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作文 > 作文指導 >

《道德經(jīng)》讀書感悟優(yōu)秀作文10篇(2)

時間: 福萍24589 分享

《道德經(jīng)》讀書感悟作文5

為開展好道德講堂活動,因我參與其中,我選定了《道德經(jīng)》1至15章作為誦讀書目,現(xiàn)場誦讀原文、講解經(jīng)典。為講好《道德經(jīng)》,我多次閱讀《道德經(jīng)》原文,查閱相關資料,做好注解、譯文,備好講稿。閱讀《道德經(jīng)》,感受頗深,啟發(fā)了一些對工作、生活的感悟。

有無

《道德經(jīng)》第十一章中“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敝淙欢恢渌匀唬豢吹奖砻娴默F(xiàn)象,而看不到這個現(xiàn)象背后的一些原因,老子告訴大家,從有和無的這種相互依賴關系,來強調我們看不到的東西,無形的東西,它卻能產(chǎn)生作用,而且產(chǎn)生根本性的、很大的作用。老子強調不能只看到有,還要看到其背后真正發(fā)揮作用的那個力量,那個無。這章,老子強調無形的東西的作用,它往往成為有形的一個原因,要是看不到這一點,那么也影響到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和判斷,這也是老子強調人的認識的全面性,有和無的關系。

這一章,我經(jīng)多次反復揣摩,終解其意。

單位每年的雙代會上,都有一項議程:表彰先進。每當看到這樣的場景,我想每個人都會對受表彰者投于贊許的目光,送上熱烈的掌聲??墒?,又有誰知道,站在臺上領獎的同事,在臺下的時間里的付出和勤奮。就如,一個基層站所被局評為“先進站所”這樣的榮譽稱號的時候,其實,作為一個基層站所,大家做的工作都差不了多少,那么為什么這個站所就能夠成為先進、典型呢?我給大家還原幾個小的工作景象,大家就懂了:有這樣一個站所,所上職工不多,每年到了小修保養(yǎng)的時候,正是一年中最為炎熱的時候,全員上路,嚴格按照修補標準來做,修補的路面不僅線型美觀,而且質量保證;在雨季來臨前,加強路基養(yǎng)護,清理邊溝、涵洞,到了雨季的時候,堅持“雨季三查”和路況巡查,在水毀發(fā)生時,第一時間趕到現(xiàn)場,參與現(xiàn)場清淤保通工作;冬天,提早儲備物資,遇到惡劣天氣,如遇冰雪自然災害時,及時進行融冰保通,主動給滯留的駕駛員同志們送水、送飯等。這個站所里面的職工,無論工作多忙、多苦、多累,都未抱怨過,只要聽到所長的口哨一響,就立即到院里集合,準備出發(fā)。

前不久,我采訪了一個在基層一線的養(yǎng)護工人,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從事公路養(yǎng)護31年,現(xiàn)年50歲,按照現(xiàn)在的退休政策,再有5年就意味著退休了。31年來,他經(jīng)歷了公路養(yǎng)護的三次變革:土路、砂石路、瀝青路,隨著公路等級的提升,對公路養(yǎng)護的要求也隨著提高,但就是這樣,他依然熱愛公路養(yǎng)護行業(yè)。31年來,在多個站所工作過,從他的打刮爬、切割、打草、灑油、撒砂等就可以看出,動作嫻熟,身手不凡。在采訪的后期,我問了他這樣一個問題:“退休后,準備干點啥呢?”他說:“還想養(yǎng)下去?!倍嗝礃銓嵉囊痪湓挵?,養(yǎng)路已然不是維持生計的一份工作,而是精神上的一種追求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時候,人才會不假思索的說出這樣令人感動的話?;貋砗螅乙苍谒伎?,是什么在支持著他呢?作為一名一線養(yǎng)護工人,特別是男職工,在公路養(yǎng)護的具體工作中,體力消耗無疑是最大的。當一個19歲的毛頭小伙蛻變成一個50歲干練中年人的時候,不禁要感嘆歲月如刀,毅力和韌性在漫漫養(yǎng)護長路上伴他前行。因為普通,過往的行人或許不記得這樣的養(yǎng)護工人,但正是源于這樣眾多的養(yǎng)護工人的堅持和堅守,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在公路上奔忙、勞累和付出,暢通了經(jīng)濟的命脈,方便了群眾的出行。

《道德經(jīng)》中第三章“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睙o為是按照客觀世界的真實的面貌去做事,而不是那種帶有機心、機巧、巧偽和欺詐的這樣一個思想去為。

