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在線閱讀>文章閱讀>校園文章>

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范文_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范文

時間: 若木636 分享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國56個民族文化的統(tǒng)領。然而,有些傳統(tǒng)文化隨著時代的進步和變遷正在慢慢地流失中,文化是一個國家內涵的底蘊,我們應該怎么繼續(xù)更好地弘揚和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是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范文,歡迎閱讀。

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范文篇1

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是古代仁人先賢思想精髓的結晶,歷經幾千年的錘煉與印證,既是對世間萬事萬物普遍規(guī)律的總結,更是不以時間和空間的轉換而輕易改變的真理。廣大黨員干部要學習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鍛造提升自身人格修養(yǎng)。

一、在學習和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提升道德修養(yǎng)

古往今來,代表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先賢們無不極為重視道德的修養(yǎng)和人格的鍛造提升?!洞髮W》認為,“明德”是崇高的道德境界,為人之道,德為根本。當今社會,傳統(tǒng)思想道德遭到極大的挑戰(zhàn)。廣大黨員領導干部,只有時刻加強思想、道德、人格、品質的修養(yǎng),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為此,一是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歷代圣人先賢都十分注意德的樹立和培養(yǎng),注重每日“三省吾身”,以達到至善至仁的境界。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格局,我們必須牢記黨的宗旨和人民的期望,一言一行都必須遵紀守法,從嚴要求自己。二是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思想。歷代先賢都特別推崇民本觀念,時至今日,這種民本觀念已經成為當今社會普遍認同的以人為本理念。作為黨員領導干部,必須時時刻刻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扎扎實實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三是要牢固樹立廉潔從政的思想。清正廉潔,是歷代先賢和仁人志士竭力追求的道德理念和思想境界?!肮?,廉生威”,唯有廉潔從政,才能奠定牢固的道德基礎,形成強大的人格魅力,才能凝聚起一個單位、一個團體、一個地方的民心和力量,有力地推動地方經濟社會向前發(fā)展。

二、在學習和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樹立遠大志向

《上蔡語錄》中說:“人須先立志,志立則有根本。譬如樹木,須先有個根本,然后培養(yǎng),能成合抱之木?!比松鞠虻拇_立,對于每個人的成長是極為重要的。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信于仁,游于藝。”有志于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標,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步,努力做好自己所肩負的每一項工作,這既是一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本份,也是黨和人民賦予的責任和要求。為此,一方面,要勤勉學習,在提升文化修養(yǎng)和工作能力上下功夫。黨員干部要勤勉學習、善于學習、認真學習。要努力汲取工作實踐中的新思想、新思維、新理論、新方法、新經驗、新思路。要把抓緊學習、刻苦學習、發(fā)奮學習作為提高素質、增強本領、做好工作、爭創(chuàng)一流的重要責任來落實。另一方面,要忠誠履職,在追求人生奮斗目標上下功夫。要牢記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堅定理想信念,以對黨、對人民、對事業(yè)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履行職責,切實為人民服務,為社會盡力,為國家作貢獻。

三、在學習和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不斷建功立業(yè)

中國古代的仁人志士都以建功立業(yè)為人生的最高追求。我們學習和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目的是學以致用,為時代建功,為人民立業(yè)。為此,一是堅持敢于當擔,不斷提升工作的執(zhí)行力。作為黨員領導干部,要敢為人先,敢于當擔,善于解除難題和困局,在復雜的社會、人際環(huán)境中不斷提升工作的執(zhí)行力。二是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提升工作的創(chuàng)造力。古人曾云:“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創(chuàng)新是一切工作發(fā)展和前進的不竭動力,我們所從事的所有工作和事業(yè)概莫能外。三是堅持實事求是,不斷提升工作的公信力。公平正義是歷代先賢倡導的理念,也是當今社會治國安邦的前提和基礎。作為黨員干部,必須秉持依法治國的理念,維護公平,匡扶正義,嚴格依法辦事,真心為民服務,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提高黨和政府的公信力。

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范文篇2

我非常之榮幸的參加了寧??h的首屆公民道德公益大講堂,本次大講堂的主題是“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講堂的目的是“構建和諧社會,再現(xiàn)中華盛世”。

談起“中華文化”這四個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話叫“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這是教科書中常見的用來描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句話,可是,要是問到什么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又有幾個人能回答上來呢?就是這樣一個問題,引起了我的反思,身為一名中國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卻不知道什么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我想這是讓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讓我痛心的事情。

雖是短短四天的學習時間,卻是讓我受益匪淺,感悟頗深,我是沒有什么資格和能力來向大家闡述什么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因為連我也正處在認識和學習中華文傳統(tǒng)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領悟幾千年前的古圣先賢傳承下來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時光來學習和踐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個中國人的本分——弘揚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做一個有道德的中國人!

就談談我這四天來學習的感受吧!

大講堂的整個學習過程是不收取任何費用的,除此之外還有免費的午餐和學習資料,還有免費的紀念品!這樣的公益活動已經很少見了。據(jù)我所知,參加大講堂的義工是五百多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什么是“義工”,就是除了要干最臟最累的活以外,他們的付出是沒有任何報酬的,我所要講的不僅僅是義工的概念,而是他們身上令人尊敬的品德,見人鞠躬一定達到九十度,無論對方年齡大小都稱呼為“老師”,每一次臺下觀眾鼓掌,站在一旁的義工們必是鞠躬表示感謝,四天來,我看見的加上我沒看見的,我不知道他們每一個義工鞠了多少次躬,真的是數(shù)也數(shù)不清。在這些義工當中,上至八十多歲的老人,下至十一二歲的兒童,在我看來,我們這些人哪里稱得上是“老師”啊?他們,才是我要學習和尊重的老師啊!

