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小學語文教師是教育工作者和執(zhí)行者,應該在語文教學中重視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抓住一切契機,對小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小學生塑造優(yōu)良的品格和個性。 那么老師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通過第二課堂培養(yǎng)學生心理素質
小學語文課堂只是語文學習的一小部分,通過各種形式的第二課堂活動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有效途徑。第二課堂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補充和延續(xù),有助于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同時,學生把書本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有助于提升小學生的組織協(xié)調能力、相互合作意識、與人打交道的能力。第二課堂也為性格孤僻的小學生提供了與他人接觸的機會,使這些孩子意識到交流帶來的快樂、增加勇氣、增強自信、完善人格。語文教師要定期開展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比如讀書活動、興趣小組、社會調研、征文競賽、知識競賽等等。這些活動充分挖掘了小學生的潛在才能、磨煉了他們的意志品質,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健全心理素質和完善人格。同時,第二課堂也增強了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注重語文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課堂教學的重要部分。重視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僅能讓老師的課堂教學順利開展,而且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突破重點和難點[4]。因此,語文教師在授課時要注重每個環(huán)節(jié),同時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教學環(huán)節(jié)里。例如,在講授《觸摸春天》這篇文章時,教師可先讓學生進行一次“扮演盲人”的親身體驗活動,讓學生蒙上眼睛在教室中讀書、走路、寫字。設身處地感受盲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不便。當活動結束后,再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親身感受和體會,進而為熱愛生活、珍惜生命這個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做鋪墊。再比如,在講授《懷念母親》這篇文章時,可以預先設置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相互交流,讓學生回憶自己的母親,由此產(chǎn)生共鳴:我們應該對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懷有崇高的敬意和感激之情。這樣就對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了整體把握。再比如,在講授《老人與海鷗》這篇文章時,在理解和感悟環(huán)節(jié),教師可讓小學生找到文章中老人愛海鷗的語句,然后細細品讀,深入討論和交流,使學生真正感受老人和海鷗之間的深情厚誼。
通過讀寫訓練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讀寫訓練內容主要包括過程和方法、知識和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三個方面。教師可通過讀寫訓練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寫作最能體現(xiàn)小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隨時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及時引導。比如,教師在講授五年級上冊“口語交際・習作六”課程時,有些小學生在作文寫作中闡述了對父母的抱怨,此時教師可以在評語中使用一些“悄悄話”,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啟迪學生,使其身心健康發(fā)展。再比如,班里有個學生,父母離異,所以性格表現(xiàn)很內向。有一次,我讓學生寫一篇作文《一件難忘的事》。這個學生寫到:有一次他發(fā)高燒,但是沒告訴家長,而是同學陪他去看病,如果不是同學陪著我,我很想跳樓。我趕忙在評語中寫到:孩子,遇到這樣的事情找老師,老師愿意和你成為朋友。人生總是有坎坷的,微微一笑,生活很燦爛。日后,我經(jīng)常找他交流談心,也經(jīng)常在他的寫作中寫一段鼓勵的評語。久而久之,該學生的性格變得開朗了。
2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提高自身修養(yǎng),注重人格的表率作用。教育中的一切教育活動都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的,教師的人格影響著學生的情感與個性品質的發(fā)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注意利用人格的張力感染和教育學生,去消除學生的心理、情緒和學習障礙,以逐步增強學生對人、對社會、對自然強烈的責任感和建設未來的使命感。因此,作為語文教師的我不僅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知識,更注重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力求通過言傳身教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營造和諧氛圍,優(yōu)化心理環(huán)境。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堅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敗而告終的學校內許許多多的沖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師不善于與學生交往?!边@一精辟見解不僅強調了師生交往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師怎樣才能善于與學生交往。
第三以朋友的身份走進課堂。試想:一位擺著架子,整天板著臉不與學生溝通的教師,怎能讓孩子們沒有心理負擔地與你接觸?又怎會使他們學會與人交往呢?小學生心理狀態(tài)還不成熟,遇事容易受挫折,便會產(chǎn)生心理壓力,這時,就更需要教師做他們的知心人,耐心傾聽他們傾訴,敞開心扉與他們交流,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減輕壓力。那樣,他們才能逐漸學會與人溝通,敢于面對挑戰(zhàn),適應社會。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間如若建立起了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發(fā)言必將積極許多,因為他們沒有太多顧慮。他們在語文課上回答問題是完全不拘束的,膽子特別大,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沒有了心理負擔,思考的環(huán)境也輕松了,自然,效果也就更好了。
第四以長輩的身份開導學生。教師的身份應是多重的,教師的責任也是多方面的,朋友式的平等關系讓學生有了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然而學習上的困難等還會使他們產(chǎn)生憂慮。如有的孩子,父母對其學習的期望值很高,這些學生每次考查前都會憂心忡忡,怕萬一“失手”,該如何是好?教師此時就應以長輩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告訴學生成績并不代表全部,它只是我們平時學習的一次并不全面的檢查,況且,語文這門功課不是一個分數(shù)或等第所能測量出來的,只要你認真學習,學得能力,學到本領,不要太在乎這一兩次成績,如果我是你的父母,我會理解你的,相信你的父母也會的。細心開導,孩子們逐漸會對此憂慮慢慢減輕。然而,解開了束縛后,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更佳。