以前,我對道家的“無為”有這樣一個誤解,認為:“無為”就是不要作為。閱讀過《道德經(jīng)》,真正了解“無為”之意。

剛踏入工作崗位那會兒,面對新的工作,總有很多的想法,總是有使不完的力氣,爭著、搶著干著、干那,從熟悉工作崗位,結識單位人員,理順上下級、同級關系等,每天精力旺盛,一門心思的投入到工作中。工作中,在領導的關心、同事的幫助下,業(yè)務能力提升很快,進步很多。工作兢兢業(yè)業(yè)、認認真真,盡管是一件小事,但都會盡心盡力的做好,就這樣,9年的時光如白駒過隙。工作中,也曾遇到過精致利己主義者,有過彷徨、傷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隨風淡忘。工作不能選擇,任務不能推卸,因為我們在這個崗位上,領著納稅人的稅收,我們就應該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有所“為”。既然要“為”,就要履好崗位職責,用心、用腦、用時間完成好一件件小事?!安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在每一個時刻,只做一件事,只有做好了這件事,才做另外一件事,堅持“一件事”原則,總會將工作做好。

在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專營社會政策的空缺而得利,這樣的人和事確實存在,但仔細一想,只可觀之、聽之,切不可效仿。有些事,有些時候,其實,我們內(nèi)心很清楚,我們?nèi)绻菢幼龅脑?,會給自己帶來利益和實惠,不受輿論、道德牽制,但是我們沒有去做,為什么?人,因為有了信仰,有了原則,才會有所“為”、有所“不為”。當一個人的利益要依靠損害社會、損害他人利益而獲得的時候,住在我們心底的“良知”會說話。做人難,做一個有“良知”的人更難,難的不是選擇,而是選擇之后的承受。從小至今,我們接受的教育里,教給我們跟更多的是如何“為”,在社會上,我們又補上了一課“不為”,在“為”與“不為”之間,考量著一個人的人性、良知、價值、利益等。

面對工作,從單位整體利益出發(fā),從履行工作職責出發(fā),要持有積極作“為”的心態(tài),把工作落到實處,盡心盡力把工作做好。面對生活中的一些不好現(xiàn)象,要敢于堅持原則,選擇“不為”,守住做人的底線和尊嚴,讓心有一個溫暖的家,讓脆弱的生命變得更加堅強。

閱讀《道德經(jīng)》,回歸經(jīng)典原文,走進老子的精神世界,感受天地大道的博度,體悟智慧,修養(yǎng)心靈,感受生命,你讀了嗎?

《道德經(jīng)》讀書感悟作文6

很多人認為,我這種年紀不適合讀這本書,其實不然,道德經(jīng)的閱讀對象可以是任何年齡段。而根據(jù)自己的閱歷與人生經(jīng)歷,會有不同的感悟。因其有一種深邃的、獨特的哲學視角,于是,我被深深吸引……

《道德經(jīng)》只有五千余字,后人分其八十一章。雖然字數(shù)不多,卻是章章錦繡,字字珠璣??芍^曠世奇書。個中道理自然"玄之又玄",故而讓很多人望"道"興嘆。這也不奇,畢竟此書森羅萬象,其中涵蓋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辯證方法,包括治國之道、處世哲學、人性修養(yǎng)、軍事哲學、養(yǎng)生之道的智慧。

中外許多人都曾給《道德經(jīng)》寫過書評,還有人曾為其寫書。例如魯迅,他曾說:"不讀《道德經(jīng)》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再比如說日本的魯川芳郎,他認為此書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給世俗世界壓迫下疲憊的人們一種神奇的力量。的確,如今我們所處的時代就象一棵枯萎的秧苗,渴望汲榷道德經(jīng)》中的精華。畢竟,人性的虛榮與欲望充斥其中。而我們沒有足夠的定力去靜心、凈心。少私寡欲。所以,我們要學"道".

如果我問你什么是"道",你可能會講出一大堆東西,別人聽得云里霧里,甚至連你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在講什么。似乎沒有人能給道一個標準的解釋。老子在第一章開頭就做了詮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就是說,道要是能說出來,就不是普通的道了。我們難以理解道,所以追求的人不多,而成道者更少?;诖?,我們所熟知的成道者大抵是那些看破紅塵,頓入空門的高僧道佬。如果只是這樣的話,這本書的意義就太淺了。當在我緊蹙雙眉而對"道"一頭霧水時。第八章的"上善若水"提醒了我,老子認為"道"就好比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虛懷若谷,包容天地,以無欲普濟生靈,借虛懷渡盡群生。道,就像水一樣,無聲無息無為而養(yǎng)萬物,水就是道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但它所承載的道,只是其中極小的一部分。

那么,我們該怎么理解"道"呢?

