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一”字的成語典故5篇
成語是約定俗成的四字結(jié)構(gòu),字面不能隨意更換,具有結(jié)構(gòu)的凝固性。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以下是小編給大家精選整理的含“一”的成語故事精選,歡迎大家閱讀,供您參考。
一言九鼎
【拼音】: yī yán wéi dìng
【解釋】: 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shù),決不翻悔。
【成語故事】:
戰(zhàn)國時,商秧在秦國變法革新。當(dāng)新法令制定好后,商鞅為了樹立新法的威信,就在國都咸陽的南門立了根木頭,公布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就賞給他十兩金子。大家都感到奇怪,沒人敢動。商秧又把賞金提高到五十兩。有個人將信將疑地去搬了,果然得到了賞金。人們這才相信商秧說話是算數(shù)的。商鞅隨后就頒布了新法令。這個成語指說到做到,不再變動。
【成語】: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拼音】: 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解釋】: 蔽:遮。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現(xiàn)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成語故事】:
楚國有個書生,由于生活貧窮,很想找到一條發(fā)財?shù)拈T路。
他讀到一本書,書上說:誰得到螳螂捕蟬時遮身的那片樹葉,別人就看不見了。他信以為真,整天在樹下抬頭望著。嘿!他終于看到了一只螳螂躲在一片樹葉后面,正準(zhǔn)備捕捉知了呢!他連忙把那片樹葉摘下來。不料那片樹葉掉下來,混在地上的落葉里,再也辨認(rèn)不出了。他只好把所有的樹葉掃回家來,一片一片地試。他把樹葉遮住自己的眼睛,問妻子:你看得見我嗎?妻子總是說:看得見!后來,妻子被他問得厭煩了,隨口答了一聲:看不見!他馬上帶著這片樹葉,當(dāng)面去取人家的東西,結(jié)果被人家扭送到衙門去了??h官經(jīng)過審問,忍住笑,說:你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呀!
【成語】: 一衣帶水
【拼音】: yī yī dài shuǐ
【解釋】: 一條衣帶那樣狹窄的水。指雖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離不遠(yuǎn),不足以成為交往的阻礙。
【成語故事】: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dāng)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后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成語】: 一意孤行
【拼音】: yī yì gū xíng
【解釋】: 指不接受別人的勸告,頑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
【成語故事】:
西漢時期,有個叫趙禹的人,是太尉周亞夫的屬官司,一個偶然的機會,漢武帝劉徹看到了他寫的文章文筆犀利,寓意深刻,認(rèn)為在當(dāng)時很少有人及得上他。
漢武帝大為賞識,便讓趙禹擔(dān)任御史,后又升至太中大夫,讓他同太中大夫張湯一同負(fù)責(zé)制定國家法律。為了用嚴(yán)密的法律條文來約束辦事的官吏;他們根據(jù)漢武帝的旨意,對原有的法律條文重新進(jìn)行了補充和修訂。
當(dāng)時許多官員都希望趙禹能手下留情,把法律條文修訂得有個回旋的余地,便紛紛請他和張湯一起作客赴宴,但趙禹從來不答謝回請。幾次以后,不少人說他官架子大;看不起人。
過了一些時候,趙禹和張湯經(jīng)過周密的考慮和研究,決定制定“知罪不舉發(fā)”和“官吏犯罪上下連坐”等律法,用來限制在職官吏,不讓他們胡作非為。
消息一傳出,官員們紛紛請公卿們?nèi)裾f一下趙禹,不要把律法訂得大苛刻了。公卿們帶了重禮來到趙禹家,誰知趙禹見了公卿,只是天南海北地閑聊。絲毫不理會公卿們請他修改律法的暗示,過了一會,公卿們見實在說不下去了,便起身告辭。誰知臨走前,趙禹硬是把他們帶來的重禮退還。
這樣一來,人們才真正感到趙禹是個極為廉潔正直的人,有人問趙禹,難道不考慮周圍的人因此對他有什么看法嗎?他說:“我這樣斷絕好友或賓客的請托,就是為了自己能獨立地決定、處理事情,按自己的意志辦事,而不受人的干擾。
【成語】: 一字千金
【拼音】: yī zì qiān jīn
【解釋】: 增損一字,賞予千金。稱贊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成語故事】:
戰(zhàn)國末期,大商人呂不韋做了一筆中外歷史上最大的投機生意。他不惜巨資,把作為人質(zhì)的異人立為秦國國君。異人當(dāng)了秦王之后,為報答呂不韋的恩德,封呂不韋為丞相,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人物。由一個商人搖身一變成了進(jìn)退百官的權(quán)威,朝中的大小官員嘴上不說,心里卻很不服氣。呂不韋也知道他的政治資歷太淺,人們可能在私下議論,他覺得提高聲望是讓人們服氣的最好辦法。但怎洋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時竟想不出什么好辦法來。呂不韋為這件事大傷腦筋,召集門客進(jìn)行商議。
有的門客建議呂不韋統(tǒng)兵出征,滅掉幾個國家,立下赫赫戰(zhàn)功,以此來樹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對說:這辦法有百害無一利,即使把仗打勝了,回來也升不了官,因為沒有比丞相還高的職務(wù)了。重要的是戰(zhàn)爭風(fēng)險太大,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萬一戰(zhàn)爭失利,結(jié)果會適得其反。
有人說:我們知道孔子的學(xué)問很好,那是因為他寫了部叫《春秋》的書;孫武能當(dāng)上吳國的大將,是因為吳王看了他寫的《孫子兵法》。我們?yōu)槭裁床荒軐懖繒?,既能揚名當(dāng)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呂不韋認(rèn)為這個辦法很好,命令門客立即組織人員撰寫。
呂不韋當(dāng)時有三千門客,很快寫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書名為《呂氏春秋》。書寫成后,呂不韋命令把全文抄出,貼在咸陽城門上,并發(fā)出布告:誰能把書中的文字增加一個或減少一個,甚至改動一個,賞黃金千兩。
布告貼出許久,人們畏懼呂不韋的權(quán)勢,無人來自討沒趣。于是一字千金便流傳至今。
相關(guān)文章:
2.古代成語故事5篇
4.成語典故一字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