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學反思范文
物理教學是青少年進入物理知識寶庫的啟蒙階段,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教學反思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范文一
第二學期很快進入二輪復習,經過一段的復習,學生中暴露出很多的問題,反思近一段的教學,自我認為今后的復習還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培養(yǎng)學生獨立審題的能力:
獨立審題,獨立地弄清物理情景、獨立地提取信息,這是學生必須具備的 基本的解題能力,也是近幾年高考命題所看重的熱點問題。近幾年信息題為高頻考點,目的就是考查學生是否具備獨立審題能力、是否能夠通過自己的閱讀理解,從中篩選出有用信息,進行求解。因此,在復習中,在分析例題或者講評試題的時候,教師要把審題的機會還給學生,讓學生養(yǎng)成對具體物理過程作具體分析的好習慣,學會分析物理情境、建立物理模型的思維方法,從讀題開始,獨立完成解題全過程,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獨立審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養(yǎng)成規(guī)范解題的習慣:
1、文字說明要清楚,說明研究的對象、研究對象、所處狀態(tài)、所描述物理過程或物理情境要點,關健的條件作必要的分析判斷,說明所列方程的依據及名稱敘述應有較強的邏輯性、條理性,要簡明、扼要,直奔主題。若計算結果有負號要說明負號的物理意義,說明矢量的方向。
2、主干方程要突出,主干方程是指物理規(guī)律、公式或數學的三角函數、幾何關系式等,因為在高考評卷中,主干方程是得分的重點,要寫出所列方程的依據,要列原始方程,列方程時要用題目所給的的符號能自己另用字母符號表示
3書寫布局要規(guī)范,文字說明的字體要書寫工整、版面布局合理整齊、詳略得當、言簡意賅、邏輯性強,就是要用最少的字符,最小的篇幅,表達出最完整的解答,使評卷老師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握你的答題信息。
三、在新課改的學習思想指導下,在高三的復習課上,我做了兩種課堂教學方式的嘗試:
1、充分發(fā)揮小組的作用,。在物理課的教學上,我在把問題交給學生的時候,常常會提這樣的要求:“這個問題等一下,我會找同學來說出它的解題思路(或答案),前提是這個組的同學必須要認同他!如果答案不正確,所有成員要一起受罰。結果任務一布置下去,教室內馬上就積極討論起來,結果往往都是他們能給在定的時間內得到統(tǒng)一的正確答案,這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合作能力,還能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
2、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上臺講課,面對同一個問題時,學生的解決方式也會是獨特的,往往是有很多種方法,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學生學會了更多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學物理的興趣。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范文二
平拋運動是曲線運動中兩個很重要的特例之一,也是最簡單的勻變速曲線運動。同時也是在學完《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后對《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應用。對以后學好天體運動中的宇宙速度起到引入性的作用。不僅在第五章的習題中經常用到平拋運動的知識,也是考試常考的內容,同時貼近生活,學生容易接受。如果能讓學生培養(yǎng)好一種思維方式,對后面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用到平拋運動的知識來解決問題起到啟下的作用。所以這一節(jié)的教學尤其重要,在此我對今天的教學提出以下幾點反思。
從演示實驗入手,使學生認識平拋運動是一種曲線運動,并清楚平拋運動的條件。后讓學生提出設想如何研究平拋運動。這樣的引入是比較合理,教學后從學生的反饋結果了解到效果不錯,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能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思維能力,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課堂上,大部分學生提出設想如何研究平拋運動的方案后,引導學生設計實驗以驗證假設的正確性,學生分組用平拋豎落儀進行實驗,在實驗過程中也有不少同學提出有建設性的問題,比如平拋物體的運動位移方向如何表示?在進行中也有同學操作不當而無法驗證設想,但是也不會有人提出解釋,這點也許就是我們學生最欠缺的。實驗完成后,證實了設想的正確,也對平拋物體的運動有了感性的認識。從課后的效果獲知,學生不僅掌握了所學的知識,同時也學到了科學的研究方法,最關鍵一點也是最有利的一點就是學生積極參與。
平拋運動比直線運動復雜,不容易直接研究它的速度、位移等的變化規(guī)律,需要將它分解成較簡單的運動來研究。在教學過程中先通過演示課本中的實驗,讓學生從觀察中總結出兩球總是同時落地,得出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上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結論,再結合頻閃照片使學生認識:平拋運動可以分解為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利用實驗事實得出結論,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應用力學的知識,分析平拋運動的受力情況,討論平拋物體為什么在豎直方向上做自由落體運動,使學生對平拋運動的理解深入一步。