這些義工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想說一句,感恩,感謝!

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范文篇3

上下五千年,中國一路風塵仆仆走來,腳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國傳統(tǒng)禮儀,大多數(shù)人并沒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則一位這種傳統(tǒng)禮儀人化是過時的東西。因此,中國禮儀文化正在遭受著史無前例的以往與不屑。

然而,中華民族傳統(tǒng)禮儀文化是中國人民幾千年來處理人際關系的實踐結晶,是人與人之間行為規(guī)范的準則。

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為求的正確答案一起去老師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來到程家時,適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養(yǎng)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過來良久,程一覺醒來,從窗口發(fā)現(xiàn)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她遍身披雪。腳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禮儀是律己,進人是一種規(guī)范,是表現(xiàn)了對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yǎng)的體現(xiàn),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xiàn)。

東漢黃香僅僅九歲,就懂得尊老愛幼,孝順父母。在冬天嚴寒之時,就用自己的身體將父母的被子溫暖后,再請父母安寢;在夏日炎熱之際,則用扇子給父母扇涼驅蚊,以侍奉父母安寢。黃香溫席是在中國傳統(tǒng)孝之禮儀,孝順父母,從小事做起。

近百年來,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優(yōu)秀的倫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今的人們已經有了較之過去更為雄厚的經濟基礎來孝敬老人,心已經沒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無力,而是有力無心。

唐朝貞觀年間,西城回綸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綸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帶一批珍寶見唐王,其中最珍貴的是白天鵝。途中,白天鵝不謹飛走,使者只拔下幾根鵝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使者在擔心害怕之余吧鵝毛獻給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他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干為流傳開來。

中國傳統(tǒng)禮儀,應是體現(xiàn)精神價值的生活方式,傳錄它可以使我們的禮儀化發(fā)揚光大。

傳統(tǒng)禮儀畢竟是中國傳續(xù)了幾千年的血脈,若血脈堵塞,中國只能被稱為是一個現(xiàn)代國,而不能稱其為中國了。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國人和海外人引來容耀和自豪,它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沒有它,國人將迷失自我;沒有它,中國便只剩下一個空殼。

縱觀古今中外各國發(fā)展,世上沒有一個民族失否定自身傳統(tǒng)禮儀的,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會認為自己的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禮儀是過時的,有害的。而傳來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是每個華夏兒女的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地大聲說:“我是中國人!”

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范文篇4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近年來,我們有幸接受越來越多的感恩教育,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份。要進行道德教育就無法離開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

中華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諧,要和諧就要順應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去破壞自然,去“人定勝天”。我們把天地比作父母,感恩大自然賦予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感恩大自然賦予了與人類生生不息、和諧相處的萬物。有了這份感恩之心,我們就會贊美天地、贊美萬物,懂得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我們人類長久生存的金鑰匙。1988年,75位諾貝尓獎得主在巴黎發(fā)表聯(lián)合宣言:21世紀的人類要生存,必須從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孔老夫子那里汲取智慧;二十世紀70年代,英國大哲學家湯恩比教授說:要解決21世紀的人類問題,只有孔、孟學說。這些世界頂尖級的人物,懂得我們中華先祖留下的文化是安身立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與大道,而我們更應感念祖恩,以中華文化之精神,重視我們的地球,重視我們的家園。

念及恩情,大莫過于父母的生養(yǎng)之恩?!按髳蹮o疆”、“大道至簡”、“大恩不言謝”;要真知和踐行感恩,莫過于孝。如果說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盡孝,那么很難相信他能對別人真誠。沒有真誠就談不上信用??鬃诱f“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本褪歉嬖V人們要從真誠開始,自立于社會,成就于和諧,踐行人性向善、擇善固執(zhí)、止于至善。孝,要有一體的觀念,懂得孝就是要懂得感恩,把一體的觀念落實到生活、言行中就是孝道。我們從對父母開始盡孝心,然后推廣開來,對兄弟姐妹、對所有的親人也有這樣的愛心;對老師同學、對領導同事、對社會大眾,不管到哪里,都用這種愛心對待所有的人。宇宙萬物與我一體,愛別人就是愛自己。孝是感恩,孝是仁愛。真正懂得孝的道理,懂得感恩的情懷,就懂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孝的延續(xù),不僅愛現(xiàn)在的大眾,還要愛未來的大眾。我們要關照未來,不能因為眼前的享受而把子孫未來的資源糟蹋了。如果為了眼前暫時的利益,造成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大自然的資源被破壞,將來吞咽這些苦果的必然是我們的子孫后代。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要長久發(fā)展,就要對自然有恭敬心、感恩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心存感恩的心,感恩自然,感恩父母、親人,感恩社會??鬃拥拈T人曾參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何謂“忠恕”?盡已之為忠,就是要竭盡自己之力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善待同學、同事、親朋好友;“恕”寓意“如心”,就是推己及人,將心比心。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忠恕”之心,就能認真對待工作,處理好各種關系,就能夠“團結干事”。如此,我們才能更好地自立于社會,成就于和諧。

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征文相關文章

1.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征文2000字

2.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征文1000字

3.中國夢,我的夢征文1200字

4.征文范文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1500字

5.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范文

99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