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語文學習>國學知識>史學>

中國哲學簡史讀書心得體會

時間: 坤杰951 分享

  《中國哲學簡史》是馮友蘭先生多年的學問和人生經(jīng)驗的智慧結晶,每個人對于中國哲學簡史的學習,都有不同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哲學簡史讀書心得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哲學簡史讀書心得篇一

  一、引言

  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有幾位先哲對發(fā)展了幾千年的中國哲學歷史進行了梳理,如胡適先生,其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寫出了一本被稱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在這里,有一個人是我們不能回避和跨越的,他就像一座大山般橫跨在20世紀中國哲學史的研究中,正是這個人將中國哲學史劃分為了“子學時代”和“經(jīng)學時代”兩個階段,這個人將《論語》稱為中國的圣經(jīng)。

  他就是馮友蘭先生。

  二、馮友蘭先生與《中國哲學簡史》

  馮友蘭先生是20世紀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大家之一,曾于1919年赴美國留學,獲得了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一生都致力于中國哲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除了這里提到的《中國哲學簡史》,還有兩卷本《中國哲學史》以及以程朱理學為基礎建構的“新理學”體系等多部著作。

  《中國哲學簡史》是馮友蘭于1947年在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的英文講稿,后經(jīng)過整理于1948年由麥克米倫公司出版,又經(jīng)其學生涂又光據(jù)英文翻譯為中文。中國哲學簡史,顧名思義,就是一本簡述中國哲學史的冊子,用馮友蘭先生的話說:“小史者,非徒巨著之節(jié)略,姓名、學派之清單。譬猶畫圖,小景之中,形神具足。非全史在胸,曷克臻此。惟其如是,讀其書者,乃覺擇焉隨精而語焉猶詳也。”

  雖說是簡史,但是馮友蘭先生卻也把兩千年來中國哲學發(fā)展的脈絡在書中鋪開,如一幅小的畫卷,畫中,但凡可以在中國哲學史上留名的人、著作、思想、學派,無不在畫中留下一筆。一幅小小的畫卷,卻也勾勒出了中國幾千年文化與思想發(fā)展的線索。

  全書,馮友蘭先生用了二十八章。從中國哲學的精神和背景鋪開,依次論及諸子百家的起源和代表人物、新道家、佛學、新儒家及現(xiàn)代的中國哲學。其中有詳有略,但都論及了其思想的核心,不僅是一部哲學史,也是一部中國文化與思想發(fā)展的歷史。

  三、走進《中國哲學簡史》的世界

  這是一本簡史,但是卻有許多的人物與哲學流派要提及,并要能闡明其思想,因而著者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對每一個人和每一個流派都詳加論述,簡潔扼要就成了本書的一大特色。

  語言文字雖然簡明扼要,但是內容卻無比豐富,每一個段落都可以作為一個哲學命題進行研究,甚至一段話里都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下面就讓我們走進具體的《中國哲學簡史》的世界去細心體悟幾段經(jīng)典的句子

  (一)人的哲學性質

  “人不一定應當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是哲學的。他一旦是哲學的,他也就有了正是宗教的洪?!?第一章《中國哲學的精神》之“哲學在中國文化中地位”)9頁

  馮友蘭先生認為,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之一在于:中國文化的精神基礎里沒有宗教,而是倫理,這種倫理透露著一種哲學的性質;而西方文化的精神基礎是以宗教為基礎。但是在未來,馮友蘭先生認為人們將會以哲學來代替宗教。

  (二)海洋國家與大陸國家

  “海洋國家的人是知者,大陸國家的人是仁者,然后按照孔子的話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第二章《中國哲學的背景》之“海洋國家與大陸國家”)35頁

  這似乎正是印證了中國兩千年來“仁”在中國的地位。

  (三)經(jīng)驗的……

  “經(jīng)驗的對象總是站在經(jīng)驗者的對面。如果說,‘一切’能夠是經(jīng)驗的對象,那也一定要說,還有個經(jīng)驗者站在‘一切’的對面?!?第八章《名家》之“惠施學說、公孫龍學說的意義”)110

  在名家的學說里有“在形象之內”與“在形象之外”的區(qū)別。這句話的大意是說,名家的所謂“在形象之外”的“一切”不能夠是“經(jīng)驗的對象”的,因為“一切”無外。

