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國演義》有感優(yōu)秀作文1500字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優(yōu)秀作文1500字,僅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大家喜歡!
讀《三國演義》有感優(yōu)秀作文1500字一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自能聽話之日,似一問三國之事。在未親手翻閱此書之前,早已對這本書所描寫的故事有所耳聞,印象最深刻的乃是言各路英雄豪杰或是幾代梟雄的事跡。上小學的時候就學過劉備三顧茅廬請孔明,諸葛亮草船借箭,赤壁之戰(zhàn)孔明燈借東風。那是已讓我對諸葛亮佩服得五體投地,自覺他是一個神人。實際上他也真的是一個神人。上初中后,又學了《出師表》之后,為諸葛亮的赤膽忠心已黯然落淚,此時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已是無人能及。
在看這部巨著之前未曾用心的去研究過書中的人物,對其只是略有所聞,知之半解。知道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成了萬人唾棄的奸雄,也知道劉備通過“聯吳抗曹”來匡扶漢室的赤膽忠心。還知道劉備、張飛、關羽三人桃園結義的江湖義氣,呂布的匹夫之勇等等。但僅僅只是略有耳聞,只言片語罷了。只遺憾翻著本書太晚,現在才得以正真的見識三國群雄并起的精彩。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漢末期至獻帝,社會已動蕩不安,群雄并起,欲爭霸天下。時勢造英雄,英雄才能再造時勢。若是天下太平,英雄亦無用武之地,又怎能抖露才華呢?漢末有合久必分之勢,英雄亦才能如魚得水盡展才華。就像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的興起,產生了一批有思想有作為的政治思想家,也派生出來不少新思想的產生,從而促進了社會的發(fā)展。三國時期亦是中國史上的動蕩時期,所以才產生了大批的英雄。
人人都定義為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雄,但他深知“方今用英雄之時”,決不能“殺一人而失天下人之心”,所以才會接納走投無路的劉備,禮遇掛印封金的關羽,并能夠與他約法三章,最終還是放他回到劉備的身邊,對那些賣主求榮不忠不義的人他也絕不留情,無論此人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好處也是如此,本人覺得這是曹操最英雄的一面。他對來降的許攸,“不及穿履,跣足出迎之”。在曹操身邊,謀士成行,猛將如云,只要有一技之長,不論出身,不急恩怨,都能有一席之地。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也是值得稱贊的。但是他卻又是先天身心多疑,他疑心殺了他父親的結義兄弟呂伯奢一家卻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就是人稱他一代梟雄的有力證據。
劉備“聯吳抗曹”匡復漢室?!暗妹裥恼叩锰煜隆薄渖钪叭魸笫?,比以人為本”,所以他才會在新野大敗之后,仍堅持攜民渡江,但這也是出于他有一顆愛民之心,與人民同甘共苦的英雄帝王的氣概劉關張“三顧茅廬”,自是千古佳話。他備受各方民眾的親睞,就連曹操對他也是只恨世事如此不能和他一起有一番作為。但他也有他的不足,文不如孔明,武不如關、張。他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禮賢下士,俘獲人心。他自得到諸葛亮的輔佐之后,感覺他更是沒有什么能耐了,凡事都要有諸葛亮來出謀抉擇,自己只是一味的聽從。仿佛只是一個執(zhí)行任務的工具一樣,所以,要是他沒有諸葛亮的輔助,終將難成大事。
