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信仰的故事材料3篇
社會允許我們選擇宗教自由,但是每個人都應該擁有自己的信仰,這個不一定來自宗教,也許是來自別人或自己。下面是學習啦小編跟大家分享的信仰故事材料,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關(guān)于信仰的故事材料1
以前有個村子,生活著兩個信佛的兄弟,他們依靠著種植家里的田地過生活,兄弟倆都算不上富裕,生活只屬于中等水平。-
兄弟倆一直想改善自己的生活現(xiàn)狀,所以兩人有空的時候,也會一起商量改善生活的大計,這一天,兄弟又談到了關(guān)于致富的話題,弟弟說:“哥哥呀,我們從小就生活這里,別的活計也不太通,不如今年我們辛苦點,一起把山邊上的荒地開墾開墾,我計算了,如果我們努力耕作三到五年,節(jié)余的錢糧,就可以換些先進的農(nóng)具回來,到那時,我們不但可以再次擴展種植規(guī)模,還能建房買地,改善我們的生活質(zhì)量。-
哥哥聽了弟弟的建議,猶豫了一會說,我覺得你的建議雖然好,但是只是屬于小農(nóng)意識,是沒有遠見的行為,按你的行為,即便花上十年八年時候,我們也最多能成為一個非常沒有前途土地主。-
哥哥又繼續(xù)說:“我覺得我們一直這樣的貧困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過去一直太過專注于自己的生活,而忽略了我們的信仰,我認為正確的方法,是要天天去廟里燒香供佛,誠心誠意的去求佛祖保佑,只有這樣,佛祖才會保佑我們下半生富裕,還會保佑我們的親友們?nèi)科狡桨舶?。?
弟弟聽了哥哥的理論,其實心中有些異議,但是一時也找不到什么觀點去反駁。-
哥哥看見弟弟沒有反對他的意見,于是便收拾了一些衣物,帶著不少香燭跑去了附近的寺廟,臨走的哥哥特意向弟弟交代了自己原先種植的田地特征,比如哪塊地應該種植玉米,哪塊地應該種植小麥,弟弟把哥哥的話一一記在了心里。-
哥哥就這樣住進了寺廟里面,哥哥拜佛很虔誠,日夜頂禮膜拜,祈求佛祖保佑自己的家人和生活。-
而另一方面,弟弟獨自經(jīng)營了自己的那份和哥哥丟下來的幾塊田地。-
這一年風調(diào)雨順,莊稼的長勢特別好,眼看便是一個豐收之年,弟弟雖然很辛苦,但是心中多少有些安慰,拜佛的哥哥有時也會下山逛逛,當他看到莊稼時也異常的興奮,因為他覺得這就是他拜佛的回報。-
轉(zhuǎn)眼到了秋天,就要到收獲的時刻,弟弟忽然犯愁了,原來莊稼太多,弟弟擔心自己忙不過來,若是錯過收割的時節(jié),便可能會影響產(chǎn)量。-
這一天,拜佛的哥哥在寺廟里意外的見到了弟弟,哥哥問弟弟來的原因。-
弟弟說,我是來告訴哥哥豐收的消息的。-
哥哥高興的說,你看怎么樣,若沒有我誠心誠意的拜佛,你怎么會有那么好的收獲呢。-
弟弟笑瞇瞇的點頭稱是。-
哥哥很安慰,他記得當時住進寺廟里的時候,弟弟還頗有微詞,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用事實證明了自己所作所為的正確性。-
弟弟對哥哥說,其實我這次來是不打算回去了,我覺得既然哥哥一個人拜佛都那么有成效,那么我也打算搬進來和哥哥一起拜佛,這樣以后收獲便會更大。-
哥哥想想地里就要收獲的莊稼急了,他大聲質(zhì)問弟弟,你也來拜佛,那地里即將長成的莊稼誰管?哥哥越說越氣,把弟弟好好的教育了一次。-
弟弟終于忍不住笑了,他說:哥哥呀,原來你也知道光拜佛不種地是沒有收獲的呀。-
佛經(jīng)里出現(xiàn)這樣一則故事,本身是非常有趣的。-
