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啦 > 知識大全 > 知識百科 > 百科知識 > 扇子的使用方法及主要用途

扇子的使用方法及主要用途

時間: 樹源981 分享

扇子的使用方法及主要用途

  扇子是引風(fēng)用品,夏令必備之物,生活中經(jīng)常會看到扇子的出現(xiàn)。生活中的扇子也有一定的使用方法。下面學(xué)習(xí)啦小編就給大家介紹擅自的用法。

  扇子的使用方法

  扇子一般是用來扇風(fēng)祛熱的,但仔細(xì)想來,扇子似乎不只是用來扇風(fēng)祛熱的,它還應(yīng)有其他方面的一些用途。

  諸葛亮喜歡手執(zhí)鵝毛扇。羽扇綸巾,很儒雅。扇子輕輕一搖,就有了計謀。自打諸葛亮喜歡用扇子以來,許多謀士、幕僚也就喜歡用扇子了,扇子一時成為儒雅智慧的象征。清朝時,紀(jì)曉嵐就經(jīng)常搖著扇子吟詩做對子,好像扇子一搖就生出了妙語佳段?;氖窃S多文人為了用扇子做秀,常常不分季節(jié)地拿扇子,這樣就有了很多“穿冬衣,搖夏扇”的人。

  一些小說、演義里頭,扇子還可以用來做兵器。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中就常常有它們的身影。鐵扇公主的芭蕉扇能制造龍卷風(fēng),孫悟空都奈何它不得。還能滅火。有人考證,鐵扇公主的扇子是世界上最早的滅火器。濟公也有一把扇子,蒲扇,破的。在濟公手里,這把蒲扇跟鐵扇公主的芭蕉扇一樣,不是用來消夏的,是一件法器,可以御敵于千里之外,有非凡的神力。

  看某些電視劇,若留心觀察,你也許會發(fā)現(xiàn),漢奸、地主老財家的帳房先生也喜歡用扇子,插在后脖頸上。這些人愛執(zhí)折扇,竹骨油紙做的。但他們似乎很少用它來扇風(fēng),倒很像他們的一條人造的尾巴。只是這尾巴不是長在屁股上,而是長在后頸窩里,滑稽之至。

  古代小姐、貴婦,也喜歡扇子,她們喜歡用絹宮扇、紈扇、羅扇(統(tǒng)稱團扇)。形狀多為圓月形。最好有樟木或者檀木的體味兒。京劇《貴妃醉酒》中的楊貴妃就愛用扇子,卻是折扇,絹面竹骨,上面有大團的牡丹。貴妃喜歡拿大折扇,想是體型龐大又太膏腴了,需要拿大扇子來招風(fēng)祛熱的緣故吧。為什么不用蒲扇?蒲扇太老土,不符合她的身份,那種絹宮扇,則過于精巧,風(fēng)力又太小,不能解她的風(fēng)之“渴”。當(dāng)然,多數(shù)小姐都是借扇掩面而笑,突出自己的美。

  古代,最喜歡用扇子的人其實是書生,特別是像唐伯虎、鄭板橋一類的有點書法、繪畫、文字功底的秀才。他們喜歡舞文弄墨,顯露風(fēng)雅。還喜歡拿有題字的扇子跟香閨里的小姐們交換絹帕、汗襟兒,當(dāng)作定情信物。所以扇子在古代的書生小姐手里,更像一種調(diào)情物。

  現(xiàn)如今,最喜歡拿扇子的有四種人,一說書人二說相聲的。像田連元郭德剛,一上臺賣弄嘴皮子,就會手拿一把折扇。不是扇風(fēng),是作為一種道具。相當(dāng)于過去藝人登臺時用的醒木。三是下棋的。我常在電視上看見聶衛(wèi)平馬曉春柳大華下棋的時候手拿折扇。偶爾展開扇扇。大冬天也如此。他們似乎是在學(xué)諸葛亮,以為扇子有助思考。四是文人、書畫家,他們自然是在仿古,效唐寅、朱耷之流。

  扇子的歷史發(fā)展

  扇子最早稱“翣”,在中國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它起初不是用來納涼的,而是一種禮儀工具。扇從地位和權(quán)利的象征轉(zhuǎn)變成為納涼、娛樂、欣賞等生活用品和工藝品。