3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情感激趣
情感是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作者緣情而發(fā),把自己強烈的情感演變?yōu)槲淖帧R虼?,激發(fā)情感必須披文人情,才能深切感受作者傳遞出來的感情。葉圣陶先生說:“凡是出色的文藝作品,語言文字必須是作者有趣的最貼合的符號”。讀者若不能透徹地了解文字的意義的情味,那么就是只看見徒有跡象而死板的符號,怎能接授近作者的旨趣呢?教師應養(yǎng)善于調動學生情感,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讓學生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chǎn)生共鳴。如《賣炭翁》中的一句:“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分析這句時,教師可啟發(fā)學生:賣炭翁身上穿得很單薄,為什么還希望天氣更寒冷些呢?這不矛盾嗎?衣單思暖,人之常情呀!為什么呢?因為賣炭老人希望天寒能賣上好價錢,否則,不要說生活無著落,就連買件單薄衣裳的指望也會落空的。這樣一啟發(fā),學生就能理解老人這種矛盾的心理,蘊含著多么大的痛苦和辛酸啊!這就激發(fā)了學生對賣炭老人的深切同情,對當時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
媒體激趣
所謂媒體啟發(fā),主要是指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多媒體進行啟發(fā),如電化教學、是腦、幻燈、錄音等現(xiàn)代化教學工具。化抽象為具體,化靜為動,化遠為近,化復雜為簡單,圖文并茂,形聲結合。試想,在教高爾基散文詩《海燕》時配樂朗誦,比一般范讀效果會更佳。又如在教《小石潭記》時,如畫一幅“隔篁竹,聞水聲,”周圍“青樹翠蔓”,“中間”全以石為底,“魚兒在潭中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的小石潭的投影片、小石潭的方位、概、情趣就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如果用電視錄象或電腦媒體,色、形、聲結合,更有使我們有身臨其境之感。
對比激趣
教學中運用相互聯(lián)系而又容易混淆的知識引導學生進行正反對比和新舊對比,啟迪學生積極思維,在比較對比分析中加深理解,又在理解基礎上加深記憶。以《故鄉(xiāng)》一課為例,課文對閏土形象的描寫,可采用對比啟發(fā),分析時,教師提問:中年閏土與少年閏土對比,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少年閏土:“紫色的圓臉、紅和圓實的手”,說話滔滔不絕,說的都是海邊無窮無盡的稀奇事;中年閏土:“灰黃的臉”夾著“皺紋”,“松樹皮的手”,一個天真活潑的少年變成一個“木偶人”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多子、兵荒、苛稅等原因造成的。這樣一對比啟發(fā),學生對課文理解加深了。
4營造語文課堂良好氛圍
贊揚欣賞激趣法
人類本質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賞識。老師要關注學生成長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 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來的”。清代學者 顏元也說過:“數(shù)子一過,不如獎子一長。”這都是 講贊揚欣賞的激勵效用。 贊賞是廉價的,也是無價的。同學的掌聲,老師的贊揚,小小的獎品,都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力量的源泉。課堂上筆者采用多種表揚方式:或用贊許的口吻――“你說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 的象力真豐富!”;或用親切的動作――拍拍肩膀,輕 輕一點頭,微微一笑?-----每節(jié)課筆者盡量多贊賞 學生,不光贊賞一個兩個,而是贊賞一群一批,甚 至全班;不是虛偽的應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有了贊賞這一“添加劑”,學生在學習中就能 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的樂趣,課堂氣氛活 躍,學習效果好。
可以說,贊賞出創(chuàng)造力,贊賞出學 習興趣,贊賞出進步的學生,贊賞出有特點的學 生。通過贊賞融洽了師生關系,活躍了課堂氛圍, 激發(fā)了創(chuàng)造熱情,對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能力養(yǎng)成 起著十分明顯的促進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賞識學生對知識的 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賞識學生在學習過程及 方法上的優(yōu)良行為,還要賞識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 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xiàn)。蘇霍姆林斯基提醒我們 教育工作者:“請記住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p>
認真傾聽激趣法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多是老師掌握著“話語霸 權”,學生只能當作一個個容器,等著老師往里灌東西,可結果,園丁的辛勤,往往扼殺了學生的天 性,“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使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變成 了統(tǒng)一模式鑄造的標準件。新課標提出教師要多 傾聽學生的發(fā)言。筆者認為,學生“講”教師‘聽”。 有三大好處:一是通過“聽”可以使教師更好地了 解學生。筆者通過“聽”常常被學生天馬行空的想 象力、獨到深刻的見解、幽默睿智的語言所折服。 二是通過“聽”可以真正使教師領悟“教學相長”的 真諦。三是通過學生“講”教師“聽”,可以鍛煉學 生。學生越說越會說,越說越想說,越說越自信,課 堂成了他們發(fā)揮的舞臺,這更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 興趣,煥發(fā)出課堂的活力。
譬如在教魯迅先生的《雪》時,筆者讓學生找 出喜歡的句子,先在學習小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 流,一學生說:“我喜歡‘孩子們呵著凍得通紅,像 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個一齊來塑雷羅漢’,這 寫出了小孩天真活潑、充滿生機的情景,尤其是 ‘呵’字非常的形象、傳神、有趣。還有那‘紫芽姜一 般的小手’,很好玩?!碑敼P者一問什么是“呵”時, 大多數(shù)同學攏著兩手呵氣,一時課堂笑聲一片,活 力迸發(fā)。又如《兩小兒辯日》,幾乎都是學生在疏通 文意在爭辯。 新課程要求教師樹立“自主學習和協(xié)調學習” 的教育觀,由傳授知識向學生終生發(fā)展延伸。世界 教科文組織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 不會學習的人。而這種學生多講、老師多昕的教學 模式正是“授之與漁”“操練捕魚”的有效途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是學生做主角,極大地調動 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究興趣,使學生的學習 狀態(tài)保持活躍和熱烈,使語文課堂呈現(xiàn)無窮的活力與魅力。
相關文章: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上一篇: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下一篇:小學語文排序題方法技巧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