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優(yōu)秀作品專欄 > 觀后感 >

2019《第一次的離別》最新觀后感5篇精選

時間: 慧良21230 分享

  影片《第一次的離別》講的是艾薩與凱麗的別離,卻是導演王麗娜與故鄉(xiāng)的重逢,也是沒去過新疆的觀眾們與新疆的初遇。小編整理了2019《第一次的離別》最新觀后感5篇精選 ,希望能幫助到您。

2019《第一次的離別》最新觀后感5篇精選
更多《第一次的離別》觀后感心得體會(點擊進入↓↓↓)
《第一次的離別》觀后感10篇
2019《第一次的離別》最新觀后感5篇精選
《第一次的離別》觀后感心得精選5篇
《第一次的離別》觀后感心得5篇
第一次的離別電影觀后感作文5篇
第一次的離別電影觀后感精選5篇
《第一次的離別》電影觀后感精選5篇

  《第一次的離別》觀后感

  “盡管有復雜的主題,卻以其誠實、簡潔之美脫穎而出。”這就是東京國際電影節(jié)亞洲未來單元評審PeterTeo對最佳影片《第一次的離別》的獲獎評價。

  繼贏得東京國際電影節(jié)亞洲未來單元最佳影片獎之后,《第一次的離別》再次入圍第69屆柏林電影節(jié)新生代單元,就是這樣一部聚焦于兒童成長的影片,突破了重重商業(yè)片的包圍,一次又一次的斬獲佳績。

  而這一部“主題復雜,卻又有誠實、簡潔之美”的兒童影片,到底是怎樣將這眾多評委的心俘獲的呢?

  相較于其他各類討喜的商業(yè)題材電影,《第一次的離別》是新晉導演王麗娜對故鄉(xiāng)新疆沙雅最真實的人文風情記錄,不是由特效來產(chǎn)生畫面震撼力,而是以新疆特色自然風貌去感染觀眾,不以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去刻意撩撥觀眾,而是用詩一般的口吻去講述成長的故事。

  兩位兒童主人公,是這部電影的靈魂所在。小男孩艾薩小小年紀肩上就承擔著照顧患病媽媽的責任。媽媽摔杯子,發(fā)瘋大喊,還有時不時的出走,讓他的童年過得極其艱難。

  但是這種艱難并沒有磨去他的童真,他的眼中總是藏有成人所沒有的靈動光芒,他望向母親的眸光總是如此的溫柔。他堅強善良,堅毅勇敢,更和其他許多孩子一樣,有著世間最璀璨的笑容,并且用這笑容,感染了大銀幕前的觀眾。

  同樣的,從另一個可愛的小女孩,艾薩的好朋友凱麗身上,觀眾也能看到自己人生成長的投影。和艾薩一起坐在樹上談天,兩人共同喂養(yǎng)一只小羊羔,就好像看到了孩堤時代和好朋友一起玩耍的自己。

  因為一張20分的漢語試卷而落淚,也和曾經(jīng)考試失利的我們沒有任何區(qū)別。極具現(xiàn)實色彩的情節(jié)加上小演員們生動的表演,也使得觀眾產(chǎn)生了高度共鳴。

  時光在不經(jīng)意間就溜走,離別也在猝不及防中降臨。一次次的離別,將成長的旅程走到頭,像一塊塊被風吹干的馕,又向一步步走遠的身影。

  就算是無垠的沙漠中也有屹立的胡楊樹,一排排胡楊樹為沙雅的孩子們抵住黃沙,留下了一片成長的凈土??墒钱敽鷹顦涑蔀殡x別的背景色時,心中對胡楊樹的刻影,也就只剩哀愁。

  在黃昏的玉米地里,身旁的小驢還怡然自得的嚼著草,但離別的思緒已經(jīng)彌散開來。艾薩的哥哥要離開村子去城里讀大學,這是艾薩第一次體會到離別的滋味。

  在拿到20分的漢語試卷后,凱麗的爸媽終于決定還是送凱麗坐上開往城里學漢語的火車。患病的媽媽也在親戚、鄰居和爸爸的討論下被送進了養(yǎng)老院,最后就連和凱麗一起喂養(yǎng)的小羊羔也在一個風雪天走失了。