"道",似乎很難解釋,我們經(jīng)常用"道",卻不知其意。在科學中,我們不知道一個人為什么會有壽命,于是給了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因為有時間。而這本書中僅用一"道"字就深刻的詮釋了人的一生,雖簡卻精。同樣,在已知科學中我們知道質子中還有夸克,而夸克中還會有東西,甚至還有!我們不得而知,于是又以道喻之。對于人們難以解釋的事物或事情,這本書中都給出了簡潔卻確切的答案--道。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個"自然"是什么意思?"自"便是自在的本身,"然"是當然如此。所以道是"自然"如此,"自然"便是道,它根本不需要效法誰,那么道就是宇宙的本原及它的規(guī)律。

道養(yǎng)育了萬物,以地球為例,道讓萬物各廝各職,演化出一套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死而又生,生而又死。不使其中任何一員太興或太衰。植物腐后可成為天然養(yǎng)料,為下一片長在這里的植物以充足的養(yǎng)分,食草動物憑借這些植物填飽肚子,鳥類和食肉動物又以這些東西充饑,這些動物死后,又為新的植物創(chuàng)造養(yǎng)料!萬事萬物都從它的根本出發(fā),那么一切事物也就簡單而明朗了。"道"之大,可大到宇宙形成,"道"之小,可小到電子運轉。星球的公轉自轉,周期一定,循環(huán)往復,從不間斷,是規(guī)律!電子的有序排部,是規(guī)律!可能這樣會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被接受。但是,這只是我的一種解讀,而我對道的理解也只能說是淺顯的。道就像數(shù)學中sinα的函數(shù)圖象一樣,函數(shù)兩邊永遠沒有盡頭,且周而復始,而我們只能不停的探索……去尋找道的真諦。

有人也許會認為我們?nèi)祟愂莻€例外,因為我們有高超的智慧,發(fā)達的科技。既然人類有這么發(fā)達的科技,為什么"生物圈二號"的實驗還是失敗呢?原因很簡單,人類永遠不可能超越自然,超越道!如果我們一再違背道的規(guī)律,反其道而行,那么我們必將受到道的懲罰。難道你沒有看到人類一意孤行的后果嗎?頻繁的地震現(xiàn)象以前從未有過,氣候異常也愈演愈烈……人類還以自己比其他動物略大的頭腦與"道"比高,卻不知"道"的智慧是你難以琢磨的,它滲透在每一件事物中,而這些事物又被道所包含,誠可以說是"眾妙之門".

至此,我們應該懂得按照道的規(guī)律行事。人類有無窮無盡的欲望,但是我們只能適當?shù)蒯尫庞?,不能恣意妄為。其實也就是道家所謂的"無為".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妄作為。也就是不違背道的規(guī)則而胡亂作為。有些人被欲望沖昏頭腦,胡作非為。例如重慶的文強,本是一位維護人民利益的好官,但卻經(jīng)不起金錢的誘惑,一發(fā)不可收拾,于是名聲掃地,在獄中度完此生。而處在青春期的我們,有時為了虛榮互相攀比,穿名牌衣服,戴貴重的珠寶。其實,他們都不懂:真正美的東西是不需要任何裝飾的。更明確來說,他們不懂"道".貪欲過度只會讓你墮入苦海,商紂王后宮佳麗無數(shù),還要征集民間美女,吃肉喝酒便罷,非要設酒池肉林,以供消遣,百姓難以忍受,遂有武王伐紂,商王朝也被推翻,于是后人稱紂王為無道昏君。虛榮心也常常害人不淺,《項鏈》中的女主角因為虛榮,白白耗費了十幾年青春。道讓萬物繁衍生息,而無欲無私,順其自然無為之道,利萬物而不求回報。我們這個被金錢與欲望所充斥的社會中,缺少的就是少私寡欲的優(yōu)良品質,火熱的欲望讓我們難以靜心、凈心。道無窮無盡的智慧告訴我們要"至虛極,守靜篤",方能活得自在。

不要讓欲望與虛榮控制自己,要理性的對待外在的世界和自己的內(nèi)心,不要背離道的規(guī)律。只有這樣,我們就可以"無所不為",什么都可以做,只要遵循道的規(guī)律和規(guī)則。

《道德經(jīng)》不愧是我們中華文明的瑰寶,其中妙理,還得是你親自去讀才可,每個人讀"道",都可得不同之"道"。

《道德經(jīng)》讀書感悟作文7

林語堂曾說:"我覺得任何一個翻閱《道德經(jīng)》的人最初一定會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會這樣笑,最后會覺得現(xiàn)在很需要這種學說。至少,這會是大多數(shù)人初讀老子的反應,我自己就是如此。"我想這也是每一個人讀《道德經(jīng)》的感受了吧。

