,以示悼念。

1835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