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教育資訊>熱點>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還是“斯人”_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原文

時間: 金梅0 分享

初中課本里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節(jié)選自《孟子》的《告子》下篇,通常要求背誦,多年來也膾炙人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guān)于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還是“斯人”_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原文,供大家參考,快來一起看看吧!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還是“斯人

人教社:從未出現(xiàn)過“于斯人也”

發(fā)帖網(wǎng)友表示,《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在中學課本存在幾十年了,所有上過中學的人應該都背過。其中有一句“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自己記憶非常清晰,因為當時課上還聯(lián)想到“李斯”是不是就是這個“斯人”?直到有一天他看到有人說,課本上,甚至是古文里,從來沒出現(xiàn)過“于斯人也”這幾個字。

此外,另有網(wǎng)友也進行了查證,人教社歷史上的這篇課文自1961年開始,包括1982年、1994年、2006年等各版本均是“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四庫全書刻本《孟子集注》(宋·朱熹 注),明代刻本《孟子注疏解經(jīng)》(漢·趙岐 注)均為“是人”。

10月26日,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編輯部工作人員對上游新聞記者表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學教材,自1961年收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篇文章以來,歷套的教材都是“是人”版本,他們也查閱了眾多古籍,查閱的結(jié)果也是“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

編輯部工作人員表示,“斯”和“是”兩個字,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都表示“這”的意思。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原文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出自于《孟子·告子》下第十五則。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鑒賞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是出自孟子的一句名言。原文是這樣的:“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孟子·告子下》)

這是說一個人要成就大事,必須要經(jīng)歷許多艱難困苦的磨煉,僅有經(jīng)歷艱難困苦,經(jīng)風雨,見世面,才能鍛煉意志,增長才干,擔當大任。安逸享樂,在溫室里成長,則不能養(yǎng)成克服困難,擺脫逆境的本事,會在困難面前束手無策,遇挫折、逆境則消沉絕望,往往導致滅亡。所以他得出結(jié)論:“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宋儒張載在其名篇《西銘》中也說:“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汝于成也?!?/p>

富貴福澤能夠使我們生活得更好,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也是人們追求的愿望。貧賤憂戚,則是人們所不愿理解的。但張載卻說貧賤憂戚,“庸玉汝于成也”,是幫忙你取得成功的機會。人們都期望一帆風順,萬事如意,孟子卻說“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人們不愿貧賤憂戚,張載卻說這是“玉汝于成”,幫忙你成功。二者思想是一致的,包含著深刻哲理,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人生智慧。它告訴我們一個真理:人生不是康莊大道,總是會遇到種種艱難曲折,要在不斷經(jīng)歷失敗和挫折,不斷克服困難的奮斗中前進。正是這樣的人生智慧,指引人們把困難和逆境看作激勵自我奮進的動力,自覺地在困難和逆境中磨煉自我,愈挫愈奮,不屈不撓地去爭取勝利,養(yǎng)成了中華民族不畏艱險,自強不息的精神。一部中國歷史,處處滲透著這種精神。司馬遷在蒙受宮刑的奇恥大辱的情景下,發(fā)奮著述,完成了不朽巨著《史記》。他在致友人任安的信《報任安書》中,曾列舉了許多先賢在逆境中奮起的事例,如周文王被拘禁,推演了《周易》;孔子受困厄,作了《春秋》;屈原遭放逐,寫了《離騷》;左丘明雙目失明,著了《國語》;孫子受了臏腳之刑,修了《兵法》,等等。他說,所有這一切,都是先賢在困厄中發(fā)奮作出的業(yè)績。司馬遷正是以此激勵自我,繼承這種精神,完成了撰寫《史記》的偉業(yè)。

牢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真理,提倡自覺磨煉的精神,有著異常重要的意義;僅有自覺經(jīng)受艱難困苦的磨煉,才能擔當起迎接偉大民族復興的重任。

孟子作為孔子之后儒家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發(fā)展為“仁政”的學說,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主張國君實行“仁政”,要與民“同樂”。孟子的思想學說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記載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對話體著作。其顯著特點一是氣勢充沛,雄辯而色彩鮮明;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闡述事理。此文選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亂紛爭,一個國家要想立于不敗之地,要奮發(fā)圖強,不能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這篇文章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寫的。

1621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