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學習方法>初中學習方法>初三學習方法>九年級語文>

中國智慧讀后感范文5篇

時間: 巧綿1291 分享

  《中國智慧》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精妙解析了中國原典的精髓。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讀《中國智慧》有感,歡迎大家閱讀,供您參考。

  中國智慧讀后感1

  《中國智慧》是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的最新力作。在這本書里面我們可以看到易中天教授向我們講述了六個方面內容,具體包括:周易的啟示、中庸的原則、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晉的風度、禪宗的境界。《中國智慧》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精妙解析了中國原典的精髓,確實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籍。

  這本書給我最深的印象是易教授對于詞語的解讀方法。通常情況下,當一個人闡述對一個詞語的理解時,他一般會費盡心思從正面角度羅列許多詞匯去描繪個人心中的見解。但易中天卻反其道而行之,從反面先說它不是什么,這樣一來就讓人們對于它是什么有了更清楚清晰的認識,這讓我不得不佩服有時語言的巧妙運用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中庸”一詞在文中,易中天是這樣評價的:第一,中庸是道德境界;第二,中庸是思想方法;第三,中庸是處世哲學;第四,中庸是做人藝術。

  我想“中庸”是一種品德,可能不適用于所有人。當你有了很高藝術成就,物質財富積累,那時“中庸”很值得你去品味。但年輕人就應該有拼勁,當然不是要去否認“中庸”,而是將其放在較次要的位置,因為“中庸”這個奇妙的東西必須隨著歲月積淀,人生閱歷的增長才能慢慢顯現(xiàn)出其自身的魅力。語言的暢談是自由的、無拘無束的。無論你對“中庸”一詞的見地如何,或推崇或反對,但你都要尊重“中庸”,因為它是中國智慧。

  其實“中庸”一詞是適中之道,不高調同時不走極端,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想來,倘若每個人都擺出一副傲視他人的架子高調行事,走著極端,誰都不愿承認理虧而退讓,這個社會沒有了包容,遇到一點小事就針尖對麥芒,產生口角,找這種趨勢發(fā)展,社會又談何“大愛”,又談何“和諧家園”。那些偉大的歷史學家,他們從不愿意別人稱自己是歷史家,仿佛那是對“歷史”這一字眼的大不敬。在浩大無垠的歲月長河中,他們更愿意成為為別人供給養(yǎng)料的的藻類。就如主持河南安陽殷墟考古發(fā)掘的李濟,使殷商文化傳說變?yōu)樾攀?,將中國歷史向前推移了數百年。但他卻視名利為糞土,堅持著對考古學的固執(zhí)。偉大的人通常甘做孺子牛,享受中庸,這也正體現(xiàn)出他們的卓越不凡。 如果身邊能有一個中庸的朋友就再好不過了,他不會因為你的地位身份高于自己,就諂媚奉承;他也不會因為你的地位身份低于自己,就輕視不屑。他總是不偏不倚、不卑不亢的對待身邊的朋友,那是正直的表現(xiàn),那是人文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而這就是中庸的價值。

  中庸游走于理想與現(xiàn)實之事,永不極端,那才是切實可行的。好人是什么?不是所有人都喜歡你,也不是所有人都不喜歡你,而是好人都喜歡你,壞人都不喜歡你。中庸是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認可你,也不是所有人都不認可你,而是領悟中庸之人都認可你,不甘于中庸之人都不認可你。

  另外,這本書還讓我加深了對《周易》的理解。

  眾所周知《周易》的思想是中國兩大學派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的核心——以人為本,以德治國,以禮維持秩序,以樂促和諧。它在傳承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上有著非常高的地位。

  《周易》是既講究自然事物發(fā)展的科學書,又是蘊含著“以不變應萬變”思想的哲理書。它告訴我們萬物都有陰和陽的屬性,而他本身是一個陰陽平衡的個體,正如男人屬于陽而女人屬于陰,但一個人只有達到陰陽平衡才是健康的。而“易”的思想還在于它認為事件的陰和陽都是等量的,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事物的發(fā)展陰和陽會此消彼長,進而發(fā)展成一個周期,并且循環(huán)往復。我想這就是世界的“道”,正如詩中所說的一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也好比是我們物理上學的能量守恒定律,化學中的質量守恒定理。用“變”的方法看世界,用變“的方法找規(guī)律,這種智慧一直延續(xù)到幾千年之后,我們一直用這樣的方法探索未知。

  雖然易中天的這本《中國智慧》對許多學派的思想方面解讀得并不算特別全面,但是作為一本國學入門的書是可以讓我們在短時間內對中國古代的一些大家思想有所了解的。

  中國智慧讀后感2

  眾所周知《周易》的思想是中國兩大學派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的核心——以人為本,以德治國,以禮維持秩序,以樂促和諧。它在傳承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上有著非常高的地位。

