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導游詞大全 > 導游詞 >

5篇介紹安徽績溪龍川的導游詞范文

時間: 光寧21217 分享

  龍川旅游風景區(qū)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結合,胡氏宗祠,為江南第一祠,素有“木雕藝術博物館”和“民族藝術殿堂”之美稱,奕世尚書坊是明代正宗石雕牌樓,為徽派石雕之最。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5篇介紹安徽績溪龍川的導游詞范文,歡迎借鑒參考。

  5篇介紹安徽績溪龍川的導游詞范文(一)

  在內容上,無論是反映家族榮譽歷史的大題材,還是傳統(tǒng)的戲文人物、走獸花草,在形式上無論是浮雕,還是透雕,其藝術功能都還是裝飾。所有這些,各個祠堂都有,其他古建筑也有。國家文物局一位專家說,胡氏宗祠的木雕作品,連故宮里都沒有。指的不是這些,而是這正廳和寢樓的一百多隔扇門裙板。絕在不僅精美,還絕在通過花鳥蟲魚、珍禽瑞獸,博古八寶圖來褒美胡富、胡宗憲、胡宗明等先祖人品德行,還蘊含了族規(guī)祖訓。先看享堂的20扇荷花圖,從個人而言,主要是以此贊揚胡富的梗直敢言,罷官不移志,富貴不矜持的君子風骨。以祖訓而言,則以荷字諧義“和”字,并加以突出。一扇門的荷圖寓意“一門和氣”,全部荷圖寓意“滿堂君子”,具體到每幅荷圖又有它特定命意。左邊:1、上有鳥飛翔,下有青魚,寓意“祥和清吉”。2、荷叢中有鷺鶿吞魚,寓意“和順路通(鷺吞)”。3、荷花、鱖魚組圖,寓意為“和為貴(鱖)”。4、荷花、飛鳴之鳥,金魚組圖,雙鳥和鳴于荷花上,金魚諧金玉,圖意為“和比金玉(魚)”,5、荷花、白鶴組圖,寓意“和合(鶴)”,6、荷花、飛鳥、蚌組圖,寓意“和氣生財”,因蚌中珍珠為之財;7、荷花、飛鳴之鳥組圖,寓意為“惠風和暢(唱)”;8、荷花、鳥、水鴨組圖,寓意“和衷共濟(棲)”;9、荷花、鴛鴦組圖,寓意為“夫婦和、家道成”;10、上有飛鳥,下有鯉魚,寓義“天時地利(鯉)人和”。右邊:1、荷花、水鴨組圖,水鴨官名“鳧”,諧音“福”,寓意“和即是福”;2、上下呼喚之鳥與鳴蟲、荷花組圖,寓意“一唱共和”;3、翠鳥、蜜蜂、荷花組圖,“翠”與當?shù)胤窖?amp;ldquo;勸”音近,寓義勸人要“和諷(蜂)細語”;4、荷花與蝦組圖,“蝦”諧音“家”,寓意“家和萬事興”;5、水鳥、荷花、鯰魚組圖,“鯰”與“年”諧音,寓意“人和年豐”;6、一對水鴨與荷花組圖,寓意“和睦雙福”;7、荷花與青蛙組圖,寓意“和養(yǎng)天機(田雞)”;8、飛鳥與荷葉、浮萍組圖,寓意“和而平(萍)安”;9、荷與戲水鴛鴦組圖,寓意“和樂”;10、荷與蟹組圖,寓意“和諧(蟹)”。

  我們先看左右兩廂十扇《荷花圖》。設計者借物喻人,設景生情,千姿百態(tài)歸納為“喜”“怒”“哀”“樂”四象。一般說,蓮葉朝上,荷花初綻者為“喜”,蓮葉朝下斜擺,花瓣怒張者為“怒”;蓮葉曲卷,花枝枯萎者為“哀”;蓮葉舒展、花蕊蓬勃、似聞暗香者為“樂”。

