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各學科學習方法 > 語文學習 > 阿房宮賦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阿房宮賦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時間: 夢熒0 分享

阿房宮賦閱讀理解題及答案免費下載

杜牧的《阿房宮賦》作于唐敬宗寶歷元年,本文借寫阿房宮的興建與毀滅,揭露了秦朝統(tǒng)治者的窮奢享樂,那么關(guān)于這篇文章我們怎么學習呢?以下是小編準備的一些阿房宮賦閱讀理解題及答案,僅供參考。

阿房宮賦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阿房宮賦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一、選擇題(共10小題,每題5分,共50分)

1.選擇下列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項( A )

A.突兀(wù ) 水渦(wō) 不霽(jì)何虹 妃嬪媵(yìng)嬙

B.矗(zhù)立 輦(niǎn)車 雷霆乍(zhà)驚 鼎鐺(dāng)玉石

C.邐迤(yǐlǐ) 錙銖(zī) 架梁之椽(chuán) 直欄橫檻(kǎn)

D.參差(cēncī) 倉庾(yǔ) 金塊珠礫(lì) 盤盤囷囷(jūn)

2.選出下列詞語中書寫沒有錯別字的一項( C )

A.復壓 縵立 勾心斗角 高低冪迷 B.不暇 鑒借 春光溶溶 明星熒熒

C.紛奢 錙銖 杳無音信 直欄橫檻 D.帛褸 驕固 雷霆乍驚 盡態(tài)極言

3.選出下列各句中各加點詞語的意義古今都一致的一項( D )

A.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隔離天日 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B.韓魏之經(jīng)營 燕趙之收藏 齊楚之精英

C.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可憐焦土

D.秦人不暇自哀 六王畢,四海一 則足以拒秦

4.選出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活用情況相同的一項( D )

A.族秦者秦也 輦來于秦 B.朝歌夜弦 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C.燕趙之收藏 可憐焦土 D.鼎鐺玉石 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

5.選出句式與“明星熒熒,開妝鏡也”不相同的一項( B )

A.煙斜霧橫,焚椒蘭也 B.戍卒叫,函谷舉

C.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6.選出對下列句中加點字解釋不當?shù)囊豁? C )

A.①六王畢(完了) ②蜀山兀(光禿禿) ③杳不知其所之也(遠得不見蹤影)

B.①直走咸陽(趨向)②廊腰縵回(縈繞) ③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讓)

C.①雷霆乍驚(突然)②而望幸焉(寵幸) ③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讓)

D.①縵立遠視(長久)②朝歌夜弦,為秦宮人(做)③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讓)

7.選出加點虛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 A )

A.①杳不知其所之也 ②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B.①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②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C.①輦來于秦 ②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

D.①盤盤焉,囷囷焉 ②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8.選出與課文原文正確無誤的一項( B )

A.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長橋臥波,未云何龍? B.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

C.明星瑩瑩,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 D.使天下之人,敢怒而不敢言。

9.選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一項( A )

A.《阿房宮賦》的作者是晚唐杰出的詩人、文學家杜牧,號樊川,為有別于杜甫,人稱“小杜”,他與同時代另一大詩人李賀并稱“小李杜”。

B.《阿房宮賦》借寫阿房宮的興亡,揭露了秦統(tǒng)治者的窮奢極欲,并借古諷今,闡述了天下興亡的道理,以此諷諫當時統(tǒng)治者戒奢侈行仁政,與西漢賈誼的《過秦論》有異曲同工之妙。

C.賦是一種介于韻文和散文之間的特殊文體,源于《詩經(jīng)》和《楚辭》,在表達方式上一般總是先極力鋪陳描寫,最后在篇末畫龍點睛,揭示主旨。

D.詞采華麗、節(jié)奏鮮明、氣勢酣暢是“賦”共同的.特點,賦多用排比、對偶、夸張、比喻等修辭手法,句式多為駢散相間,整散結(jié)合,長短不拘,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力。在這一點上,《阿房宮賦》堪稱典范之作。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0題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10.選出詞句解說不當?shù)囊豁? A )