  (四)宗教與詩

  “宗教,詩,二者都是人的幻想的表現(xiàn)。二者都是把想像和現(xiàn)實融合起來。所不同的是,宗教是把它當做了真的來說,而詩是把它當做了假的來說?!?第十三章《儒家的現(xiàn)實主義派:荀子》之“禮、樂的學說”)177

  在中國的“禮”中,喪禮和祭禮是最重要的,但是又充滿了濃厚的宗教氣息??墒墙?jīng)過了儒家的解釋,這些個宗教即凈化為了詩。人們知道詩是不真實的,但是從詩中得到情感的滿足卻也不妨礙理智的進步。

  四、體驗《中國哲學簡史》

  曾聽過這么一句話,至今仍覺得妙不可言——“文學是用于通情的,史學是用于明故的,哲學是用于達理的。”

  寫史易,寫簡史難。一部《中國哲學簡史》,那就是一種成竹在胸的從容不迫,一本小小的冊子后面有馮友蘭先生多少年的學問和人生經(jīng)驗墊底。本書不枯燥,不高深,細細品味,心中那幾分迷茫漸漸撥開了云霧,透出了些許的曙光,平添了幾分理智。這也進一步印證了前面說過的“哲學達理”。

  這本書的最后,馮友蘭先生將人生的境界劃分為了四個階段: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從其解釋的字里行間透露出的哲理,給人以無窮的人生啟示,對于人的修身養(yǎng)性、達理明智有著積極的啟發(fā)。雖然不能說讀了此書就可以將個人的人生境界提高到“天地境界”,但是,當沉浸于此書時,恍惚間有時似乎覺得自己已經(jīng)達到了天地境界了?!盁o所為而為”、“無為而無不為”、“太一”、“在形象之外”,所有的一切都縈繞腦海中。

  王國維先生曾經(jīng)說過這么一段話:“余知真理,而余又愛其謬誤偉大之形而上學、高嚴之倫理學與純粹之美學?!蓖鯂S先生是在研究古代文獻之后的感悟,與此相同的,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也是以古代文獻為基礎的。對于這本書,喜歡思索人生的,喜歡禪、道、儒家道理的,可以作為哲學來研究,并有所收獲。對于那些累于哲學之人,本書也可以當做文學作品來品讀。本書語言簡潔而不失生動,更為重要的是,書中引用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因而完全可以當成一部研究文化史實的書來讀。

  同時,這本書在相關的中國哲學命題上還同西方哲學的相關之處進行了聯(lián)系和比較。

  五、聽君一席話,道破心中疑

  一直以來我個人十分欣賞莊子的才氣,但是對于其哲學主張卻頗為瞧不起。在莊子及道家那里,提倡“無為”、“棄知”,但是如果真的棄知了,為何莊子與老子還學了如此之多的學識呢?在馮友蘭先生的這本書里,我找到了答案。在有關莊子的篇章里有這么一段話:“‘無知’與‘不知’不同。‘無知’狀態(tài)是原始的無知的狀態(tài),而‘不知’狀態(tài)則是先經(jīng)過有知的階段之后才達到的。前者是自然的產(chǎn)物,后者是精神的產(chǎn)物。……”

  道家提倡“棄知”來達到“內圣”并非否認知識,不同于“無知”。其所提倡的是在獲得知識后理應超越它,忘卻它,獲得后來的不知狀態(tài),達到道家所說的“不知之知”的狀態(tài)。

  六、結語

  一般的書評,終歸會說些該書在某某地方之不足,似乎這樣才算是完整的。在這里,個人也不自量力地點出一兩點馮友蘭先生這本《中國哲學簡史》的不足之處,給這篇書評劃上一個完整的句號吧。

  通觀全書,有一些常識性的錯誤,不知是著者筆誤,或是譯者筆誤,抑或是出版者失誤,將先秦時瓦解的社會制度都寫成了“封建制度”,細數(shù)下來共有6處吧。

  同時個人覺得,因其是為外國人講解中國哲學的英文講稿,對待某些哲學問題的解釋未免過于簡單化處理了;在全書的結構上也有所失衡,子學時代的篇幅過多,而近代的中國哲學問題馮友蘭先生則是更多的介紹其“新理學”體系,似乎不妥。

