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jīng)典講座觀后感優(yōu)秀范文
國學文化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根,是中國人文化生命的種子,弘揚國學文化關系民族精神的傳承,關系社會的和諧發(fā)展。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學經(jīng)典講座觀后感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國學經(jīng)典講座觀后感篇一
最近在看翟鴻榮主講的國學文化,覺得挺受益。中國古文化的確博大精深,經(jīng)翟教授的講解,更覺有值得領悟的地方。國學的范疇龐大繁雜,國學的典籍汗牛充棟。它永遠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醒世名言和精神支柱,是國學精華中的精華!
中國的古文化,特別講究領悟,要悟道。“悟”,就像是羚羊掛角,蹤跡若隱若現(xiàn),需要用心去慢慢體會,然后在某一天,突然有頓悟,從而有豁然開朗之感。“知識是學出來的,能力是練出來的,能量是修出來的,智慧是悟出來的”。翟教授特別講道:人,一定要抓緊時間…好人就是沒時間做壞事的人。最笨的人就是出色的完成了根本不需要去做的事。人,一定要有信心:一個沒有自信心的人即使再優(yōu)秀也只能是個漢奸。人,一定要有好心態(tài):不要氣憤,永遠不要做氣氛和情緒的污染者。強者會讓行為控制情緒,弱者才會讓情緒控制行為,善戰(zhàn)者不怒。
我聽了他講“三和經(jīng)”、“弟子規(guī)”和“溝通”頗有感觸,孝于親,在東漢時,九歲的黃香就知道在冬天時用自己的身體給父母暖床;夏天時又用扇子把床扇涼再給父母睡。他這種孝敬雙親的行為是我們每個做兒女的都要向他學習,不能反過來讓父母幫你做。有“融四歲,能讓梨。兄于長,宜先知”。孔融四歲就知要上讓哥哥,下讓弟弟,自己吃最小的。他這種尊敬兄弟的美德,也是我們從小便該知道的。小小年紀的孔融都知道手足情深,懂得了謙讓之禮。還有“弟子規(guī)”的“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如果自己的身心何等受到傷害,就會使父母擔擾;如果我們道德品質(zhì)不好,則會讓父母蒙受羞辱。所以說,想孝敬父母,先要做好自己。
孔子“人之初,性本善”的哲學思想,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為人處世等傳統(tǒng)美德;第一個要感恩:感恩父母,我們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像孫悟空那樣從石頭里冒出來的,我們的生命本體發(fā)乎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我們的血肉之軀是父母的精華賜予的,不是任何元素所能造成的。是父母把我們養(yǎng)大,雖然父母有可能沒有給我們金錢、地位、豪宅或者美麗的容顏,但他們給了我們世界上誰也無法代替的生命。感恩師長,“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中國尊師的良好傳統(tǒng)仍值得我們繼續(xù)發(fā)揚。沒有他們持續(xù)的辛勤,我們?nèi)蕴幱诿擅翢o知的原始時代;沒有他們無私地指引,我們會在生活中迷失方向。是他們,開啟了我們智慧的閘門,使我們看得更清,想得更深,懂得更多,走得更遠。感恩單位,因為他們的“有限”造就了我們的“無限”。感恩領導,社會是由組織構成的,有組織就必需要有秩序,有秩序就必需有維護秩序、主持公道的人。這些維護秩序和主持公道的人,就是領導。沒有領導,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末,就像是無頭的蒼蠅不知所終。沒有領導的世界,是沒有秩序的世界;沒有領導的組織,是松松垮垮的人群;沒有領導的部隊,是一群烏合之眾;感恩領導,因為沒有頭的身軀,即便再龐大,也會頃刻倒下。
第二個要勤奮學習:“三字經(jīng)”的“如襄瑩,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晉朝的車胤把螢火蟲裝在網(wǎng)兜里當燈照明看書;孫康借著雪光學習。他們雖然家庭貧窮,但從不間斷求學,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第三個要學到做人:“弟子規(guī)”,“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人借物,有勿慳”。向別人借東西時,一定要當面請求,如果沒有事先征得別人的同意就拿來用,那就是偷竊。借來的東西要愛惜使用,一定要按時歸還;別人向你借東西,如果有的話一定要借給人家,不要小氣。還有“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接巧??瘫≌Z,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說話最要緊的是誠信,答應他人的事情就一定要辦到。不能對人撒謊或欺騙。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尖酸刻薄的言語和下流骯臟的話一定不要去講,做一個文明的人。人生沒有一帆風順的,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樂觀的面對,把它看作是鍛煉自己的一次機會。