A.從“明星熒熒”到“焚椒蘭也”,作者連用四個比喻句構(gòu)成一個排比句,極寫宮女之多,從側(cè)面寫出了統(tǒng)治者的荒淫。

B.“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寫出了宮女們的惆悵心理;“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運用夸張手法既寫出了宮女的不幸,又寫出了統(tǒng)治者的荒淫。

C.“收藏、經(jīng)營、精英”在文中都是金玉珠寶之意,“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既寫出宮中珍寶之多,又寫出統(tǒng)治者的窮奢極欲。

D.本段文字著眼于阿房宮中的“宮女之多”“珍寶之多”,運用對偶、排比、夸張手法極寫秦統(tǒng)治者豪華奢侈的生活,從中可以窺見秦亡的跡象。

二、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4題(共21分)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六日。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1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4分)

①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建造)②廊腰縵回(縈繞)③高低冥迷(分辨不清)④春光融融(和樂的樣子)

12.翻譯文中畫線句。(12分)

①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答:走廊寬闊而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鳥嘴向上撅起;樓閣各隨地形起伏,又向中心區(qū)攢聚;屋角互相對峙,好像兵戈相斗。

②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答:盤旋,彎曲,像蜂房,又像水渦,矗立在那里,不知道它們有幾千萬座。

③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

答:長橋橫臥在水面上,沒有云怎么出現(xiàn)了龍?雙層通道凌空飛架,不是雨過天晴怎么出現(xiàn)了彩虹?

④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

答:宮人在臺上唱歌,歌聲響起來,好像充滿了暖意,如同春光那樣融和;宮人們在以工代殿中舞蹈,舞袖飄拂,好像帶來寒氣,如同風雨交加那樣寒冷。

13.最后一句實際上在寫什么?在結(jié)構(gòu)上有何作用?(2分)

答:側(cè)面寫阿房宮占地之廣。承上文宮室描繪啟下文宮中生活的描繪。

14.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描寫阿房宮?(3分)

答:對偶、夸張、比喻、對比。

三、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19題(共29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14.解釋下列加點詞語(6分)

①奈何取之盡錙銖(怎么) ②管弦嘔啞 (聲音嘈雜) ③戍卒叫,函谷舉 (被攻克)

④秦人不暇自哀 (來不及) ⑤族秦者秦也(滅亡) ⑥使六國各愛其人 (假使)

15.翻譯文中畫線句。(12分,每句3分)

①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答:戊邊的士兵(陳勝吳廣)一聲吶喊,函谷關(guān)就被攻克了,楚人項羽一把火,可惜阿房宮化作了一片焦土。

②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答:滅亡六國的是六國自己,并不是秦國;滅亡秦國的是秦國自己,并不是天下的人。

③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答:假如秦國人能再愛民惜六國人民,那么可將帝位傳遞三代甚至萬代,世代做君王,誰能將它滅亡呢?

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答:秦國人來不及哀嘆自己的滅亡,而讓后來的人哀嘆;后來的人哀嘆它的滅亡卻不引以為戒,也會讓更后來的人再來哀嘆它的滅亡。

16.第一段文字重點寫什么?結(jié)構(gòu)上有何作用?(3分)

答:揭露秦統(tǒng)治者窮奢極欲,濫用物力民力而導致速亡。為下文作者的“愛人”觀點作鋪墊。。

17.第二段文字的中心觀點句是哪一句?作者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3分)

答: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反面假設論證 。

18.第二段文字主要在寫什么?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2分)

答:借六國與秦不愛人民而速亡的史實告誡當今帝王以民為本。借古諷今。

19.最后一句中的四個“后人”所指是否一致?請作具體說明。(3分)

