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知識大全 > 知識百科 > 百科知識 > 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

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

時間: 鞏詩2756 分享

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

  博物館,是眾多奇珍異寶的收藏之處。世界的博物館比比皆是,但能夠擠身世界前列的都是些具有歷史性和極高研究、收藏價值的博物館。你對它們是否了解呢?下面學習啦小編將帶你去領略幾所世界級的博物館。

  世界上排名前五名的博物館

  1.盧浮宮

  這個舉世聞名的藝術宮殿始建于12世紀末,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被充當為國庫及檔案館。后來經(jīng)過一系列的擴建和修繕逐漸成為一個具有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金碧輝煌的王宮。從16世紀起,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大規(guī)模的收藏各種藝術品,以后各代皇帝延續(xù)了這個傳統(tǒng),充實了盧浮宮的收藏。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如今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品已達40萬件,其中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1981年,法國政府這座精美的建筑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整修,從此盧浮宮成了專業(yè)博物館。其藝術藏品種類之豐富,檔次之高堪稱世界一流。其中最重要的鎮(zhèn)宮三寶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維納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迄今為止,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盧浮宮正門入口處有一個透明金字塔建筑,它的設計者就是著名的美籍華人建筑師貝聿銘。

  2.大不列顛博物館

  大不列顛博物館,即大英博物館始建于 1823年。她的展覽館里保存著最能代表英國藝術和文學的珍品,有很多極珍貴的文件與手稿,如英國大憲章的原稿、莎士比亞手稿真跡等等;有埃及、西亞、東方、希臘、羅馬和英國的歷史文物;有英國歷代的“戰(zhàn)利品”,如小巧的埃及獅身人面像、從雅典女神殿取來的愛爾琴大理石等等;此外還收集了中國、印度等歷史悠久國家的民俗資料、美術品及出土文物。在中國展室可看到許多中國古玩字畫,這些器物多是英法聯(lián)軍、八國聯(lián)軍侵略中國時掠奪的。其東方藝術館的藏品絕大多數(shù)是中國文物,達兩萬多件。其中有六千多年前的半坡村紅陶碗,新石器時代的玉刀、玉斧,商周的青銅器,秦漢以降直至明清各個時期的瓷器、玉器、漆器、繪畫、雕塑等等,乃至博物館后門的兩座大石獅,都是中國藝術品。這里還藏有斯坦因從敦煌藏經(jīng)洞掠奪的大量佛畫。其館藏最著名的中國名畫是傳為東晉大畫家顧愷之所作《女史箴圖》。這是一卷流傳有緒的著名巨跡,在中國繪畫史上占有極高的地位。此件是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占北京時劫往英國的。 其圖書館以豐富的館藏聞名于世,英國的每種書在此都有保存,事實上,國家所有的出版發(fā)行物你都能在此找到。此外不乏各國珍貴的版本和極具價值的文獻手稿。這個圖書館是最佳學問天地,馬克思的《資本論》即在此完成。大英圖書館的藏書中,中國古籍達六萬多種,內有中國波羅蜜佛經(jīng)的最早版本,《永樂大典》45卷,中國歷代宮廷檔案、竹簡、刻本等,還有敦煌寫本一萬余件。 大英博物館目前分為10個分館:古近東館、硬幣和紀念幣館、埃及館、民族館、希臘和羅馬館、日本館、中世紀及近代歐洲館、東方館、史前及早期歐洲、版畫和素描館以及西亞館。

  3.大都會博物館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建于1870年,整個博物館是一幢大廈,占地8公頃,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積很大,不下24公頃,反而是故宮博物院的兩倍。大都會博物館號稱是西半球最大的博物館,僅畫廊就有200多個,藏有300多萬件各類文物和藝術品。內容卻豐富多彩,體現(xiàn)了資金足、氣派大的美國風格。 移置在館內專建的大廳中巨型玻璃罩里的完整的公元前15年的埃及神殿,它的總重量為800噸,據(jù)說拆的時候為了確保原貌,還給每塊磚上都打了標號,令人嘆為觀止,可謂鎮(zhèn)館之寶。服飾館也堪稱世界之最,收集了4個世紀以來五大洲的各民族服裝1.5萬件。我國的蘇州園林,1981年9月才由我國蘇州能工巧匠建成的明軒也被仿建在博物館的主樓二層的北廳之中,這可能真是典型的“文化移植”了,十分吸引觀眾,為了避免擁擠,規(guī)定了專門路線入園,由定時電梯控制人數(shù)。園中飛檐、雕梁、魚池、涼亭,室內對聯(lián)、撣瓶、八仙桌、太師椅一應俱全。除明軒外,還按時間和國別布置了英國、法國和西班牙從14至18世紀的室內陳設。盡管都是一樣的富麗堂皇,但法國式的畫頂、英國式的壁爐和西班牙式的家具還是刻上了不同時代和不同民族的烙印。博物館內還收藏了大量來自中國的文物和藝術品,特別是一些佛像和壁畫,游客在館內還可以欣賞到一些珍貴的中國古代繪畫,例如唐代韓干的《照夜白圖》。