面對亂世,中一二字有時候很難說清楚,很多大獎因為大了敗仗無路可走,最終大部分選擇投降。當然不能說他們是貪生怕死之徒,卻是很難做到一心不事二主,他們可能只是為了選擇更好的生存方式來實現自己的價值。所以不能輕易用背叛或是不忠等詞來形容他們,很多時候都是一萬個不得已。他們投降之后變一心一意的輔佐自己的主公,為的只是忠義二字。人皆是如此,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都是互相尊重的結果。對書中林林總總的人物事件實在是一言難盡。一萬個讀者就有一萬種思想,要想真正的去深究巨著里的人物事件,得細細的去琢磨。
讀了《三國演義》此書我最大的感慨是英雄真的不愧是英雄,他們的豪情仗義是當今社會稀有的東西,我終于明白一句話:生當為豪杰,死亦為鬼雄。至此真想穿越時空去切身感受那種豪情壯志,然卻只能在書中遐想一番罷了。
讀《三國演義》有感優(yōu)秀作文1500字二
《三國演義》,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各具特色的人物更是家喻戶曉。而我,最欣賞有位偉人稱贊“言忠信,行篤敬,開誠心,布公道,集眾思,廣眾益”的“辦事之人”——諸葛亮。
現在我們常以“藏龍臥虎”比喻未被發(fā)現的有才能的人。而魏晉時期早年躬耕隴畝的諸葛亮正是如此一位“臥龍”。
司馬徽向劉備舉薦“臥龍先生”諸葛孔明,劉備一而再尋而不遇。這“臥龍”且不是條隨意屈身而事他人之龍。一訪路遇崔州平,再訪又遇廣元公威及諸葛均黃承彥,且皆誤認作孔明。朋友、家弟至岳父且皆如此風度,可想而知其人如何地賢德!果不其然,三訪之下劉備等人終見得這“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的臥龍崗中之臥龍。諸葛亮,乃一“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之人。一軸畫掛于中堂,便足他侃侃而談。“三分天下,后取中原”一席話更為一鳴驚人。而當劉備拜請諸葛亮出山相助之時,諸葛亮卻沒有輕易動容。謙虛道是:“亮久樂耕鋤,懶于應世,不能奉命?!庇H眼見到劉備心意甚誠時,才愿為效勞??梢娭T葛亮之理智與心為蒼生。再當劉備拜獻金帛,他“固辭不受”,不為錢財動容。而最終接受的是劉備心意。又見其心身正直。臨出山之時,他對家弟諸葛均所說最后一句話,既叮囑“勿荒田畝”又道“功成之日,即當歸隱”。這位胸懷大志之賢者,在展開他大業(yè)的起點,竟是已決定不忘初心,不忘本,決定在功成名就之時不求回報;只救濟蒼生,再隱歸為農。又是何其無私忘己!
再道赤壁之戰(zhàn)前,諸葛亮再以二喬激吳結盟。此后也仍保持防人之心,明察秋毫,明銳發(fā)現了前來拜訪的周瑜的殺心,在看到關云長的保護后才放了心。論戰(zhàn)策之時,他更是與周瑜不約而同寫出了火攻的妙計。當赤壁之戰(zhàn)戰(zhàn)中,周瑜氣急吐血體虛之時,諸葛亮更是知曉周瑜擔憂于無法得到火攻需要的東南風向,登上七星壇“作法”借來了東南風。這也促成了赤壁之戰(zhàn)最后的順利。只是“作法”怕是虛,而測算天象為實。這又體現了在那個科技不發(fā)達的時代諸葛亮對于天象測試之精確。而他敢于準確報出風起風落時間,更體現了他的胸有成竹之自信,這必是真才能之人了。借至東南風后,諸葛亮又毫不耽擱地悄然乘船離開。當周瑜派出丁奉、徐盛二將前去追拿之時,他已與趙云共船。這短暫的時間內,諸葛亮竟已是能看透周瑜氣度之小,明白對方眼中不會容下自己,早叫趙子龍相接而離,遠離了危險。再見其謹慎。赤壁之戰(zhàn)戰(zhàn)后,曹操一行人逃至華容,旦見大小兩條道路。大路靜寂而小路煙火。曹操且算到煙火不過障眼之術,企圖讓自己誤認為小路埋伏軍隊而大路安全,于是率軍走進小路。當他驕傲地大笑諸葛亮乃“無用之輩”時,卻是已掉進諸葛亮“神機妙算”的陷阱——他當面遇上了劉備大將——關云長??梢娭T葛亮謀略之深,他的智慧毋庸置疑。再是華容路窄后,當云長空手而歸之時,諸葛亮卻在聽得云長所道“無能,因此被他走脫”后料到實為“云長想曹操昔日之恩,故意放了”,再次可見其何是“無用之輩”,實實在在是“神機妙算”之賢啊!但他卻又道“軍令狀在此,不得不按軍法”,又見其公私分明。
最后一談諸葛之死。那是公元234年,諸葛亮再結盟吳國北伐曹魏。卻不想以失敗告終。司馬懿料到諸葛亮是難逃疾病,卻沒料到諸葛亮死后仍成功計算于他——這便著名的“金蟬脫殼”。諸葛亮死前囑咐軍中將士不可透露他死去的信息,并仍將他的尸體包裹完好置于馬車之中。當司馬懿浩浩蕩蕩領兵追來之時,蜀軍將士卻是迎面殺敵,嚇得魏軍大驚,誤以為諸葛亮未死,逃竄撤離。百姓知后是津津樂道:“死諸葛嚇走了活仲達?!倍@位魏軍大將軍在看到了諸葛亮布的蜀軍陣營后也不得不贊嘆道:“諸葛孔明乃天下奇才也!”
