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導游詞大全 > 青海導游詞 > 西寧市的濕地公園導游詞

西寧市的濕地公園導游詞

時間: 康華0 分享

西寧市的濕地公園導游詞模板6篇

感受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也能在旅途中結交新的朋友,體驗不同的樂趣與生活方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西寧市的濕地公園導游詞,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西寧市的濕地公園導游詞

西寧市的濕地公園導游詞【篇1】

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距離杭州西湖五公里,在杭州天目山路延伸段,是罕見的城中次生濕地。曾與西湖、西泠并稱杭州“三西”,是目前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于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具有“杭州之腎”和“副西湖”美譽。園區(qū)約70%的面積為河港、池塘、湖漾、沼澤,正所謂“一曲溪流一曲煙”,整個園區(qū)六條河流縱橫交匯,水道如巷、河汊如網、魚塘櫛比如鱗、諸島棋布,形成了西溪獨特的濕地景致。聽著這些對西溪濕地的介紹,我就不禁去了。

進到園中,我感嘆道:啊,西溪真美呀。遠遠的,傳來一股芬芳清香的桂花香味,喲,路旁成片成片的桂花樹,桂花在上面落了家,散發(fā)出誘人的清香。走過樹下,正想讓桂花擺個post,突然,頭上一癢,我正在納悶,媽媽告訴我了事實:我桂花樹的桂花飄落在了我頭上。我聽了,一摸,一串長長的桂花穩(wěn)穩(wěn)當當地在我頭發(fā)上。接著,我們去了周家村入口,乘上船,我可以體會西溪之水了。順著水道前行,兩岸樹木茂盛,蘆葦叢生,還有和蘆葦一樣高的水生植物上頂著黃色,紫色或紅色的花蕊,水面上有綠色的浮萍在漂浮。不一會兒,我們登岸后踏上一條小徑,向左就是一座木橋,水上有一艘棕櫚覆蓋的仿制漁船,船上的一條粗繩牽著水中的漁網,非常有趣趣。往右沿著小路向前,我們看見了梅竹山莊的門坊,探頭望去,綠意盎然,一片生機??赐赀@些后,我們乘上船,上了岸,我就看見一棵樹,樹后面就是湖水了,湖水上面還停著許多船呢!看到這一美景,我又讓媽媽為我拍照留念,“咔嚓”,哇!真漂亮,這時我注意到了照片上方的太陽,啊,太陽馬上就要落山了。我們就興高彩烈的回家了。

西寧市的濕地公園導游詞【篇2】

如果您是一位首次來到合肥的客人,建議您一定要去看看美麗的濱湖公園。濱湖公園位于朗州路中段,這里景色迷人,空氣清新,是人們休閑游玩,鍛煉身體的好地方。

從我們學?!闭中W校門口北行兩百余米,就能看到一片開闊的場地,這就是開闊的園前廣場。廣場中央聳立著四根高大的柱子,“濱湖公園”四個遒勁的大字鑲嵌在柱子之間。柱子前方有一個扇形的花壇,碧綠的青草鋪滿了整個花壇,遠看就像一把綠扇子。花壇中間點綴著幾棵矮樹,枝干橫向伸出,好像在做邀請客人的姿勢,可愛極了。

走進大門,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大片湖水,這個人工湖是濱湖公園的特色標志。湖邊圍著一圈整齊的楊柳樹。微風拂來,楊柳樹就像婀娜多姿的少女跳起了優(yōu)美的舞蹈,風停的時候,她們就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正低頭含羞地偷看過往的游客。湖水綠綠的,遠遠望去,像一塊完整無暇的翡翠。低頭看湖水,清澈見底,陽光透過樹林灑在湖面上,湖面泛起點點金光,就像灑下了一大把金子。在陰涼的地方,粼粼的波紋交織成了一塊美麗精致的綠地毯,平坦而又潔凈。在碧波蕩漾的湖面上,游人們愉快的劃著船,船漿從水面劃過,留下燕尾一般的波紋。湖水中,不時會出現一群群的魚兒在搖頭擺尾的玩耍,好像在嬉戲游人。湖心小島上郁郁蔥蔥,遠遠望去,綠樹依依,繁花似錦,小島中間矗立著一座秀麗的風光塔,塔身玲瓏剔透,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

