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哲學思想主要體現(xiàn)哪里
蘇格拉底在后來的古代和近代對哲學家產(chǎn)生了強烈的影響。蘇格拉底對藝術(shù),文學和大眾文化的描述使他成為西方哲學傳統(tǒng)中最廣為人知的人物之一。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奶K格拉底哲學思想主要體現(xiàn)哪里,希望大家喜歡!
蘇格拉底哲學思想:
心靈
從智者開始,古希臘哲學由注重對自然本身的研究轉(zhuǎn)變到注重對社會倫理和人的研究。但他們只停留在感性的階段,只能得出相對主義的結(jié)論。到蘇格拉底才根本改變了這種狀況。蘇格拉底要求作“心靈的轉(zhuǎn)向”,把哲學從研究自然轉(zhuǎn)向研究自我,即后來人們所常說的,將哲學從天上拉回到人間。他認為對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無窮無盡的;感覺世界常變,因而得來的知識也是不確定的。蘇格拉底要追求一種不變的、確定的、永恒的真理,這就不能求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他的名言是認識你自己。從蘇格拉底開始,自我和自然明顯地區(qū)別開來;人不再僅僅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種獨特的實體。
靈魂
蘇格拉底關于靈魂的學說,進一步使精神和物質(zhì)的分化更加明朗起來。蘇格拉底以前的哲學家,早已有靈魂不滅的說法,已經(jīng)有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對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學家對于靈魂的看法還比較模糊,有的還將靈魂看成是最精細的物質(zhì),因而,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界限還不明確。到蘇格拉底才明確地將靈魂看成是與物質(zhì)有本質(zhì)不同的精神實體。在蘇格拉底看來,事物的產(chǎn)生與滅亡,不過是某種東西的聚合和分散。他將精神和物質(zhì)明確對立起來的觀點,成為哲學史上的濫觴。
真理
據(jù)亞里士多德記載,蘇格拉底放棄了對自然世界的研究,想在倫理問題上求得普遍真理,開始為事物尋求定義。他反對智者們的相對主義,認為“意見”可以有各種各樣,“真理”卻只能有一個;“意見”可以隨各人以及其他條件而變化,“真理”卻是永恒的,不變的。在柏拉圖早期對話中,討論的主題幾乎都是如何為倫理道德下定義的問題。蘇格拉底所追求的,是要求認識“美自身”、“正義自身”,這是美和正義的普遍定義,是真正的知識,也就是柏拉圖所說的“美的理念”、“正義的理念”。這是西方哲學史上“理念論”的最初形式。蘇格拉底還進一步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無窮無盡的,如果哲學只去尋求這種因果,就不可能認識事物的最終原因。他認為事物的最終原因是“善”,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他以目的論代替了對事物因果關系的研究,為以后的哲學開辟了道路。
辯證
助產(chǎn)術(shù)和揭露矛盾的辯證法
蘇格拉底認為一切知識,均從疑難中產(chǎn)生,愈求進步疑難愈多,疑難愈多進步愈大。蘇格拉底承認他自己本來沒有知識,而他又要教授別人知識。這個矛盾,他是這樣解決的:這些知識并不是由他灌輸給人的,而是人們原來已經(jīng)具有的;人們已在心上懷了“胎”,不過自己還不知道,蘇格拉底像一個“助產(chǎn)婆”,幫助別人產(chǎn)生知識。蘇格拉底的助產(chǎn)術(shù),集中表現(xiàn)在他經(jīng)常采用的“詰問式”的形式中,以提問的方式揭露對方提出的各種命題、學說中的矛盾,以動搖對方論證的基礎,指明對方的無知;在詰問中,蘇格拉底自己并不給予正面的、積極的回答,因為他承認自己無知。這種方式一般被稱為“蘇格拉底的諷刺”。蘇格拉底的這種方法是由愛利亞學派的邏輯推論和愛利亞的芝諾的反證法發(fā)展而來的。將一般性從從特殊事例歸納開來,認為一般先于和高于特殊,是一種獨立自存的東西。在蘇格拉底的諷刺的消極形式中存在著揭露矛盾的辯證思維的積極成果。蘇氏自比產(chǎn)婆,從談話中用剝繭抽絲的方法,使對方逐漸了解自己的無知,而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建立正確的知識觀念。這種談話也有幾個特點:第一,談話是借助于問答,以弄清對方的思路,使其自己發(fā)現(xiàn)真理。唯在談話進行中,蘇氏則偏重于問,他不輕易回答對方的問題。他只要求對方回答他所提出的問題,他以謙和的態(tài)度發(fā)問,由對方回答中而導引出其他問題的資料,直至最后由于不斷的詰詢,使青年承認他的無知。在發(fā)問的過程中,蘇氏給予學生以最高的智慧,此即有名的蘇格拉底反詰法(Socratic irony)。蘇格拉底的這種方法,在西方哲學史上,是最早的辯證法的形式。
從哲學思想的發(fā)展看,蘇格拉底提出精神實體和物質(zhì)實體的區(qū)分,使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對立脫離了早期哲學的樸素狀態(tài),進入更加成熟的階段;他將早期希臘哲學家們格言式的倫理思想提到了哲學的高度;他以邏輯辯論的方式啟發(fā)思想、揭露矛盾,以辯證思維的方法深入到事物的本質(zhì)。這一切對哲學思維的發(fā)展都有貢獻。但是,他作為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具有系統(tǒng)思想觀的哲學家,開始了主體和理性、抽象思維,以自然神論代替宗教神話的時代。