  我認為《周易》是既講究自然事物發(fā)展的科學書,又是蘊含著“以不變應萬變”思想的哲理書。《易經》告訴我們萬物都有陰和陽的屬性,而他本身是一個陰陽平衡的個體,正如男人屬于陽而女人屬于陰,但一個人只有達到陰陽平衡才是健康的。而“易”的思想還在于它認為事件的陰和陽都是等量的,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事物的發(fā)展陰和陽會此消彼長,進而發(fā)展成一個周期,并且循環(huán)往復。我想這就是世界的“道”,正如詩中所說的一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也好比是我們物理上學的能量守恒定律,化學中的質量守恒定理。用“變”的方法看世界,用變“的方法找規(guī)律,這種智慧一直延續(xù)到幾千年之后,我們一直用這樣的方法探索未知。

  中國智慧讀后感3

  今年是我第二次參加“我讀我悅”讀書活動了,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收獲。這次我讀的是易中天先生的《中國智慧》。說起易中天先生,想必大家對他在百家講壇中《品三國》這個節(jié)目略有耳聞,當年我也是因此而對這個家喻戶曉的人物產生興趣的。今天有幸閱讀到《中國智慧》一書,在書中還是能感覺到他一貫的風格,所以讀下來并不覺得吃力,你會覺得是一個大師在跟你對話,用最通俗易懂、風趣幽默的話語跟你講述他對諸子百家的思想精髓的理解。

  本書共分為六個章節(jié):周易的啟示,中庸的原則,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晉的風度和禪宗的境界。正如易中天先生在后記中提及的一樣,這六章分別是他對自己在福州、重慶、綿陽、咸寧、南京和黃石做的六場演講的記錄稿進行大幅度修改才公開出版的著作,總標題為《中國智慧》。然而《周易》、先秦諸子、魏晉玄學和禪宗是中華智慧中的精華,這樣走馬觀花般地淺嘗輒止自然難入方家法眼,但他仍舊希望我們這些只是想“觀其大略”的讀者能夠有所收獲。

  對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庸的原則一章。在講中庸是什么之前,得先講它不是什么。中庸不是老好人,不是和稀泥,更不是沒有原則。這也就是說,實際上,中庸的“中”就是不走極端,而“庸”就是不唱高調。然而,在漢代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孔子被神圣化,中庸被妖魔化,更因為這種對中庸的唱高調走極端的誤解,在,中庸的名聲很不好,什么騎墻啊、和稀泥啊、好好先生啊、沒有原則啊、各打五十大板等等,成為了當時很多人對中庸之道的理解。所以今日,我們應該恢復中庸的本來意義!把孔子從神壇上拉下來,中庸才能“去妖魔化”,才能恢復“常人之道”。

  其實古人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的用意也與中庸有幾分相似之處,他來告誡我們?yōu)槿瞬灰量?、處事不要過于嚴厲,否則,就像水過于清澈養(yǎng)不住魚兒一樣,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與之打交道。中庸一定是適中之道,世界上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而中庸就是最適合,也就是“無過無不及”。

  最后,我們再來談談怎么來踐行今日之中庸之道?書中提到一個辦法——權益?!皺嘁妗笔紫纫ゴ蠓判?,“大事經,小事權”;其次是得意忘形,“方向經,方式權”;再次是各行其是,“下級經,領導權”;最后是討價還價,“不能最好,就退而求其次”。其中經就是不變的,權就是要變的,有經有權,才是中庸。

  總之,今日之中庸之道,它是一種道德境界、一種思想方法、一種處事原則、更是一種做人一書。雖然中庸是中國智慧,但它也并非是唯一的智慧,在先秦諸子中,法家和道家就不主張。但至少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要學會用理性的思維去理解今日之中庸,辯證地思維去容納中國古今各個派別的智慧?;蛟S您會覺得易中天先生所談的《中國智慧》只是他的一家之言,但我仍然堅信,即便是這“一家之言”,也足夠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做出巨大的貢獻了,至少你我都從中收獲了我們想得到的“中國智慧”。

  中國智慧讀后感4

  這本《中國智慧》。本書分為六個部分,也是易先生六場講座整理后的講稿,分別是周易的啟示,中庸的原則,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晉的風度,禪宗的境界。其中這本書中所講到的《周易》分為《易經》和《易傳》,其最重要的意義,就在于提供了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也就是教會我們怎樣看問題。接下來我主要談一下我對《周易》這本書的感受。

  《周易》作為群經之首,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一本典籍,眾所周知《周易》的思想是中國兩大學派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的核心——以人為本,以德治國,以禮維持秩序,以樂促和諧。它在傳承千年的中華文明史上有著非常高的地位。

  《周易》是既講究自然事物發(fā)展的科學書,又是蘊含著“以不變應萬變”思想的哲理書。而“易”的思想在于它認為事件的陰和陽都是等量的,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事物的發(fā)展陰和陽會此消彼長,進而發(fā)展成一個周期,并且循環(huán)往復。我想這就是世界的“道”,正如詩中所說的一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也好比是我們物理上學的能量守恒定律,化學中的質量守恒定理。用“變”的方法看世界,用變“的方法找規(guī)律,這種智慧一直延續(xù)到幾千年之后,我們一直用這樣的方法探索未知。

