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學習方法>各學科學習方法>語文學習>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文章

時間: 淑航658 分享

  閱讀能夠陶冶人們的情操。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語文閱讀理解文章以供大家學習。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文章(一)

  所謂的“世界末日”——地球會徹底毀滅,這并非完全源于瑪雅預言,而是綜合了古代和現(xiàn)代多種文化和宗教傳說而產生的。墨西哥碑銘專家歐布萊孔·克萊林曾表示,瑪雅人從未預測“世界末日”,他們留下的文字記載有10000多條,其中只有一條談到2012年,而且這段文字的真實含義是:人們將經歷187.2萬個日子來到2012年12月21日,這一天,神將從天而降。就連現(xiàn)代瑪雅人、危地馬拉的瑪雅長老皮克頓也表示,他們所說的2012年,指的是人類在精神與意識方面的覺醒及轉變,從而進入新的文明。

  盡管科學家、文化學者和瑪雅人都否認“世界末日”之說,但有電影《2012》的推波助瀾,加上最近世界上發(fā)生的種種巨大的自然災難,這一切都不時地讓人們對“世界末日”的到來產生一種迫近感。

  以去年發(fā)生的日本大地震為例,震級為里氏9級,大地震引發(fā)海嘯,導致福島核電站核泄漏,其場景不由得令人想起末日的景象。作為最難以預測和控制的自然災害,地震造成的傷亡往往猶如世界末日的來臨。歷史上,1556年1月23日,中國陜西華縣發(fā)生8.0級大地震,死亡人數(shù)達83萬余人。地震有感范圍波及了大半個中國,這是迄今人類有歷史記載的死亡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地震。

  人類經受的災難不止是地震,美國“卡特里娜”颶風、印度洋大海嘯等等災害都觸目驚心,而重大疾病的迅速傳播和流行同樣是人類面臨的巨大災難。

  “世界末日”其實一直是人類夢魘和現(xiàn)實的復合體,人類在面臨無法征服的疾病和難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災害時,尤其如此。歷史上曾有過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都奪走了數(shù)千萬乃至上億人的生命。其中,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歐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當時的歐洲人認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來。

  而有些研究人員從“世界末日”的預言引申出了比較靠譜的種種巨大災難的誘因:氣候變暖、機器人進攻、核戰(zhàn)爭和核災難、全球性流行病大爆發(fā)、行星撞擊地球等等。

  為了避免各類自然災害及人為災難讓人類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資建造了一個巨大的“末日種子庫”。這個種子庫在距離北極點約1000公里斯瓦爾巴群島的一處山洞中,可儲存450萬種約20億粒主要農作物的種子樣本。該種子庫也堪稱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儲存庫,其安全性堪比美國國家黃金儲藏庫,甚至可以抵御地震和核武器。

  建造“末日種子庫”,只不過是人類因氣候變化可能造成大災難的一種“備份”做法。真正防范“世界末日”的做法應當是,減少自身的溫室氣體排放、削減和銷毀核武器、嚴格保證核能的和平利用、研究防范小行星撞擊地球的科學預警和預防措施等。

  以核武器和核事故為例,早在多年前,科學家就計算出,美、俄等國家研制的核武器足以毀滅地球三四次。即使是沒有核戰(zhàn)爭,如果沒有安全保障,人類和平利用核能也處于巨大的毀滅性危機中,蘇聯(lián)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和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就是先例。

  據(jù)國際原子能機構統(tǒng)計,目前全球有450個核電站,而人們對核電站產生的乏燃料尚無法妥善處理,這些核電站和它們的乏燃料就構成了一個巨大的危險因素。如果不能保證核電站的安全,人類就可能處于巨大災難甚至“世界末日”的威脅之中。

  所以,“世界末日”并非只是個“傳說”,但鎖緊“世界末日”大門的鑰匙最終還是掌握在人類自身的手中。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文章(二)

  4月11日,經過歷時153天、行程4億公里的飛行,歐洲航天局“金星快車”探測器成功進入環(huán)金星橢圓形軌道,開始撩起金星神秘面紗之旅。

  古希臘人稱金星為阿佛洛狄忒,是代表愛與美的女神。而古羅馬人把這位女神稱為維納斯,于是金星也被稱為維納斯。這位維納斯被濃霧遮蓋,人們難以認清其真正面目。在金星大氣中,95%以上為二氧化碳,同時還有一層厚達20到30公里的由濃硫酸組成的濃云。

