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流逝的生活感悟故事:父親的日歷
編者按:日歷承載了我們的光陰與歲月,《父親的日歷》一文中,作者感受到人們對日歷的依賴,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個故事吧!
作者:石志新
來源于微信公眾號:寫畫空間(ID:gh_802563982b8f)
在我的記憶里,從記事開始,直到現(xiàn)在,農(nóng)村老家的父親,每年都要買一個小日歷釘在墻上。即便是掛歷盛行的那些年,單位發(fā)的,朋友送的掛歷好多,我春節(jié)帶幾本回老家去,父親也不怎么稀罕。
記得有一年我從部隊回老家過春節(jié),帶回來一本87版紅樓夢人物肖像掛歷,全家人都很稀罕,那金陵十二釵的一幅幅人物原型,既能做年畫欣賞,也有日歷的功能,唯獨父親不屑一顧,仍堅持買一個小日歷用釘子釘在墻上。
父親用日歷有個特點,不像有的人那樣,過完一天撕掉一頁,一年過完,一個日歷也就自然銷毀了。父親是用一根小繩子,一頭系在掛日歷的釘子上,另一頭拴在一個鐵夾子上,每過完一天,就把今天的日歷翻起來用夾子夾住,到了年底,日歷一頁紙都不會少。
記得小時候,家里經(jīng)濟拮據(jù),平日吃的是粗茶淡飯,只有過年的時候,生活才會改善一下,農(nóng)村的孩子大都盼過年。我盼過年的時候,總愛踩著椅子去看墻上的日歷,翻著沒有被夾子夾起的日歷,數(shù)來數(shù)去看看還有多少頁,有多少頁就有多少天。
老家人的思維習慣是重農(nóng)歷輕陽歷,無論是過生日還是看黃道吉日,都是看農(nóng)歷幾月初幾或十幾等,直到現(xiàn)在,村里人遇到婚喪嫁娶蓋新房拆舊房之類的事,還都喜歡找父親看黃道吉日,所以父親買日歷,都要選擇哪種帶“黃道吉日”的那一類,即日歷上標有什么“宜嫁娶”“宜破屋”“宜祭祀”“忌開市”“忌動土”“忌掘井”等。
在父親的眼里,日歷就是一個“記事本”,家里人誰哪一天是生日,村民哪一天找他看日子,哪一天做了一件重要的事,還有哪些重要的事需要哪一天做等都一一記在上邊。
近些年,母親的眼睛做了手術后,視力極為下降,為方便母親看日歷,父親特意買那種阿拉伯數(shù)字大一些的日歷,并手把手叫母親怎么看日歷。在父親看來,過年春聯(lián)、鞭炮等東西可以不買,但日歷是必須買的。
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電腦、智能手機日益普及的時下,電子日歷隨處可見,各種商品的外包裝上都印有日歷,商家贈送的各種帶有廣告性質的各種小掛歷隨處可見,但都改變不了父親買小日歷的習慣。
從遠古的結繩記事,“看日頭”“算時辰”確認白天與黑夜,到后來古人發(fā)明了全人類最古老的歷書實物“甲骨歷”,發(fā)明了文字,再到現(xiàn)在各種各樣的電子版的、實物形態(tài)的日歷的出現(xiàn),人類開始從“混沌初開”逐漸向文明過度,人們對時間的概念越來越清晰,對時間的利用也越來越精打細算,日歷,可以說與現(xiàn)代人的關系越來越緊密,也可以說,現(xiàn)代人的生活須臾也離不開日歷。
人們常說,一寸光陰一寸金,歲月是一把無情的殺豬刀,無論是光陰,還是歲月,它的承載物都是日歷,如果有人問“時間都去哪兒了”,日歷會告訴你正確的答案。
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每一個人再一次將目光聚焦于日歷這個很容易讓很多人忽視,卻又無時不在影響著人們的光陰承載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