盡管我們與諸葛亮相隔千載春秋,卻仍能學習他的智慧、謙虛、謹慎、忠心……自此,從《隆中對》至《出師表》,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雖然蜀國終于沒能完成統(tǒng)一天下之大業(yè),他也沒及“即當歸隱”之日,三國諸葛孔明神機妙算之盛名,實在不負流芳千古!
讀《三國演義》有感優(yōu)秀作文1500字三
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曹操是一個極其奸詐的人,“亂世奸雄”已然成為了他的個人標簽。曹操是中國歷史上被誤解最深的人物,這種誤解源自中國人的簡單化與片面化——在京劇舞臺上,把曹操涂成一個白臉奸臣,觀眾就以為曹操一定是奸臣,省下了思考。但如果認真梳理史料,就會發(fā)現曹操也只是一個一生勞心勞力的苦人兒,曹操其實很渴望真誠與友誼,即使飽受傷害,終不改赤子之心。我們不妨列出背叛曹操的名單:陳宮、呂布、劉備、張繡、畢諶....他們背叛曹操的原因也絕不是曹操對他們做錯了什么,而是因為他們對曹操的評價過低,低到了藐視曹操,瞧不起他。曹操在年輕時懵懵懂懂,渴望別人的認可而又屢遭戲弄。與其把曹操后來的成功歸章于天時地利人和,不如說他是在一次次被擊倒后頑強的爬起來,如果別人遇到了如此多的背叛失敗與否定,恐怕早就躲在一個不見天日的地方痛苦的舔舐自己的傷口,可曹操不,他的骨子里就有不肯服輸的性格,所以一直支撐著他。
雖然曹操并非真正意義上的人的親厚之人,但是絕不是像《三國》里寫的那樣陰險狡詐。起碼曹操在歷史角度上來講雄才大略。“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我們品讀一下曹操的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初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勇志這樣的膽識和雄心,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幽燕老將氣韻沉雄”才是對曹操最恰當的評價。曹操之所以顯得比任何人更陰冷,更狠毒,這對他來說只是一個取勝的規(guī)則而已,其實曹操只是一個在任何時候能保持正常的智商,懂得取勝的規(guī)則,并且這樣去做的人,曹操其實很簡單,“復雜的人心,遮掩了歷史,也遮掩了現實”這就是寫史領軍人物霧滿攔江站在曹操的角度,告訴我們最真的一個道理。
劉備,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提起他,腦海里總會浮現一個忠厚老實的形象,不管在哪版的電視劇,飾演劉備這個角色的人,一看就是平易近人,似乎不會做壞事。忠厚老實仁德。劉備喜歡哭的形象也是深入人心,有句話叫做“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大事小情他先掉眼淚。在《三國演義》劉備就是個老好人兒,與曹操形成鮮明的對比。寧叫天下人負我,我絕不負天下人,劉備的忠厚似乎天地可鑒,可真實的劉備是這樣嗎?不,他其實是不遜于曹操的,一代奸雄。
首先有人說劉備沒脾氣,為什么呢?因為不管什么事,總是張飛先生氣莽撞,比如說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在屋里睡覺,張飛放了把火,把諸葛亮逼了出來,每次張飛魯莽的時候,劉備總是一副怪罪不滿的面孔,其實他很希望張飛這么干,這樣他才有機會表現出自己的冷靜和仁德。張翼徳怒鞭督郵大家都很熟悉了,在《三國志》中有真實的記載,其實這事是劉備干的,后來卻被羅貫中寫到了張飛身上,也只是為了突顯劉備的仁德。其實在三國鼎立,時局緊張的情況下,如果一個人沒脾氣,是不可能做到關鍵時刻果斷,統(tǒng)領下人,甚至可能一直為魚肉,斷斷做不得刀俎。所以在這點看來,劉備的脾氣是不小的。
劉備的忠厚也讓人懷疑。劉備的五虎上將之一,常勝將軍趙子龍。趙云剛開始可是公孫瓚的囊中物,后來劉備想挖趙云過來做自己的池中魚,便不斷的給趙云講,你應該找個明主,跟著公孫瓚只會一輩子碌碌無為。后來劉備要攻徐州的時候,便把趙云借走,借給劉備的東西可就別想再要回來了,如此看來,劉備不是很忠厚的人,甚至喜歡挖別人墻角。