  《荷花圖》有三層意思:1,荷與“和”、“合”諧音,暗喻合族和睦,以求興旺發(fā)達。,2蓮與“憐”、“戀”諧音。子孫們戀戀不舍地時常懷念祖先。3大蓮花代表長輩,小蓮花代表小輩,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著清白,道出美好祝愿。希望家族每一個都潔身自愛,做一個清白的人。

  荷花、蘆葦、桂魚組圖意為“和為貴”的諧音,荷花、螃蟹組圖意為“和諧”。。。。。

  這些雕板的藝術價值不僅在內容上,而且在畫面形式上,還有其獨到之處,特別是在“構圖”和刀法技巧上,堪稱絕品,嘆為觀止。構圖上,在中國畫傳統(tǒng)中稱為“章法”。

  一是主、賓關系。《荷花圖》有二個層次,第一個層次中,荷葉和荷花為主,飛禽水族和蘆葦水草為賓。第二個層次,荷花為主,荷為賓。你們看,三十多朵荷花、花蕾和蓮蓬,僅有三四個被少部分遮擋。不管被安排在什么位置,都很顯目。

  二是動靜關系?!逗苫▓D》花和葉是靜態(tài)主體,就用飛禽水族的動態(tài)來襯托;在花與葉這個層次中,主體的花是相對的靜,賓體的葉,就表示得千姿百態(tài)、上下翻卷。。

  三是疏密關系??傮w上看《荷花圖》重于密。分開看《荷花圖》中,不僅在大面積荷葉復布中間,每朵荷花都按這原則被安排在適當?shù)奈恢蒙?。而且下部的荷莖也有疏有密地成組合型排列。

  東西兩廂是荷花的世界,花有“含苞、初綻、盛開、并蒂”之別,葉有“平鋪、翻卷、舒展、低垂”之分,千姿百態(tài),無一雷同,就連枯荷敗葉,發(fā)育不良的蓮蓬也躍然畫中,真是應有盡有。

  這些雕板的藝術價值不僅在內容上,而且在畫面形式上,還有其獨到之處,特別是在“構圖”和刀法技巧上,堪稱絕品,嘆為觀止。構圖上,在中國畫傳統(tǒng)中稱為章法”。

  5篇介紹安徽績溪龍川的導游詞范文(二)

  【歡迎詞 1分鐘】

  人生所貴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親。親愛的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我代表安徽旅行社歡迎您的到來,能夠在這陽光明媚的日子與大家相遇,是我莫大的榮幸,我姓楊,您叫我小楊就好了。那么,坐在我身邊的,就是本次旅途中最為勞苦功高的一位,我們的司機康師傅。您別看他臉上長著青春痘,他可是有著十年駕齡的老司機了,本次旅途有它保駕護航,您可以把心放到肚子里了。在這次旅途中,我會竭誠為大家服務,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地方,請一定要找我,俗話說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外出旅游靠導游,希望我們能一起擁有一段美好的旅行,為大家留下一段珍貴的回憶。

5篇介紹安徽績溪龍川的導游詞范文

  【簡介 1分鐘】

  績溪龍川景區(qū)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龍川村,是胡姓聚族而局的古村落,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歷史。國家5A級風景區(qū),龍川旅游風景區(qū)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珠聯(lián)璧合,渾然天成,胡氏宗祠,為江南第一祠,素有“木雕藝術博物館”和“民族藝術殿堂”之美稱,1988年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奕世尚書坊是明代正宗石雕牌樓,為徽派石雕之最,1986年評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10月躋身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這個村為何叫龍川村呢,那是因為東邊這座高山是龍須山,是這村中龍脈,從村中穿過小溪古稱川,所以就叫龍川。在水街西邊的小山叫雞冠山,和在東邊相對的龍須山一起按風水學上說是天龍地鳳,龍鳳呈祥。南邊就是祠堂對面的這座山叫天馬山,是這龍川一村之朝山,北邊有條長河,就是我們沿路來看到的大河,叫登源河。當年祖先看中這塊風水寶地就是因為東聳龍峰聳,西峙雞冠,南有天馬山奔騰而上,北有登源河蜿蜒而來。

  【石牌坊1分鐘】

  現(xiàn)在在大家眼前的牌坊呢,就是我們的奕世尚書坊.它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是一座紀念明代胡姓的胡富、胡宗憲兩尚書的石牌坊.