其實每個民族都會有智者,會站在人群前面,站在天地之間把他所能看到的世界告訴給他的每一個人。告訴后人,這個世界是什么樣的,我們要怎么樣才能活得更好,更長久,如何才能不被別人,被自己滅亡。而老子便是這樣子的一位智者。

老子將一切歸咎于"道",他認為道是宇宙的本體,世間萬物都是由道衍生而成的,故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于是我們后人再次基礎上理解的"道"便是--道是混沌是無極,由此生出鴻蒙之氣,內(nèi)含陰陽,再生而為天地人三才,進而構成世間萬物。但是老子又說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就是說道是不能用語言所說出來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就是天道關系。

"道"生萬物,但是"道"亦為虛幻。在恍惚虛幻中,它含萬物之影象;有含形色之實體;其實老子的"道",就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客觀規(guī)律。它先于天地而生,周而復始。今天,科學技術如此發(fā)達,科學家們也證實了自然界的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它存在于互不相同的形形色色的事物之中。此是此,彼是彼,任何事物都按其固有的軌跡運行。人們能夠用一定的方法去認識它、體驗它、并按照客觀規(guī)律改造它。由此觀之,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就已經(jīng)揭示了宇宙的起初和自然的本源,這比之西方近現(xiàn)代的理論學說早了兩千多年。

老子的"道",寓意精深,無法企及。使得我們只能用仰望的目光觸及他深刻的思想。而老子所提倡的"徳"也被為后世奉行為處世哲學。

"道"是事物固有的規(guī)律,是神秘難測而又隱蔽在事物內(nèi)部的東西,是不可理喻的東西,是不可及的。而"德"則是"道之功"、"道之用",是人們認知事物和改造事物的一種人為行為,是可以理解接受的,是人們可及的。

"德"不是我們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之人必備的世界觀、人生態(tài)度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他講究"圣人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上善若水" "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

老子在自然界萬事萬物中最贊美水,認為水之德是最近于圣人之德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體現(xiàn)者。五行之體,水為最微,處于最末。善居道者,為其微,不為其著;處眾之后,卻常德眾之先。以不爭而爭,以無私而私。這就是水的最顯著特性。水滋潤萬物卻無取于萬物,并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濕的地方。寧處別人之所惡也不去與人爭利,所以別人也沒有什么怨尤。水有其種.種美德堪比圣人,堪謂之"道".但是在現(xiàn)實社會中,人人都往高處走,難免競爭,有競爭就有爭斗,有爭斗自然就有流血犧牲。水比人明智,甘居下位,滋潤萬物而不居功自傲,清凈無為而又無所不為。"上善若水",就是一種開朗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一種修德的必備境界,一種養(yǎng)身之術。我們心中有德,必然愈加崇敬自然和生命,我們離道就更近一層,更能體會到人生的終極哲理。

老子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一言道破天下之事,看破人生之理。世上本無善惡貴賤,人與人本無爭斗之意,天地萬物本和諧融洽。但由于世人皆需追逐自己所需,覓求自己生存發(fā)展之本,于是不斷于天地之間人世之中苦心經(jīng)營、算計不已,一切仁義與邪惡也相反而成。天地本無成人與害人之心,但卻造就人際錯綜復雜,世間本無圣人之現(xiàn),但卻成就社會等級。一切本自然,但卻一切又進入繁雜之社會,天地萬物、圣人百姓本自然相處,無私無公、無善無惡;卻人與人終究擺脫不了關系往來,免不了融于社會,因此一切紛爭痛苦皆至。一切人之所想,一切人之欲,一切人之愿,一切人之求,但所有種.種皆需要人自己內(nèi)省不已,都需要自己能夠達物達人進而才能達己。

當然每本書都有瑕疵,《道德經(jīng)》也不例外,他最大的弊病在于過于虛幻,有種避世的消極狀態(tài),在現(xiàn)代競爭激烈的社會里,這種消極狀態(tài)斷然是不行的。但是只要我們采擷其長,也會有不少的收獲。

讀罷此書,掩卷暇思,不禁嘆服古代人民對自然崇高的敬意,對人生透徹的洞悉。這樣如璣似玉的文字,清新暢懷的生活方式,高屋建瓴的理論,雖不盡善盡美,也無可顛覆了。

又云:"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層次不同,領悟的道就有區(qū)別。道法自然,道亙古不變,看的就是不同人不同心境的理解。讀此罷,書受益良多,無以為饋,愿共享此書之精華。

187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