最后在分析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時,講解完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還要再將這兩個運動合成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有助學生理解平拋運動可以分解為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也懂得它們各自的規(guī)律。但是他們在解題的過程中,總是只求出在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分運動,而沒有真正求出平拋運動的運動情況,所以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強調這點。拋體運動是曲線運動,是更為常見的運動形式。而對于曲線運動的研究,主要是采用等效的方法進行研究的,這也是物理學重要的思想方法。將這種物理思想貫穿于教學之中,對學生進行美育滲透,提高學生靈活處理問題的能力。
我覺得本節(jié)課最大的成功就在于通過問題的設置,讓學生明確了實驗探究的目的,從而調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熱情,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較大,無論是剛開始的理論分析還是實驗方法的設計、對實驗結果的預測以及對實驗結果的判斷方法的闡述上,學生的表現都可圈可點;其次是整節(jié)課教學過程比較流暢,遵循了實驗探究的一般流程:發(fā)現問題—提出猜想—實驗探究—規(guī)律總結—規(guī)律應用,這種探究流程也體現了物理思維之美,使學生掌握了科學的探究方法,才能學以致用。在規(guī)律總結完后,回過頭研究本課開始提出的問題,通過學生討論,自己提出解決的方法,加強了學生的合作交流,學會主動學習。學生通過討論,絕大多數同學按照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能夠解答出來。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引路人,避免了教師的包辦代替,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學生也能從中獲得成就感,從而強化學習的興趣。最后通過拓展一步,進一步加深平拋運動的理解。課堂上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生在理解接受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時相對比較輕松。
在平拋運動這節(jié)內容中,重要的不是平拋運動自身的運動規(guī)律,而是要通過研究平拋運動的思想方法來擴展思維,掌握各式各樣的曲線運動處理方法,即:“劃曲為直,一分為二”。只要掌握好這種方法,對于一般的曲線運動,我們都可以解決它。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滲透這種方法是難點,在講完平拋運動后,給出學生一個一般的曲線運動,學生只知道“劃曲為直,一分為二”,但是具體怎么樣來建立直角坐標系,怎么樣分解運動,分解運動后的分運動分別是什么樣的運動,即成為學生的攔路虎,一般對合力和初速度方向垂直的情況都比較容易解決,但是只要碰到初速度與合力的方向不垂直的情況,學生就比較難理解,這就需要老師不斷給學生強化曲線運動的處理方法,只要能處理好這個問題,我想大部分學都能很好的掌握本部分的內容。還有,在建立直角坐標系時,并非只有水平和豎直兩個方向,在沒有條件限制時,運動的分解是有無數種的,只是用不同坐標系分解后解決問題的難易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在解題時,應因題而異,選擇最好的,最簡單的解題方法。
縱觀整節(jié)課,自我感覺較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參與的較多,但離新課改的要求還差的很遠,在以后的教學中要不斷加強,盡最大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都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成為學習的主人。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范文三
一、新課程教學設計的幾個重要理念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教學中使學生產生認知需要的關鍵是問題情境。問題情境是有一定困難、需要學生經過努力獲取新知的學習情境。新奇的問題情境對學生具有較大的吸引力,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設計時要分析學習者的學習準備情況及其學習風格;要做學習內容分析,旨在規(guī)定學習內容的范圍、深度和揭示學習內容組成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以保證達到教學最優(yōu)化的內容效度;要運用各種可能的課程資源,為教學問題創(chuàng)設合適的情境,從而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為達成課程目標打下基礎。