  這只是個人的意見,但終歸本人才識有限,故而也不敢妄下定論。讀者中有更精深者,或許會反對,而這一切的一切總歸要各位拜讀了此書,抑或會有更精到的見解。

  中國哲學簡史讀書心得篇二

  上次在當當網(wǎng)買了一大堆書,惡補一下我的人文素養(yǎng),卻積在桌上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看得完,只能用晚上下班的時間回家看,但是躺在床上翻了幾頁就困得不行,經(jīng)常是抱著書和周公一起探討去了,杯具。

  不過憑著我堅韌不拔的毅力!終于看完馮老的《中國哲學簡史》啦~~

  馮老不愧是理學傳人,非常有理性,他認為,中國之所以有這樣的哲學和思維方式,完全是因為地理的緣故。中國地處大陸,所以農(nóng)業(yè)占主導,因為經(jīng)驗對生產(chǎn)大有幫助,于是人們迷信經(jīng)驗,因此有歷史退化觀;因為人被綁在土地上,故有家族意識;因為整天接觸都是具體的事物,所以對抽象的東西特別感興趣,于是整天討論“有”啊“無”啊“道”啊“天”的……而歐洲海洋貿(mào)易發(fā)達,商業(yè)為主導,所以對“數(shù)”和“邏輯”特別敏感,抽象思維發(fā)達,一切都建立在抽象推理上的哲學自然對確定的東西又特別渴望,所以有了實證主義……“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者壽智者動。用來描述東西兩種文化很恰當,中國人善良,歐洲人聰明?!?大意)這多少有點史賓諾莎的味道,我們其實能自己自由決定的事情是沒有的,上帝在通過自然法律把我們當成傀儡……

  另外一點給我深刻印象的是,其實很多哲學并不是“原教旨”的,而更多是一種闡釋和再造?;蛘呓凶觥靶拚?。就拿孔子來說,“原教旨”是什么已經(jīng)無關緊要了,你怎么解釋它才是重要的。孟子是一種闡釋方式,荀子又是另一種闡釋方式,但卻一個是性善論一個是性惡論相互矛盾。不論是哪一派,也都在被后世繼續(xù)闡釋繼續(xù)再造——程顥程頤都是同一個媽媽生的,生理上他們是兩兄弟,哲學上他們是拜孔孟,卻能發(fā)展出理學和心學兩種截然不同的哲學觀。哲學就是一棵大樹,從最基本的那個根部不斷分出枝椏最后形成郁郁蔥蔥的綠蔭。而且原來截然不同的學說系統(tǒng)都被人為了功利的目的不斷糅合嫁接,產(chǎn)生種種怪胎。西方也一樣,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都被宗教人士用來為教義作支撐,于是就有了圣·奧古斯丁和圣·多瑪斯的神學……這就導致了兩種學派的沖突和矛盾,古文學派和今文學派,其實就是“原教旨主義”和“修正主義”的爭論,可見“修正”這種東西也是有利有弊,利的一方面就是“與時俱進”,弊的一方面就是一般都是曲解或附會前人的東西,以配合時代的要求,但是往往這種“時代的要求”同時也是“時代的烙印”,越是時髦的東西就越容易過時,(偉大的辯證法!)還不如什么都不解釋,一本《論語》放在那里,讓你們自個兒猜去吧!另外,古文學派和今文學派這種矛盾在西方同樣存在,文藝復興其實就是一種古文學派的突圍。