劉備并非忠誠之人,曹操也不是大家伙想的那些嫉賢妒能,處處容不下別人。剛開始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劉備也想來湊湊熱鬧,可劉備當時世居鄉(xiāng)里,并無爵位,以織席販履為業(yè),袁紹當時根本就瞧不上他,最后曹操說覺得這三個人或許可成大事,袁紹這才收留了他。曹操對劉備是有知遇之恩,可劉備在十八路討董卓之后迅速背叛曹操,甚至還起了摩擦沖突。后來曹操不計前嫌又收留了劉備,并且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為使君與曹耳”更是體現了曹操對劉備的評價不低,但后來劉備殺車胄棄曹操,更是體現了劉備并非忠誠的人士。
曹操也好,劉備也罷,都是大時代的變化把他們推到風口浪尖,《三國演義》的中心思想一直都是擁劉反曹,我只是站在歷史的角度上來寫出了真實的劉備與真實的曹操,還是寫史領軍人物霧滿攔江的那句話:“復雜的人心,遮掩了歷史,也遮掩了現實”我們越來越渴望最真的東西,才會不斷地試圖找回那些有血有肉,有悲情有歡喜的真英雄。
讀《三國演義》有感優(yōu)秀作文1500字四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一開頭,就把人帶進了那三國鼎立,誰與爭鋒的時代,心情也激動了不少。《三國演義》里又感人,有毒辣,有激烈……讀之不禁讓人拍手叫好。
是的說起三國演義,每個人第一想到的就是“宴桃源豪杰三結義”?!吧黹L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的劉備;“身長九尺,鬢長兩尺,面如重棗,唇若涂脂,丹鳳眼,臥蠶眉”的關羽;“身八尺,豹頭環(huán)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笨馬”的張飛。這三位豪杰一聚首,一結拜,是小說生動了不少,才引出后文一大堆精彩情節(jié),讀到后來,認為劉備這大哥當對了,雖無關張二人之勇,卻有沉著穩(wěn)重之勢,才能“三顧茅廬”請到那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的諸葛亮。
在“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決計破曹操”這一回,讓我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周瑜好歹也是孫權的軍師,竟中了諸葛亮的雕蟲小技,讓孫權心甘情愿幫劉破曹,看來真是英雄難過美人關,周瑜為了小喬,孫權為了大喬,不讓曹操奪走,甘愿與曹對立,這也告訴我了一個道理:學習只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間還得了解空氣,才能讓別人心甘情愿依著你。周瑜不愧是周瑜,后來發(fā)現自己中了計,才咬牙切齒,深知諸葛亮不可小視,三番五次的相知諸葛亮于死地,讓他三天找來十萬支箭,周瑜認為這樣可以難倒孔明,終于可以光明正大的以除后患,沒想到他的計謀還是被諸葛亮料到,才有了“用奇謀孔明借箭”,諸葛亮就是諸葛亮借天氣是曹操面紅耳赤,諸葛亮這一借可謂借出了本事,不禁讓我這個讀者贊嘆不已,也讓周瑜佩服不已。因此,兩人共商破曹大計,那就是“獻密計黃蓋受刑”。為了吳國,這位忠心的老將甘愿北大一百脊杖,五十棍,看著書中黃蓋皮開肉綻,鮮血迸流,昏厥幾次,我早已熱淚盈眶,為這位忠臣鼓掌,正是“勇將輕身思報主,謀臣為國有同心?!?/p>
最精彩的想必是“七星壇諸葛祭風,三江口周瑜縱火”的“赤壁之戰(zhàn)”這一火攻,更是使曹軍大敗而歸,連曹操都險些喪命,幸虧有幾位大將竭力保護,才帶著殘兵突出重圍,這一仗讓我覺得打得真好,痛快人心,看到曹操逃亡在諸葛亮智算的華容道上,幾次大笑諸葛亮愚蠢,這時伏兵一擁而上的情景時,我難免有些不解:諸葛亮難到連伏兵突擊的時間都算準了嗎?仿佛曹操被捕的局面已定,是關鍵時刻關羽還是放了曹操,也許是天注定要饒曹一死吧,只能無奈!
