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密集度的名詞解釋_定義_運用
要素密集度的名詞解釋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產一個單位某種產品所使用的 生產要素的組合比例。在 資本與勞動兩種 生產要素的情形下,要素的密集度就是指生產一單位該產品所使用的資本-勞動比率。
要素密集度是一個相對概念,即使生產兩種產品時各投入的要素數量不同,但只要所投入的各種要素的相對比率相同,那么這兩種產品的要素密集度就是相同的。
要素密集度的定義
定義
X商品的生產所采用的 資本與勞動投入比例kx=Kx/Lx,大于Y商品的生產所采用的資本與勞動投入比例ky=Ky/Ly,即kx>ky,則稱X是 資本密集型(capital-intensive)產品,Y是勞動密集型(labor-intensive)產品。
關于定義的進一步說明
(1)如果X、Y兩部門采用的都是固定要素比例的生產技術(對應于H-O理論的最早形式),直接比較X、Y兩部門的 資本—勞動比率就可確定要素密度的差異。
(2)在 生產要素可替代的情況下,比較兩個部門的要素密度,必須在一個共同的標準下進行,這個標準就是共同的要素價格。如果在任何相同的要素價格下,X生產所使用的 資本—勞動比率均大于Y生產所使用的資本—勞動比率,則稱X是 資本密集型的,Y是勞動密集型的。
要素密集度的運用
若生產Y產品的 資本與勞動投入比例為:(K/L)Y,生產X產品的資本與勞動投入比例為:(K/L)X,且有:
(K / L)Y > (K / L)X
則Y就是 資本密集型產品,X是 勞動密集型產品。
甲國勞動的相對價格為(w/r)1,乙國勞動的相對價格為(w/r)2,但是在兩國均有 :(K/L)Y>(K/L)X,因此,不管在那國產品Y均為 資本密集型產品,產品X均為 勞動密集型產品。
甲國的PPC比B國的PPC要平坦,而且在橫軸方向上擴展較寬,這反映甲國可以比乙國生產相對更多的X,其原因為甲國是勞動豐裕度國家,且X又是 勞動密集型產品。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