再往前走,經過一條林蔭小道后,就是兒童游樂場。每逢周末,這里就是最熱鬧的地方。過了游樂場,就是一片小樹林,林中有五花八門的健身器材,再繞過去,就到了湖對岸,湖對岸有著名的文物古跡——鐵經幢,這都是值得游一游,看一看的好地方。

每天清晨,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喜歡來這里鍛煉身體,大人們跳健身舞,做操,跑步,孩子們蕩秋千,攀鏈索,不僅呼吸了新鮮空氣,還鍛煉了身體。晚上,人們在茶余飯后來到濱湖公園散步、休息、小坐、閑談、劃船、賞夜景,夜光下人影浮動,到處一片歡聲笑語。

“有限風光無限美,一城煙樹半城湖?!边@就是人們休閑游樂的好去處——美麗的濱湖公園。

西寧市的濕地公園導游詞【篇3】

各位領導,大家(上午、下午)好!

歡迎您到千湖國家濕地公園檢查指導工作,陜西千湖國家濕地公園是國家林業(yè)局首批正式授牌的12個國家濕地公園之一,也是陜西地區(qū)唯一的國家濕地公園。公園位于千河谷地中游,總面積573。2公傾,規(guī)劃設置為四大功能區(qū),即濕地保護保育區(qū)、濕地科普宣教展示區(qū)、濕地觀光休閑區(qū)、管理服務區(qū)。公園是以河流濕地特征為主,集河流濕地、庫塘濕地、沼澤濕地特征于一體的西北地區(qū)典型的黃土高原濕地。濕地內生物資源豐富,濕地景觀奇美,生態(tài)系統(tǒng)獨特,科研科考價值高?,F有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2種(大鴇、黑鸛),Ⅱ級重點保護動物10種(大天鵝、灰鶴、鴛鴦、鳶、大鵟、毛腳鵟、禿鷲、鱉、秦嶺細鱗鮭、水獺),有陜西省重點保護并列入《中日候鳥保護協(xié)定》名錄動物50多種(白鷺、豆雁、針尾鴨、綠翅鴨、花臉鴨、赤膀鴨、赤麻鴨等),公園也是西部地區(qū)各種候鳥越冬的理想之地和重要驛站,每年冬季在此棲息逗留的鳥類30萬只。

近年來,千陽縣委、縣政府從保護濕地景觀、保障水源安全、建設魁力千陽的高度出發(fā),高起點定位,大手筆謀劃,全力打造千湖國家濕地公園品牌。尤其是2011年,投資5000多萬元,建成了水生植物園、濕地門戶區(qū)、濕地珍禽觀賞區(qū)、蒲家山植被恢復區(qū)、秦風民俗園、紙坊灣風景區(qū)六大景區(qū)。今年投資6000萬元,完成“四大”重點工程建設即新建長度1。3公里親水灣景區(qū);建設1。8公里的親水木棧道觀景干線;改建、新建景區(qū)道路15公里;公園內種植觀賞性景觀植物向日葵1000畝。舉辦“四大”活動,即舉辦千湖濕地文化節(jié)暨全國航空動力傘邀請賽;舉辦盛世龍騰千湖彩燈展;舉辦“統(tǒng)籌城鄉(xiāng)發(fā)展,相約魅力千湖”主題攝影展;舉辦千湖旅游產品推介會。通過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目前濕地公園的景觀效應初步顯現,慕名前來觀光游覽的游客絡繹不絕。

現在各位領導所處的地方是我們千湖國家濕地公園的門戶區(qū)。這個景區(qū)主要由迎賓大道、松林花海、紫霞長塢、長林綠蹤、親水平臺等組成,請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往前看,這一排由33面杏黃色大旗依次排列組成的就是千湖迎賓大道。我們的右側便是松林花海。左手邊是紫霞長塢和長林綠蹤,前面遠處還有一個親水小的平臺。這里還安裝了七組彩燈,分別是鯉魚躍龍門、梅濃春暖、夢幻海上花、三賢事故和前面的千湖之韻、仙鶴棲千湖,那邊的二龍戲珠。