  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就是佛家的三論宗,也叫二諦義,相當好玩。佛家認為,真理有兩種,一種比較傻逼,叫俗諦,一種比較牛逼,叫真諦,但是俗諦和真諦是會轉化的(再一次歌頌辯證法的偉大!),主要是看你是處于那個境界。在第一個level里面,傻逼真理是“萬物皆有”,是個人都能理解,也就是唯物主義的論調,一切都是真的,物質第一性,不以人的意志轉移,而人的意識只是大腦的機能和產(chǎn)物;而牛逼真理是“萬物皆無”,人生如夢,都是人心的活動,類似柏克萊的觀點,意識才是第一性的。但是這些真理統(tǒng)統(tǒng)都是第一個level而已,根據(jù)黑格爾的“否定之否定”,這時候會出現(xiàn)一個boss把以上兩種觀點統(tǒng)一起來然后秒殺之,這就是“萬物非有非無”,類似于笛卡爾的二元論,意識是真的,物質也是真的,倆人都沒錯。但是這也只是一種俗諦,而第二個level的真諦是什么呢?非“非有非無”!很繞吧,簡單來說,就是說我們沒必要執(zhí)著于萬物是“有”還是“無”,還是“非有非無”這一點,因為萬物是不可以用“有”和“無”來描述的,因為“有”和“無”只是我們人類意識的概念,是我們意識的枷鎖,而宇宙萬物的存在形式并不能簡單用“有”“無”來描述,它已經(jīng)超越了我們能想象到的概念,就好像處于三維空間的人腦不能理解四維空間一樣,用康德的話來說,它跟“上帝”一樣,屬于一種“超驗”的東西,要想理解“萬物”的存在方式,你自己首先不能處于“萬物”之中,你必須跳脫出來,你做不到這一點,你不是上帝,所以你永遠不能理解萬物是怎么存在的。這才是第二個level的真諦。天啊……那么第三個level又是什么?對不起,沒有了,第三個境界理應是終極的真理,但是這已經(jīng)超越了人們概念的極限,也當然超越了語言,只能靠自己的頓悟了,而且即使悟到了,也沒辦法用語言告訴別人,只能“不可說”了,只能“拈花微笑”了,用道家的話來說,就是“道可道,非常道”。

  中國哲學簡史讀書心得篇三

  中國哲學簡史讀書心得的精彩內容如下:

  ”哲學“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似乎不夠了解,它卻充滿神秘色彩。而它在我心中是個很崇高,很神圣,同時也是一個含義深厚的詞。假期我在家中反復的看這本書,但總是感覺不太明白,似懂非懂。哲學它是一個充滿科學權威的領域,令人仰視它。許多事情學了哲學才能真正明白;學了哲學可以使人變得聰明,腦子活、眼睛亮、辦法多”,“不管什么時候、干什么工作都會給你方向、給你思路、給你辦法”。所以哲學給人帶來的魅力是無窮的。

  讀了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從宏觀上對中國哲學從古至今的發(fā)展有了認識,原本的一些困惑也逐漸有了答案。任何事物都有個起源,中國人的思想也不例外。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知道了人們常說的哲學是讓人聰明而有智慧的學問,這種說法是學習哲學的最大誤區(qū)。因為沒有學過哲學的人并不一定不聰明,而學過哲學的人也并不一定就聰明。事實上哲學是讓人知道自己沒有智慧因而去追求和熱愛智慧的學問。學習哲學就是“上路”。踏上愛智慧的思想之路。哲學史的學習過程就是與前人在思想上進行對話的過程。因為盡管哲學家已經(jīng)不在,但是哲學家們解決問題的方式卻永遠不會過時。他們?yōu)楹笕颂峁┝烁鞣N各樣可供選擇的可能方式。放假的時候,爸爸也推薦了這本書給我。當時很不了解,覺得這本書很枯燥很乏味??赡墁F(xiàn)在的我們對讀懂這本書很難,但是我們可以領略到哲學的龐大氣場和魅力,它可以讓我們懂得很多做人做事的根本原理。能夠提升我們的價值觀和擴寬知識面。

  書中說,哲學的功能不是為了增進正面的知識,而是為了提高人的心靈,超越現(xiàn)實世界,體驗高于道德的價值。書中還說,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須哲學化,當人哲學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的最高福分。面對壓力與日俱增、經(jīng)濟急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面對期望與現(xiàn)實的強烈沖擊,我們很多人無法在疲憊與焦躁中尋找到內心的安寧。書中說:“教的作用,就是使人吧事實上已經(jīng)不同程度上在做的事做完全……一個人若是把他所明白的完全做到了,他就是圣人?!边@一個看上去似乎不高的要求正凝聚了千百年來君子修身的理想。該做的事完全做到了,即使是最平凡的事,做“完全”了便是至善,在我們的心中就不會再有遺憾,也就不會再有失望。我想,到了那時,我們的教學中也就不會存在“好生”與“差生”的概念了。