  4.埃米塔什博物館

  埃米塔什博物館即冬宮,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該宮由著名的建筑師拉斯特雷利設計。最早是葉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館。1764年,葉卡特琳娜二世從柏林購進倫勃朗、魯本斯等人的250幅繪畫存放在冬宮的埃米塔什(法語,意為“隱宮”),該館由此而得名。 冬宮初建于1754至1762年間,1837年被大火焚毀,1838至1839年間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再次遭到破壞,戰(zhàn)后被精心修復。宮殿共有三層,長約230米,寬140米,高22米,成封閉式長方形,占地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超過4.6萬平方米。冬宮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內部設計和裝飾風格則嚴格統(tǒng)一。四角形的建筑宮殿里面有內院,三個方向分別朝向皇宮廣場、海軍指揮部、涅瓦河,第四面連接小埃爾米塔日宮殿。面向冬宮廣場的一面,中央稍突出,有三道拱形鐵門,入口處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冬宮四周有兩排柱廊,雄偉壯觀。宮殿裝飾華麗,許多大廳用俄國寶石——孔雀石,碧玉,瑪瑙制品裝飾,如孔雀大廳就用了2噸孔雀石,拼花地板用了9重貴重木材。埃米塔什是圣彼得堡最大的、最有特色的巴洛克風格建筑物。其完整性與華麗程度都令人印象深刻,裝潢豐富,窗上飾框及浮雕裝飾給人以力量,圓柱有規(guī)律的排列,墻表面由白色、綠色相間配合,使長長的外觀形形色色,生動起來。1917年2月前,冬宮一直是沙皇的宮邸,后來被資產(chǎn)階級臨時政府所占據(jù)。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起義群眾攻下了冬宮。十月革命后,將原來官廷房舍和整個冬宮撥給艾爾米塔什,1922年正式建立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成為博物館的一部分。1946年冬宮表面涂成起初的藍寶石顏色。博物館現(xiàn)包括五座建筑物:冬宮、埃米塔什、舊埃米塔什、埃米塔什劇院、新埃米塔什。目前,博物館共分八個部分:原始文化部、古希臘、羅馬部、東方民族文化部、俄羅斯文化史部、古錢幣部、西歐藝術部、從事導游工作的科學教育部和作品修復部。8個部共有藏品270余萬件,包括史前文化和埃及藝術收藏品以及大量意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俄國、比利時、荷蘭和法國的油畫及雕刻。其中有1.5萬幅繪畫,1.2萬件雕塑,60萬幅線條畫作品,100萬塊硬幣和證章,22.4萬件古代家具、瓷器、金銀制品、寶石與象牙工藝品等。這些工藝品分別陳列在350多個展廳中,如畢加索立體畫展廳,意、法畫家展廳,俄國歷代服裝展廳等。所有展廳各具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彼得大帝展廳,這里陳列有大量的彼得大帝生前用品,其中許多是他親手制造的。展廳中的一個玻璃柜中有一尊彼得大帝的臘坐像,頭發(fā)是彼得大帝本人的真發(fā)。肖像旁立有一木桿,木桿上端兩米多的地方刻有一道線,以示彼得大帝身高超過兩米。同中國故宮一樣,該館藏品異常豐富,因此參觀者如果想要走遍所有全部展廳,恐怕花上一個月的時間都不夠。

  5.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1987年,故宮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 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后,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里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tǒng)治。

  紫禁城,四面環(huán)有高10m的城墻和寬52m的護城河,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占地面積達780,000㎡。城墻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城內宮殿建筑布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墻黃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殿宇樓臺,高低錯落,壯觀雄偉。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為“前朝”。北半部則以乾清、交泰、坤寧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為中心,是皇帝和后妃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稱為“后寢”。 前后兩部分宮殿建筑總面積達163,000㎡。整組宮殿建筑布局謹嚴,秩序井然,寸磚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映現(xiàn)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經(jīng)初步清點,清代宮廷遺留下來的文物,據(jù)1925年公開出版的二十八冊《清室善后委員會點查報告》一書所載,計有一百一十七萬余件,可謂金翠珠玉,奇珍異寶,天下財富,盡聚于此。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圖書典籍、文獻檔案。為此故宮博物院下設古物館、圖書館、文獻館,分別組織人力繼續(xù)對文物進行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全面爆發(fā)前夕,為了保護故宮文物不至遭戰(zhàn)火毀滅或被日本帝國主義掠奪,故宮博物院決定采取文物避敵南遷之策。從1933年2月至5月,宮內重要文物被裝成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先運抵上海,后又運至南京。遂于南京建立文物庫房,并成立了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1937年,南遷文物又沿三路輾轉遷徙至四川,分 別存于四川省的巴縣、峨嵋和樂山。直到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三處文物復集中于重慶,于1947年運回南京。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國民黨政府從南京庫房中挑選出2,972箱文物運往臺灣,后于臺北市士林外雙溪建立新館,公開對外展出。余下的大批文物,在1949年以后陸續(xù)運回故宮博物院一萬余箱,但至今還有2,221箱仍封存于南京庫房。近十幾年來,故宮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觀眾600-800萬人次,而且,隨著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觀眾的人數(shù)有增無減,人們對紫禁城的興趣長盛不衰。

363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