教育
蘇格拉底終生從事教育工作,具有豐富的教育實踐經(jīng)驗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論。但是他并沒有創(chuàng)辦自己的學校。那么他在哪里施教呢?他怎么施教呢?廣場、廟宇、街頭、商店、作坊、體育館等等,都是他施教的場所。青年人、老年人、有錢人、窮人、農(nóng)民、手藝人、貴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對象,不論是誰,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熱情施教。當時的其他教師──智者,是收取學費的,他們以當教師作為賺錢的手段,而蘇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學費的,他是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義務教師。他認為,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他認為,無論是天資比較聰明的人還是天資比較魯鈍的人,如果他們決心要得到值得稱道的成就,都必須勤學苦練才行。
蘇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國人才。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沒有好的領導人,民主制度變成了極端民主,變成了無政府主義,連國家領導人都用抓鬮或抽簽的辦法選出來。蘇格拉底對此十分痛心。他認為治國人才必須受過良好的教育,主張通過教育來培養(yǎng)治國人才。為了培養(yǎng)治國人才,他付出了畢生的精力。
關于教育的內(nèi)容,他主張首先要培養(yǎng)人的美德,教人學會做人,成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學習廣博而實用的知識。他認為,治國者必須具有廣博的知識。他說,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贊揚的人都是那些知識最廣博的人,而受人譴責和輕視的人,都是那些最無知的人;最后,他主張教人鍛煉身體。他認為,健康的身體無論在平時還是在戰(zhàn)時,對體力活動和思維活動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體不是天生的,只有通過鍛煉才能使人身體強壯。
在教學的方法上,蘇格拉底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形成了自己一套獨特的教學法,人們稱之為“蘇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則稱之為“產(chǎn)婆術(shù)”。他母親是產(chǎn)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學方法。他母親的產(chǎn)婆術(shù)是為嬰兒接生,而他的“產(chǎn)婆術(shù)”教學法則是為思想接生,是要引導人們產(chǎn)生正確的思想。
“蘇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終是以師生問答的形式進行的,所以又叫“問答法”。蘇格拉底在教學生獲得某種概念時,不是把這種概念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先向?qū)W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如果學生回答錯了,他也不直接糾正,而是提出另外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從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它為啟發(fā)式教學奠定了基礎。
蘇格拉底倡導的問答法對后世影響很大,直到今天,問答法仍然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
蘇格拉底教學中有過這樣一件事發(fā)生,在開學的第一天,蘇格拉底對他的學生們說:“今天我們只做一件事,每個人盡量把手臂往前甩,然后再往后甩?!闭f著,他做了一遍示范?!皬慕裉扉_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都笑了,這么簡單的事,誰做不到呢。可是一年以后,蘇格拉底再問的時候,他的全部學生中卻只有一個人堅持了下來,后來這個人繼他之后成為新一代思想家,這個人叫柏拉圖。蘇格拉底其實有一個助手,這個助手才是他真正的繼承人。
蘇格拉底有著屬于他自己的教學方案