  牌坊有四柱三門五樓,南北朝向,通高10米,面寬9米,抬梁式建筑,主體結構由4根柱子、4根頂定盤坊和七根大小額枋組成.在四根柱子的南北兩面,各抱鼓石護座.牌坊采用側腳做法,柱子采用梅花柱的抹角做法,這是明代建筑的一個顯著特征.整座牌坊氣勢磅礴,充分展現(xiàn)出我國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藝.

  牌坊主樓延下正中有一塊豎匾,"恩榮"二字耀眼奪目,匾的四周則盤以雙龍戲珠紋.在恩榮匾的下面,4只寶瓶托起的天花板,寫有楷書"奕士尚書"和"奕士宮保"8個大字,字體端莊厚重,行筆秀潤瀟灑.句考證,這書法出自明代四大家之一的文征明之手. 接下來我們來到的就是績溪龍川胡氏宗祠,記得前面我給大家講的那個錦字了嗎?對了,就是我們的主席胡錦濤的錦了.這個風景優(yōu)美的山村就是我們主席的故鄉(xiāng)了.在此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主席家鄉(xiāng)的文化。

  【龍川胡氏宗祠4分鐘】

  龍川胡氏宗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現(xiàn)存的最好的宗祠之一,新華社社長邵華澤為此書寫了"江南第一祠"的匾額懸掛與此.

  它始建于明嘉靖25年(1546),占地面積1729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564平方米,它是由照壁、露臺、門樓、天井、廊廡、正廳、廂房、寢樓、特祭祀等十個部分組成,采用中軸線東西對稱布局的建筑手法,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建筑群體.

  大家看河對面的照壁,是它將宗祠門樓前的地域規(guī)定了一個固定的范圍.接著大家看到的是宗祠的露臺,它有48平方米,高一米,實際上是整個胡氏宗祠臺基的一部分,其地面,階犀,望柱,欄桿全用花崗巖石砌成,過去舉行宗族大型活動時,站位都是有講究的.這個臺基上站的應是宗族中層或對宗族有貢獻的人員.

  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是宗祠的門樓,為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闊七開間,近深兩間.建筑面積145平方米,是由28根立柱和33根月梁組成主體結構,前后16駕斗,將三個層次,5個屋頂屋檐前挑達一米多,前后8大戧角,呈鳳凰展翅騰飛之勢.所以門樓又稱五鳳樓. 胡氏宗祠以木雕藝術殿堂著稱于世.原由的600多件木雕作品經(jīng)過100多年的風風雨雨,現(xiàn)存400余件,分布在額坊,梁,柱,擱扇,斗拱,軒頂?shù)仁囝愋偷拇笮〔考?最大的是寢樓隔扇門中的腰華板,僅有34厘米長,13厘米寬,再那木梁之下,大家看到那彎彎的勾子沒?那鉤子的方向是朝胡氏宗祠的里面,寓意著把財氣給勾進去.   進入宗祠大家一眼看到的呢就是我們的大額坊,上刻著"九龍戲珠滿天星",下面3根普柏坊刻的是歷代胡姓文官祖先勤于政,重教育的種.種業(yè)績.而中間屋檐下的那根額坊刻的則是"九龍戲珠遍低錦".其他3根普柏坊雕刻的是歷代胡姓祖先血戰(zhàn)沙場,建功立業(yè),精忠報國的場面。

5篇介紹安徽績溪龍川的導游詞范文

  【天井1分鐘】

  大家往上看,這就是我們徽州建筑的天井了.它的主要功能是采光和通風.天井中央的一排條石也叫蛹道,只有在重大活動中,才開大門.宗族上層人物,高齡長輩,貢獻突出的成員和各家家長,才可由此進入正廳.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正廳,又名祭廳.廳堂中間隔扇門內是祭壇,里壁懸掛上始祖客像;而上方的兩塊額匾,《世恩堂》是明代著名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書寫,另一塊是清朝的歷部尚書張延玉奉乾隆皇帝的旨意,撰寫敘述胡宗憲的抗倭功績.隔扇門外,有擺供品,香燭的大供案.

