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的真實歷史故事和經典傳說
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故宮作為游覽勝地,每天接待著國內外上萬名游客,故宮的故事和傳說你們有聽過嗎?下面小編要介紹的就是北京故宮的故事和傳說,歡迎大家閱讀。
故宮的故事一:工匠馬德春與故宮九龍壁
這建九龍壁可不是一般的工程,講究多、難度大。必須要找那些技藝高超的人才行。工部大臣選來選去,最后選中了一個叫馬德春的工匠。這馬德春燒制琉璃瓦十幾年了,技術高超。他選幾十位工匠,第三天就開工了。干活前,他向工匠們講了燒制彩色琉璃瓦的要求。他說:“那燒制彩色琉璃瓦對材料的配比和火候的掌握,非常講究,要是掌握不好分寸,燒制一件琉璃成品,就得有十來件廢品作為代價。大伙要多留心,千萬別出差錯。”說完就帶著大伙兒干了起來。他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足足燒了七七四十九天,總算燒制成了。 安裝這天,皇極殿門前人來人往,工匠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突然一聲清脆的響聲傳來,嚇了馬德春一跳。他來到出事地點一看,一個小工匠呆呆地站在那兒,直勾勾地盯著摔碎的一片琉璃瓦。馬德春小心翼翼地把碎琉璃瓦片拼湊在一起,仔細地看了看,低聲對周圍的工匠說:“這事兒對任何人都不能講,誰要是吐露一個字,可有殺身之禍啊!”
在回家的路上,馬德春的心是七上八下,他想重新燒制那片琉璃瓦是來不及了,延誤工期的罪名擔當不起,可是另打主意來補救又要冒著欺君之罪的大險呀!眼看沒幾天就是交工期了,他把心一橫,等死不如闖一闖。到家后,他茶不思飯不想,不管誰來也不見,一個人來到小倉房,把門窗擋嚴,悄悄地自制“琉璃瓦”。
九龍壁完工的消息,及時上奏了皇帝。第二天乾隆就帶著幾位大臣前往觀看,剛一進錫慶門就赫然看到那座金碧輝煌的九龍壁。走近再一細看,那九條龍栩栩如生,就和真的差不多。乾隆皇帝頓覺滿目生輝,不住贊嘆。他走到壁前,仔細欣賞每一片琉璃瓦上的巨龍,從東到西,一條龍一條龍地觀看。跟在人群后面的馬德春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頭上冒著汗,腿有些發(fā)軟。那乾隆來回看了三遍,真是從心里喜歡,連連稱贊馬德春的手藝高超,并重賞了他五百兩銀子。送走了乾隆皇上,馬德春那顆懸著的心才算落了下來。要問馬德春為什么提著心呀,那是因為他移花接木巧補了九龍壁。
原來為了補上小工匠摔碎的那片琉璃瓦,馬德春費盡了心機。他用了兩天兩夜的工夫,硬是用一塊上好的楠木雕成了一條龍,并在乾隆帶著王公大臣前往觀看的頭一天才匆匆忙忙地安裝上,這要是讓皇上知道了,就是欺君之罪呀!
而今你若有機會游覽,來到九龍壁前,從東邊數第三條白龍的身上有一塊琉璃瓦就是當年馬德春用楠木雕成的,您不妨仔細地瞧一瞧。
故宮的故事二:城墻與故宮的故事
都城一定有兩樣東西,城墻、皇宮。北京能看到的最早的城墻是元朝的,離現在800多年。在北三環(huán)外邊,挺長一截,可惜沒有元朝的時候那么高了,當時有16米高,現在也就6米左右,因為元朝的城墻是土做的,時間一長,不成樣了。當時的城墻下邊有24米寬,上面有8米寬,能跑馬車的。
時間長了,很多東西會變樣。北京有個后海,是一個小湖,周圍是酒吧區(qū),很熱鬧。跟后海連著還有一個特小的湖,太小,都快不能叫湖了,得叫池子。
這個池子在元朝的時候是大運河的最北頭,這池子里的水,一直向南通到杭州。真要是哪條魚有勁兒的話,它能從杭州游到這個池子來。
不管魚來不來,船是要來的,這個小池子,在元朝叫西海。別看西?,F在小,當年可不小,元朝的時候,是個大碼頭,往北京送糧食的船都停西海,都是大船,一艘一艘地排著,氣派著呢。
后來有了汽車、火車,不用船運糧食啦,西海沒什么用,氣派勁兒就過去了。再后來修路蓋房子,慢慢就把西海擠成小湖了,可惜吧?
