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學設計
阿基米德定律是物理學中力學的一條基本原理。下面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了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學設計,希望對你有幫助。
初中阿基米德原理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復述阿基米德原理并書寫出其數(shù)學表達式。
2.能利用公式F浮=G排和F浮=ρ液gV排計算簡單的浮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的實驗過程,做到會操作、會記錄、會分析、會論證。
2.通過實驗過程,初步進行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嘗試從物理實驗中歸納科學規(guī)律,解釋簡單物理現(xiàn)象,進行簡單的計算。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保持對物理和生活的興趣,增強對物理學的親近感,樂于探究科學奧秘。
2.通過參與實驗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yǎng)實踐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阿基米德原理是浮力知識學習中的重要內(nèi)容,前面一節(jié)浮力的教學過程中,已經(jīng)學習了稱重法求浮力的方法,還學習了影響浮力大小的相關因素,這為進一步學習阿基米德原理做好了鋪墊和準備。阿基米德原理是浮力知識的核心,同時為下一節(jié)研究物體浮沉條件奠定基礎。本節(jié)由“阿基米德的靈感”和“浮力的大小”兩部分內(nèi)容組成。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經(jīng)歷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的實驗過程,概括、歸納出阿基米德原理。教學中,應該采用實驗探究的方式,強化學生建立阿基米德原理的認識過程。
重點:讓學生經(jīng)歷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的實驗過程,概括、歸納出阿基米德原理。
難點:利用公式F浮=G排和F浮=ρ液gV排計算簡單的浮力問題。
三、教學策略
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知識中的一個重要物理規(guī)律,是初中物理課程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傳統(tǒng)物理教學中對這一內(nèi)容的教學多采用傳授式教學方法,即教師通常是在引入問題之后,直接用演示實驗得出結(jié)論,缺乏學生猜想、設計實驗驗證的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對這一結(jié)論的得出感到很突然。這樣急于追求知識學習的做法很難使學生對阿基米德原理的內(nèi)容有深刻的印象,往往是停留在死記原理內(nèi)容、生搬硬套公式的水平,不利于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因此,該課教學應采用探究教學方法,使學生明白阿基米德原理這一知識的生成過程,更深刻的理解這一原理的內(nèi)涵,同時有利于學生對科學本質(zhì)的認識。
四、教學資源準備
多媒體課件、空易拉罐(每組1個)、盤子每組1個、彈簧測力計每組1只、小石塊每組1塊、溢水杯每組1套、細線、燒杯、水等燒杯、溢水杯、彈簧測力計、水、鐵塊、接水杯、飲料瓶。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
導入新課(5分鐘) | 一、引入新課 通過上一節(jié)的探究我們知道,浸入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那么浮力與這兩個因素之間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呢? 對于液體的密度我們查密度表可以得到,對于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我們不容易知道。能不能把它轉(zhuǎn)化成容易測量的東西呢? | 學生聆聽、思考。 | 激發(fā)學習興趣。 | ||||||||||||||||||||
新課教學(30分) | (一)阿基米德的靈感 讓學生閱讀阿基米德的靈感,兩千多年以前,希臘學者阿基米德為了鑒定金王冠是否是純金的,要測量王冠的體積,冥思苦想了很久都沒有結(jié)果。一天,他跨進盛滿水的浴缸洗澡時,看見浴缸里的水向外溢,他忽然想到: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不就是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嗎? 讓學生做將空易拉罐按入水中的實驗,進一步體會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跟物體排開水的體積的關系。 因為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就等于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所以我們就把決定浮力的兩個因素就改成: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請大家思考: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跟液體的質(zhì)量有什么關系?跟液體的重力有什么關系?進一步思考浮力和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重力可能是什么關系呢? 明確實驗要探究的問題就是浮力的大小跟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 |
讓學生將空易拉罐慢慢按入水中,學生在實驗時觀察易拉罐浸入水的多少與排開水的多少的關系,同時感受浮力的大小。 易拉罐浸入水中的體積越大,排開水的體積就越大即:物體浸入水中的體積=物體排開水的體積。 學生回答: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和液體的密度的乘積就是物體排開液體的質(zhì)量。物體排開液體的質(zhì)量跟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成正比。 | 學習一些科學史知識,又為下面的探究做好鋪墊。 聯(lián)系前面學習過的知識,獲取新的知識。 | ||||||||||||||||||||