  【扇子謠】扇子扇,有涼風(fēng),天天在手中;有人問我借,等到明年冬。

  古扇源流

  扇子起初是一種禮儀工具,是統(tǒng)治階級為了彰顯自己的地位與特權(quán)而使用的。

  扇子本是實用之物,以其輕薄而面積大,可扇風(fēng)取涼。中國一向有在日常器物上施以裝飾的傳統(tǒng),于是扇柄扇骨上有雕工,扇面正反上加書畫。較早的雕工書畫多由普通匠人完成,慢慢地各種有才華富想象的藝術(shù)家也來參加,扇子也就此演變成有實用功能的藝術(shù)品,使人頓生愛羨之心、寶藏之意,成為今天集藏的一大門類。

  中國扇子的起源很早,商代就有扇的雛形。

  中國古代扇子的種類非常多,但真正被藏家所垂青的,只有折扇和團扇二種。

  折扇一名“折疊扇”,又名“聚頭扇”。折扇收則折疊,用則撒開,故又稱“撒扇”。折扇產(chǎn)生時間雖較遲,其重要性卻極大。它攜帶方便,出入懷袖,扇面書畫、扇骨雕琢,是文人雅士的寵物,所以又有“懷袖雅物”的別號。團扇產(chǎn)生遠(yuǎn)早于折扇,因形狀團圓如月暗合中國人合歡吉祥之意,又名“合歡扇”。又因其由絲織物制成,故又稱“紈扇”或“羅扇”。更由于唐人王建《調(diào)笑令》中的名句“團扇團扇,美人并來遮面”,而產(chǎn)生了“并面”、“便面”和“障面”的雅稱。

  明代是折扇流行的開始,這或許是由于永樂時期明成祖的倡導(dǎo)。近代明代藩王墓出土物中折扇不少,可與上述記載相印證。折扇制作在全國范圍內(nèi)都有分布,以地名人名著稱的就有杭扇、曹扇、川扇、歙扇、弋扇、潘扇、方扇、黃扇、青陽扇、溧陽歌扇、豐潤畫扇、武陵夾紗扇、金陵柳氏扇、尹氏紙麥扇、吳扇等繁多的名目,也有以功能用途分的春扇、秋扇和靴扇等品種。扇股扇面的制作日趨精良,且各有名家;扇面書畫廣泛流行,在文人雅士中得到認(rèn)可。如果說折扇源于日本的話,此時已真正漢化,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清代是中國折扇大發(fā)展的時期。扇子在文人官員間的使用更加頻繁。扇子不僅是用以生風(fēng)涼的工具,也不僅是一種藝術(shù)品,它成為一種身份地位趣味的象征,成為他們社會角色的道具。不僅是夏天,就是在天氣涼爽的季節(jié),手執(zhí)一扇,打開收攏,或佩掛在身,或藏于袖中,都具有人格表露、情緒交流的意義。不僅是文人,不僅是男性使用折扇。從文人書畫扇這一主流,分出以黑紙扇、游鑒圖扇和戲畫扇為典型的工藝扇,以及女用的米扇。從扇本身出發(fā),又有了扇袋、扇墜和扇盒等附屬的工藝品。扇子還從中國流傳到世界其他地區(qū),特別是歐洲。乾隆時期,廣州的商人曾專門生產(chǎn)適應(yīng)歐洲貴婦趣味愛好的象牙折扇。折扇成了中國文化的象征和與世界文化交流的使者。

  民國時,折扇保持了它在中國藝術(shù)上和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沒有什么超出前代的,而值得一提的創(chuàng)新是集錦扇。在此之前,雖然也有多人在同一扇面上合作繪畫,或分段書寫各自署款的扇子,但集錦扇卻是將扇面空間用不同的方法加以分割,然后由多名書畫家分別作書繪畫。從最少的兩人組合開始,到多至十余家合作的集大成之作,確實令人耳目一新。 在扇面上作畫寫字,在三國時就有,據(jù)《晉書》記載,王羲之為蕺山老姥題扇的故事。在扇面上作書繪畫歷來被人們所喜愛,所收藏。由于扇面形態(tài)獨特,文人墨客苦心經(jīng)營,別出心裁,依據(jù)扇面形狀繪制出千姿百態(tài)的圖畫,抒發(fā)出令人賞心愉快的語言詩句。當(dāng)今書畫藏品中的歷代名人佳作以成扇或扇面形式的作品數(shù)量不少,成了書畫藝術(shù)的珍寶。

