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知識大全 > 知識百科 > 百科知識 > 什么是三叉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的治療

什么是三叉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的治療

時間: 謝君787 分享

什么是三叉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的治療

  三叉神經痛是最常見的腦神經疾病,以一側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qū)內反復發(fā)作的陣發(fā)性劇烈痛為主要表現,那么你對三叉神經痛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關于什么是三叉神經痛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三叉神經痛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就三叉神經痛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至今尚無明確的定論,各學說均無法解釋其臨床癥狀。目前為大家所支持的是三叉神經微血管壓迫導致神經脫髓鞘學說及癲癇樣神經痛學說。

  三叉神經痛的臨床表現

  性別與年齡

  年齡多在40歲以上,以中、老年人為多。女性多于男性,約為3∶2;

  疼痛部位

  右側多于左側,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頜的某一點開始擴散到三叉神經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發(fā)病最為常見,第一支者少見。其疼痛范圍絕對不超越面部中線,亦不超過三叉神經分布區(qū)域。偶爾有雙側三叉神經痛者,占3%;

  疼痛性質

  如倒割、針刺、撕裂、燒灼或電擊樣劇烈難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疼痛的規(guī)律

  三叉神經痛的發(fā)作常無預兆,而疼痛發(fā)作一般有規(guī)律。每次疼痛發(fā)作時間由僅持續(xù)數秒到1~2分鐘驟然停止。初期起病時發(fā)作次數較少,間歇期亦長,數分鐘、數小時不等,隨病情發(fā)展,發(fā)作逐漸頻繁,間歇期逐漸縮短,疼痛亦逐漸加重而劇烈。夜晚疼痛發(fā)作減少。間歇期無任何不適;5、誘發(fā)因素:說話、吃飯、洗臉、剃須、刷牙以及風吹等均可誘發(fā)疼痛發(fā)作,以致病人精神萎靡不振,行動謹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臉、刷牙、進食,說話也小心,惟恐引起發(fā)作;

  扳機點

  扳機點亦稱“觸發(fā)點”,常位于上唇、鼻翼、齒齦、口角、舌、眉等處。輕觸或刺激扳機點可激發(fā)疼痛發(fā)作;

  表情和顏面部變化

  發(fā)作時常突然停止說話、進食等活動,疼痛側面部可呈現痙攣,即“痛性痙攣”,皺眉咬牙、張口掩目,或用手掌用力揉搓顏面以致局部皮膚粗糙、增厚、眉毛脫落、結膜充血、流淚及流涎。表情呈精神緊張、焦慮狀態(tài);

  神經系統(tǒng)檢查

  無異常體征,少數有面部感覺減退。此類病人應進一步詢問病史,尤其詢問既往是否有高血壓病史,進行全面的神經系統(tǒng)檢查,必要時包括腰穿、顱底和內聽道攝片、顱腦CT、MRI等檢查,以助與繼發(fā)性三叉神經痛鑒別。

  三叉神經痛的分類

  三叉神經痛可分為原發(fā)性(癥狀性)三叉神經痛和繼發(fā)性三叉神經痛兩大類,其中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較常見。

  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是指具有臨床癥狀,但應用各種檢查未發(fā)現與發(fā)病有關的器質性病變。

  繼發(fā)性三叉神經痛除有臨床癥狀,同時臨床及影像學檢查可發(fā)現器質性疾病如腫瘤、炎癥、血管畸形等。繼發(fā)性三叉神經痛多見于40歲以下中、青年人,通常沒有扳機點,誘發(fā)因素不明顯,疼痛常呈持續(xù)性,部分患者可發(fā)現與原發(fā)性疾病的其它表現。腦部CT、MRI、鼻咽部活組織檢查等有助診斷。

  三叉神經痛的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1、卡馬西平(carbamazepine):對70%的患者止痛有效,但大約1/3的患者不能耐受其嗜睡、眩暈、消化道不適等副作用。開始每日2次,以后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次服用,每日極量1.2g。

  2、苯妥英鈉(sodium phenytoin):療效不及卡馬西平。

  3、中藥治療:有一定療效。

  手術治療

  1、三叉神經及半月神經節(jié)封閉術

  1903年,Schosser率先應用三叉神經周圍支封閉術治療三叉神經痛。手術通過注射的藥物直接作用于三叉神經,使之變性,造成傳導阻滯,而得以止痛。常用的封閉藥物是無水酒精和甘油。周圍支封閉操作簡單,但療效不能持久,一般可維持3-8月,很少超過1年。半月節(jié)封閉術操作相對較復雜,可引起神經性角膜炎等并發(fā)癥,總有效率72-99%,早期復發(fā)率20%,5-10年復發(fā)率達50%。

  2、半月神經節(jié)經皮射頻熱凝治療

  是一種安全、簡單、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療方法,療效可達90%。其理論依據是可選擇性破壞三叉神經內的痛覺纖維,而保留觸覺纖維。其方法是在X線或CT引導下將射頻針電極插入半月神經節(jié)內,通電后逐漸加熱至65—75度,對靶點進行毀損,持續(xù)時間60秒。此法適用于因高齡、不能或拒絕開顱手術的患者。

  3、微血管減壓術(micor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

  MVD手術是目前原發(fā)性三叉神經痛首選的手術治療方法。1967年由Jannetta教授首次提出,手術適應癥包括:經影像學檢查確認三叉神經為血管壓迫者;其它治療效果差愿意接受手術者;壓迫三叉神經產生疼痛的血管稱之為“責任血管”。

  常見的責任血管有:

 ?、傩∧X上動脈(75%),小腦上動脈可形成一向尾側延伸的血管襻,與三叉神經入腦干處接觸,主要壓迫神經根的上方或上內方。

 ?、谛∧X前下動脈(10%),一般小腦前下動脈從下方壓迫三叉神經,也可與小腦上動脈一起對三叉神經形成夾持壓迫。

  ③基底動脈,隨年齡增長及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基底動脈可向兩側彎曲而壓迫三叉神經根,一般多彎向較細小的椎動脈一側。

 ?、芷渌僖姷呢熑窝苓€有小腦后下動脈、變異血管(如永存性三叉動脈)、腦橋橫靜脈、外側靜脈及基底靜脈叢等。責任血管可以是一支也可以是多支,既可以是動脈也可以是靜脈。

  微血管減壓術的方法是:全麻下,于患側耳后、發(fā)際內縱行4cm的直切口,顱骨開孔,直徑約2cm,于顯微鏡下進入橋小腦角區(qū),對三叉神經走行區(qū)進行探查,將所有可能產生壓迫的血管、蛛網膜條索都“松懈”開,并將這些血管以Tefflon墊片與神經根隔離,一旦責任血管被隔離,產生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三叉神經核的高興奮性就會隨之消失,恢復正常。絕大多數患者術后疼痛立即消失,并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覺和功能,不影響生活質量。
看過“三叉神經痛的治療”的人還看了:

1.三叉神經痛的最佳治療方法

2.三叉神經痛怎么辦

3.怎樣治療好三叉神經痛

4.三叉神經痛中醫(yī)的治療方法

5.三叉神經痛怎么治療

6.神經痛的治療方法

193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