一天,在課堂上,哲學家蘇格拉底拿出一個蘋果,站在講臺前說:“請大家聞聞空氣中的味道!”一位學生舉手回答:“我聞到了,是蘋果的香味!”蘇格拉底走下講臺,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面前走過,并叮囑道:“大家再仔細聞一聞,空氣中有沒有蘋果的香味?”這時已有半數(shù)的學生舉起了手。蘇格拉底回到講臺上,又重新提出剛才的問題。這一次,除了一個學生沒有舉手外,其他人全都舉起了手。蘇格拉底走到這位學生面前問:“難道你真的什么氣味也沒聞到嗎?”那個學生肯定地說:“我真的什么也沒聞到!”這時,蘇格拉底對大家宣布:“他是對的,因為這是一只假蘋果?!边@個學生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哲學家柏拉圖。
倫理
蘇格拉底建立了一種知識即道德的倫理思想體系,其中心是探討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強調(diào)人們應該認識社會生活的普遍法則和“認識自己”,認為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獲得的各種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規(guī)范都是相對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絕對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識,才是人們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蘇格拉底認為,一個人要有道德就必須有道德的知識,一切不道德的行為都是無知的結(jié)果。人們只有擺脫物欲的誘惑和后天經(jīng)驗的局限,獲得概念的知識,才會有智慧、勇敢、節(jié)制和正義等美德。他認為道德只能憑心靈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認識心靈和神,聽從神靈的訓示。這種禁欲主義和神秘主義倫理思想,后來被安提斯泰尼繼承和發(fā)展,形成以強調(diào)禁欲為特征的犬儒學派;而蘇格拉底倫理思想中所包含的快樂論思想,則被亞里斯提卜繼承和發(fā)展,形成主張享樂的居勒尼學派。柏拉圖全面繼承了蘇格拉底的倫理思想體系,并進一步系統(tǒng)化、理論化。蘇格拉底強調(diào)知識的重要性,認為倫理道德要由理智來決定,這種理性主義的思想,在以后西方哲學思想的發(fā)展中,起了積極作用
辯論
蘇格拉底經(jīng)常和人辯論。辯論中他通過問答形式使對方糾正、放棄原來的錯誤觀念并幫助人產(chǎn)生新思想。這種問答分為三步:第一步稱為蘇格拉底諷刺,他認為這是使人變得聰明的一個必要的步驟,因為除非一個人很謙遜“自知其無知”,否則他不可能學到真知。第二步叫定義,在問答中經(jīng)過反復詰難和歸納,從而得出明確的定義和概念,第三步叫助產(chǎn)術(shù),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索,自己得出結(jié)論,正如蘇格拉底自己所說,他雖無知,卻能幫助別人獲得知識,好像他的母親是一個助產(chǎn)婆一樣,雖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能夠幫助新的生命誕生。
蘇格拉底教他的朋友歐提德謨斯也從不給他們現(xiàn)成的答案,而是用反問和反駁的方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他的思想影響。請看一個他和學生問答的有趣的例子。
歐提德謨斯:蘇格拉底,請問什么是善行?
蘇格拉底:盜竊、欺騙、把人當奴隸販賣,這幾種行為是善行還是惡行?
歐提德謨斯:是惡行。
蘇格拉底:欺騙敵人是惡行嗎?把俘虜來的敵人賣作奴隸是惡行嗎?
歐提德謨斯:這是善行。不過,我說的是朋友而不是敵人。
蘇格拉底:照你說,盜竊對朋友是惡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殺,你盜竊了他準備用來自殺的工具,這是惡行嗎?
歐提德謨斯:是善行。
蘇格拉底:你說對朋友行騙是惡行,可是,在戰(zhàn)爭中,軍隊的統(tǒng)帥為了鼓舞士氣,對士兵說,援軍就要到了。但實際上并無援軍,這種欺騙是惡行嗎?
歐提德謨斯:這是善行。
這種教學方法有其可取之處,它可以啟發(fā)人的思想,使人主動地去分析、思考問題、他用辯證的方法證明真理是具體的,具有相對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自己的反面轉(zhuǎn)化。這一認識論在歐洲思想史上具有巨大的意義。
治國
蘇格拉底主張專家治國論,他認為各行各業(yè),乃至國家政權(quán)都應該讓經(jīng)過訓練,有知識才干的人來管理,而反對以抽簽選舉法實行的民主。他說: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權(quán)柄、以勢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眾選舉的人,而應該是那些懂得怎樣管理的人。比方,一條船,應由熟悉航海的人駕駛;紡羊毛時,婦女應管理男子,因為她們精于此道,而男子則不懂。他還說,最優(yōu)秀的人是能夠勝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農(nóng)耕便是一個好農(nóng)夫;精通醫(yī)術(shù)的便是一個良醫(yī);精通政治的便是一個優(yōu)秀的政治家。
蘇格拉底哲學思想主要體現(xiàn)哪里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