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知識大全>原因大全>

三國周瑜怎么死的_誰氣死的

時間: 小花821 分享

  周瑜怎么死的?周瑜有沒有子女?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周瑜小心眼兒,所以諸葛亮使計三氣周瑜,活活把周瑜氣死了,但是真實的歷史是怎么樣的呢?不是被氣死的,周瑜到底是怎么死的?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

  周瑜怎么死的 周瑜是誰氣死的 三國周瑜怎么死的

  建安十五年,周瑜去世于巴丘,“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于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三國志·周瑜傳)

  曹操重要幕僚郭嘉于三十八歲去世后,曹操曾對荀攸說他的死是“中年夭折”,十分哀痛。可見雖然當時由于連年戰(zhàn)亂,平均壽命頗低,但對有一定地位,可以享受最好醫(yī)療條件的政治軍事人物來說,36歲遠遠不是一個正常的死亡年紀。事實上,在整個后漢三國時代,達到了周瑜的地位(去世前為偏將軍,南郡太守)而又在比周瑜年紀輕時自然死亡的,寥寥無幾。其中最有名的恐怕便是35歲去世的魏明帝曹叡與30歲去世的吳景帝孫休,這兩位自幼養(yǎng)在深宮,長于婦人之手的皇帝了。而周瑜短暫的一生中長期輾轉于各地征戰(zhàn),去世時離赤壁之戰(zhàn)相去不到兩年,可謂恰好在自己事業(yè)的巔峰時期。

  若是故事到此結束,恐怕我們也只能感嘆造化弄人,過早地讓一代名將退出歷史舞臺。不過,如果仔細閱讀了相關史料,我們對于周瑜的死還會有一些其他的疑問。

  “夭亡”和“暴亡”,在史冊里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夭亡可以是長期臥床病重不治,一把年紀的人也可以突然暴亡。按照常識,從染病到發(fā)展,到最后死亡,一般需要一個過程。在整部《三國志》的體例里,被記載“卒”或“病卒”的人物,一般可以認為是比較平緩地去世的。在這里我們以吳國官員駱統為例,他和周瑜一樣,三十六歲就去世,毫無疑問屬于“夭亡”,《駱統傳》中記載道:“年三十六,黃武七年卒。”而以前對其政治軍事活動的記載停止于黃武初年在濡須帶兵抵抗魏將曹仁的事跡。對于駱統來說,他的死顯然不在“暴亡”之列。

  對于周瑜的死,本傳的記載是“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于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雖然用的詞是“病卒”,但毫無疑問,這是一次典型的暴亡。要證明這個結論,首先需要梳理一下周瑜去世時的背景。

  赤壁之戰(zhàn)取得大勝后,周瑜并未就此班師,而是對曹操控制下的荊州展開了趁勝追擊。經過一年多的相持,曹軍撤退,東吳集團控制了整個長江北岸的南郡地區(qū)。而同一時期,赤壁之戰(zhàn)時處于周瑜羽翼下的劉備集團趁機接收了抵抗薄弱的荊南地區(qū),自曹操南征后再次擁有了自己的根據地。

  此時,對于東吳未來的長期發(fā)展戰(zhàn)略,有兩種不同的思想,第一種是周瑜等人堅持的“伐蜀”,第二種是魯肅等人堅持的“借荊州”。周瑜從前線返回京口,向孫權闡述了自己的戰(zhàn)略構想,他說道:

  “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并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

  孫權的反應是什么呢?“權許之”,也就是得到了孫權的首肯。而就是在回到江陵的路上,周瑜突然去世。顯然,從當時的背景來看,誰都沒有想到周瑜在這樣一個時間點離開人世,完全可以稱他的死為“暴亡”。

  這不僅是我們的推斷,也是周瑜自己的認知。他在去世前寫給孫權的信中寫道:“道遇暴疾,昨自醫(yī)療,日加無損。”說的很清楚,遇到的是一場“暴疾”,前一天開始治療,第二天就到了已經知道自己必死,開始處理后事的地步,這場“病”的烈度實在令人咋舌。

  那么,這真的只是一個“急病帶走名將”的故事嗎?

  我們可以看一些很有意思的記載。

  上面說過,“伐蜀”和“借荊州”是江陵之戰(zhàn)后東吳內部的兩種不同的聲音,在赤壁之戰(zhàn)時與周瑜同為鐵桿鷹派的魯肅此時卻堅決地提出“借荊州”的策略。在當時的情況下,這兩種策略是無法共存的,如果東吳失去了南郡這個關鍵的后勤補給據點,獨自進攻蜀地是不現實的。事實上,周瑜死后,孫權仍然向已借到荊州的劉備提出了一起取蜀的建議。劉備的幕僚當時就一針見血地指出,“吳終不能越荊有蜀”,打消了劉備的疑慮。(《先主傳》)《魯肅傳》注引《漢晉春秋》里記載道:

  “呂范勸留備,肅曰:‘不可。將軍雖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實重,初臨荊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備,使撫安之。多操之敵,而自為樹黨,計之上也。’權即從之。”

  注意,扣留當面請求孫權借荊州的劉備于京口,然后收服其部眾,西取蜀地,這里雖然只提了呂范,其實這正是周瑜伐蜀計劃的一環(huán)。周瑜本傳記載道:

  “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筑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zhàn),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yè)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云雨,終非池中物也。’”

  劉備去京口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借荊州。司馬光在《資治通鑒》明確寫道:“(備)乃自詣京見孫權,求都督荊州。”深入吳都,對已經跟赤壁之戰(zhàn)時的老大周瑜翻臉的劉備來,說是一次大膽的冒險。果然,周瑜寫了一封信,在信中提出了“軟禁劉備”的計劃。

  應該說,這是一個很有創(chuàng)造力的想法。軟禁劉備,不僅可以一舉去掉伐蜀道路上來自側翼的威脅,更可以吸收劉備手下具有陸戰(zhàn)能力的部眾,作為對不擅陸戰(zhàn)的吳兵的補充。不過,里面還是有一些想當然的部分,比如說以關羽、張飛和劉備的關系,要周瑜“挾與攻戰(zhàn)”顯然不太現實。但是總的來說,這應該是周瑜伐蜀計劃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

155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