  正廳門闊7間22.16米,進深5間17.47米,建筑面積達387平方米,頂高9.3米.主體結構由48根立柱,154根梁坊組成,中間4根大金柱,是由圍達1.66米的銀杏制作而成. 下面我們來到的寢樓,這是供奉胡氏祖先牌位的地方,樓上存放著祭祀用具和宗族典籍、譜牒. 整個祠堂在光緒二十四年,也就是1898年重修,1989至1993年全面整修,惟有這寢樓上保留了明代建筑格式和原貌,坊柱也還是明代原物.

  【歡送詞 1分鐘】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我們本次的龍川景區(qū)之旅馬上就要結束了,楊導也要和大家說再見了,感謝一路上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天下無不散之宴席”心中縱有萬般不舍,分別卻是必然的,但我相信這次的分離是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也許我不是您遇到的最好的導游,但大家是我遇到的最好的游客,希望您多提寶貴意見,也請您千萬不要忘了,在河北有一個導游小楊,隨時等待著您的到來,最后預祝大家歸途愉快,一路平安!

  5篇介紹安徽績溪龍川的導游詞范文(三)

  各位旅客朋友,大家好!在地勢獨特、風景優(yōu)美的績溪坑口村有一座古祠,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川胡氏宗祠,有關專家贊譽它是中國古祠一絕。

  據(jù)歷史記載,龍川是坑口村的古稱。村前有龍須山,村中有一條小溪(稱川)穿村而過,古稱龍川。后人認為小溪(又稱坑)出口流入登源大河,龍可以暢溪,故改為坑口。這個傳說至今仍在百姓中流傳。龍川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間大修。坐北朝南,前后三進,由影壁、平臺、門樓、庭院、廊廡、尚堂、廂房、寢室、特祭祠等九大部分組成。宗祠采用中軸線東西對稱布局的建筑手法。令人有氣勢磅礴,蔚為壯觀之感。

  對于胡姓兒孫來說,績溪是他們非常輝煌的一塊家園。唐代,績溪出了個散騎大將軍胡宓;宋代,出了個以兩劾秦檜而名垂青史的監(jiān)察御史胡舜陟;明代出過奕世尚書胡富、胡宗憲;清代,出了徽墨名家胡開文、紅頂商人胡雪巖;近代出了著名學者胡適;當代,這一個個名字,使青史留芳,為胡姓生色。清末光是胡姓祠堂績溪全縣就有30座。

  宗祠是古徽州聚族統(tǒng)宗,維護宗族的建宗法制的產(chǎn)物。對現(xiàn)今說已失去它的作用和意義,但它的木雕藝術卻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作為歷史文物來研究有它特有的考古和觀賞價值。尤其是它的木刻花雕獨樹一幟,形成自有的藝術風格,可謂木雕藝術的一顆“明珠”,“古祠一絕”的含義也就在其中。宗祠的木雕基本分布門樓、正廳落地窗門、梁勾梁托和后進窗門等4大部門,均以龍鳳吉祥、歷史戲文、山水花鳥、優(yōu)美境地等畫面為立意構圖?;ǖ癫捎酶〉瘛㈢U空雕和線刻相結合的技藝手法,圖案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

