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語文學習>語文教材>

詩歌鑒賞抒情手法及常用典故(2)

時間: 楚君939 分享

  6.長亭

  古代在路上約隔十里設一長亭,五里設一短亭,供游人休息或送別。后“長亭”成為送別之地的代稱。宋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7.尺素

  語出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尺素”后為書信的代稱。宋秦觀《踏莎行》:“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8.雙鯉

  古人寄信,將信裝在刻著鯉魚花紋的盒子里。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后來以此代指書信。唐李商隱《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

  9.射天狼

  天狼,星名。后以“射天狼”比喻打擊入侵的異族。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0.碧血

  常與“丹心”連用,歌頌為國捐軀者的忠貞。元鄭元佑《張御史死節(jié)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猶須化碧血。”

  11.黍離

  語出《詩經·王風·黍離》,周大夫路經宗周,見其滿地禾黍,遂有宮室宗廟毀壞之嘆。后以此表達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唐許渾《登洛陽故城》:“禾黍離離半野蒿,昔人城此豈知勞?”

  12.青鳥

  傳說漢武帝七月七日在承華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鳥從西方飛來,東方朔說這是因為西王母要來了。后以其為傳信的使者。唐李商隱《無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3.登高

  古時重陽有登高的習俗。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4.陽關

  古關名,在今甘肅敦煌西南。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后譜成送別之曲,名“陽關曲”。唐李商隱《飲席戲贈同舍》:“唱盡陽關無限疊,半杯松葉凍頗黎。”

  15.折柳

  在我國古代,親朋好友一旦分離,送行者總要折一枝柳條贈給遠行者。后指送別。唐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16.樓蘭

  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故“樓蘭”常代指邊境之敵。唐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李白《塞下曲》:“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17.汗青

  古時的字寫在竹簡上,須先用火烤青竹,使其干燥,叫“殺青”;因烘烤時青竹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書稿、史書。宋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8.商女

  語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作為不顧國家興亡而醉生夢死的典故。宋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19.投筆

  東漢班超年輕時,以替宮府抄寫公文為生。他曾投筆感嘆,要效仿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取爵封侯。后指棄文從武。唐駱賓王《宿溫城望軍營》:“投筆懷班業(yè),臨戎想顧勛。”宋辛棄疾《水調歌頭》:“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

  20.桑榆

  傳說太陽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樹上。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唐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唐王勃《滕王閣序》:“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21.斑竹

  湘妃竹。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淚灑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紋。唐劉禹錫《泰娘歌》:“如何將此千行淚,更灑湘江斑竹枝。”

  22.長城

  南宋將領檀道濟自稱“萬里長城”。后以此稱呼能抵御敵人入侵的英雄人物。宋陸游《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23.折腰

  陶淵明因不愿為五斗米而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遂辭官歸隱。后喻指屈身事人。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24.采薇

  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紂,孤竹國國君的兒子伯夷、叔齊認為這是以臣弒君,就攔馬諫阻。商亡之后,二人不食周粟,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終餓死。后以此比喻隱居避世。唐王績《野望》:“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25.東山高臥

  東晉謝安辭官隱居東山。后指隱居。唐李白《梁園吟》:“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

  26.畫眉

  西漢張敞夫妻恩愛,曾為其妻畫眉。后以此形容夫妻恩愛。唐朱慶馀《閨意獻張水部》:“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27.杜康

  傳說杜康發(fā)明了酒。后以此作為酒的代稱。三國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28.連理枝

  連生在一起的兩棵樹的樹枝。比喻恩愛夫妻。唐白居易《長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29.勞歌

  在勞勞亭送客時唱的歌。勞勞亭舊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別之地。唐許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30.哀鴻

  “哀鴻”一語出自《詩經·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嗷嗷。”詩歌寫使臣行于四方,見流民如鴻雁飛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來,皆傾訴悲苦,如鴻雁哀鳴之聲不絕。后來以“鴻雁在野”、“哀鴻遍野”喻指百姓流離失所。

  31.吳鉤

  泛指寶刀、利劍。出自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吳作鉤者甚眾。而有人貪王之重賞也,殺其二子,以血釁金,遂成二鉤,獻于闔閭,詣宮門而求賞……乃賞百金。遂服而不離身。”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通過看吳鉤,拍欄桿,表達了自己意欲報效祖國,建功立業(yè),而又報國無門的失意情懷。

  32.莼羹鱸膾

  指家鄉(xiāng)風味。典出《晉書·張翰傳》:“翰(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后來文人以“莼羹鱸膾”、“莼鱸秋思”借指思鄉(xiāng)之情。

  33.三徑

  西漢末,王莽篡漢,刺史蔣詡辭官隱居,在園里竹陰下“開三徑”,只和羊仲、求仲兩人相交。后以此代指隱士居住的地方。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唐白居易《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

  34.梨園

  梨園,原是唐代都城長安的一個地名,唐玄宗開元年間,將其作為教習歌舞的地方,且在這里培養(yǎng)出了大批優(yōu)秀的音樂舞蹈表演人才,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后世常以“梨園”代稱戲曲班社,將戲曲藝人稱為“梨園子弟”。

  35.抱柱

  相傳古人尾生同一個女子相約在橋下見面。他等了很久,不見女子到來,這時河水猛漲,淹沒橋梁,尾生為了堅守信約,不肯離去,抱住橋柱,淹死在水里。后以此比喻堅守信約。李白《長干行》:“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36.班馬

  春秋時,晉、魯、鄭伐齊,齊軍趁夜間撤走。晉國大臣刑伯聽到齊軍營里馬叫,推測道:“有班馬之聲,齊國軍隊一定連夜撤走了。”班馬為離群之馬,后送別詩多用以抒發(fā)惜別之情。李白《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37.爛柯

  《列仙全傳》中記載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有二位老者在下棋,于是就坐下來看他們下棋,一局未完,發(fā)現(xiàn)斧頭柄已全爛了。他回到家,世上已過數百年,鄰居都不在世了。后以“爛柯”比喻離家年久。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38.高山流水

  相傳春秋時代的俞伯牙善于彈琴,鐘子期善于聽琴。當伯牙彈到描寫高山、流水的曲調時,鐘子期就感到他的琴聲猶如巍峨的高山、浩蕩的江河。鐘子期死后,伯牙嘆無知音,不再彈琴。后常借指知音或高雅的樂曲。明唐寅《世情歌》:“清風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南宋辛棄疾《謁金門》:“流水高山弦斷絕,怒蛙聲自咽。”

  39.比翼鳥

  傳說中鶼鶼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兩只鳥在一起才能飛。比喻夫妻。唐白居易《長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40.夢蝶

  也稱“化蝶”。莊子有一次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后比喻做夢、夢幻。唐李商隱《錦瑟》:“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詩歌鑒賞抒情手法及常用典故相關文章:

1.高考詩歌鑒賞解題方法:詩歌的表達方式

2.成都中考詩歌鑒賞訓練題及答案

3.高一語文詩詞鑒賞專題訓練題及答案

4.高考詩歌鑒賞答題技巧分析 高考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5.詩歌鑒賞方法教學設計

6.高考詩歌鑒賞解題方法:詩歌的形象理解鑒賞

253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