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額頭長了小痘痘是什么原因
許多媽媽都有過寶寶額頭長了小痘痘的經(jīng)歷,尤其是初為人母的新媽媽,一見寶寶額頭長了很多的小痘痘,急得不知所措。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寶寶額頭長了小痘痘的原因,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額頭長了小痘痘的原因
其發(fā)病與多種內(nèi)外因素有關,有時很難明確具體的病因?;純和上罃z入食物性變應原如魚、蝦、牛羊肉、雞蛋等致敏因素,使體內(nèi)發(fā)生Ⅰ型變態(tài)反應。嬰幼兒濕疹的高度發(fā)病率主要是由于患兒皮膚角質層薄,毛細血管網(wǎng)豐富,以及內(nèi)皮含水及氯化物較多,因而容易發(fā)生變態(tài)反應。此外,機械性摩擦如唾液和溢奶經(jīng)常刺激,也是本病的誘因。護理不當如過多使用較強的堿性肥皂,過高營養(yǎng),以及腸內(nèi)異常發(fā)酵等也可引起本病。有些嬰兒,尤其在新生兒時期,由于母體雌激素通過胎盤傳給胎兒,以致新生兒皮脂增多,易致脂溢性濕疹。有些嬰兒有遺傳過敏素質(異位性素質),家族中也有異位性皮炎、魚鱗病、哮喘或過敏性鼻炎等病史,患兒對食物過敏,血中IgE數(shù)值增高,嗜酸細胞增高。隨著年齡增長,皮膚損害逐漸限局于四肢屈側處(肘窩、腘窩),往往劇烈抓癢、反復不愈,直至兒童期甚至延續(xù)到成人期。某些外在因素如日光、紫外線、寒冷、濕熱等物理因素,接觸絲織品或人造纖維,外用藥物以及皮膚細菌感染等,均可引起濕疹或加重其病情。
寶寶額頭長了小痘痘的治療
中醫(yī)治療濕疹,內(nèi)治宜養(yǎng)血祛風,清熱解毒,佐以利濕。
1.干性(丘疹性)病例疹如粟粒大,癢痛相兼,起白屑如疥癬,疹隱紅而干燥,此多偏熱。
內(nèi)服藥:治以清熱解毒為主。處方舉例:連翹9g、黃柏6g、馬齒莧9g、青黛3g、地膚子9g、蟬衣3g、澤瀉9g。
外用藥:①一支蒿9g、元明粉3g、敗醬草15g,煎濃液外洗,或②鮮馬齒莧(適量)洗凈搗成泥外敷,每天換藥1次。
2.濕性(糜爛性)病例濕疹部浸潤滲出液較多,或有膿性分泌物,重者可融合成片或延及全身,有腥味,局部發(fā)紅且癢甚,此多偏濕。
內(nèi)服藥:治以涼血滲濕為主。處方舉例:生地9g、青黛3g、敗醬草15g、紫草3g、馬齒莧9g、荷葉6g、地膚子9g、土茯苓9g。
外用藥:①青黛粉3g、黃柏粉9g、混合外撒,或香油調勻外涂,每日1~2次;或②輕粉3g、松花粉9g、黃柏粉9g、青黛粉3g,香油調勻外涂,每日1~2次;或③蒼術粉、黃柏粉等量,植物油調外敷,每日1~2次。
中藥方劑:
方一: 蒲公英、野菊花、白鮮皮各30克,百部20克。以上中藥加水2000毫升,浸泡15分鐘,然后煮沸15分鐘。等藥液放涼時,取一塊干凈的紗布(四五層厚)放在藥液里浸透,然后敷在患處15分鐘左右,每天兩次。如果濕疹面積大,也可以采用藥浴方法。
方二:用花椒、艾蒿、鹽各適量放水中熬半小時,過濾后取汁液兌水來洗澡。花椒能消炎、止癢;艾蒿有鎮(zhèn)靜、抗過敏的作用,療效相當不錯的。
方三:蒼耳棵30克,蛇床子15克,白蘚皮15克,蒼術15克,苦參15克,生軍15克,黃柏15克,地膚子15克。水煎取濾液待溫涼后洗患處。每天1劑,早、中、晚各洗1次。此為2~3歲患兒用量,1歲以下患兒減量1/3。功用:解毒祛濕,消疹退斑。
方四:蛇床子9克,銀花9克,野菊花9克,生甘草6克,煎水外洗或濕敷局部,每天2~3次,每次約10分鐘。
注意事項:①濕性時只敷藥,忌用熱水洗,待其結痂后痂落自愈;②干性、濕性均忌食辛辣、魚腥、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