  凱麗寫信告訴艾薩,火車上很干凈,不僅有窗戶,還有廁所。她告訴艾薩她在城里發(fā)生的事,卻也改變不了艾薩被遺留下來獨自面對離別的事實。成長對艾薩來說,實在是有些太過殘酷。

  離別來的迅速還洶涌,接連到來的離別讓艾薩不知所措。他試圖用他的手去抓住什么,就像他試圖尋找他丟失的小羊羔一般。

  他想和哥哥再踢一次球,他想給母親再梳一次頭發(fā),還想再給小羊喂一把草,也想再和凱麗看一次天。可是離別本身就是成長的一部分,艾薩怎么找,也找不回時光,他能抓住的,至多就是與分別的人們重逢。

  影片《第一次的離別》講的是艾薩與凱麗的別離,卻是導演王麗娜與故鄉(xiāng)的重逢,也是沒去過新疆的觀眾們與新疆的初遇。

  將近四年的時間,從紀錄片到電影,畢業(yè)于中傳的王麗娜將自己對故鄉(xiāng)的熱愛轉(zhuǎn)化為自己電影事業(yè)的“敲門磚”。

  對于這部作品,王麗娜最初構想源于她對故鄉(xiāng)沙雅和童年生活最深切的懷念,她希望在這片有著全世界最大的胡楊林的美麗鄉(xiāng)土世界,通過童真的視角去展現(xiàn)“愛與離別”的人生主題。

  蒼茫瑰奇的土地上,胡楊樹挺拔的屹立著,就像王麗娜心中縈繞不去的鄉(xiāng)愁,不會隨時光的逝去隨意變換。將鄉(xiāng)愁寄托在孩子們的成長歷程中,在離別中再現(xiàn)童年的美好。

  “月光穿過窗子來 村子里 調(diào)皮孩子靠著胡楊樹 原來他在贊美媽媽的味道 一個女人照亮道路?!庇捌Y(jié)尾在月光下吟唱的詩,就像搖籃旁母親的囈語,伴著孩子們?nèi)胨?,伴著孩子們成長,只不過在新疆沙雅胡楊樹下那個名為艾薩的小男孩的成長,比旁人來的些許艱難,些許深刻些。

  《第一次的離別》觀看心得

  一年的追蹤拍攝里,王麗娜從未干擾他們的生活,僅在旁記錄?!澳且荒昀?,我什么也沒干預。我住在他們家或更遠的地方,就成為親戚吧,讓他們熟悉相機?!?/p>

  長時間的相處,讓王麗娜深入了解到每個孩子家庭的狀況和或許會面臨的一些變故。在翻看素材的過程中,王麗娜從中看到了許多美好珍貴的片段,也看到無數(shù)動人的故事。正是在這些記錄素材的基礎上,有了這部劇情片《第一次的離別》。

  注定地,這部劇情片不同于過往?!兜谝淮蔚碾x別》是虛構與真實相交的故事。一方面,王麗娜讓現(xiàn)實中的艾薩、凱麗努爾比及其兩個家庭出演故事中人物,并且重拍紀錄片中的片段。比如艾薩給小羊喂奶、照顧母親以及在學校的日常生活,凱麗努爾比的家庭日常等。

  另一方面,虛構的部分源自對他們生活中有可能發(fā)生的戲劇性的提取。比如基于艾薩母親無法自理的生病狀況,設計了將之母親送往老人院的情節(jié)。在一些小事件的設計上,導演會和凱麗努爾比的母親提前溝通,“人為”造成凱麗努爾比上學遲到的狀況以及艾薩母親走丟的事件等。

