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清明節(jié)感想中學(xué)生的作文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边@句詩出自唐代詩人杜牧所創(chuàng)作的《清明》,這首詩展現(xiàn)了一幅江南清明節(jié)時的風(fēng)景畫,詳細地描寫了清明節(jié)時作者思鄉(xiāng)情切的感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我的清明節(jié)感想中學(xué)生的作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我的清明節(jié)感想中學(xué)生的作文1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到清明節(jié),我就會想到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以前年紀(jì)小,老年人不主張小孩去上墳祭掃。今年,清明我有幸與爸爸去公墓祭奠太爺、太奶,寄上一份晚輩的深深緬懷。
清明節(jié)早上,我便與爸爸早早地起來,驅(qū)車來到爺爺家接爺爺奶奶。從樓上取出準(zhǔn)備好的供品、鮮花、紙元寶跟冥幣。于是,我們四個人便啟程去北鎮(zhèn)廖屯公墓。
早晨,晴朗的天氣,雖沒有詩中描寫的紛紛細雨,但有涼涼的春風(fēng)吹拂。我平時也沒有起床這么早,穿的比較單薄,不時地打一個寒顫,我好久沒出遠門了,一路上我沒一絲困意。奶奶又對我跟爸爸講述了已故太爺太奶的音容笑貌,陳年往事。我聽得特起勁。過去的事有些是三四十年前的了,其中的生活艱辛,對于生于九零后的我可能沒能全部理解,但通過奶奶將近一小時的講述,我腦海里浮現(xiàn)了許多情景,使我就、覺得,太爺、太奶依舊活在我們身邊。我暗想,太爺、太奶,您們在天堂那邊還好嗎?
一路上,爸爸將車開得平穩(wěn),也許是心情沉重的原因吧。一個小時,我們來到了公墓的山腳下的空地中停滿了大小的車,行人手持鮮花,絡(luò)繹不絕。遠遠地就聞到燒冥幣的味道。偶爾,驚聞刺耳的爆竹,嫩綠的小草從土里像衛(wèi)士一樣肅穆地站在那里。有些公墓上已擺好鮮花與供品。人們忙著祭祀先人,各個表情凝重,有些人眼圈紅紅的。
我們四人找到太爺?shù)墓?,擺好供品,鮮花跟香爐。爸爸教我點好三柱香并行了跪拜禮。我的思緒便隨著爸爸點好的紙錢飄逸。由于紙錢多,爺爺又用木棍撥弄著紙堆,怕燒不盡,收不到。爸爸站起向公墓院子四周扔了一些燃燒著的紙錢,同時說:“我爺爺、奶奶腿腳不好,你們(注:你們指孤魂野鬼)別跟他們搶?!蔽业难蹨I差一點流下來。火燒得很旺,山上的風(fēng)不時的將紙灰吹起,烘烤著我,我通身暖跟。
這暖跟好比是來自太爺?shù)膿肀?。我心里默記著……我學(xué)著爸爸的樣子也去將紙元寶點燃,我雖沒能說上幾句話,但我內(nèi)心對太爺還是挺想念的,也許是血濃與水的緣故吧!我主動拿著掃把將公墓小院打掃一番。爺爺、奶奶看著我輕盈的動作,向我投來贊許的目光。大概是按民俗與傳統(tǒng),李家后繼有人來延續(xù)香火的緣故吧!
祭奠完畢,在回家的路上我沒說太多的話。我感到我長大了,我有大收獲。我決定每年清明都來為太爺、太奶掃墓,并對他們說,您們在那邊還好嗎?