(二)浮力的大小 探究的問題:浮力的大小跟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 引導學生思考設計實驗方案需要解決的兩方面的問題: ①如何測量物體受到的浮力。②如何測量被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重力。 在此基礎上確定實驗器材,設計實驗步驟,需要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和表格。 實驗所需的器材:彈簧測力計,石塊,盛有液體的燒杯,溢水杯,小桶等。 指導學生按步驟實驗: ①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空小桶的重力G桶; ②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小石塊的重力G物; ③將石塊體浸沒在盛滿水的溢水杯中,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拉; ④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盛水小桶的總重力G桶+水; ⑤計算出小石塊受到水的浮力F浮和排出水的重力G排。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 把上面的數(shù)據(jù)填入到下面的表格中,
(1)內(nèi)容: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開液體的重力。 (2)表達式:F浮=G排 (3)導出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 結(jié)合例題指出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決浮力問題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原理中的“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包含兩種狀態(tài),一是物體的全部都浸沒在液體中,二是物體的一部分浸在液體中,一部分露出液面。 (2)G排是指被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它不是物體的重力,也不是物體浸入的液體的重力。 (3)V排表示被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體積,當物體全部浸沒在液體里時,V排=V物。當物體只有一部分浸入液體中時,V排<V物。 (4)由F浮=ρ液gV排可以看出,物體受到的浮力只與液體的密度和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與物體的重力、密度、體積、形狀等無關,與容器中液體的重力等無關。(5)阿基米德原理不僅適用于液體,也適用于氣體。此時F浮=ρ氣gV排,對于浸在大氣里的物體,V排=V物。 | 學生思考討論并回答:可以用“稱重法”測量浮力。要測量被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重力,學生能夠想到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一種方法是讓排開的液體流進小桶,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小桶和液體的總重力,減去空桶的重力就是被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重力。另一種方法是讓排開的液體流進量筒中,利用公式計算出排開液體的質(zhì)量,再根據(jù)求出排開液體的重力。還有一種方法是利用重力可以忽略的塑料袋。讓排開的液體流進塑料袋,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塑料袋中液體的重力,其數(shù)值約等于被物體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學生分組實驗。 | 培養(yǎng)學生設計并進行實驗的能力。 | |||||||||||||||||||||
課堂小結(jié)(5分鐘) |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在實驗探究中又存在哪些問題?還有什么想探究的問題? | 學生可以個別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小結(jié)。 | 促進知識的鞏固掌握。提升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 |
初中阿基米德原理教學反思
在上這節(jié)課之前,我讓學生做了預習工作,可是真正讓學生自己動手做起來時,卻出現(xiàn)了許許多多的問題。下面是我上完課后所總結(jié)的一些經(jīng)驗和教訓。
首先,學生對于實驗的心理準備工作沒做好,沒有達到我所期望的目標。在進行實驗探究一:什么是浮力?這個問題時,只有一兩個小組順利完成了實驗,其他的小組只是機械的模仿,卻沒有真正的去貫徹實驗精神。把所有的時間放給學生去完成根本不可能,有很多學生面對提供給他們的實驗器材,卻不知道怎么進行實驗。如果我提前講解一下實驗步驟的話,可能不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了??墒窃趯嶒炛叭绻几嬖V他們了,還有自主探究的必要么?這也是很難兩全其美的。
第二,在做第二個實驗學生對于怎么去承接溢杯流出的水不知所措,怎么去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上也是感到很茫然。我本以為學生在經(jīng)歷了第一個試驗后會把“稱重法”測浮力的計算方法學以致用到“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的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上,可是僅有極個別學生想到了。在我的一再引導下,學生才慢慢的明白了。還有在處理排開水所受的重力時又被卡了一下。有很多學生不知道杯、水總重減去杯子的重力就是要求的結(jié)果。
第三,時間控制上還是不夠合理。上課之前備課的時候,我本來打算把時間全部留給學生,讓他們?nèi)プ约簞邮滞瓿桑约禾剿鲿屩R的吸收和發(fā)現(xiàn)更有成就感??墒窃谶@一節(jié)課卻讓我改變了一些看法。并不是所有的知識放給學生就可以了,在放手學生時應該做到“有所放有所收”,這樣才是良策。作為教師一定要在學生實驗時做好指導工作。
最后,課堂引導方式要更具體化。
在上完一個班的課后,我發(fā)現(xiàn)籠統(tǒng)的提問引導方式會讓學生感到無所是從,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做。比如剛開始,“你怎么去驗證一下你所做出的猜想呢?”問完這問題后,學生不知道怎么去做了,不知道自己學要測量哪些物理量,也不知道該怎么去設計實驗計劃。之后我換了一種方式“如何去收集溢杯排開的液體并測出它所受的重力呢”。這樣一來,學生會有目標,有目的去做了。
其實從我這個角度來看并不覺得這一節(jié)課是失敗的,因為從中我有所收體會和收獲,更多的是教訓,這對于我以后教學能力的提高會極有幫助的。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