要知道人生有自己的信仰,是件好事情,那是困惑與混沌時心靈的好去處。-
可是若一味的去追逐明天,懺悔昨天,而放棄當下的事情,是不是將思慮擺錯了位置呢?-
如果學佛學會的僅僅是拜佛的姿勢,而不是一顆佛心,那學與不學也沒有什么差別了。-
不去體會佛經(jīng)里千年沉淀出的學識,而一味的把佛祖當保姆用,佛祖也只能苦笑了。-
一切皆有度。-
迷途中,長者的指尖便是道路的起點,何必一定要等待引路人把我們領到終點?-
上天給了我們和煦的風與滋潤的雨,不懂得耕耘,饅頭是不會直接掉下來的。-
有人教會了我們做人做事的至理,還要作奸犯科,再埋怨佛光不能普照就沒有道理了。
關(guān)于信仰的故事材料2
周四晚上,照例是教會的青年聚會。然則慚愧的是,當別人靜靜聆聽牧師證道的時候,之前為了趕論文只草草地睡了四個鐘頭的本人很可恥地坐在椅子上不停打盹?!安竽岬氖谭睢?,其實我很喜歡這個題目。不管是坐在耶穌腳前聽道,還是忙里忙外地為耶穌張羅飯食和床鋪,其實都是對神的侍奉;推廣及日常生活,就是不僅只有坐而論道的是虔誠的信徒,懷著虔敬之心做好每一件手頭工作的人都是虔誠的信徒和圣徒。
此后的大學生團契中說到了3月份的復活節(jié)洗禮,就有人說覺得自己還“不夠信”,不敢去接受洗禮。我沒說話,因為我最快也要等到12月的圣誕節(jié)洗禮——因為我正式的開始規(guī)律的去教堂并且讀經(jīng)是從12月圣誕節(jié)開始的,所以按照募道一年受洗的計算,至少要到今年圣誕節(jié)。更何況,我其實很期待被“浸”一下,那就得等到7月才行……
回頭想想,突然意識到,我其實是花了12年的時間來證認自己的信仰。換句話說,10歲的時候決定在完全沒有圣誕節(jié)氛圍的地方過圣誕節(jié)的時候,我實際上已經(jīng)在冥冥中受到了基督的感召。我記得在我最孤立無援的那幾年里,我曾經(jīng)有一次跟母親對話的時候說過,當所有人都不理我不愿跟我說話的時候,我就會一個人坐在花壇邊上仰望天空,因為我會覺得天空中有一個聲音與我對話,聽我訴苦。記得當時母親對此略略表示了一下緊張,在聽我說那是一個老者的聲音時好像還有幾分驚慌,但很快的我不再提這件事情,于是這事也就這么過去了。
現(xiàn)在回想起來,也許那就算得上是一種靈感的感召吧?;蛟S,這就是我在經(jīng)歷了那長達八年的心靈煉獄之后,精神世界沒有垮塌,反而益加堅韌頑強起來,最終能夠讓我雙眼明亮,雙腳穩(wěn)健地行走于世間。想到這一點時,我自己突然覺得非常愉快,因為我終于明白了信仰的力量究竟能有多強大。
最早知道某宗教大概是從父親給我買的那套《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里面知道的。一開始并不能夠完全理解“人打你的左臉,就把右臉也給他打;搶你的外套,就連內(nèi)衣也一并送給他”這樣的道理,但并不能妨礙我很認同某宗教“博愛”的這個特點。當時的我,對于教義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只是從百科全書里懵懵懂懂地知道了“愛鄰如己”、“寬恕”、“博愛”的這些內(nèi)容,既不曾讀過《圣經(jīng)》,也極少去教堂(當然這有個客觀因素就是我不能自己去教堂,而母親大人信佛,對于某宗教沒有什么好感,所以不太愿意帶我去教堂)。
等我讀到《圣經(jīng)》,已經(jīng)是上高中時的事情了。一個在西餐廳里偶然認識的美國女孩,她會在吃飯前作餐前禱告(啊,說來我是不是也該在吃飯前背誦一遍主禱文呢?),當她發(fā)現(xiàn)我也信仰上帝(有趣的是,我的政治課老師非常確定的認為我應該是一個唯物主義無神論者)的時候,她非常熱情的送給了我一小摞福音冊,后來又送了我一本中英文對照的《新約全書》。從那個時候起,我才真正的開始閱讀《圣經(jīng)》,更深入詳細地了解某宗教。