  我很感激這本書,因為它激活了我的思想,它讓我認識到即使是在這樣一個學生時代,但仍然需要了解哲學。因為哲學是最具條理化和反思性的思維活動,它可以幫助我們整理紛亂的思緒,尋覓萌芽中的未來希望。,在其中我們也可以學會

  我很慶幸我能讀到這本書,它讓我的靈魂得到了一次洗禮和凈化。也讓我真真的了解了哲學。雖然不是很明白,但也讓我受益匪淺。

  中國哲學簡史讀書心得篇四

  以下是中國哲學簡史讀書心得的詳細內容:

  選擇讀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是因為自己一直喜歡哲學,尤其是喜歡滲透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雖然很多人說這本書晦澀難懂,然而在我看來,它已是將中國幾千年的哲學思想以最簡單的方式呈現(xiàn)給了讀者,因為畢竟這本書成書額最初目的是為了給外國人上中國文化課。毋庸置疑的是,這本書英文版在當時絕對堪稱是國外第一本對中國哲學從古代的孔子直到今日,進行全面介紹的英文書籍。而馮友蘭更是中國知識界公認的最優(yōu)秀的學者之一。它的問世,為外國人了解中國文學起到了極大的積極意義。而它翻譯成為中國后,也更不失為一本言簡意賅,輕松易懂的中國哲學讀物。

  中國哲學簡史呈現(xiàn)給我了一個在紛繁亂世出現(xiàn)的文化盛世。百家爭鳴,諸子百家均在那樣一個時代興起,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在那樣一個生產(chǎn)力極端低下,戰(zhàn)端頻起的年代,諸子百家游或是游走于各個諸侯之間抒發(fā)自己的治國之道,或是在一方著書教學,或是學以致用,或是為戰(zhàn)爭或者和平和努力??梢哉f,中國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高峰。我們現(xiàn)在的許多思想,所做的很多決策都深深受到那一時期的影響,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生活。在西方人眼中,中國人不像其他民族那樣重視宗教。德克·布德教授在《構成中國文化的主要思想》中寫道:“他們(中國人)并不認為宗教思想和宗教活動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中國文化的精神基礎不是宗教(至少不是宗教的有組織形式),而是倫理(特別是儒家倫理)。……這一切使中國和其他主要文明國家把教會和神職人員看為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基本的不同。馮友蘭教授將宗教等現(xiàn)象稱為超道德現(xiàn)象,并認為這是因為中國的哲學意識(如諸子百家思想文化)太過濃厚,因而在哲學里找到了超越現(xiàn)實世界的存在,也在哲學里表達和欣賞那個超越倫理道德的價值,而不再需要宗教的滋養(yǎng)。中國哲學的功能不是為了增進正面的知識,不是探求事物之理,而是為了提高人的心靈,超越現(xiàn)實世界,體驗高于道德的價值。事實上,隨著科學的不斷發(fā)展,宗教的權威被不斷削弱。很多維護傳統(tǒng)的人們對這個事實感到遺憾,惋惜大眾離開宗教是自身的衰退。如果這個世界除宗教之外沒有什么辦法達到可高的價值,那么人們宗教儀式的淡薄的確是值得惋惜的。而事實上,哲學能夠達到更高的價值,它更為直接,也更加單純。哲學取代宗教的地位,這合乎中國哲學的傳統(tǒng)。也體現(xiàn)出了在中國哲學尤其是先秦百家哲學的重要性。