曹操真是不負重望,才有了“曹操平定漢中定”這一回,開始是兩面受敵,好不容易才被救回軍營。這一救,使曹操有了平定陽平關的謀略,讓眾人拍手稱贊。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一回曹操勝利而歸,讓我不禁叫好。讀至后來,諸葛亮輔佐劉備的事跡也越來越多,如空城計等等。在損大星漢丞相歸天“這一回,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連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也躲不過這一劫,我揪心不已,為這老軍師擔憂起來,也許是命中注定,諸葛亮注定歸天矣,但他早已深知,安排后事,軍中如以往一樣井井有條。讀到這里,我想很多讀者都像我一樣為這偉大的軍師打抱不平,可誰又能挽回呢?
最后的”降孫皓三分歸統(tǒng)一“,也許是較完美的結局吧,司馬懿所在的魏國,最后還是統(tǒng)一了三國,完成霸業(yè)么仍在劉備曹操孫權時期,可謂是不相上下,有贏有輸,有悲有喜,但無論怎么說,還是曹操曾統(tǒng)治的魏國打了勝仗,自此三國歸于晉帝司馬炎,為一統(tǒng)之基矣。此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者矣。
合上全書,有太多吐不盡的感受,我也曾想,劉備如果沒有諸葛亮,孫權如果沒有周瑜的局面又是怎樣?因此,我還是很欣賞不受眾人歡迎的曹操。被稱為”曹賊“不僅是因為殺了太多無辜的人,更是因為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名言“。所以”亂世之奸雄“的評價,幾乎成了他的蓋棺定論。身邊雖然沒有像諸葛亮、周瑜一般的謀士,卻有自己的大智,想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策。而曹操自己的說法卻是”奉天子以令諸侯“,不管是”挾天子“還是”奉天子“,曹操都用了”智“。即使是生命垂危,也依然關心妻子兒女。不管曹操是”梟雄“還是”奸雄“,他都有自己的個性。
魏、蜀、吳這三國,曹、劉、孫這三人,注定得同時出現,哪怕是少了一國、一人,都會顯得索然無味。明爭暗斗,三國爭鋒,才是這本書的最大亮點,劉備的”仁“;孫權的”貴“;曹操的”智“在《三國演義》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局面,也是最為精彩的一點。
讀三國演義,評天下大勢。
讀《三國演義》有感優(yōu)秀作文1500字五
在為期短暫的假期中,我讀了我國歷史上四大名著之一的長篇小說三國演義。三國演義講的是漢末時期天下大亂群雄并起爭王稱霸的故事,主要人物有蜀國的劉備,趙云,諸葛亮,關羽……魏國的曹操,司馬懿,夏侯兄弟……吳國的孫堅,孫策,孫權三父子等等。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征,作者運用靈活的筆法將每一個人物描寫得十分到位,仿佛回到了當時的時代一個紅面長髯的美髯公關羽和黑臉大嗓門燕人張飛就在你身邊一起喝酒吃肉一般。
我讀完這部作品后深有感觸。用兵如神的曹操,諸葛亮,司馬懿,武藝高強但有勇無謀的呂布,十萬軍中七進七出的常山趙子龍無一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很多人都說曹操是個奸雄,是個自私自利的小人,但我再看完這部作品之后對曹操卻有了另一種看法。我認為,曹操也能稱得上是一個英雄。雖然他多疑善妒,但卻十分有軍事才能,也有識人慧眼,所屬從將無一不是一代豪杰。為了籠絡關武圣對他一而再再而三的開恩,倘若曹操沒有這份大度與識人慧眼,想必魏國也不會有當時那般規(guī)模成就,而且他還是一位詩人,所作詩中那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再如今仍是膾炙人口的佳句。可惜只是惜于他的天性多疑,將華佗處死在牢房里后無人再能治他的病,一代梟雄就這么死于自己的多疑心中。
除了曹操這個最具有爭議性的角色外,諸葛亮也是前百年來人們討論不休的話題。諸葛亮是否那么神,我認為諸葛亮神不是神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是神在他對人心的把控和了解,通過分析人心來設置計謀,敢問有這樣的人作為對手,誰有能不膽顫心驚呢?
