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數(shù)學必修的章節(jié)知識點歸納
端正思想,認真看書,全面掌握,并結(jié)合其它資料和練習,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從而為提高解題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高三數(shù)學必修的章節(jié)知識點歸納,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高三數(shù)學必修的章節(jié)知識點歸納1
1.復數(shù)及其相關概念:
(1)虛數(shù)單位i,它的平方等于-1,即i2=-1.
(2)復數(shù)的代數(shù)形式:z=a+bi,(其中a, b∈R)
①實數(shù)——當b = 0時的復數(shù)a + bi,即a;
②虛數(shù)——當b≠0時的復數(shù)a + bi;
③純虛數(shù)—當a = 0且b≠0時的復數(shù)a + bi,即bi.
④復數(shù)a + bi的實部與虛部—a叫做復數(shù)的實部,b叫做虛部(注意a,b都是實數(shù))
⑤復數(shù)集C—全體復數(shù)的集合,一般用字母C表示.
⑥特別注意:a=0僅是復數(shù)a+bi為純虛數(shù)的必要條件,若a=b=0,則a+bi=0是實數(shù)。
2.復數(shù)的四則運算
若兩個復數(shù)z1=a1+b1i,z2=a2+b2i,
(1)加法:z1+z2=(a1+a2)+(b1+b2)i;
(2)減法:z1-z2=(a1-a2)+(b1-b2)i;
(3)乘法:z1·z2=(a1?a2-b1?b2)+(a1?b2+a2?b1)i;
(4)除法
(5)四則運算的交換率、結(jié)合率;分配率都適合于復數(shù)的情況。
注意:復數(shù)的加法、減法、乘法運算與實數(shù)的運算基本上沒有區(qū)別,最主要的是在運算中將i2=-1結(jié)合到實際運算過程中去。
如(a+bi)(a-bi)= a2+b2
5.共軛復數(shù):兩個實部相等,虛部互為相反數(shù)的復數(shù)互為共軛復數(shù)
6.復數(shù)的模
根據(jù)兩個復數(shù)相等的定義,設a, b, c, d∈R,兩個復數(shù)a+bi和c+di相等規(guī)定為a+bi=c+di?a=c且b=d,特別地a+bi=0?a=b=0.
兩個復數(shù)不能比較大小,只能由定義判斷它們相等或不相等。
高三數(shù)學必修的章節(jié)知識點歸納2
軌跡,包含兩個方面的問題:凡在軌跡上的點都符合給定的條件,這叫做軌跡的純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軌跡上的點都不符合給定的條件,也就是符合給定條件的點必在軌跡上,這叫做軌跡的完備性(也叫做充分性)。
一、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基本步驟。
1.建立適當?shù)淖鴺讼?,設出動點M的坐標;
2.寫出點M的集合;
3.列出方程=0;
4.化簡方程為最簡形式;
5.檢驗。
二、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軌跡方程的方法有多種,常用的有直譯法、定義法、相關點法、參數(shù)法和交軌法等。
1.直譯法:直接將條件翻譯成等式,整理化簡后即得動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譯法。
2.定義法:如果能夠確定動點的軌跡滿足某種已知曲線的定義,則可利用曲線的定義寫出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定義法。
3.相關點法:用動點Q的坐標x,y表示相關點P的坐標x0、y0,然后代入點P的坐標(x0,y0)所滿足的曲線方程,整理化簡便得到動點Q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相關點法。
4.參數(shù)法:當動點坐標x、y之間的直接關系難以找到時,往往先尋找x、y與某一變數(shù)t的關系,得再消去參變數(shù)t,得到方程,即為動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參數(shù)法。
5.交軌法:將兩動曲線方程中的參數(shù)消去,得到不含參數(shù)的方程,即為兩動曲線交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軌法。
求動點軌跡方程的一般步驟:
①建系——建立適當?shù)淖鴺讼?
②設點——設軌跡上的任一點P(x,y);
③列式——列出動點p所滿足的關系式;
④代換——依條件的特點,選用距離公式、斜率公式等將其轉(zhuǎn)化為關于X,Y的方程式,并化簡;
⑤證明——證明所求方程即為符合條件的動點軌跡方程。
高三數(shù)學必修的章節(jié)知識點歸納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邊a和邊c的夾角
圓的標準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圓心坐標
圓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拋物線標準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側(cè)面積 S=c_h 斜棱柱側(cè)面積 S=c'_h
正棱錐側(cè)面積 S=1/2c_h' 正棱臺側(cè)面積 S=1/2(c+c')h'
圓臺側(cè)面積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積 S=4pi_r2
圓柱側(cè)面積 S=c_h=2pi_h 圓錐側(cè)面積 S=1/2_c_l=pi_r_l
弧長公式 l=a_r a是圓心角的弧度數(shù)r >0 扇形面積公式 s=1/2_l_r
錐體體積公式 V=1/3_S_H 圓錐體體積公式 V=1/3_pi_r2h
斜棱柱體積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積, L是側(cè)棱長
柱體體積公式 V=s_h 圓柱體 V=pi_r2h
兩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