推動我最終決定入教的大概是兩件事,其一是我學了一個學期的“某宗教史”(不曉得劉林海老師聽聞此事會作何感想),其二就是自己面對現(xiàn)實中的種種黑暗和壓抑,想要尋覓一個可以傾吐和分擔的地方。而且,回頭看看12年來的心路歷程,就知道我一直以來在心中都有一個堅持的信念。而按照蒙特里和崔斯特關(guān)于那場信仰的爭論的說法,我需要為我的信仰找一個名字,而我找到的這個名字,就叫做某宗教。
因此我信教的年頭有點不好計算。不過無論如何,短期內(nèi)我不不著急接受洗禮皈依教會。因為我還沒有完全想清楚基督的“神性”和“人性”的統(tǒng)一,而我希望自己的不管做什么,都可以清楚明白地去做。所以等想清楚這個問題以后,差不多才會是我接受洗禮的時候。嗯,其實我是覺得“浸”一下比較像當年耶穌受洗的場景。因為施洗約翰是在河邊為眾人洗禮的,當時應該是夏天,中東地區(qū)必然熱得要命,自然就洗禮洗澡一塊兒來了……(笑。但我記得浸禮宗好像是異端的說)
12月28號那天我去教會買贊美詩集,一個老太太(恩,按照教會的說法應該稱老姊妹)非常熱情的拉著我的手,用一種特別羨慕的語氣說我那么小的年紀就能受到感召多有福,又非常熱情的鼓勵我早日受洗將來進神學院去學習。說來我發(fā)現(xiàn)我的裝飾品,除了少量的花朵造型之外,幾乎全是十字架,所以也有過在路上被斜刺里一個老太太竄出來拉著我問“你信上帝么”這樣的經(jīng)歷。說來我當初那次在外文書店,因為戴著一個十字架造型的耳墜(很顯眼),被一個從美國來的華裔老太太拉住問我“你信上帝么”,我按照習慣依然告訴對方雖然信,但是沒有受洗。老太太異常激動地拉著我說不要緊不要緊,信仰上帝就OK。然后問我知不知道哪里有某宗教堂,她去找教堂人家把她帶到了天主堂,但是她和她先生都是信仰某宗教(新教)的。天曉得,我當時就稀里糊涂地告訴她“西四那邊好像有一個教堂應該是某宗教堂”(其實心里面不確定得要命)……老太太當時激動得不得了,連聲稱贊這是神的旨意,讓他們在茫然無歸的時候遇到了我給他們指路。巧合的是,一年后我自己也跑到了這個教堂,跑來信教,然后才知道這個教堂的名字叫“缸瓦市堂”。
所以說生活中有些事情,你除了說是神的安排和“巧合”之外,真是不知道還有什么話好講了。
說來,很多人很懷疑禱告的作用,我覺得其實禱告還是會有用的。前些日子流感來襲,熬夜過度的本人不幸中招,一開始有很明顯的怕冷、頭痛、渾身疼痛的感覺,當然流鼻涕咳嗽就不用說了,現(xiàn)在都沒有痊愈。最難受的是2號那天晚上,我只能早早躺下,蜷縮在被子里很無助的禱告“神啊,懇求你解除我身上的痛苦吧,我實在是很想6號去玩的……”。老實地承認,當時也是自己難受得沒有地方可以說了,所以只能選擇禱告一途。有意思的是,當天晚上我裹著被子出了一身大汗,第二天早上醒來,雖然鼻子依然堵,咳嗽也還咳得十分慘烈,但頭不痛了不怕冷了身上也不疼了。你大可以找出一千個科學理由來跟我解釋這個情況,不過我還是很樂意相信禱告也會有些作用的。
至于入神學院學習,日后出外傳道。那個等過些日子再說吧。
其實想想,詩人等級上加一兩個牧師等級其實也挺不錯的,嗯……而且搞不好會是貨真價實如假包換的正牌牧師哦~
關(guān)于信仰的故事材料3
民國美女王右家與羅隆基的結(jié)婚和離婚一樣驚世駭俗。
1943年春天的重慶,戰(zhàn)火籠罩下的歌樂山,仍然夜雨巴山、春意盎然。一天傍晚,王右家打扮一新,準備外出與羅隆基會合。這天是他們的結(jié)婚紀念日。
正要出門時,她的好友楊云慧淚流滿面地找上門,來討要寫給羅隆基的情書。