  高大門樓的雕刻是以歷史戲文和龍獅相舞為主體的圖案構成。門樓22米寬斗拱承挑屋檐、翹首騰空。門樓前后兩間各有6根石柱、5根月梁和方梁,結構嚴密,布局勻稱。方梁梁面雕刻“九獅滾球遍地錦”、“九龍戲珠滿天星”的精致圖案;兩旁則是內容各異的歷史戲文,文武百官,聚集一堂,三軍聽令,躍馬橫刀,一幅幅鏖戰(zhàn)沙場的畫面展現(xiàn)眼前,儀門上彩繪蔚遲恭、秦叔寶兩門神把守大門,兩旁石鼓相依,大獅對峙。

  越過古祠的大天井便是中進(即正廳),乃是族長舉行祭典的大堂。它由14根直徑166厘米的銀杏樹圓柱、柱基采用棗木刻成蓮花瓣托、架著大小54根冬瓜梁,結構為抬梁和穿斗式相結合,顯得威武壯觀。正廳的每根屋梁,兩端皆橢圓形梁托,梁托上雕刻著彩云、飄帶,中間分別鏤成龍、鳳、虎,檁上鑲嵌片片花雕,連梁鉤均刻有蟠龍、孔雀、水仙花、萬年青,仰首凝望,玲瓏別致。 正廳兩側和上首的花雕更是別具一格。兩側各10扇落地窗門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為主體圖案,花形千姿百態(tài),有的含苞待放、菡菡初綻;有的亭亭玉立,隨風招展,有的平鋪水面,舒展如畫,無一雷同。更令人可愛的是花中有物,物中有景。荷花在池水中蕩漾,或微波粼粼,或浪花朵朵,花群之中,有鳥翔藍天,魚潛水底,鴨戲碧波,還有蛙躍荷塘,鴛鴦交頸,把整個荷群畫面描繪得生動逼真,妙趣橫生……。

  正廳上首一排落地窗門的花雕卻是一幅“百鹿圖”,襯以各種山光水色,東南西北方的竹木花草,各種形態(tài)的梅花鹿在這里自如生活,有的悠悠漫步,有的受驚疾奔;有的回眸招侶,也有的仰首呦鳴;有的飲水溪畔,有的口銜靈芝;還有的幼鹿吮乳,母鹿撫舔,真是繪聲繪色,惟妙惟肖。登上臺階,來到古祠后進,這里又是一個“仙境”。一排排落地窗門全是花瓶雕刻世界,有六角、八角、半圓、菱形、大口、長頸等各種形狀,千刀細刻,精致可愛,瓶口刻有四季花卉,梅、蘭、竹、菊、牡丹、玉簪、海棠……,可謂“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

  從正廳出來,走進正祠東側的邊房,其結構分上下堂,高度僅有正祠一半,木雕簡陋,另有風格。這是一座副祠,為什么要建這座副祠呢?據(jù)傳說,龍川是船形,全村清一色胡姓,而船在大海行駛如沒有鐵錨就無法停航靠港,故從外村請來一位丁姓住此護祠,丁姓好比鐵錨把大船釘住就穩(wěn)當了。更奇怪事的是,這家丁姓至今已16代,代代單傳,是何緣故,還是一個“謎”。古祠的“謎”,又何止一個。古祠大修之后距今400多年,可找不到一只蜘蛛。有人說,古祠選用優(yōu)質木料有關,也有的說,關鍵是古祠地處風水寶地的緣故。此“謎”雖未解開,但沒有蜘蛛網(wǎng)絡,花雕更顯風采。

  大概是們對徽派木雕藝術的喜愛,又是人杰地靈的寶地,不少國內外人士和游客,出差皖南或游覽黃山,都要趕到此村游覽一番,加之品味。這座古祠的木雕藝術,每年吸引萬多名觀賞者。反過來又大展了古祠“明珠”的風采。

  5篇介紹安徽績溪龍川的導游詞范文(四)

  各位團友,大家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我們宣城旅行社,熱誠歡迎諸位朋友來到美麗的徽州,古老的績溪.我姓王,大家叫我小王或者王導都可以.不過我覺得大家還是叫我小王更顯的親切些,是吧!在我的右手邊的這位呢就是我們的司機大哥劉師傅.大家可千萬別小瞧他,他已經(jīng)擁有20年多年的駕齡和超高的技術,而且現(xiàn)在我們的身家性命可都掌握在他的手中呢!所以咱們可千萬不能惹毛司機大哥.不過大家也請放心,只要我們保護好司機大哥愛車的衛(wèi)生潔凈,我相信我們的司機大哥也是很容易相處的,是吧?劉師傅.

