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nèi)經(jīng)素論》第五十一篇:刺齊論(四)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論》第五十一篇:刺齊論(四)
LS55——《逆順第五十五》自然巡航之遷斷校注釋譯說明
‖LS55—D0101→B0303‖→‖LS06—B0401‖→‖SW51‖遷移說明:
1、 原篇非獨立論文,湊篇之簡,宜遷出;
2、 《太素》置于卷第二十三《量順刺》,獨立成篇;
3、 《類經(jīng)》置于二十二卷五十七《刺有大約須明逆順》,獨立成篇;
4、 《甲乙》置于卷五《針刺禁忌第一上》,后接《刺齊論》SW51-D0101→Q0207,皇甫謐對兩篇關系之處置,甚是;
5、伯高所論血氣逆順、脈氣盛衰與針刺時機之關系,亦即針刺標準和原則,遷入本論,與《刺齊論》主題相符,義理相通。
D0101大約:
1、《太素》卷二十三量順刺注:“約,法也。”
2、《內(nèi)經(jīng)校釋》注:“刺有大約,就是針刺有原則大法。”
B0101應:《說文》:“應,當也。”即對應。
B0201《兵法》曰:本句“無迎逢逢之氣,無擊堂堂之陣”,與《孫子兵法.軍爭》“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此治變者也。”迫近,用針之道與用兵之道,大道歸一,此之謂也。
B0201逢逢:通蓬。逢逢,即氣勢蓬勃、氣勢洶洶。為合原文疊詞形式,譯作蓬蓬勃勃。
B0201堂堂:即堂堂正正。《孫子兵法.軍爭》云:“勿擊堂堂之陣。”此言用兵,勿擊“ 一鼓作氣”時,當擊“再而衰,三而竭”時。 用針之理,大同。
B0201《刺法》曰:
1、《內(nèi)經(jīng)校釋》注:“《素問》瘧論作‘經(jīng)言’。”
2、據(jù)《瘧論》SW35—Q0901“無刺熇熇之熱,無刺渾渾之脈,無刺漉漉之汗。”可知:本句經(jīng)文引自《瘧論》。
B0201熇熇:
1、 王冰注:“熇熇,盛熱狀。”
2、 熇,he4,熇熇,即熱烘烘。
B0201漉漉:濕淋淋狀,即濕漉漉。
B0201渾渾:
1、 王冰注:“渾渾,言無端緒也。”
2、 《太素》卷二十三量順刺注:“渾渾,濁亂也。”
3、 渾,渾亂。渾渾,即亂渾渾。
B0301方襲:
1、 姚春鵬譯:“邪氣正旺時。”
2、 《內(nèi)經(jīng)校釋》譯:“邪氣旺盛的時候。”
3、 邪氣剛襲時。
B0302故曰:
1、《內(nèi)經(jīng)校釋》注:“《素問》瘧論作‘故經(jīng)言曰’。”
2、本句與《瘧論》SW35—Q0905基本重簡,而《瘧論》所引,源自《逆順》本句。
SW50——《刺要論篇第五十》自然巡航之遷斷校注釋譯說明
‖SW50—D0101→Q0102‖→‖SW51—D0101‖遷移說明:
1、 篇名雖為《刺要論》,實論卻為針刺深淺標準,與《刺要論》終始主題不屬,當遷出;
2、 《甲乙》置于卷五《針刺禁忌.第一下》;
3、 《內(nèi)經(jīng)校釋》云:“本篇內(nèi)容主要論述有關針刺深淺的理論,原則以及由于針刺不當所引起的病癥。”所言甚是;
4、 《類經(jīng)》將SW50-D0101→Q0108置于針刺類二十二卷六十三《刺禁》,與《刺齊論》SW51-D0101→Q0207,合而成篇。定名雖為《刺禁》,然其對兩篇關系之處置,甚是;
5、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在第六卷刺齊篇中。”全元起之處置,甚是,從之;
6、齊者,標準也,尺度也。刺齊,即針刺深淺之標準。據(jù)帝問伯答內(nèi)容來看,本節(jié)所論實為針刺深淺標準之類論,遷入本位,又為后文“愿聞刺淺深之分”帝問之導入,與《刺 齊論》主題相符,義理相貫。
‖SW50—Q0103→Q0108‖≈→‖SW51—Q0207‖遷移說明:
1、 所論誤刺五臟五體之害,與《刺要論》終始主題不屬,顯見漏簡,宜遷出;
2、 《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在第六卷《刺齊篇》中。”全元起之處置,甚是,從之;
3、 《類經(jīng)》將SW50-D0101→Q0108置于針刺類二十二卷六十三《刺禁》,與《刺齊論》SW51-D0101→Q0207合而成篇。定名雖為《刺禁》,然其對兩篇關系之處置,甚是;
4、所論均為《刺齊論》SW51-D0101→Q0207相關解論,遷入本位,作為前文解論和深化,恰如其縫。
公眾號:其人頌經(jīng)
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