我的清明節(jié)感想中學(xué)生的作文2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又到了,祭祀是必不可少的。
祭祀包括掃墓和祭祖。掃墓俗稱上墳,就是清掃逝者墳前的雜草等,祭祖就是祭拜逝去的祖先們。
準(zhǔn)備好各種祭祀品,如“墳飄”,鞭炮,香等等,便踏上祭祀之路了。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在清明這天果然下起了蒙蒙小雨,林間飄起了薄薄的霧,地上濕漉漉的。時隔365天,盡管這條路已經(jīng)走的很熟悉,但再次踏上這條路,心中還是感慨萬千。一同前行的人邊走邊尋找著合適的木頭掛“墳飄”。找到了便折下它待著一同行走。
走了大約半個小時,終于到達目的地,望著這滿山遍地的墳?zāi)?,心中一股莊嚴(yán)之情油然而生。找到我們需要祭拜的墳?zāi)?,我先站著看了一會兒,然后開始清除雜草。這么長的時間沒打掃,雜草已經(jīng)長滿了墳?zāi)?,用工具一下一下的,鏟除一根一根雜草,墳?zāi)節(jié)u漸有了該有的樣子,身體開始暖熱,額頭也已經(jīng)冒出細細的汗珠。終于除完了。
這是便開始開始祭祖了,把“墳飄”掛在木頭上,插在墳前?!皦烇h”是白色的,一串一串的,在微風(fēng)中輕飄著。透著這純白色的“墳飄”,我仿佛看到了我的祖先正在極樂世界望著我們,臉上浮起了仁慈的笑容。
然后是燒錢紙。錢紙是黃色的,大概臉一樣大小,上面印有一個個半圓圈。燒錢紙可不是直接把它點燃就完事了的,而是要先把粘合在一起錢紙一張一張撕下來后再點燃。等它有了火苗后,把它放在墳前,再把剩余的錢紙一張一張的放入火里。接著點燃香,把它插在墳前。
接下來便是祭拜祖先。雙手躺平合攏在一起,雙眼閉著,嘴里輕輕的說著一些話,再鞠三次躬,這便算是祭拜完成。當(dāng)然,如果有必要的話,還需要跪在地上祭拜。
最后一項是放鞭炮,把長長的鞭炮平鋪在墳的兩旁,站在距離墳不遠處,留一個膽大的人點鞭炮。其他人就靜靜的注視著。鞭炮啪啦啪啦的響著,濃煙漸漸包圍住了墳?zāi)?,我忍不住地想:棺材里的人會不會嫌我們動靜太大,打擾到他睡覺了?可是不會,因為她們睡得太熟了……他們正在做一個夢:他們夢見自己的子女們來看望他們了……
祭祀這便就結(jié)束了。我們返回家的路途中,能看見許多其他人拎著大包小包,也是來祭祀的;能看見其他墳?zāi)沟募漓肫?能聽見遠處傳來的鞭炮聲……
清明節(jié)不僅是個節(jié)日,也是祭祀的一種活動。在中國人心中,清明祭祀很重要。祭祖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如果不去祭祀是不孝道的。所以清明祭祀一定要去哦。
我的清明節(jié)感想中學(xué)生的作文3
傳統(tǒng)清明時節(jié)到了,我跟媽媽都會到外婆的墳前給外婆掃墓。
當(dāng)我踏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頭,看著藍天中飄過的幾朵悠悠白云,感受著那拂過山頭上青蔥的小草的微風(fēng),我知道我的外婆在這里一定會開心。
外婆在我六歲的時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外婆的死讓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禮是怎么樣的。老老的房子里,掛著一簾簾白白的帳子,到處都是哭聲,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外婆卻安詳?shù)靥稍诠撞睦?。于是,我莫名地就放聲大哭起來。不是因外婆的逝去而哭,因為我并不知道外婆再也不會起來了。我躲在母親的身后,瞅著躺在棺材里的外婆,哭鬧了很久,很久。
死亡,總能讓人緬懷與逝者相處的點點滴滴。
記得小時候,外婆總愛背著我到處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來。沿路上,她不斷跟人們打著招呼,還不忘捎上一句:“這是我孫子·”隨即,便咧嘴笑了,滿臉的皺紋也就更多更深了。
晚上,在那間只點著一根發(fā)出微弱黃光的的蠟燭的小屋里,我蜷在外婆的胳膊底下,感受著那溫暖的體溫。一床被子下,我聽著外婆講那遙遠的故事。我很喜歡聽外婆講故事,雖然那時的我并不清楚外婆講了什么,但那親切的帶著濃重方音的話語和那緩緩的語速,總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時候,我總不喜歡吃飯。于是外婆就對我說:“吃完飯,佛祖會保佑你的,會給你一塊糖吃。”我信以為真,麻利地吃完飯后,真的在飯桌上發(fā)現(xiàn)了一塊糖。那時的我,單純地以為佛祖是一個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還說佛祖會關(guān)心每個人。她自己就常??犊厥┥峤o走過這個小村、這間屋子前的乞丐,盡管會屢屢招來父母的數(shù)落與不滿。
外婆死前,摔了一跤,隨后又馬上爬起來。家里的人都以為沒事,我也以為沒事。于是,我像往常一樣乖乖吃完外婆煮的飯,像往常一樣得到了一塊糖,也像往常一樣興高采烈地出去玩。當(dāng)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見外婆安詳?shù)靥稍谀菑埶W奶梢紊?,手中還拿著那個伴隨她多年的扇子,我沖上前去,搖著她的手,以為她能像往常一樣醒來,再陪我玩。但是,無論我怎么去搖外婆那只發(fā)冷的手,也搖不醒她。于是我放聲大哭,哭聲引來了父母親,也引來了外婆的死訊。
每到傳統(tǒng)清明時節(jié),當(dāng)我登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看著藍天,享受著微風(fēng),我總覺得外婆就坐在我身邊,靜靜地看著我,直到永遠……
傳統(tǒng)清明時節(jié)啊,傳統(tǒng)清明時節(jié),總是讓我們這么的思念親人!