答:一、二、四的“后人”意思相同,指秦以后的統(tǒng)治者,主要指唐統(tǒng)治者;第三個“后人”指唐以后的人。

阿房宮賦

唐代: 杜牧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不知其一作:不知乎;西東一作:東西)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有不見者一作:有不得見者)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阿房宮賦譯文

六國的君主滅亡了,全國(為秦所)統(tǒng)一;蜀地的山(樹木被砍盡,)光禿禿的,阿房宮建造出來了。它(面積廣大,)覆壓著三百多里地面,(宮殿高聳,)把天日都隔離了。它從驪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轉(zhuǎn)彎,一直走向咸陽。渭水、樊川浩浩蕩蕩的,流進宮墻里邊。五步一座樓,十步一個閣,走廊如綢帶般縈回,牙齒般排列的飛檐像鳥嘴向高處啄著。樓閣各依地勢的高低傾斜而建筑,(低處的屋角)鉤住(高處的)屋心,(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盤結(jié)交錯,曲折回旋,(遠觀鳥瞰,)建筑群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轉(zhuǎn)的水渦,高高地聳立著,不知道它有幾千萬座。沒有起云,為什么有龍?原來是一座長橋躺在水波上。不是雨過天晴,為什么出虹?原來是天橋在空中行走。(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離,使人不能分辨東西。歌臺上由于歌聲響亮而充滿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飄拂而充滿寒意,有如風雨凄涼。一天里邊,一座宮殿中間,氣候卻不一樣。

六國的宮妃和王子王孫。辭別六國的宮樓,走下六國的宮殿,坐著輦車來到秦國。他們早上歌唱,晚上奏樂,成為秦國的宮人。明亮的星星晶瑩閃爍,這是宮妃們打開了梳妝的鏡子;烏青的云朵紛紛擾擾,這是宮妃們在梳理晨妝的發(fā)髻;渭水漲起一層油膩,這是宮妃們拋棄了的胭脂水;煙靄斜斜上升,云霧橫繞空際,這是宮中在焚燒椒、蘭制的香料;雷霆突然震響,這是宮車駛過去了;轆轆的車聲越聽越遠,無影無蹤,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每一片肌膚,每一種容顏,都美麗嬌媚得無以復加。宮妃們久久地站著,遠遠地探視,盼望著皇帝來臨。有的宮女竟整整三十六年沒能見到皇帝。

燕趙收藏的金玉,韓魏營謀的珍寶,齊楚的精華物資,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從他們的人民那里掠奪來,堆疊得像山一樣。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運送到阿房宮里邊來。寶鼎被當作鐵鍋,美玉被當作頑石,黃金被當作土塊,珍珠被當作沙礫,丟棄得到處接連不斷,秦人看起來,也并不覺得可惜。

唉,一個人的意愿,也就是千萬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歡繁華奢侈,人民也顧念他們自己的家。為什么掠取珍寶時連一錙一銖都搜刮干凈,耗費起珍寶來竟像對待泥沙一樣。(秦皇如此奢侈浪費,)致使承擔棟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農(nóng)夫還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織機上的女工還多;梁柱上的釘頭光彩耀目,比糧倉里的粟粒還多;瓦楞長短不一,比全身的絲縷還多;或直或橫的欄桿,比九州的城郭還多;管弦的聲音嘈雜,比市民的言語還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說,心里卻敢憤怒。(可是)失盡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驕傲頑固。(結(jié)果)戍邊的陳涉、吳廣一聲呼喊,函谷關(guān)被攻下,楚項羽放一把火,可惜(華麗的阿房宮)化為了一片焦土。

唉!滅亡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啊。族滅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蓢@呀!假使六國各自愛護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來抵抗秦國。假使秦王朝又愛護六國的人民,那就順次傳到三世還可以傳到萬世做皇帝,誰能夠族滅它呢?(秦王朝滅亡得太迅速)秦人還沒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卻不把他作為鏡子來吸取教訓,也只會使更后的人又來哀悼這后人啊。