  除了在人類至高道德上體現(xiàn)其價值,樸素點說哲學是讓人知道自己沒有智慧因而去追求和熱愛智慧的學問。哲學家就是熱愛智慧的人。智慧不是手段而是追求的對象。我們永遠不可能占有智慧,至多也只能做到熱愛和追求”智慧“。正如馮友蘭教授所說,按照中國哲學的傳統(tǒng),哲學的任務不是為了人對客觀實際增加正面的知識,而是為了提高人的心智。具體而言,知識或者科學知識是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它們通常都具有功利性或有用性,而人類追求和熱愛智慧卻沒有別的目的,而只是為了智慧本身。我感覺,人應該在哲學的指引下更加智慧地生活;應該在本書中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的指引下,磨礪人高貴的品格,找回人高尚的人性,重建人們的精神家園。我們或許可以不關心數(shù)學和物理學的新進展,直接利用或者享受它們的成果,但是卻不應該不關心哲學,因為哲學不是生存的工具和手段,而是生存的目的和理想,是我們每個人應該關心的問題。蘇格拉底曾經(jīng)說過,未經(jīng)理性審慎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盡管經(jīng)過了理性的省察也不一定能找到生活的目標。學習哲學就是”上路“。踏上愛智慧的思想之路。哲學史的學習過程就是與前人在思想上進行對話的過程。因為盡管哲學家已經(jīng)不在,但是哲學家們解決問題的方式卻永遠不會過時。他們?yōu)楹笕颂峁┝烁鞣N各樣可供選擇的可能方式。

  在闡釋了中國哲學的精神、背景后,馮友蘭教授選取了諸子百家中代表性學說進行了詳盡的講解,其主要篇幅在儒、法、道三家。儒家重人倫,法家重賞罰分明,道家重無為。每個朝代之初,百廢待興,統(tǒng)治者大多勵精圖治,道家”清虛自守“、”無為而治“的黃老思想就其用來作為恢復國力實行休養(yǎng)生息政策的法律指導思想。而到了統(tǒng)治中期,社會需要穩(wěn)定秩序,統(tǒng)治者大多采用儒家倫理來教化百姓,使子女孝順父母,臣民忠于君主。盛極必衰,由于缺乏監(jiān)督和制約,絕對的權利導致絕對的腐敗,每個王朝的鼎盛便預示著她開始一步步的走向衰敗。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王朝末期,官吏貪污腐化,魚肉百姓。此時民怨沸騰,統(tǒng)治者不得不采用法家的重刑法的那套辦法來維護風雨飄搖的統(tǒng)治。縱觀中國哲學,無論儒家道家還是法家,都把關注點放在具象的人倫關系上,所以被認為是典型的實用主義哲學。除了最為熟悉的儒家、道家外,最讓我感興趣的是墨家。墨家的認識論理論是一種樸素的實在論,墨家中人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先秦的科學家,這自然讓我這個學工科的大學生產(chǎn)生了巨大興趣。在墨子的著作中,還有一部分學說涉及自然科學,如力學、光學、聲學等。小孔成像原理還是墨子最早發(fā)現(xiàn)的。墨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從理性高度對待數(shù)學問題的科學家,他給出了一系列數(shù)學概念的命題和定義,這些命題和定義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性,他的微分學原理,也比西方要早。因此,他被西方科學界稱為東方的德謨克利特。墨子主張從勞動者中選拔人才,受到普通民眾的歡迎,因而墨子被稱為平民圣人。墨子老年隱居于魯山縣熊背鄉(xiāng)黑隱寺并卒葬于此,現(xiàn)存有土掉溝、黑隱寺、坑布崖、墨子城等古跡供人們瞻仰。

  中國哲學并不是一塵不變的,而是隨著時代不斷發(fā)展進步的,如儒家學派就經(jīng)歷了很多的發(fā)展,也發(fā)生了很多演變。中國哲學以其獨特的魅力對不斷舶來的外來文化兼容并蓄直到今天。回顧歷史,我們發(fā)現(xiàn),其實中國文化在面對外來文化時一直都具有這樣的韌性與海一般廣闊的精神。我相信,即使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時代,一個西方文化占主流文化的時代,中國哲學依舊能綻放它的光彩。

  馮友蘭說,哲學的功能不是為了增進正面的知識(指對客觀事物的信息),而是為了提高人的心靈,超越現(xiàn)實世界,體驗高于道德的價值。其實哲學并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學問,實際上它就深深的蘊涵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并且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密不可分。只不過我們缺少是它們”浮出水面“,”上升“到哲學高度的理論思維而而已。”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須哲學化,當人哲學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的最高福分。“希望人們都能在中國哲學中尋求到心靈的慰藉。

  >>>下一頁更多精彩“中國哲學簡史讀書心得”

246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