  有句話說的好;世界像本書,如果您沒外出旅行,您可只讀了書中之一頁,現(xiàn)在您在我們這邊旅行,就讓我們讀好績溪這一頁吧!

  好了,現(xiàn)在我們的目的地已經(jīng)到了,請大家攜帶好旅途中的必需品,跟隨小王下車吧!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我們的龍川景區(qū),它位于安徽省績溪縣東南部,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qū).是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龍川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傳至當今的"錦"字輩,計歷48世,艾~說到這個"錦"字呢,小王先給大家埋個伏筆,想想一個人,這個人可以說不僅全中國,甚至全世界都知道呢!大家先想著吧!等會小王來給你們揭曉…

  大家抬頭看,對了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就是水街了,臨水街的村莊就是我們的龍川村.龍川村依山磅水,村頭龍峰聳立,村西鳳山對峙,北有登源河,南有天馬奔騰而止,整個村貌出海之勢,堪稱風水寶地.

  現(xiàn)在在大家眼前的牌坊呢,就是我們的奕世尚書坊.它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是一座紀念明代胡姓的胡富、胡宗憲兩尚書的石牌坊.

  牌坊有四柱三門五樓,南北朝向,通高10米,面寬9米,抬梁式建筑,主體結構由4根柱子、4根頂定盤坊和七根大小額枋組成.在四根柱子的南北兩面,各抱鼓石護座.牌坊采用側腳做法,柱子采用梅花柱的抹角做法,這是明代建筑的一個顯著特征.整座牌坊氣勢磅礴,充分展現(xiàn)出我國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藝.

  牌坊主樓延下正中有一塊豎匾,"恩榮"二字耀眼奪目,匾的四周則盤以雙龍戲珠紋.在恩榮匾的下面,4只寶瓶托起的天花板,寫有楷書"奕士尚書"和"奕士宮保"8個大字,字體端莊厚重,行筆秀潤瀟灑.句考證,這書法出自明代四大家之一的文征明之手.

  接下來我們來到的就是績溪龍川胡氏宗祠,記得前面我給大家講的那個錦字了嗎?對了,就是我們的主席胡錦濤的錦了.這個風景優(yōu)美的山村就是我們主席的故鄉(xiāng)了.在此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主席家鄉(xiāng)的文化…

  龍川胡氏宗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現(xiàn)存的最好的宗祠之一,新華社社長邵華澤為此書寫了"江南第一祠"的匾額懸掛與此.

  它始建于明嘉靖25年(1546),占地面積1729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564平方米,它是由照壁、露臺、門樓、天井、廊廡、正廳、廂房、寢樓、特祭祀等十個部分組成,采用中軸線東西對稱布局的建筑手法,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建筑群體.

  大家看河對面的照壁,是它將宗祠門樓前的地域規(guī)定了一個固定的范圍.接著大家看到的是宗祠的露臺,它有48平方米,高一米,實際上是整個胡氏宗祠臺基的一部分,其地面,階犀,望柱,欄桿全用花崗巖石砌成,過去舉行宗族大型活動時,站位都是有講究的.這個臺基上站的應是宗族中層或對宗族有貢獻的人員.

  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是宗祠的門樓,為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闊七開間,近深兩間.建筑面積145平方米,是由28根立柱和33根月梁組成主體結構,前后16駕斗,將三個層次,5個屋頂屋檐前挑達一米多,前后8大戧角,呈鳳凰展翅騰飛之勢.所以門樓又稱五鳳樓.