  在折扇上寫字作畫并非易事,由于扇面的形態(tài)不同,高低不平,材質(zhì)多樣,要在上面創(chuàng)作出氣勢貫通,瀟灑流暢,令人贊美的作品,確實需要精心設(shè)計,耐心經(jīng)營,反復(fù)實踐才能達到,從古人的經(jīng)驗中我們看到較多的有如下幾種章法設(shè)計:一是一行長一行短的章法,如圖1,這種形式使用行草書體最為適宜,可以收到氣勢流暢,磅礴大氣,美不勝收的效果。二是行行字?jǐn)?shù)相等的章法,如圖2中國將軍書畫網(wǎng)),這種形式適宜使用隸書、楷書,顯出古穆樸實、清雅遒勁、厚重耐看的效果。使用篆書、甲骨等也很耐看。(如圖2 中國將軍書畫網(wǎng))三是一字成行的章法,這種形式適合寫大字,書體不限,沿著折扇弧邊書寫,在下面留下一片空白,顯得空靈、自然、大方、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快感。以上三種形式的章法,都是沿著扇面的弧邊書寫成弧形的,今人也有別出心裁的,在扇碩中部排成平行四邊形(或圓形)的形態(tài),吾以為這種形式雖不夠自然但只要安排得當(dāng),特別是安排好落款和印章,同樣可以獲得美的享受。關(guān)于團扇(即圓形鏡面)的書法創(chuàng)作,比起折扇要自由一點,可以沿圓形布滿扇面,也可取中間排列成方形,也可半方半圓,也可只寫一個單字,也有一番韻味。

  扇子的相關(guān)用途

  扇子一般是用來扇風(fēng)祛熱的,但仔細(xì)想來,扇子似乎不只是用來扇風(fēng)祛熱的,它還應(yīng)有其他方面的一些用途。

  諸葛亮喜歡手執(zhí)鵝毛扇。羽扇綸巾,很儒雅。扇子輕輕一搖,就有了計謀。自打諸葛亮喜歡用扇子以來,許多謀士、幕僚也就喜歡用扇子了,扇子一時成為儒雅智慧的象征。清朝時,紀(jì)曉嵐就經(jīng)常搖著扇子吟詩做對子,好像扇子一搖就生出了妙語佳段?;氖窃S多文人為了用扇子做秀,常常不分季節(jié)地拿扇子,這樣就有了很多“穿冬衣,搖夏扇”的人。

  一些小說、演義里頭,扇子還可以用來做兵器。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中就常常有它們的身影。鐵扇公主的芭蕉扇能制造龍卷風(fēng),孫悟空都奈何它不得。還能滅火。有人考證,鐵扇公主的扇子是世界上最早的滅火器。濟公也有一把扇子,蒲扇,破的。在濟公手里,這把蒲扇跟鐵扇公主的芭蕉扇一樣,不是用來消夏的,是一件法器,可以御敵于千里之外,有非凡的神力。

  看某些電視劇,若留心觀察,你也許會發(fā)現(xiàn),漢奸、地主老財家的帳房先生也喜歡用扇子,插在后脖頸上。這些人愛執(zhí)折扇,竹骨油紙做的。但他們似乎很少用它來扇風(fēng),倒很像他們的一條人造的尾巴。只是這尾巴不是長在屁股上,而是長在后頸窩里,滑稽之至。

  古代小姐、貴婦,也喜歡扇子,她們喜歡用絹宮扇、紈扇、羅扇(統(tǒng)稱團扇)。形狀多為圓月形。最好有樟木或者檀木的體味兒。京劇《貴妃醉酒》中的楊貴妃就愛用扇子,卻是折扇,絹面竹骨,上面有大團的牡丹。貴妃喜歡拿大折扇,想是體型龐大又太膏腴了,需要拿大扇子來招風(fēng)祛熱的緣故吧。為什么不用蒲扇?蒲扇太老土,不符合她的身份,那種絹宮扇,則過于精巧,風(fēng)力又太小,不能解她的風(fēng)之“渴”。當(dāng)然,多數(shù)小姐都是借扇掩面而笑,突出自己的美。

  古代,最喜歡用扇子的人其實是書生,特別是像唐伯虎、鄭板橋一類的有點書法、繪畫、文字功底的秀才。他們喜歡舞文弄墨,顯露風(fēng)雅。還喜歡拿有題字的扇子跟香閨里的小姐們交換絹帕、汗襟兒,當(dāng)作定情信物。所以扇子在古代的書生小姐手里,更像一種調(diào)情物。

  現(xiàn)如今,最喜歡拿扇子的有四種人,一說書人二說相聲的。像田連元郭德剛,一上臺說相聲,就會手拿一把折扇。不是扇風(fēng),是作為一種道具。相當(dāng)于過去藝人登臺時用的醒木。三是下棋的。我常在電視上看見聶衛(wèi)平馬曉春柳大華下棋的時候手拿折扇。偶爾展開扇扇。大冬天也如此。四是文人、書畫家,效唐寅、朱耷之流。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扇子的詳細(xì)介紹

2669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