阿房宮賦賞析:

《阿房宮賦》被選入《古文觀止》卷七,編選者指出這篇作品“為隋廣(隋煬帝)、叔寶(陳后主)等人炯戒,尤有關(guān)治體”,很有見地;但由于對杜牧的社會環(huán)境和政治態(tài)度缺乏了解,還未能準確地揭示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這篇作品的思想意義。此賦運用典型化的藝術(shù)手法,在不長的篇幅中,將宮殿建筑之恢弘壯觀,后宮之充盈嬌美,寶藏之珍貴豐奢,表現(xiàn)得層次分明而具體形象,由此得出秦始皇之所以統(tǒng)治不能久遠,即在于暴民取材、不施仁愛的結(jié)論,為當時最高統(tǒng)治者提供了深刻的教訓和警示。全文除了具有震撼人心的思想力量外,也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

從內(nèi)容結(jié)構(gòu)上看,此賦可分為四段。

第一段,寫阿房宮的雄偉壯觀。

開篇先用四個三字短句領(lǐng)起,音節(jié)緊湊,氣勢不凡,達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這12個字,既寫出了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的豪邁氣概,也寫出了阿房宮興建營造的非同凡響,語言簡練到不能刪削分毫的程度,筆力千鈞。接下來從全景到本體構(gòu)筑,寫阿房宮的雄偉壯觀?!案矇喝儆嗬?,隔離天日”,勾勒出阿房宮占地廣闊、凌云蔽日的宏偉氣勢,給人一個總體的印象?!绑P山北構(gòu)而西折”四句,寫阿房宮是依著山勢、就著水流而修建的,仍然突出了它利用自然、巧奪天工的氣派。以下由寫渭水和樊川的“流入宮墻”,自然地過渡到寫阿房宮的建筑特點。其中實寫了樓閣、廊檐,描繪得細致入微;虛寫了長橋、復道,想像得神奇瑰麗。然后用夸張和襯托的手法,借寫歌舞的冷暖,描述阿房宮“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的怪現(xiàn)象,陪襯出它的宏大寬廣。

第二段,寫阿房宮里的美人和珍寶,揭露秦朝統(tǒng)治者奢侈的生活,為下文的議論設伏。

先寫“妃嬪”的由來,說明是“六王畢,四海一”的結(jié)果,照應篇首。作者一連用了“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等六組排比句式,寫宮人梳妝打扮、“縵立遠視,而望幸焉”的凄慘生活。鏡如明星,鬟如綠云,“棄脂”漲渭水,焚椒蘭成煙霧。這些生動的描寫,既表現(xiàn)了宮女命運的悲慘,也揭示了秦始皇生活的驕奢淫逸?!把嘹w之收藏”以下,由寫人的被欺辱轉(zhuǎn)而寫物的被踐踏。在這里,原來六國珍藏的玉石金鼎,像土塊、鐵鍋一樣堆棄著,“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第三段,由描寫轉(zhuǎn)為議論,顯示出作這篇賦文的本意。

先以“嗟乎”發(fā)出感嘆,對比人心事理,指出“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進而質(zhì)問道:“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接著,用了六組“使……多于……”的比喻句排比,盡情地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經(jīng)過重重鋪墊,筆鋒一轉(zhuǎn),讓“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驕固”的統(tǒng)治者進行較量,結(jié)果阿房宮成了一片焦土。