各位領導,(您可隨意參觀指導。)請大家跟著我,參觀一下我們千湖國家濕地公園門戶區(qū)的景色。

前面這片茂盛的千畝速生楊和彎曲的木制棧道就是我們千湖公園的長林綠蹤。在萬物復蘇的春季,這里萬木吐翠;烈日當空的夏季,這里樹影婆娑,斜陽西下的秋季,這里一片金黃。各位領導,我們腳下的木制棧道,這可是選用長白山海拔一千米以上的高齡紅松,經過20天的防腐浸泡,再經過三層防銹處理之后鋪設而成的,可以經受長達20年的風吹、日曬和雨淋。前面我們看到的這組燈就是仙鶴棲千湖,它是以傳統(tǒng)的仙鶴為主題設計,燈高2米,四面能觀看,全部使用節(jié)能燈,以假山和荷花裝點來體現一片祥和的節(jié)日氣氛,讓人們走進一片優(yōu)雅的氣氛中。這邊這組燈名為千湖之韻,燈高2米,四面能觀看。圍繞千湖公園萬花齊放設計,在千湖生機盎然的環(huán)境里使人們感受到和諧統(tǒng)一氛圍,特別選用繁花似錦的設計元素,用漂亮的大花籃全部統(tǒng)一融合在一起,寓意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變強,團結和諧,走向繁榮昌盛的欣喜局面。大家看,這是一個75平方米的親水平臺。在這里,我們可以跟千湖濕地近距離的接觸。各位領導,對面就是我們千湖濕地公園的特色景區(qū)千畝水生植物園。園內栽植白毛蘆葦和花葉蘆葦、蘆竹、菖蒲、香蒲等水生植物和各類綠化樹種1000多畝。在護坡上栽植了連翹和迎春,堤岸下面修建了半圓形、圓形、扇形、六角形廣場和3400平方米的圓形游步道。每當夕陽西下的時候,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就會扶老攜幼的趕到那里,或在堤岸上觀景、或在廣場上嬉戲,一片歡歌笑語。今天由于時間安排緊張,我們就不參觀了。各位領導,這里周邊也栽植了大量的蘆葦、蘆竹?!拜筝缟n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來到這里,我們是不是就如同穿越時空,回到了三千年前《詩經·蒹葭》所描述的那迷人的場景里?蒹葭,就是蘆葦。千湖的萬頃碧波滋養(yǎng)了我們身邊的千畝蘆葦。而蘆葦也是我們千湖濕地公園最具特色的水生植物。蘆葦是一種適應性廣、抗逆性強、喜水喜濕的多年生禾草類植物。蘆葉、蘆花、蘆莖、蘆根、蘆筍均可入藥,《本草綱目》指出蘆葉可以“治霍亂嘔逆,癰疽”;《本經道源》也記載它有“燒存性,治活衄諸血之功”; 蘆葦在古代還被用來辟邪,用蘆葦制成的繩索就是古書所說的“葦索”,而“葦茭”很早即被作為辟邪靈物。這還有一個美好的傳說,各位領導,我們一邊走我一邊為大家話這個美好的傳說(返回)

傳說神荼、郁壘曾在度朔山上的大桃樹下用蘆葦繩索捆縛惡鬼,后來皇帝仿照此舉,創(chuàng)設了“懸葦索以御兇魅”的法術,這個著名的神話意味著葦索辟邪法同桃木辟邪術一樣,都是非常古老的巫術形式。據說夏人便已習慣掛葦茭,后至漢代以至魏晉時期都比較流行。每到秋高氣爽的`時候,千畝蘆葦隨風搖曳,氣勢恢宏、風情萬種。“萬頃白波迷宿鷺,一林黃葉送殘蟬”,大家看看,詩人鄭谷在《江際》一詩中的千古佳句就好似專門為我們千湖濕地公園題寫的。

西寧市的濕地公園導游詞【篇4】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景色秀美的黃山武河濕地觀光旅游!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目前全國最大的人工濕地——武河萬畝濕地的秀美景色。黃山是一個風水寶地,"八山、三水、一濕地"構成了黃山特有的文化底蘊和地域風貌。