而與他對敵的魏國軍事司馬懿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燈,兩人在戰(zhàn)場上的而屢我詐你來我往是三國演義當中最具有思考價值和空間的地方。
諸葛亮因用錯馬謖錯失街亭,面臨敗軍死亡之際一手空城計天下皆知諸葛戲司馬,而出師表又是千古絕唱。諸葛亮似乎已經成為了我國智慧的代表人物。但品讀完三國演義后我卻有了另一種想法,這大膽的想法將諸葛亮更加清晰和人性化的呈現在每一位讀者面前。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面對司馬懿大軍兵臨城下的危機不慌不忙在城上彈琴,用一計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這令我不得其解。我反復看著這段空城計,后來總結出了幾個問題。諸葛亮身處城池之上彈琴,司馬懿率領幾十萬大軍兵臨城下,司馬懿竟然恐懼伏兵便撤走了自己近百萬人馬。先不說有沒有伏兵,就算真的是有,那么亦可派出一只分隊伍進去探探虛實,為何琴弦一斷就嚇得全軍撤退,我想來想去得出了一個答案。他是故意撤退的!
大家都明白在幾十萬大軍的噪音下司馬懿是不可能聽得到諸葛亮的琴聲的,我相信諸葛亮也深知這點。但是諸葛亮為什么還要彈琴呢?原因就是彈給司馬懿看。與其說司馬懿和諸葛亮是宿敵,倒不如說他們兩個是知音啊。彈琴正是暗示他們之間的知音關系。司馬懿也明白這一點,于是不顧兒子勸阻強行帶走了整只大軍。不是他抓不到諸葛亮,是抓了諸葛亮之后自己也就失去了價值。
戰(zhàn)國時期的猛將韓信就是好例子,一生專心聽命于劉邦,幫助劉邦取得了皇帝之位,然而劉邦皇帝位子坐穩(wěn)了之后,韓信就成了犧牲品,被劉邦暗殺了。。。司馬懿和諸葛亮正是知道這種狐死狗烹的道理,所以才會有空城計一說。如果他抓住了諸葛亮獻給了曹家,那么自己也就沒有用了,甚至是對曹家最大的威脅所在,自己不被鏟除才怪!有才華他會留你?楊修怎么死的?正是諸葛和司馬兩人都想到這點,所以諸葛彈琴暗示兩人知音關系并合作上演了一計空城計。
到了最后時光變遷,還是司馬氏笑到了最后,統(tǒng)一了三國。這就是司馬懿的睿智之處。也正好符合開篇所講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之理。
三國演義交給了我許多道理,也讓我有很多的思考。做人要學習關羽的忠心,劉備的仁德,趙云的勇敢,陸遜的謙虛。而多疑的曹操,自負的楊修,魯莽的呂布和貪婪的董卓最后都沒有什么好下場。一次戰(zhàn)爭的勝利與失敗,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們去細細發(fā)掘品味,領會其中奧妙和道理,三國演義當中所包含的內涵十分龐大,是一部經得起反反復復閱讀的好書,陪伴著我們的成長,帶給我們自主的思考。
讀《三國演義》有感優(yōu)秀作文1500字六
我從小就愛讀書,喜歡讀童話故事、探險揭密、名人傳記、科學、歷史及兒童文學等類型書籍。其中中國歷史是我尤其喜愛,因為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閱讀中國歷史,能夠感受到一種中國文化的厚重感,仿佛能夠讓你穿越回書中所述的年代中。
今天我為大家推薦的這本書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相信不少的同學無論是從電視劇、評書、京劇、網絡聽書等渠道對這些書有過接觸和了解,但如果想要對《三國演義》有一個完整的理解,強烈推薦同學們來讀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原著。這本書講述了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零五年中國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風云變幻。“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小說開頭就用這樣大氣又富含哲理的話讓讀者震撼??梢赃@樣說,無論是學生、學者、企業(yè)管理者還是職場人士,《三國演義》都值得去認真品讀,深刻理解書中的哲學和道理。