還有更可惜的呢。西海北邊現在是北二環(huán),大寬馬路,以前可不是路,是城墻,北京的古城墻。60年前,北京的一圈古城墻都還在呢,當時蓋房子缺磚頭,就拆城墻取磚,再后來修路,覺得城墻礙事,全給拆了,可惜死了。那可是重要文物,要是留著這一圈城墻,北京就更有古城味道了。
也不是一圈城墻全沒了,有一小截留下來了。當時拆城墻的時候,拆到城墻的東南角,拆不下去了。這一截城墻不光是城墻,還是很多人家房子的墻。有些蓋不起房子的人,就在城墻邊,靠著城墻支棚子住著,拆城墻,就把人家住的棚子給拆了。
這一片城墻底下住的人太多,所以這截城墻居然就沒拆。其實這一截城墻在當時不是最好的,要真想留一截,根本排不上它,還偏就是這一截,因為這個很奇怪的原因留下來了。
現在這一截城墻可值錢了,北京專門建了個明城墻遺址公園保護它,去這個公園,就是去看這一截古城墻。
這截城墻的邊上,有個城樓,北京話叫“城門樓子”。當時北京不是被一圈城墻圍著嘛,有城墻就得有門,一圈城墻開著好多門呢。
北京現在很多地方還叫門,什么安定門、永定門、朝陽門,西直門。這些門當時真的是門,城墻的門,有門的地方就有城門樓子,造城門樓子是為打仗用的,這兒派兵守著,敵人一來,把門關上,從上邊放槍放箭,守住城門。
這截明城墻的邊上,當時也有個門,叫東便門,東便門的城門樓子,跟城墻一起被保存下來了。不過不是整個的,是一部分,角樓,打仗時射箭用的,也叫箭樓。雖然只是個角樓,你去看看就會發(fā)現,就這角樓,也好幾層呢,又高又威武。
這個角樓,當年八國聯軍攻過,角樓的墻上,還被八國聯軍士兵刻過字。誰誰誰,1900年幾月幾日,到過這里,英文的。這些字還在呢,玻璃封著,可以參觀。
剛才說,都城必須有兩樣東西,一個是城墻,還有一個是什么?對,皇宮。講北京,不能不講故宮。明朝清朝,住過好幾十個皇帝的故宮,紫禁城。
故宮相當大,以前、現在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有多大?900多個建筑。這些建筑有多少個房間?以前傳言是9999間半,實際上后來專家去數,是8700多間,沒找著那半間在哪。就是這8700多間,如果某個皇帝生下來就每天住一間的話,要都住一遍也得住到24歲。
故宮最有味道的地方,是它的中軸線。故宮里邊有皇帝辦公用的三大殿,皇帝睡覺用的后三宮,還有皇帝玩兒的御花園,包括前后兩個大門,中央都在一條線上,直直的南北線,東西兩邊對稱展開。有這么一條線,故宮就顯得大氣、嚴整。
這條線不光在故宮里,還南北延長,成為整個北京市的中軸線,天安門廣場在這條線上,北邊的安定門和南邊的永定門也在這條線上。鳥巢和水立方建在這條線的兩側。北京城的大氣、雄偉,靠的就是這條線。
故宮的建筑分布
整體布局
故宮位于北京城中心。布局依據《周禮·考工記》中所載:“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則,建筑在北京城南北長八公里的中軸線上,南北取直,左右對稱。如今故宮左前面的勞動人民文化宮,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廟;右前面的中山公園是皇帝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社稷壇;前面有朝臣辦事的處所;后面有人們進行交易的市場 。北京故宮的北面是萬歲山,南面是金水河,恰好符合古人“負陰抱陽,沖氣為和”的建宮原則,萬歲山是專門為營造皇城風水而筑城的一座人工山,完成于明初,位于元代寢宮延春閣舊址,用開挖護城河和南湖的淤泥堆積而成。此山的堆筑,一方面滿足了皇城要“負陰”的原則,另一方面又鎮(zhèn)住了前朝的風水,故萬歲山又有“鎮(zhèn)山”之稱。 北京四九城的布局是二龍出水護著紫禁城。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星(即北極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
故宮宮城周圍環(huán)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墻,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墻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環(huán)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有4個門,正門名午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筑群的屏障。
故宮南北長約960米,東西寬約750米,面積72萬多平方米,現存房屋8000多間。它周圍有高10米的城墻,墻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四面各有一座門,南為午門、北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紫禁城內由外朝、內廷兩大部分組成。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東有文華殿,西有武英殿為兩翼,是朝廷舉行大典的地方。外朝的后面是內廷,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以及東、西六宮等,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和皇帝、后妃們居住的地方。此外,東側還有寧壽宮區(qū)域,是清朝乾隆皇帝為做太上皇退位養(yǎng)老之所。
外朝分布
外朝是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為高大、輝煌,它寬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实鄣腔?、大婚、冊封、命將、出征等都要在這里舉行盛大儀式,其時數千人“三呼萬歲”,數百種禮器鐘鼓齊鳴,極盡皇家氣派。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禮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則是皇帝賜宴和殿試的場所。
故宮內廷
故宮建筑的后半部叫內廷,內廷宮殿的大門——乾清門,左右有琉璃照壁,門里是后三宮。
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之處也是皇帝與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風格上不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象征皇帝的至高無上。后半部內廷建筑多是自成院落。
在故宮“內庭”最后面。重檐廡殿頂。坤寧宮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寢宮,兩頭有暖閣。清代改為祭神場所。雍正后,西暖閣為薩滿的祭祀地。其中東暖閣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緒三帝,均在此舉行婚禮 。
點擊下頁查看更多故宮的文物收藏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