眼前的萬畝濕地是在20__年的11月26日動工建設的,一期工程完成了15公里河底圍堰整理、碎石路面整平、逆水面植草、護坡磚鋪建,還修建了2座景觀橋、4座攔水壩、8座溢流壩、2處跌水池、32個湖心島,共栽植大樹3776棵、山桃樹83棵,杞柳98.2萬株、荷花蓮藕12.3萬株、蘆葦594萬株、香蒲164萬株。目前,武河濕地二期工程也已經開始建設。該工程從江風口分洪閘到蔣史汪橡膠壩,長5000米,面積5000畝,一次性蓄水量215萬立方米。規(guī)劃建設中央公園、鳥類公園、濕地植物園、濕地探索園、濕地生產園、濕地休閑度假區(qū)和沂河休閑度假區(qū)各1處,各類建筑物總建筑面積

1.5萬平方米。

武河濕地公園承擔著濕地生態(tài)調節(jié)、改善水質、涵養(yǎng)水源、濕地保護、生態(tài)教育、濕地水處理和生態(tài)風景觀賞的職能,對改善人居環(huán)境,提升城市品位,構建生態(tài)文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也都具有重大意義。

"飛鳥成群、野禽嬉戲,水面輕風、波光粼粼,水柳新芽、野果飄香,魚翔淺底、百花齊放"。這是來此觀光者對武河濕地最好的贊譽。

濕地的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魚翔水底、百花齊放、白鳥競飛的現象是隨

時可以見到的。濕地隨時歡迎您的到來!

西寧市的濕地公園導游詞【篇5】

蘇州太湖湖濱濕地公園,東起度假區(qū)入口處,西至太湖明珠度假村,全長5.5公里,是目前華東地區(qū)最大的集生態(tài)、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免費開放湖濱型濕地公園。公園由風車堞影、棧橋探幽、悠然雙亭、八仙過海、鷗鷺棲歸、蘆蕩迷宮、漁舟唱晚、落日聽濤等八大景觀串連而成,于2007年2月正式對外免費開放,繼2008年獲批“省級太湖濕地公園”后,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qū)湖濱濕地公園2009年12月正式晉升為國家級濕地公園。

從2003年起,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qū)開始對湖濱沿岸進行綜合治理,著手恢復生態(tài)濕地,對度假區(qū)入口處向西全長約5.5公里的太湖岸線進行總體策劃和設計。2008年又進一步對中心區(qū)9公里太湖岸線全面實施湖濱生態(tài)濕地保護與恢復。太湖湖濱濕地公園已完成改造湖岸線14.5公里,完成圍堰清淤100多萬立方米,種植蘆葦等水生植物逾萬株、樹木24000棵,在沿湖岸線種植喬木、草坪,設計景觀小品,修復名勝古跡,建成大型景觀標志水風車和5公里人行木棧道,形成了風車堞影、棧橋探幽等八大生態(tài)景觀,成為都市人走進太湖山水、親近自然生態(tài)的綠色長廊。

以55萬平方米蘆葦為主的生態(tài)濕地,年吸收太湖水中的總氮27.58噸,削減湖水總磷3.08噸,吸收二氧化碳800噸,放出氧氣586噸,調節(jié)溫度3—5℃,將劣Ⅴ類的水凈化成Ⅲ類水的量和區(qū)域分別為1720萬噸和1146萬平方米。

繼2008年獲批“省級太湖濕地公園”后,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qū)湖濱濕地公園2009年12月正式晉升為國家設計理念

生態(tài)濕地公園遵循生態(tài)性、藝術性、多樣性、社會性、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設計理念,將湖河岸線空間與水體有機融合,充分體現自然特性、創(chuàng)造充滿生態(tài)情趣的湖濱環(huán)境。生態(tài)濕地公園共分入口區(qū)、

金杉銀蘆區(qū)、梅花塢服務區(qū)、水庭暗香景區(qū)、“新天地”休閑服務區(qū)、臨湖漫步游憩區(qū)、太湖水上食府區(qū)等7個分區(qū),同時,在沿湖岸線種植喬木、草坪,設計景觀小品,修復名勝古跡,是一個集水生植物觀賞、生態(tài)科普、候鳥棲息、步道游覽等旅游項目以及蘆葦蕩、生態(tài)濕地景觀為主的生態(tài)主題公園。太湖濕地公園通過不斷完善與發(fā)展,不僅成為了城市的綠“肺”,也正逐步成為具有蘇州太湖特色的旅游勝地。