第四段,總結(jié)六國和秦滅亡的歷史教訓,向當世統(tǒng)治者發(fā)出警告。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這是說“人同此心”,但繼之而來的“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卻對秦統(tǒng)治者的殘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擊。以下數(shù)句尤其精彩:“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這是緊承“嗟乎”以下各句而來的。“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兩句,“秦”“人”并提。接著以“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的憤慨語總括秦的紛奢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然后用“使”字領(lǐng)起,擺出一系列罪證。秦統(tǒng)治者剝削、壓迫人民的罪證是不勝枚舉的。文學創(chuàng)作的特點在于通過個別表現(xiàn)一般,因而在一篇作品中也用不著從各方面羅列罪證。作者寫的是《阿房宮賦》,即從阿房宮著筆,就前半篇的敘寫作出了邏輯的推演。一連串用準確的比喻構(gòu)成的排句,形象地表現(xiàn)了“秦”與“人”、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一樂一苦的兩個方面及其相互關(guān)系。一句句噴薄而出、層層推進,到了“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已將火山即將爆發(fā)的形勢全盤托出。再用“獨夫之心,日益驕固”從反面一逼,便逼出“戍卒叫,函谷舉”的局面,農(nóng)民起義的熊熊烈火終于埋葬了統(tǒng)治者。而供統(tǒng)治者享樂的阿房宮也隨之化為灰燼。

作者寫《阿房宮賦》,其目的是給當時的最高統(tǒng)治者提供歷史教訓,為了豐富歷史教訓的內(nèi)容,從“六王畢,四海一”以下,一直是既寫秦又不忘六國。就章法說,以秦為主,以六國為賓;就思想意義說,以六國為秦的前車之鑒。阿房宮中的無數(shù)美人,乃是六國的“妃嬪”;阿房宮中的無數(shù)珍寶,又是六國“取掠其人”的長期積累。六國一旦滅亡,則美人“輦來于秦”,珍寶“輸來其間”;那么,秦一旦蹈六國的覆轍,又將怎樣呢?秦不以六國為鑒,終于自食其果;那么,當時的統(tǒng)治者又走秦的老路,難道會有什么更好的結(jié)局嗎?寫到這里,真可謂“筆所未到氣已吞”!接下去,還不肯正面說破,卻以無限感慨揭示出六國與秦滅亡的原因:“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既指出六國與秦的所以亡,又指出倘能“各愛其人”,就不會亡。這才將筆鋒轉(zhuǎn)向“后人”──主要是當時的統(tǒng)治者:“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毙形闹链?,作者以飽含激情的筆墨成功地表現(xiàn)了他的創(chuàng)作意圖。結(jié)句更有言盡意不盡的特點。

結(jié)尾的一段議論也是有所借鑒的?!稘h書》卷七十五載京房對漢元帝說:“齊桓公、秦二世亦嘗聞此君(周幽王、周厲王)而非笑之,然則,任豎刁、趙高,政治日亂,盜賊滿山,何不以幽、厲卜之而覺悟乎?……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視今,猶今之視前也?!薄锻ㄨb·唐紀·貞觀十一年》所載馬周的議論也與此相類似:“蓋幽、厲嘗笑桀、紂矣,煬帝亦笑周、齊矣,不可使后之笑今如今之笑煬帝也?!?/p>

不難看出,杜牧“后人哀之而不鑒之”的議論,是和京房、馬周的議論一脈相承的。后人只“笑”前人、“哀”前人,卻不肯引以為鑒,硬是要蹈前人的覆轍,就只能使“后人而復哀后人”、復“笑”后人,這的確是可悲的。

從藝術(shù)手法上,此賦運用了以下手法。

一、想像、比喻與夸張

阿房宮毀于戰(zhàn)火,其形制如何,早已無人能夠說清,《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見“有關(guān)資料”霍松林的《〈阿房宮賦〉鑒賞》引文)也不很詳。這給寫“阿房宮”造成了困難,但卻給作者留下了馳騁想像的空間??梢哉f,杜牧在這篇賦中藝術(shù)地再造了阿房宮。無論是對樓閣廊檐的工筆細刻,還是對長橋復道的潑墨揮灑,都是出自想像。這些奇特的想像不但不給人以造作之感,反而能帶動人沿著他開辟的路徑走下去,在頭腦中活現(xiàn)當年這座宮殿的盛況。這種效果的取得,和本文運用生動的比喻、大膽的夸張有直接關(guān)系。如“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一段出于想像,既是比喻,也是夸張,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二、描寫、鋪排與議論