(2)開展探究活動。 教學設計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學習者的學。教學活動的設計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引導學生明確重點問題。重點問題應根據課程標準,結合課程內容來確定,一節(jié)課可以有一個或多個重點問題。第二步,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圍繞重點問題展開探究活動,使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體驗過程與方法,受到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熏陶是教學設計的中心活動。在開展探究活動的過程中,應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設置一些子問題,分解難點,引導學生由解決子問題逐步過渡到重點問題,最終達到解決重點問題的目的。第三步,引導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重點問題。這過程不但可以鞏固新知識、擴展新知識、完善知識體系的建構,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獲得成功體驗。 評價與交流探究結果是進一步認識事物規(guī)律的必要過程。評價是為了促進發(fā)展。學生通過評價與交流,可以發(fā)現新的問題,吸取經驗教訓,改進探究,培養(yǎng)合作精神,更重要的一點是獲得成功的體驗。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當人的歸屬與愛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很難產生出強烈的認知需要。所以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也影響著學生的積極性。這其中,關鍵是引導學生樹立信心。當學生在學習上有了哪怕是小小的進步,也給予熱情的鼓勵。一句真誠的鼓勵話語,可能帶出一批好學生。一個鼓勵的目光,可能使這位學生終身銘記。
二、新課程教學設計的一般步驟
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tǒng)方法確定教學目標和分析教學問題,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我認為,新課程教學設計至少應包含下列步驟:(1)確定教學“三維”目標 (2)分析教學內容、確定重點問題 (3)分析學生狀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4)設計和選擇指導學生探究的教學策略 (5)設計和選擇指導學生完善知識結構的教學策略 (6)對教學設計的反思與評價
三、高中物理新課程教學設計案例
課題:高一新教材第一章第五節(jié)《速度改變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確定教學“三維”目標。 a、知識目標: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終
跟速度的改變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或相反時,結果是速度隨時間增加或減少。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變量的區(qū)別。 3、知道什么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知道勻變速直線運動是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變的運動。 b、能力目標: 通過對速度、速度的變化量、速度的變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較,提高學生的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c、德育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善于區(qū)分事物的能力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分析教學內容、確定重點問題。加速度是力學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運動學與動力學的橋梁,也是高中一年級物理課中比較難懂的概念,它比速度的概念還抽象。對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義的理解,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學生對“速度的大小與加速度的大小沒有直接的關系,速度變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這是本節(jié)的難點。
(3)分析學生狀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在引入加速度的說法時,基于學生接受能力不是太強,讓學生首先感受。讓他們感受的第一層是運動物體有速度,第二層是運動物體速度有變化,第三層是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化有快有慢。從而自然地引入“加速度”這個物理量來描述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化快慢程度。 [多媒體動畫]例舉物體的運動: ①火車進站,②公共汽車啟動,③騎自行車加速運動請學生觀察、分析得出:物體有速度、速度在變化。 [提問]:哪個物體的速度改變要快一些呢?[學生活動設計(分組討論)] 如果物體的運動速度同樣從