西寧市的濕地公園導游詞【篇6】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天壇公園,很榮幸認識大家,更榮幸為大家導游。我代表____旅行社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我叫郭玉萍,希望我們大家都能成為朋友,在游覽期間有什么需要幫忙的,或是我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夠的請大家直接和我們提出來,我們將盡力而為,希望我們大家都能有一次美好的游覽經歷。今天我們的路線安排是自南向北走,沿著南北軸線依次是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等。然后由東門出去。

現在我先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天壇。

天壇,位于北京城區(qū)的東南部,原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現存規(guī)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建于明朝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與紫禁城(故宮)同時興建。耗時__年,距今已有580多年歷史。其占地273公頃,比故宮大3.7倍,略小于頤和園。天壇是通稱,它實際有兩個壇組成,南為圜丘壇,北為祈谷壇。歷代封建皇帝對祭天活動都極為重視,每年要兩次親臨天壇祭天。第一次是在農歷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舉行祈谷禮,第二次是在冬至,至圜丘壇稟告五谷業(yè)已豐收,感謝天帝的保佑之恩?,F在我們面前的這扇門是北天門,沿著這里進去就是著名的圜丘壇了。

此刻在我們眼前的是圜丘壇,俗稱祭天臺,它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乾隆十四年(1749)擴建,是一座四周由白石雕欄圍護的三層石造圓臺,通高五米,明、清兩代,每年冬至日皇帝親臨的祭天禮儀,就在此壇舉行。圜丘壇在建筑形式上,有著許多神奇有趣的說法。各項建筑材料的數學計算均極其精確,其中包含"九"的含義與運用深為中外廣大游人所贊嘆與稱奇。

圜丘壇共分三層,每層四面各有臺階九級。各層鋪設的扇面形石板,是九或九的倍數。最上層的中心是一塊圓形大理石(稱作天心石或太極石),是游人最感興趣的又一奇妙之處。從中心石向外,第一環(huán)為9塊,第二環(huán)18塊,到第九環(huán)81塊;中層從第十環(huán)的90塊至十八環(huán)的162塊;下層從十九環(huán)的171塊至二十七環(huán)的243塊,三層共378個"九",為3402塊。同時,上層直徑為9丈(取一九),中層直徑為十五丈(取三五),下層直徑為21丈(取三七),合起來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數,而且還有"__"之尊的含義。為什么要用九或九的倍數來設計建造祭壇呢?原因是:一、據神話傳說,皇天上帝是住在九重天里,用九或九的倍數來象征九重天,以表示天體的至高與至大。二、在我國古代把單數(奇數)看作陽數,而將雙數(偶數)視為陰數。天為陽、地為陰。天壇是用來祭天的,只能用陽數進行建筑。而"九"又被視為"極陽數",這是最吉祥的數字?,F在我們再到這上面來看看這塊天心石,當你站在圓心石上輕聲說話時,自己聽起來聲音很宏大,有共鳴性回音之感。但站在第二、三環(huán)以外的人,則無此種感覺。為什么呢?相信大家懂得這是一種聲學現象:由于壇面十分光潔平滑,聲波傳到周圍等距離的石欄圍板后,能夠迅速地被反射回來。說話者根本無法分清它的原音和回音,所以站在圓心石的人聽起來,其共鳴性回音就格外響亮。封建統(tǒng)治者則把這種聲學現象說成是"上天垂象",是天下萬民對于朝廷的無限歸心與一致響應。大家不妨站到上面去親身體驗一下。

好,現在我們繼續(xù)往前走,這座殿宇就是皇穹宇,它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殿高19.5米,底部直徑15.6米。磚木結構,整個殿宇用八根檐柱支撐,頂無橫梁,由眾多斗拱層層上疊,天花板層層收縮,組成美麗的穹窿圓頂式的藻井。殿內正中的石臺寶座,是放置皇天上帝神牌的地方;寶座前左右的石臺,是放置皇帝歷代祖先牌位之處。殿外的東西配殿,為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風雷諸神牌位之所。進到這里后不知道大家有沒注意我們周圍的這圈圍墻?這就是頗負盛名的回音壁。圍墻周長193.2米,直徑61.5米,墻高3.72米,厚0.9米。它的奇特之處并不是在它的外觀上,而是在于同剛才的天心石相似的聲學現象。如果兩個人分別站在院內東西配殿后的墻下,均面部朝北對墻低聲說話,可像打電話一樣互相對話,極其奇妙有趣,這就是回音壁得名的由來。大家有興趣的就去試試吧。