  胡氏宗祠以木雕藝術殿堂著稱于世.原由的600多件木雕作品經(jīng)過100多年的風風雨雨,現(xiàn)存400余件,分布在額坊,梁,柱,擱扇,斗拱,軒頂?shù)仁囝愋偷拇笮〔考?最大的是寢樓隔扇門中的腰華板,僅有34厘米長,13厘米寬,再那木梁之下,大家看到那彎彎的勾子沒?那鉤子的方向是朝胡氏宗祠的里面,寓意著把財氣給勾進去.

  進入宗祠大家一眼看到的呢就是我們的大額坊,上刻著"九龍戲珠滿天星",下面3根普柏坊刻的是歷代胡姓文官祖先勤于政,重教育的種.種業(yè)績.而中間屋檐下的那根額坊刻的則是"九龍戲珠遍低錦".其他3根普柏坊雕刻的是歷代胡姓祖先血戰(zhàn)沙場,建功立業(yè),成為了歷史遺憾.

  大家往上看,這就是我們徽州建筑的天井了.它的主要功能是采光和通風.天井中央的一排條石也叫蛹道,只有在重大活動中,才開大門.宗族上層人物,高齡長輩,貢獻突出的成員和各家家長,才可由此進入正廳.

  現(xiàn)在我們來到的是正廳,又名祭廳.廳堂中間隔扇門內是祭壇,里壁懸掛上始祖客像;而上方的兩塊額匾,《世恩堂》是明代著名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書寫,另一塊是清朝的歷部尚書張延玉奉乾隆皇帝的旨意,撰寫敘述胡宗憲的抗倭功績.隔扇門外,有擺供品,香燭的大供案.正廳門闊7間22.16米,進深5間17.47米,建筑面積達387平方米,頂高9.3米.主體結構由48根立柱,154根梁坊組成,中間4根大金柱,是由圍達1.66米的銀杏制作而成. 下面我們來到的寢樓,這是供奉胡氏祖先牌位的地方,樓上存放著祭祀用具和宗族典籍、譜牒. 整個祠堂在光緒二十四年,也就是1898年重修,1989至1993年全面整修,惟有這寢樓上保留了明代建筑格式和原貌,坊柱也還是明代原物.

  好了,講解到此為止.接下來大家可以自行游覽,拍照留戀.半個小時后在水街門口集合. 游玩了這么久,想必大家都又累又餓了吧!接下來下王帶領大家去嘗一嘗咱地道的徽菜,說到徽菜啊,就是我們績溪的最名副其實的了.因為它可是徽菜的發(fā)源地呢!其實不光是咱們的徽菜之鄉(xiāng),另外徽劇更是起源于咱們的績溪伏嶺.所以說啊.咱績溪啊!可真是個好地方呢!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又要到說分別的時候了.在此小王要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也許我不是最好的導游,但大家卻讓我擁有了好象最好導游般的感覺.兩山不能相遇,但兩人總能重逢.在此,小王期盼著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大書中的另一頁與大家相會.再見了.各位親愛的朋友!

  5篇介紹安徽績溪龍川的導游詞范文(五)

  明代萬歷人謝肇制在《五雜俎》中說過,“商賈之稱雄者,江南則稱徽州,江北則稱山右。”可見,安徽的徽商與山西的晉商在明代初年,就已成為“稱雄”于我國流通領域的兩大商幫。

  徽州人外出經(jīng)商,始于宋代,至明代初就已形成人數(shù)眾多、勢力強大、規(guī)模顯赫的商幫隊伍。明朝人王世貞曾經(jīng)以“徽俗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的概括,來形容徽州人熱衷商賈的風俗。意思是徽州十個人中有七個在外地經(jīng)商。