從整體結(jié)構(gòu)來看,此賦前兩段以描寫為主,后兩段以議論為主。前面的描寫是為后面的議論作鋪墊的。但是,無論描寫還是議論,都大量采用了鋪排的手法,敘事言情,極盡其致,氣勢奪人,令人耳目一新。描寫中鋪排的例子,如“明星熒熒,開妝鏡也”一段;議論中鋪排的例子,如結(jié)尾一段的正反述說。這固然是賦體的傳統(tǒng)寫法,但值得稱道的是杜牧沒有像編類書一樣堆砌相同詞語,而是寫得不繁縟冗雜,恰到好處。

三、駢句散行,錯落有致

此賦發(fā)揮了駢文的某些長處,如鋪排、對偶、押韻等,但也大量使用單句散行,增強表現(xiàn)力。如在用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六個四字句后,接以“盤盤焉,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一個散行的長句。這樣,句子整散結(jié)合,長短不拘,節(jié)奏鮮明,更富于表現(xiàn)力。

文章通過對阿房宮興建及其毀滅的描寫,生動形象地總結(jié)了秦朝統(tǒng)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教訓,向唐朝統(tǒng)治者發(fā)出了警告,表現(xiàn)出一個正直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俗的情懷。全文運用了想像、比喻與夸張等手法以及描寫、鋪排與議論等方式,駢散結(jié)合,錯落有致。文章語言精練,工整而不堆砌,富麗而不浮華,氣勢雄健,風格豪放。

作者寫《阿房宮賦》,其目的是給當時的最高統(tǒng)治者提供歷史教訓,為了豐富歷史教訓的內(nèi)容,從“六王畢,四海一”以下,一直是既寫秦又不忘六國。就章法說,以秦為主,以六國為賓;就思想意義說,以六國為秦的前車之鑒。阿房宮中的無數(shù)美人,乃是六國的“妃嬪”;阿房宮中的無數(shù)珍寶,又是六國“取掠其人”的長期積累。六國一旦滅亡,則美人“輦來于秦”,珍寶“輸來其間”;那么,秦一旦蹈六國的覆轍,又將怎樣呢?秦不以六國為鑒,終于自食其果;那么,當時的統(tǒng)治者又走秦的老路,難道會有什么更好的結(jié)局嗎?寫到這里,真可謂“筆所未到氣已吞”!接下去,還不肯正面說破,卻以無限感慨揭示出六國與秦滅亡的原因:“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既指出六國與秦的所以亡,又指出倘能“各愛其人”,就不會亡。這才將筆鋒轉(zhuǎn)向“后人”──主要是當時的統(tǒng)治者:“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行文至此,作者以飽含激情的筆墨成功地表現(xiàn)了他的創(chuàng)作意圖。結(jié)句更有言盡意不盡的特點。

結(jié)尾的一段議論也是有所借鑒的。《漢書》卷七十五載京房對漢元帝說:“齊桓公、秦二世亦嘗聞此君(周幽王、周厲王)而非笑之,然則,任豎刁、趙高,政治日亂,盜賊滿山,何不以幽、厲卜之而覺悟乎?……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臣恐后之視今,猶今之視前也?!薄锻ㄨb·唐紀·貞觀十一年》所載馬周的議論也與此相類似:“蓋幽、厲嘗笑桀、紂矣,煬帝亦笑周、齊矣,不可使后之笑今如今之笑煬帝也?!?/p>

不難看出,杜牧“后人哀之而不鑒之”的議論,是和京房、馬周的議論一脈相承的。后人只“笑”前人、“哀”前人,卻不肯引以為鑒,硬是要蹈前人的覆轍,就只能使“后人而復哀后人”、復“笑”后人,這的確是可悲的。

213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