我們現在從皇穹宇的西面出來,在這里有一株古柏,名為九龍柏,是國家著名的古樹之一,樹干扭結糾屈,宛如九條盤旋而上的蟠龍,故此得名。大家看上面掛著的紅色的標志牌,這種標牌的顏色其實也是有講究的,標志紅牌表示一級古樹,標志綠牌表示二級古樹(100以上國內外稀有的或是具有歷史意義和紀念意義及重要科研價值的樹木),據傳這棵古柏生長于建壇之前,已有近千年歷史,所以掛紅牌來展現它的價值。

我們現在腳下的路叫做丹陛橋,這明明是一條筆直坦蕩的大道,為何又稱"橋"呢?因為在道路下辟有一個券洞,與上面的大道正好形成立體交叉,故稱為橋。這是一條南北走向的石砌臺基大道。丹陛橋為天壇內壇的主軸線,起著連接南端圜丘壇和北端祈谷壇兩組建筑物的重要作用。橋面中心線的石板道叫"神道",神道左右兩側的條石道,分別叫"御道"和"王道"。天帝神靈走"神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沿著丹陛橋繼續(xù)向北走,現在在我們左邊的是具服臺,它位設于丹陛橋北段東側,為一座凸字形平臺。這是皇帝前往祈年殿行祀谷禮時,更換冕服(祭服)的地方。

現在我們眼前的便是祈年殿和祈谷壇,這里是明清兩代皇帝孟春祈谷的圣地。祈年殿采用上屋下壇的構造形式,三重檐逐層向上收束,作傘狀,祈年殿俗稱無梁殿,整座建筑不用大梁長檁及鐵釘,完全依靠二十八根擎天柱及眾多的枋、木兌、桷、閂支撐和榫接起來。該殿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呈長方形。明嘉靖九年(1530),改成三重檐圓殿,并自上而下依次覆蓋青、黃、綠的三色瓦,改名大享殿。清乾隆十七年(175年)改為今名,同時一律改為覆蓋深藍色琉璃瓦,以象征藍天。光緒十五年(1889),該殿毀于雷火,次年又按原樣重建。陳列于殿前的青銅大鼎爐,均是幾百年前的文物。殿內柱子的數目,據說是按天象設立的。里層的四根鎏金通天柱,叫"龍井柱",柱高18.5米,底部直徑1.2米,兩人也難合抱,象征春夏秋冬四季。中層的12根朱紅金柱,象征一年12個月。外層的12根檐柱,象征一天的12個時辰。中層12根金柱和外層12根檐柱相加為24根,象征一年中的24個節(jié)氣。金柱、檐柱和龍井柱相加為28根,象征周天28星宿。再加大殿寶頂藻井周圍的8根童柱,共計36根,象征36天罡。寶頂中心的雷公柱,則象征著天帝的"一統(tǒng)天下"。

下面我們看到的是皇乾殿,原是平時放置皇天上帝牌位和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又有祈谷壇寢宮之稱。后來,祭祀儀式中所使用的旌旗、儀仗、樂器等物亦存放于此。內藏不少祭祀文物,現按原樣陳列,并塑有清代皇帝的祭天蠟像,常年供游人觀覽。

現在在我們左手邊的是七星石位于長廊東南側的曠地中,共有七大一小石塊。但為何稱作"七星石"呢?據傳說,明永樂帝遷都北京時,想修建一座祭天地的壇廟建筑,但難找到合適的地方。這時,有一晚他夢見天上北斗七星落地于此,謂之天遂人意,為其解了不決之難,從而降旨于此地建造祭壇。據資料記載,七星石為明代嘉靖九年,經人工雕鑿后而置于此處的。嘉靖皇帝十分迷信道教,道士對他說,祈年殿東南方太為空曠,這對他的皇位、壽命不利。于是便設七星石在此,以鎮(zhèn)壓風水。在七星石東北隅還有一塊小石頭,據說這是清朝統(tǒng)治者為了紀念他們的祖先功德而增置的。其設于七星石的東北方向,用以表示不忘本源之意。這里是天壇的東門,關于天壇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我為大家在這次游覽給予的配合表示感謝,謝謝大家,若是在游覽中我有什么做得不夠的請大家見諒。希望大家接下來旅途愉快,再見。

1913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