  這種虛實相交、虛實界限模糊的處理,得益于導演一步步的感悟。學新聞時,王麗娜曾對于何為真實較勁過;在接觸紀錄片時,一直也在探討記錄與真實的界限在哪兒。但當著手拍攝《第一次的離別》時,王麗娜反而放下了這些?!澳阒滥阕非蟮倪@種紀實,并不是拍攝手法的紀實,而是重新建構生活的紀實?!?/p>

  因此,《第一次的離別》有了一種新的質(zhì)感。真誠地講述生活所帶來的真實感,虛實與共的處理方式所構成的“第一次的離別”故事,本身正是王麗娜對艾薩一家、對凱麗努爾比一家生活的讀解。觀眾借助王麗娜的眼光感受到了她心底對人、對故土的溫柔。

  《第一次的離別》觀看感悟

  成年人,你是否還記得自己揮別童年,轉(zhuǎn)眼長大的瞬間?那個瞬間所飽含的無數(shù)故事中,離別故事是最有普世性的一種。

  青年女導演王麗娜便將她的長片處女作《第一次的離別》聚焦在孩童的離別故事上,帶領觀影者重回那個記憶深處的童年。同時,她將鏡頭對準自己的家鄉(xiāng)新疆沙雅,用溫情的目光凝視、用細膩的情感筆觸簡潔、誠實地重構生活和表現(xiàn)生活中的真摯。

  (王麗娜在東京國際電影節(jié)受賞)

  去年11月,影片在東京國際電影節(jié)上斬獲亞洲未來單元最佳影片;前不久,片子成功入圍即將在2月7日開幕的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新生代單元。巧合的是28年前,一部同樣講述新疆兒童故事的影片《火焰山來的鼓手》曾在同一單元拿下水晶熊大獎。這無意間促成了兩代新疆人跨世代的影像對話。

  個人視角的民族書寫

  說起新疆電影,筆者的印象多停留在上世紀50、60年代的老電影里,比如《冰山上的來客》《哈森與加米拉》;亦或展現(xiàn)新疆異色風光的電影中,比如《臥虎藏龍》、《刺客聶隱娘》等。

  相較于近些年藏區(qū)電影《阿拉姜色》《塔洛》《旺扎的雨靴》等的強勢突圍,新疆地域的影片并不多見。沒有獵奇、沒有神秘化,王麗娜飽含著對故鄉(xiāng)的深情完成創(chuàng)作。

  “塔克拉瑪干沙漠上有兩個綠洲,一個尼雅,一個沙雅。尼雅是經(jīng)綸古國,已被沙漠掩埋。所謂‘沙雅’也被稱為世界的盡頭”。在王麗娜的描述里,沙雅是被世界所遺忘的角落。那里是四大文明(漢文化、佛教文化、波斯阿拉伯文化、希臘的羅馬文化)的匯聚地,有著它獨特復雜的生態(tài)。

  王麗娜從小在“我們?yōu)橥槿跽叩娜撕粢宦暼f歲”“太陽把他們的憂傷曬干”等當?shù)匾魳分辛私馍钸h的文化。類似的詩意是當?shù)氐钠胀ㄈ粘?,“這是非常普遍的。趕著羊群的,在胡楊林中放牧羊人的歌聲里處處有體現(xiàn)”。王麗娜補充到。

  她出生在那兒,躺在胡楊林里,看星星,看海市蜃樓。這樣一片土地,既有童話般的美好也有在現(xiàn)代文明進程中受到的一些改變。成年后在外求學離開沙雅,王麗娜從吉爾吉斯斯坦作家艾特馬托夫的作品《白輪船》《查密莉雅》里尋找家鄉(xiāng)的影子。在她看來,“如果有機會拍一部家鄉(xiāng)的作品,能像吉爾吉斯斯坦文學中的那樣,我覺得太棒了。”

  但苦于沒有現(xiàn)成的文學作品可供改編,加之王麗娜本身學新聞和紀錄片出身,所以在成為職業(yè)導演后便拿起相機回到了家鄉(xiāng)。她沒有選擇用影像去書寫宏大的歷史或文化符號,而是從普通人的生活入手,想要做個體編年史式的記錄。

  紀錄還是劇情?