驚愕之余,王右家還是淡定的,一如她一貫的優(yōu)雅從容。她知道丈夫的情書就放在書房書櫥第二個柜子里。只是她和他曾有約定,婚后要給彼此空間,對女人們寫給丈夫的情書,她并不在意,因此從不翻看。
她知道丈夫羅隆基是優(yōu)秀的;且頗有女人緣,但她相信他。然而,當她拉開抽屜,頓時大吃一驚。短短一年多,兩人居然寫了近百封信。更萬萬沒想到,他們已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
她流著淚一封封讀下去,那感覺不啻死囚默讀自己的判決書。她曾經(jīng)為他眾叛親離,為他輾轉(zhuǎn)南北,飽受世人譏諷。她以為他們會相愛相惜,一生一世,不離不棄。
12年前,20歲的王右家貌美如花、時尚知性。剛從美國威斯康辛城大學學成‘歸國。在一個時尚沙龍上,王右家遇到了風流倜儻的羅隆基。兩人就一見傾心,羅隆基火熱的政治熱情、出色的口才、淵博的學識,一下子俘獲了王右家的芳心,他在寫給她的求愛信上說:“你這么青春、美麗,如能給這古老封建的社會來顆炸彈,使得萬萬千千的人為你的勇敢喝彩、贊美,一定會給這死氣沉沉的社會平添生氣……”這些話,像一粒火種點燃了年輕奔放、激情如火的王右家的靈魂。
她不在乎他尚未與妻子離婚,更不顧家人強烈反對,也不理朋友當面譏諷,義無反顧地與羅隆基同居了,并跟著羅隆基遠上天津。輾轉(zhuǎn)北平,風塵仆仆,不辭辛苦。王右家的父親因她任性而瘋狂的舉動,一氣之下跑到關(guān)外,至死都不原諒她。
民國時期,羅隆基是多方政治勢力拉攏的主要對象,他也在各方間游刃有余。抱得美人歸后,羅隆基志得意滿,他同時擔任兩家報紙的主編、社長,住兩所房子,開兩部汽車,領兩份薪水。蔣介石邀他上蛾眉山,周恩來請他一起吃飯,王右家始終不離左右。婚后,王右家和羅隆基的生活是甜蜜而美好的。
羅隆基在南開大學授課時,還帶著王右家去聽課。憑著“聞弦歌而知雅意”的聰明才智,王右家很快成了“沙龍女主人”,還得了“通天教主”的諢號。一次,在重慶,王右家跟羅隆基一起出席公務活動。有記者有意刁難她:“王小姐,你的信仰是什么?”王右家大聲地說:“是愛。愛情是我一生的信仰?!?/p>
而今誓言猶在耳,愛卻已如此不堪!她留下了3封重要的信,其余悉數(shù)物歸原主。沒有哭鬧、沒有責問,她悄悄離開了。那份毅然決然,一如她當初不管不顧投向他的懷抱。
她走后,羅隆基到處追尋,她跑到成都,他追到成都;她逃到昆明,他追到昆明。她卻始終不見他i他寫信百般哀求,請人從中說和,也沒有留住她離去的腳步。他飽蘸深情和懺悔寫就的《無家可歸》讓許多人唏噓不已,卻仍然沒能打動她,讓她與他見上一面。后來,她干脆不聲不響地先去印度,后赴英國,完全消失在他的視線里,直至最后協(xié)議離婚。
與羅隆基“一生相愛,別無所求”的夢破碎了,但王右家仍相信愛,相信愛情依然美麗純粹,依然會有永遠。美麗永遠是女人最受用的名片。
離婚后,雖然王右家已人到中年,但風韻猶存,追求她的人很多。離了婚的王右家又嫁人了,這回,她嫁給了已故電影明星阮玲玉的前夫唐季珊,成了他的第五任太太。有人嘲笑她“老大嫁作商人婦”,更有刻薄的媒體笑稱她為“王又嫁”。她淡然一笑?;楹螅瑑扇诉w居臺灣,在臺北郊區(qū)山頂上買了一座別墅,琴瑟相和,生活富足自在。
但不久,唐季珊與一個酒吧女郎打得火熱。王右家又一次踏上離家出逃的路。親友苦口婆心勸她,年已老色已衰,怎可如此任性。最終,她還是逃了,一個人流落異鄉(xiāng),晚境蒼涼,潦倒病死。
看了“ 關(guān)于信仰的故事材料”的人還看了:
5.信仰心得體會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