  績溪徽商,興起于明代中葉,所營行業(yè)計有十數(shù)種。他們的足跡遍及國內百余市鎮(zhèn)。據(jù)建國前的近百年統(tǒng)計,其中旅外經(jīng)營的茶號達一百三十余家,約占績溪旅外商號總數(shù)的十分之一。眼前我們看到的這幢典型的徽派民居,是徽州茶商胡炳街的住宅。這幢建筑總面積有220平方米,現(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只有堂屋、書房和兩個院落。小院在書室之南,內有汲水池,既供日常飲用,又作消防之備。小院緊鄰書屋,可使學子在學余有個調節(jié)心態(tài)、放松肢體、改善思維的小天地。大院落原來有廚房、柴房、豬圈、廁所等附屬設施,現(xiàn)在所看到的房屋前廳是2003年按原樣修復的。整幢建筑雖然規(guī)模不大,也不豪華,但卻小巧玲瓏,“腳手”(附屬建筑物)齊全。具有當時徽州小康之家居宅的特點。

  龍川胡氏于蘇北營茶曾經(jīng)歷四代,從胡炳衡的祖父就開始從事茶業(yè)。祖父叫胡允源,出身貧寒,少年時代,便由親戚薦往江蘇東臺學生意。初在徽州人開的茶棧習商,后任該店水客,專事采購徽州高山茶葉。自咸豐三年(1853年)起,太平軍鏖戰(zhàn)徽州,十進績溪。胡允源憑借他對交通路道和茶貨行情的熟悉,多次冒險進山采購徽州高山名茶,在兵荒馬亂中保證了茶店的正常營業(yè)。店東為感激他,贈送他一筆可觀的酬金。不久,允源就以這筆酬金和自己多年的積蓄,購買了裕泰和茶號的全部股份,還開設了一爿胡源泰茶號。隨后,允源將兒子樹銘從龍川帶到胡氏茶號習商。數(shù)年之后,又分別在靖江縣、泰縣開辦了兩爿胡源泰茶號,店業(yè)交由兒子樹銘掌管

  光緒初年,允源病逝于龍川家中。樹銘遵照父親生前教誨,苦心經(jīng)營,節(jié)儉度日,終使店事興隆如初。樹銘不僅勤守店業(yè),還不遺余力地供養(yǎng)在龍川的四個兒子讀書,其中有炳衡等三人中了秀才。樹銘便將炳衡及其兄炳華從龍川攜往蘇北的胡氏茶號學習店務。

  光緒末年,樹銘逝世于原藉,店伙趁炳華、炳衡返里奔喪之機,勾結外賊,盜走幾十簍茶貨,致使胡氏茶業(yè)蒙受不小損失。炳華、炳衡致力于改善管理,清理人事帳務,完善規(guī)章制度,又于民國初年在姜堰開設了胡震泰茶號。此店經(jīng)營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民國十三年(1924年)前后,炳華、炳衡相繼去世,他們的妻子毅然擔當起祖?zhèn)鞯陿I(yè)的經(jīng)營。妯娌二人同艱共苦,榮辱相依,重金聘請經(jīng)理,大膽調整人事,苦度難關,終使五爿茶號經(jīng)營日漸興旺。

  民國二十年(1931年)后,炳華、炳衡的兒子增麟、增鑫、增鈺、增禎相繼成人,其中二人從教,二人繼承祖業(yè)。在他們經(jīng)營期間,盡管在抗戰(zhàn)時期曾在碼頭轉運途中損失茶貨三百多件,給胡氏茶業(yè)帶來巨大損失,但兄弟間精誠合作,精心治店,又使胡氏茶業(yè)有了發(fā)展,建國前,他們又分別在泰州、上海開設了胡源泰新茶號二家,直至解放后的公私合營。

  至此,胡氏茶業(yè)從沇源創(chuàng)業(yè),樹銘發(fā)展,炳華、炳衡及其兒子繼承,經(jīng)過四代,歷百余年,共開辦了茶莊、茶棧14家。成為蘇北“三泰”地區(qū)少有名氣的徽州茶商。

48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