在與人溝通時,保持自信、謙虛、友善的態(tài)度。與人有分歧時,尊重他人意見。別人傷害自己時,學會包容他人。自己要有修身修養(yǎng),相由心生,改變內(nèi)在,才能改變面容。一顆陰暗的心托不起一張燦爛的臉。有愛心必有和氣;有和氣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一個境界低的人,講不出高遠的話;一個沒有使命感的人,講不出有責任感的話;一個格局小的人,講不出大氣的話。有恩才有德,有德才有福,這就是古人說的“厚德載物”。人的一生就是體道,悟道,最后得道的過程。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同流等于合流,合流等于合心,合心等于交心。溝通就是高品質(zhì)的溝通,應把注意力放在結果上,而不是情緒上,溝通從心開始。溝通有3個要素:文字語言、聲音語言、肢體語言。文字語言傳達信息,聲音語言傳達感覺,肢體語言傳達態(tài)度。影響溝通效果有3個要素:場合、氣氛和情緒。溝通的3個特征:行為的主動性,過程的互動性,對象的多樣性。溝通的5個基本步驟:點頭、微笑、傾聽、回應、做筆記。溝通的5個心:喜悅心、包容心、同理心、贊美心、愛心。溝通是情緒的轉(zhuǎn)移信息的轉(zhuǎn)移感情的互動。溝通沒有對錯,只有立場。人際溝通最忌諱的就是一臉死相。要學習《亮劍》中李云龍的笑。笑能改變自己,笑能給人以力量,笑能創(chuàng)造良好氣氛,笑帶給他人愉悅,笑是成功的階梯。在家多與父母長輩交流,了解他們需要什么,學會關心他們,在單位多與同事溝通,多幫助他們,做他們生活、工作、學習中的知己。
翟鴻榮教授講到,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是能坐的住的人。釋迦摩尼一坐9年,毛澤東在岳麓書院閉關,一坐3個月…所以啊,修身為本。翟教授他心懷古道、古德,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他身系諸子百家,將史學、史識、史才、史德古為今用,他的講座觀后可以使人在震驚和覺悟過后獲得思想、行為以及心態(tài)上的突破,感嘆自然科學偉大的同時,也為我們國學的偉大而感到自豪。
國學經(jīng)典講座觀后感篇二
4月22日,春雨綿綿,我們學校有幸邀請了北師大著名的國學教授劉冰先生來我們學校講座,其主題是“用國學成就美麗人生”。
劉冰先生帶著她的徒弟們冒著風雨風塵仆仆地來到我們學校。五、六年級的同學們坐滿了階梯教室,大家的目光聚集在大門,期待著劉冰先生的到來。
終于,階梯教室的大門開了,從門口走進來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她快步走上臺,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這一鞠躬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國學講究禮貌。接下來劉冰教授開始自我介紹,先生的言行舉止處處顯示著“禮貌“二字,讓人看著非常的舒坦,原來“禮貌”待人會讓人心情舒暢。
劉冰教授將她徒弟中的兩個小徒弟請上了臺,一個是只有三歲的小妹妹,一個是十歲的小弟弟。劉冰奶奶說:“我的這兩個徒弟很厲害,小小年紀已經(jīng)會背《弟子規(guī)》、《百家姓》、《三字經(jīng)》、《千字文》、《女兒紅》……,這些可都是小學的必修課呀。”說完,她讓兩個徒弟在現(xiàn)場背起了《弟子規(guī)》來,只見他們背得頭頭是道、滾瓜爛熟,我的心中不由得對他們產(chǎn)生了一種敬佩感。是呀,同樣作為小學生的我對這些卻一無所知,我感到萬分慚愧。他們不但會背,重要的是他們還能理解其中蘊含的意義。
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學習我們祖先遺留下來的一冊冊育人佳作,將我們偉大祖國的文化美德永遠流傳下去。
用國學武裝自己,用國學成就美麗人生。
國學經(jīng)典講座觀后感篇三
學習國學的好處很多,我聽了,我也想了。而讓我真正明白的是看完《王老師國學講座》后 ,我深深的被觸動著 。 “ 教育是非常簡單的事;教育是非常輕松愉快的事;要培養(yǎng)人才,是不費吹灰之力的事。”
以前經(jīng)常會聽到這一句話,而多的是疑惑,半懂。看了講座后,讓我對這一句話有了深刻的理解。講座的內(nèi)容是推廣兒童經(jīng)典誦讀的理念,看過以后,我感觸很深。
講座先講臺灣的孩子從小接受類似于美國的教育,漸漸忘記了博大精深,歷史悠久的中國文化。對中國的許多名著一無所知。自己祖國的文化都不了解,如何去學習別的國家的文化呢?接著,就引出了本次講座的主題:倡導孩子讀經(jīng)。經(jīng)就是指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千字文等。我現(xiàn)正在學弟子規(guī),它對我的影響非常之大。弟子規(guī)是中國歷史悠久,教人做人的書之一。每小句三個字,朗朗上口,短小精悍,膾炙人口每一部分都有一個歷史故事。弟子規(guī)主要教人孝順。每一小段都有一個有關這一段的內(nèi)容的故事。
其中: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給我的印象最深。以前我一直沒有做到,現(xiàn)在聽了古人的教訓,覺得自己實在是不應該。
弟子規(guī)里的一字一句都包含一個深刻的道理,短短幾百字,概括了一生的哲學。只要我們?nèi)テ纷x,去感悟,去體會,就會感覺到中國五千年的文明,華夏民族絢麗多彩的文化。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