書中呈現的主要人物中大多都是叱咤風云的英雄豪杰,但有的流傳千古,有的臭名遠揚。每個人物都具有極其鮮明的性格特征,比如:足智多謀,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諸葛亮、粗中有細的大黑個猛張飛、原來是一代名將,但進宮勤王后馬上變得貪權且昏庸好色的董卓、忠勇善戰(zhàn)的五虎上將趙云、義薄云天的關云長等等。這比有一些沒有鮮明人物個性的書有趣太多了,而且此書部分記錄了貨真價實的真實的歷史故事,要比一些編撰出來的虛假故事更加打動人。
全書共一百二十回,有著無數的經典戰(zhàn)役和故事情節(jié),今天主要給大家推薦趙云單騎救阿斗和諸葛亮空誠計智退司馬懿二個故事情節(jié),這也是我本人比較喜歡的二個回合,其故事情節(jié)深深吸引了我。
曹操平定統(tǒng)一北方之后,開始揮軍南下,第一戰(zhàn)便打敗了劉備。劉備兵敗之后逃往江陵,但在今湖北當陽長坂坡附近被曹軍追上。無奈之下,劉備只好丟下妻兒老小,僅帶著張飛、諸葛亮、趙云等數十騎逃命。但后面趙云得知之后,卻單槍匹馬向北往曹軍奔去,營救少主阿斗。
趙云尋到阿斗和糜夫人后便讓二人上馬,自己準備在后面奔跑跟隨。但糜夫人深知曹軍將至,這樣非但大家都逃不掉,更是會連累趙云??鄤駸o果之后,糜夫人投井自盡,趙云見此,灑淚將少主縛在胸前。霎時間,曹軍殺到,趙云獨自一人力戰(zhàn)曹軍數十員大將,血染戰(zhàn)袍,幾十回合下來竟毫發(fā)未傷,還將曹操賬下的多員大將打得落花流水,曹操見趙云如此的勇猛忠義,心生愛才招降之心。下令此人只可生擒,這也是趙云能活命的主要原因。
后有人詩曰:“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在這一戰(zhàn)之中,趙云將中國軍人文化中勇猛、忠誠和勇于擔當的精神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這也是值得我們當代中國人去學習的地方,也是我喜歡的主要原因。
在魏蜀之戰(zhàn)中,魏軍都督司馬懿奪取了要塞街亭。諸葛亮因馬謖大意失街亭正自責用人不當,此時司馬懿大軍逼近西城,不巧諸葛亮已將將兵調遣出去了,一時難以回來。城中只有一些老弱殘兵。危急之中,諸葛亮獨坐城頭欽酒撫琴,一幅悠閑自在的樣子。
司馬懿兵臨城下,見城門大開,幾個老兵在掃地,耳聽諸葛亮琴聲鎮(zhèn)定不亂,心中疑惑,不敢貿然進城。自退二十里路觀察,及至探明實情回來后,趙云率大軍已到,就這樣,司馬懿中上諸葛亮的空城計。每次當我讀到這個故事時都為諸葛亮的泰山崩于眼前而色不變的能力而驚為天人,這種臨危不亂,急中生智的能力正是我們每個人一生都需去修煉的。但我的父親跟我講這個事故時有另有一翻解讀,他認為曹軍都督司馬懿是故意放諸葛亮一馬,因為他深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他需要先留著諸葛亮這個對手自己才能活命。
當我細品三國,我恍惚間感受到了桃園三結義的真摯、煮酒論英雄的豪邁;也領略到了單刀赴會的勇敢,空城退敵的智慧膽略……”三國演義”中情節(jié)繁多,都非常精彩,引人入勝。每個回合,都在述說著不同的歷史,有悲痛、有歡喜……嬉笑怒罵各不相同,但章章都在演繹著精彩的人生。
讀《三國演義》有感優(yōu)秀作文1500字七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巧似這長江水,從一朵朵洶涌的浪花中卷出了這曲折風云的三國畫卷。在感嘆歷史的同時,我認為我們更應該感謝這位如此有能力有文筆的作者羅貫中。
天下大勢是分久必合,合就必分的。天下分開了,就會有戰(zhàn)爭,戰(zhàn)爭總會有輸贏,一山不能容而虎。贏了天下就是一個統(tǒng)一。但隨著一代代君王的傳位,總會有一些殘民以逞的夏啟,荒淫無恥的殷紂,這樣的暴君?;仡^看看歷史,哪個王朝不是毀在這樣的皇帝手中。漢氏的江山在靈皇帝這似乎就到頭了。于是,才使眾英雄蠢蠢欲動,而三國也就這樣誕生了。
都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其實不然。從正面看他的心胸坦蕩,天資仁厚正是他的人格魅力他從平民百姓憑著這種魅力打出自己的江山。成功人士的背后總是充滿了黑暗但是同時也會有許多的幸運,這幸運可以說是張飛,關羽,和諸葛亮。這四人的結合就是古代F4吧。個個都有自己的長處,武藝高深的張飛和關羽,想那關羽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辱若涂脂,單鳳眼,臥蠶眉。真是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呀!而他不只外表美,心靈更是真君子。披肝瀝膽,義蓋云天,這樣的美名多讓人羨慕呀!他與張飛組成了劉備的臂膀,更是讓劉備顯得”柔中帶剛“。