零加速到5m/s,運動時間有一定的差異,讓學生體會速度的變化有快慢問題。
(4)設計和選擇指導學生探究的教學策略。要得出加速度概念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分析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從何而來?大多數教師只是提供一堆現有數據給學生,由此歸納得出結論。這種方法雖然有效,但它缺乏科學性和可靠性,學生會誤以為教師在“造假”。為避免這種不必要的質疑,為了讓學生接觸科學的真實,應讓學生實際測量,現場采集數據。必須要設計一個實驗,在較短的時間內準確地測出一組速度值,然后學生才可以清晰地比較這兩個小球的速度變化的快慢情況。如何測出物體運動的速度呢?由于實驗室沒有現成的測速度的儀器。教材在第二章第一節(jié)才正式使用打點計時器探究小車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因此這里不宜使用打點計時器。所以,提供給學生的儀器是氣墊導軌和光電計時器,比較兩個小球的速度變化的快慢。教師向學生說明用擋光片的寬度除以時間即為物體在擋光處的瞬時速度,記下相鄰兩個光電門所記錄的時間,可以算出時間段,這樣既測出了某個位置的速度,又測出了兩個速度變化所用的時間,就可以比較速度變化的快慢了。 [學生活動設計(實驗操作)] ①在老師已介紹實驗裝置和實驗原理的基礎上,學生親自動手完成實驗操作并記錄數據。實驗中,一只小球在軌道上的速度在慢慢增大,另一只小球在軌道上的速度增大得較快。 ②分析實驗數據,定量比較單位時間內速度的改變量。對于比較速度變化的快慢該以什么為依據,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組長發(fā)表意見。教師引導,歸納得出加速度概念。
(5)設計和選擇指導學生完善知識結構的教學策略。引入加速度的概念后,通過有趣的實例體會加速度的實際應用。通過具體數據表格說明勻變速直線運動是加速度不變的運動。由于速度和加速度的重要性及其關聯(lián)性,應引導學生對速度、速度的變化量及加速度進行比較、分析,以期對它們有更深入的理解??梢杂谜n堂討論的方式向同學們強調兩個問題:第一,速度、速度變化的大小和加速度的物理意義是完全不同的,速度變化大的加速度也不一定大,還要看這一變化所用的時間;第二,加速度的大小與速度的大小沒有任何直接關系,高速公路上高速勻速行駛的汽車,它的加速度為零。暫時回避幾個問題: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矢量,如何判斷方向的問題應暫時回避,注意循序漸進,不要求過高的理解,待引出牛頓第二定律再研究;第二,不宜提“速度變化的快慢”,包括“速度方向變化的快慢”。
(6)對教學設計的反思與評價。
到這里,本節(jié)課的設計思路已基本形成,即:學生主觀感受──猜想與假設──實驗測量──分析數據──得出加速度的概念──對加速度的理解。這一條探究之路很好地落實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加速度的概念及理解。讓學生用探究的方法,體驗加速度概念的建立過程,應當是學生掌握加速度概念的最有效途徑。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范文四
3月30日上午10點,我在東山中學完成了學員匯報課。通過自己課堂上的教學體驗和各聽課老師的點評,我感覺收益良多,在肯定自己工作上一些優(yōu)點的同時,也暴露出自己存在的一些不足。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主要突出以下幾個方面:一、授課思路清晰明了,學生理解起來容易;二、注重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做到以教師引導為主,學生全程參與,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都注重發(fā)揮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動性;三、注重課堂氣氛的調動,從課前的引入到各部分內容的過渡都力求做到自然、有趣,尋求課堂的“笑點”,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四、做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握課堂講解的深度及課堂練習的難度。
在不足方面,許多老師都提到語言的嚴謹性和規(guī)范性。這點確實也是我缺乏的一個方面。物理這門學科,在描述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的過程中都需要注重語言的嚴密性與規(guī)范性,只有正確表述才能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分析和理解。在其他細節(jié)上我還要再進行琢磨,例如在講引力常量時,除了介紹卡文迪許的實驗外,還可以向學生介紹實驗室的榮譽,讓學生知道該實驗培養(yǎng)了許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是舉世聞名的“諾貝爾獎?chuàng)u籃”。這樣可以啟發(fā)學生對自然科學的求知欲,引導學生投身科學研究的興趣。另外,在教學中要將物理方法與思想介紹給學生,例如,牛頓的萬有引力是將軌跡看做是橢圓軌道得出的;扭秤實驗應用了放大思想等。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針對自身存在的不足,勤加鍛煉,從基本工做起,從細節(jié)處花心思,不斷使自己的教學水平等到提高。
高中物理教學反思范文相關文章:
4.高中物理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