  但是《周易》的辯證思想最多的是體現(xiàn)在道家學派之中,比如“塞翁失馬,焉知非?!?。任何事物都有其對立面,但很多時候我們卻只看到了其中的一面,卻忽略了它的另一面,從而可能導致我們的判斷失誤,不能夠很理性的去對待事情的本身。

  除此之外,我也很贊同《周易》中老子提出的“順應天時,無為而治”的觀點,大智若愚的處事,講求眾生平等,注重修養(yǎng)身息,讓人們能夠多元化發(fā)展。我覺得這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治理方法,似是無所為更是有所為。這里所見個的無為并不叫我們什么事情都不要去做,什么事情都不理,他更多的強調的是一種順其自然的靈性。

  這給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有了無比大的啟示,我們都知道有的人一生不停的追求遙不可及的完美,卻無法放慢自己的腳步去欣賞身邊的風景,蹉跎了歲月,浪費了青春。有人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獲得了財富卻遺失另一種快樂,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得到輝煌的榮譽,亦或是大量的物質財富,但是在追求的途中我們也可以獲得樂趣,享受人生,這也就是現(xiàn)在我們常說的知足常樂。

  讀書這種事情更多的是靠自己去領悟,就像易中天先生所說的“智慧與知識不同。知識屬于社會,智慧屬于個人;知識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啟迪。”這是易中天先生書中很經典的一句話,而我本人也已早早的把它作為激勵自己的一句話。

  中國智慧讀后感5

  原文有六大內容,我按自己的喜好重新排序。一、禪宗的境界 二、魏晉的風度 三、老子的方法 四、周易的啟示 五、中庸的原則 六、兵家的思考、心心相印,叫做“道體心傳”。于是菩提達摩就在中土開創(chuàng)了禪宗,成為中土禪宗的初祖,鼻祖。 中土禪宗的二祖是誰呢?慧可。 中土禪宗的第三祖,叫僧璨。 僧璨的法嗣(傳人),也就是中土禪宗的第四祖,是道信。 到七十多歲,道信圓寂了。衣缽傳給誰?弘忍。 六祖是誰呢?惠能,也有書上寫成慧能。神秀:“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惠能:“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北弊谝陨裥銥榇?,主張漸悟,就是一點一點地修,慢慢修成正果。 南宗以惠能為代表,主張頓悟 ,說白了就是“立地成佛”,沒有那么麻煩。

  所謂“魏晉風度”,看似荒誕或者匪夷所思,其實體現(xiàn)了一種價值觀,一種崇尚和追求,那就是:真性情,高智商,美儀容。魏晉風度,其實還要包括風采和雅量。風采與儀容有關,雅量與性情有關。真性情而有雅量,美儀容而有風采,則是因為智慧。政治黑暗,美就只在自然。禮教虛偽,美就只在天際。前途無望,美就只在當下。人生無常,美就只在當世。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執(zhí)無兵,乃無敵矣。禍莫大于無敵,無敵近亡吾寶矣。故抗兵相若,則哀者勝矣?!?這段話,加上解釋和串聯(lián),翻譯過來就是:用兵的人都說,我不敢主動進攻,只敢被動防守;不敢前進一寸,只敢后退一尺。因為真正懂得用兵的人,是以“慈愛、節(jié)制、不打第一槍”,為生死存亡之道、克敵制勝之寶的。于是,敵人打進來,想擺開陣勢,卻沒有武器可握。或者說,擺開陣勢,卻等于沒有陣勢;舉起胳膊,卻等于沒有胳膊;緊握武器,卻等于沒有武器。這就是“無人與之為敵”了……

相關文章

1.《蘇東坡傳》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5篇

2.林語堂作品《蘇東坡傳》讀后感5篇

3.《蘇東坡傳》讀后感優(yōu)秀作文10篇

4.蘇東坡傳1000字讀后感五篇

5.《蘇東坡傳》讀后感學生作文

6.《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體會范文

中國智慧讀后感范文5篇

《中國智慧》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精妙解析了中國原典的精髓。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讀《中國智慧》有感,歡迎大家閱讀,供您參考。 中國智慧讀后感1 《中國智慧》是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的最新力作。在這本書里面我們可以看到易中天教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文檔為doc格式

精選文章

  • 九年級語文必備知識點筆記
    九年級語文必備知識點筆記

    打盹會做夢,學習會圓夢。要想提高自身的學習成績,則需要實際行動起來,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學習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

  • 九年級語文知識點筆記
    九年級語文知識點筆記

    學習需要制定詳細的計劃,計劃本身對大家有較強的約束和督促作用,計劃對學習既有指導作用,又有推動作用。制定好的學習計劃,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

  • 九年級必考語文知識點
    九年級必考語文知識點

    學習必須與實干相結合。語文要想成績提高,多記多看多做題是錯不了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況且勤能補拙。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一

  • 2021教師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
    2021教師開學第一課心得體會

    學校將組織全體同學收看學習開學第一課,深化所學內容,不曉得今年的開學第一課觀看后能夠從中學習到什么呢?下面就是小編帶來的2021教師開學第一課心得

34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