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樹下閱讀題及答案
閱讀題是語文考試中的一個常見題型。對于初二的學生來說,做好一些課外的閱讀理解題也是至關重要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生樹下閱讀題及答案,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生樹下閱讀原文
王開嶺
①“維桑與梓,必恭敬止。”語出《詩·小雅·小弁》,意思是說:桑樹、梓樹乃父母所栽,見之必肅立,心生敬意。父母者,為何要在舍前植這兩種樹呢?答案是:“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奔醋屪訉O有衣裳穿、有家具使。后來,“桑梓”便成了“故里”的代稱。
②樹,不僅實用,還意味著福佑、恩澤和繁衍;不僅賜人花果和木質,還傳遞親情和美德,承載光陰與家世。樹非速生,非一季一歲之功,它耐受、持久、長命,春華秋實,像一位高壽的家族長者,俯瞰兒孫繞膝。所謂“蔭澤”、“蔭蔽”、“蔭佑”之說,皆緣于樹。有祖必有根,有宅必有樹。再窮的人家,也能給后人撐起一大片樹蔭。這是祖輩贈與子嗣最簡樸最牢固的遺產了。
③幼時,父親帶我回鄉(xiāng)下祖宅,院子里有一棵粗壯的棗樹,上住鵲窩,下落石幾。逢孩子哭鬧,祖母便將房梁上的吊籃鉤下,摸出紅油油的干棗來。后來,老人去世,老屋拆遷,“老家”便沒了。雖非桑梓,但我知道,此樹乃祖輩所植,在其下納過涼、吃過棗子的,除了我,還有我的父親,還有父親的父親……它是一輪輪人生的見證者,見證了他們從跌撞的蒙童、攀爬的頑少,變成拄杖的耄耋……
④這樣的樹,猶若親屬。
⑤老人們講,鬧饑荒時,都是樹先枯、人后亡,因為果腹的最后一樣東西,是樹皮。人,只要熬到春天就不會餓死了,因為這時候,樹抽芽,野菜生,槐花、榆錢、椿葉、楊穗,都是好食材。
⑥幾千年來,凡戶居,必在一棵大樹下;凡村頭,必有一棵神采奕奕的老樹。民謠中唱,“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鴰窩”。樹,是家舍的象征,是地址的招魂幡。它比屋高,比人久。離家者,最后一眼回望的是它;返鄉(xiāng)者,遠遠眺見的也是它。
⑦游同里古鎮(zhèn),聽到個說法:江南殷實人家,若生女嬰,便在庭院栽一棵香樟,女兒待嫁時,樹亦長成,媒婆在墻外看到了,即登門提親。嫁女之際,家人將樹伐下,做成兩只大箱子,放入綢緞做嫁妝,取“兩廂廝守”之意。多美的習俗!女兒待字閨中時,對該樹的感情定是窸窸窣窣的微妙,那是自己的樹啊,盼它長大,又怕它長大。想想吧,像兒伴一樣耳鬢廝磨,像丫環(huán)一樣貼身隨嫁,多么暖心,多么私密,多么親昵。
⑧我若有女,必種一棵香樟。
⑨如今的家業(yè)里,少了樣東西:樹。沒有了庭院,沒有了戶外,沒有了供樹根深入的大地,只剩下盆栽、根雕和花瓶。這個時代,可穩(wěn)定傳續(xù)的東西越來越少,“不動產”越來越少,“祖宗”的符號和痕跡越來越少?!凹摇笔チ藰涫a的覆護,光禿禿曝于烈日下。
⑩我們的家什、器皿、陳設,包括果蔬稻粟,幾乎無一源于自產和自制。我們的雙手不再沾染泥土,我們不再是播種者,不再是采摘者,我們最大的身份是購買者,是終端消費者,我們徹底“脫農”了。不僅如此,我們解除了與草木共棲的古老契約,我們告別了在家門口折朵擷果的勞作和浪漫,我們放棄了對一棵樹一株花的親近與認領,我們失去了對四季和年輪的辨識……大自然里,不再有我們的一方蒲團、一幅涼席、一具竹榻。
?樹,在馬路上流浪。我們只是乘車迅速地掠過它們,透過玻璃掃視它們。它們身上,沒有我們的指紋和體溫,沒有兒童的笑聲和攀爬的身影。人和樹,親情已斷,形同陌路。
?大自然中,沒有了我們的親屬,我們成了路人。
(選自《古典之殤》,有刪節(jié))
人生樹下閱讀題目
12.文章以《詩經》中的“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這句話開篇,有什么作用?(4分)
13.圍繞“這樣的樹,猶若親屬”一句,作者寫了哪些具體事件?請簡要概括。(6分)
14.請賞析第⑦段畫線語句的表現手法及表達效果。(4分)
15.文章結尾說“大自然中,沒有了我們的親屬,我們成了路人”,請?zhí)骄俊拔覀兂闪寺啡恕彼N含的情感。(6分)
人生樹下閱讀答案
12.(4分)①內容上:指出桑樹、梓樹承載著悠久的歷史,點明種樹的價值,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2分)②結構上:照應文題,引出下文對樹與故鄉(xiāng)、樹與家的密不可分的關系的敘寫。(2分)
13.(6分)①故鄉(xiāng)的棗樹蔭澤家族的繁衍生息。②饑荒年代,樹為人們提供了果腹的食材。③離家或返鄉(xiāng)時,樹是人們的精神寄托。④在南方,香樟樹是女兒的終身陪伴。(答出三點即可)
14.(4分)①使用疊音詞,生動、形象、細膩地寫出了女兒對香樟樹的微妙情感,(1分)表現了女兒甜蜜而矛盾的心情。(1分)②運用比喻、排比手法,表達了女兒與樹的親密關系。(1分)③句式整散結合,節(jié)奏鮮明,韻律和諧。(1分)
15.(6分)①沒有了樹,猶如我們失去了親屬,表達了作者的傷痛之情;②沒有了樹,致使我們與故鄉(xiāng)越來越疏遠,表達了作者的哀傷與無奈之情;③沒有了樹,致使我們解除了與自然共棲的契約,表達了作者的憂傷之情;④沒有了樹,致使傳統(tǒng)文化逐漸衰落,表達了作者的憂思之情。(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
人生樹下閱讀題及答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