  如何重構生活和表現(xiàn)生活方式

  “我本來是想拍一部特別牛的紀錄片的。”王麗娜笑著說。在她的預想中,想要花十年的時間,用鏡頭追蹤記錄下幾位維吾爾族少年的成長過程。

  抱著這樣的想法,王麗娜重回沙雅,走街串巷地尋找她要追蹤的人物。在學校老師的推薦下,她遇到了小男孩艾薩。盡管常年照顧失聰患有頑疾的母親,艾薩卻是個陽光無怨言的孩子。與另一個小女孩凱麗努爾比的邂逅則更偶然。王麗娜在鎮(zhèn)上偶然看到在土胚房的廢墟上,一個穿紅裙子的女孩在陽光下起舞,這份感染力打動了她。

  《第一次的離別》觀看收獲

  看完后,現(xiàn)場有觀眾提問導演,說電影很美原聲也很棒,但遺憾電影里的語言不是漢語,要靠字幕去理解。 我反而覺得這部作品最棒的地方是那片土地獨有的語言與文化,甚至感覺那片土地和中亞五個斯坦國的文化連接更多一些。電影里的小孩唯一別扭的地方也是學普通話和講普通話及種.種被迫漢化的行為,那種天然不屬于他們的東西再怎么“同化”也沒用,片尾致敬了自己的故鄉(xiāng)??涩F(xiàn)場導演的氣質(zhì)和流利的普通話很難想象那片土地和她有什么深刻關系,也許這才是遺憾,遺憾就需要作品去記錄故鄉(xiāng)的童年。很好奇導演本人面對這種被同化的速度和制度,是怎樣的看法?遺憾的是現(xiàn)場和電影里都回避了這個問題。

  現(xiàn)場投票給了五顆星是鼓勵,很多導演第一部作品是記錄自己,如果導演還有下部作品的機會,希望她能深刻地描述沙雅那片土地獨有的文化和生活。如果后面的電影完全商業(yè)化,被資方裹挾,藝術性和創(chuàng)造力自然就死亡了。

  《第一次的離別》觀后體會

  導演王麗娜選擇了新疆少數(shù)民族的題材,真實再現(xiàn)了新疆生活,這是她獻給家鄉(xiāng)的電影作品。她將拍攝地定在新疆的沙雅,這里人跡罕見,但是這里的人們一樣熱愛生活,一樣在為生活而努力。她憑借敏感的觸覺和靈感,采用富有詩意的現(xiàn)實主義拍攝手法,以自然的新疆風光和生活為基底,以唯美又不乏考究的鏡頭,拍攝了一部具有寫實性的記錄式電影。這部影片也成功入圍了柏林的新生代單元。

  從影片中的演員來看,王麗娜并沒有尋找大牌演員合作,他們都是與當?shù)厣钕⑾⑾嚓P的人,或是靈感觸發(fā),或是偶然遇見。而兩個小演員,艾薩和凱麗比努爾就演繹了真實的自己。艾薩善良而純樸,凱麗比努爾古靈精怪,他們將童真的快樂和無憂無慮真實地展現(xiàn)在大屏幕上,激發(fā)起觀眾對童年的回憶。

  艾薩是本片的小男主人公,他的家庭并不富裕,有老態(tài)的爸爸,生病的媽媽,和他一樣在念書的哥哥。小小年紀的艾薩也經(jīng)歷了一次次的離別。其實,艾薩代表的就是純真的兒童群體,有著面對離別的茫然和無奈。比如,因為上技校而離別的哥哥,因為走失而離別的媽媽,因為轉(zhuǎn)學而離別的好友凱麗,還有忽然消失的心愛小羊。這些離別涉及到親情、友情等,讓艾薩在離別中成長。

  從《第一次的離別》這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小主人公經(jīng)歷了離別,也經(jīng)歷了成長。在人生的長河中,人們會不斷地經(jīng)歷離別和團聚,聚散離合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支撐著人生成長的道路,唯有坦然面對。

188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