如果哭能哭出江山,那這江山就不夠分了。只是說每天我們都應該盡力去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有許多事情老天自有安排。
和許多人一樣,那個南陽隱居的臥龍諸葛亮是我最崇拜的英雄。他簡直比神仙還神仙,世界好象沒有這樣一個人存在過一樣,請允許我抒發(fā)個人崇拜。草船借箭時,他的智慧太讓人不可思議。我不考慮他會死在周渝手上,但是我還在為他著急三天內怎么造出十萬支箭。有三頭六臂也未必能行,而他告訴我”實在沒箭就借呀。而且最好是不用還?!斑€有木馬流牛像是在那個刀光劍影的沙場上造就的一座美麗而神奇的城堡,總是若隱若現的,像在夸獎他的智慧。但是同時他也是有膽識的君子。玩弄空城計,只怕在那殘酷現實的年代再沒有如此之膽識的軍師了吧!但是諸葛亮在聰明也只是歷史的一個棋子從草廬出來的一刻起,也許就注定了他要風云一世,不,不是他決定的,只是他幫劉備打江山的時候,他的十顆心都寫著一個”忠“字。他想扭轉乾坤,可是他的忠心讓他什么都做不了了。劉備呀劉備,你聰明了一世,仁善了一世,難道沒有想到諸葛亮是十足的忠臣吶。你白帝城托孤的那句”若其子可輔則輔,不可輔則可取之。但我想其實即便是諸葛亮自己當了皇帝,他也是要生老病死的,難道這漢氏江山就不會亡了嗎?怪只怪天意弄人。
劉禪這個扶不起的阿斗。我在想是“阿斗”碰上了劉禪,還是劉禪碰上“阿斗”。還是阿斗就是“阿斗”。
在三國的英雄中,曹操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國之君。對曹操我認為他野心之大。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看的出他有多自私和不仁。但是他不是盲目的。煮酒論英雄,看的出他時刻在留意身邊發(fā)生的一切。他為了自己的雄心與報復,能轟轟烈烈的付出自己的一切。雖然沒有背上什么好聽的名分但是我想夠了,至少他不會后悔自己所做的選擇??梢娢覀冎灰鸵欢梢猿删妥约旱氖聵I(yè)。
孫權其實是最聰明的人。靜觀其變。在蜀魏相爭時,他并不著急去做倒向哪一邊的決定,而是找理由推脫。
周渝其實是最失敗的人了。其實我覺得心胸狹窄的人是最不成大事的。一句“既生渝,何生亮”說的還多委屈的樣子。其實魚和熊掌是可以同時存在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嫉妒人才,容不下別人,即使你滿腹經文也只是一堆廢土。因為沒有寬容,你會被失敗帶走生命。
形形色色的生命都如此的深不可測。而他們的一切一切都是建立在生命之上的。戰(zhàn)爭就是犧牲生命的代言詞。戰(zhàn)爭不簡單,需要有勇有謀,還要天時地利人和都到位了才能打勝仗。從美人計到假投降。情感和生命都被戰(zhàn)爭埋葬。像劉備這樣的仁慈的皇帝也不會因為每一個戰(zhàn)士的死,傷心的掉眼淚吧。這就是歷史的悲劇。在欣賞英雄的成敗的同時,我還是要莫念:“安眠吧。為了戰(zhàn)斗犧牲的戰(zhàn)士?!比龂膴W妙太多太多,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三國不僅是我們去回味歷史的鴻篇巨作,更是生活和做人的指使燈。其中的奧妙。要認真的咀嚼。
在三國末年,但是最重要的幾個英雄相繼死去的時候,我真正的體會到了什么叫人去樓空。一種大勢以去的凄涼。盡管,戰(zhàn)爭還在繼續(xù),人才也還在漸漸涌出。但是三國盛世以過,回想起英雄們勾心斗角的熱鬧場景。才深深的體會到生命的可貴。但是如果讓我選擇,我寧愿在盛世輸的一敗涂地也不要在末期勝利。美好的時間是多么的可貴,是非成敗轉頭空,我們最應該學會的是不后悔,在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里盡放光彩。
一切的一切都成定局,最后三國也像浪花漸漸的在海水中不見,天下合一,歸晉。
別為結果遺憾,因為過程如此精彩。
白發(fā)魚僬江渡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讀《三國演義》有感優(yōu)秀作文1500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