我的清明節(jié)感想中學(xué)生的作文4
每年臨近清明的時候,心中總會有絲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強烈,卻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在心頭繞著、糾纏著。這幾天的天氣很是不錯,不知道,清明節(jié)那天,紛紛的細雨是否會如期而至。仿佛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著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少年時,清明節(jié)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yōu)美的畫卷。隨風(fēng)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著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著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著鞭子,一手遙遙指著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xiàn)。這大概是源于《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我無憂的歲月里,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
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風(fēng)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漸漸地,清明對于我,便多了一絲淡淡的哀愁,愈來愈重,特別是外公離去后,這感覺更加強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對我特別的好,可能是我比較乖的緣故吧。
外公走后,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是會很哀傷的。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于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的時候,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
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jié)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jié)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于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yīng)吧。
又是清明了?!澳袃河袦I不輕彈”,我不能流淚,那只有拜托清明的細雨了,希望他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難流的淚吧。
我的清明節(jié)感想中學(xué)生的作文5
歲歲清明,眷眷感念。又一年風(fēng)和日麗,又逢清明這個令人感傷的時節(jié)。想起了黃庭堅的《清明》:“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p>
又想起這周的綿山踏青,陽光明媚,暖風(fēng)融融,邁著輕快的步子,我們一行來到綿山。
遠遠地便望到了開得正艷的桃花林,路上游客很多,來到刻著“道若天臺”“風(fēng)義輝映昭清明,香火隆顯動春秋?!白谀切菹?,看著綿延的臺階,想起了這里曾經(jīng)的主人——介子推。
清明節(jié)源于寒食節(jié),據(jù)《左傳》記載,是為了紀(jì)念春秋時代的高尚之士介子推。介子推是晉國公子重耳的忠實隨從,在重耳被迫流亡的十九年里,一直跟隨在重耳身邊,幫助重耳渡過重重危機;后重耳終于回國當(dāng)上國君并大封功臣,但晉文公卻一時忘記了不肯言祿不愿自我表功的介子推。
沒有得到任何封賞的子推回到家中,對母親講述了當(dāng)下的遭遇,并決定偕母親一道隱居過隱士的生活,母親同意了子推的選擇,于是子推背起母親到綿山隱居。后來晉文公想起了子推,派人到綿山呼喊尋找,子推堅不肯出,晉文公求其心切,于是焚山以求之,子推竟抱木而死。
為了紀(jì)念子推,文公“綿上”之地封作子推的“祿田”,綿山因此又被稱作介山。晉文公要以此記住自己的過錯,也以此表彰子推的高尚品格“以志吾過,且旌善人”,并下令國人于子推燒死日禁火、冷食。于是寒食清明這個敦促春耕、迎接春天的節(jié)氣節(jié)日演變?yōu)榧o(jì)念先烈、紀(jì)念祖先的節(jié)日。
寒食清明文化內(nèi)涵有了更為強烈的人文精神色彩。子推故事的加入,對中華民族忠貞、愛國、寬容、奉獻、不計回報、隱忍、感恩、有恩必報的民族精神的形成起了催化的作用。
我的清明節(jié)感想中學(xué)生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