  有人稱金星是地球的姐妹星,確實,從結構上看,金星和地球有不少相似之處。金星的半徑約為6073公里,只比地球半徑小300公里.體積是地球的0.88倍,質量為地球的4/5,平均密度略小于地球。不同的是,金星表面溫度平均高達465攝氏度,而且濃密的云霧和二氧化碳使金星不容生命存在。為什么地球匯聚了繁衍生命的所有必要條件,而金星卻赤熱炎炎又令人窒息呢?科學家認為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金星的大氣。歐洲航天局選擇了大氣作為研究金星的切入點,這也正是與以往金星探測的不同之處。

  “金星快車”對金星為期486天的探測,主要任務是:解開金星大氣上層圍繞金星快速旋轉以及金星兩極地區(qū)強旋渦形成之謎;金星全球氣溫平衡狀況和金星溫室效應的形成機制以及金星溫室效應的作用;金星云層的結構及動態(tài)發(fā)展,研究較早前在其云層上部發(fā)現(xiàn)的神秘紫外線斑;金星大氣隨高度增加而發(fā)生的成分變化;金星大氣如何與金星表面相互影響,太陽和風是如何影響金星大氣;在不同的高度上,云和霧怎樣形成和變化;大氣層的化學狀態(tài),并觀測金星氣候變化。

  要完成上述使命,首先要確保飛船準確進入環(huán)繞金星的軌道。入軌前,“金星快車”的速度相對于金星來說達到了每小時2.9萬公里。為了使探測器更容易被金星引力場“俘獲”,以進入環(huán)金星軌道,“金星快車”啟動了主發(fā)動機進行減速,將速度減至每小時1.5萬公里,主發(fā)動機運行50分鐘后關閉,“金星快車”成功入軌。這一過程充滿風險,減速太強或太弱都可能導致失敗。

  “金星快車”將在目前離金星較遠的軌道運行9天后,逐漸接近金星,以便于5月7日轉入為其科學探測任務而選定的橢圓形軌道,它最遠距金星表面6.6萬公里,最近只有250公里,金星在此飛行一圈需要24小時。隨后裝在“金星快車”上的7套尖端探測設備全面啟動,將對金星的結構、化學成分及大氣進行詳細探測。這一任務周期至少持續(xù)2個金星日,相當于486個地球日。

  歐洲航天局將這7套探測設備視為法寶,其中的3套為“火星快車”探測設備的改進版,2套為“羅塞塔”彗星探測器探測設備的改進版。“金星快車”是歐洲首個金星探測器,于去年11月9日自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fā)射場搭乘“聯(lián)盟”運載火箭升空。“金星快車”的研發(fā)工作耗時4年,由于其部分結構取材于“火星快車”,加上循環(huán)利用原有探測設備,造價大為減少,僅為2.2億歐元,而“羅塞塔”彗星探測器的造價則高達10億歐元。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文章(三)

  人類體能的極限在哪里?近百年來,人們總是希望通過田徑運動來不斷挖掘它,因為這項運動屬于體能主導類快速力量性運動。

  從生物學角度來看,人體運動能力受身體形態(tài)、生理機能和運動素質制約,必然是有極限的。但是,很多記錄仍不斷被打破,特別是“飛人”大戰(zhàn),男子100米跑的世界記錄在近7年就5次被刷新,今年北京奧運會,博爾特在“鳥巢”更是跑出了令人驚嘆的9.69秒。

  那么,100米的世界記錄就可以無限刷新了?德國運動極限領域的專家約翰·安馬爾則不以為然。他將1056名男子選手和1024名女子選手的最好成績輸入計算機后預測出男子100米世界記錄可能永遠無法達到9.20秒。而上世紀70年代,美國生物機械學博士吉迪恩·阿里爾就從人體工程學角度預言,超過某個臨界就可能導致運動員骨頭斷裂和關節(jié)組織脫離,這個臨界點是9.64秒。他根據(jù)人體對抗空氣阻力和體重對地面作用后的反作用力等因素計算,人以這個速度跑步尚不會引起肌肉損壞,而一旦超過這一極限,肌肉就有斷裂的危險。然而,法國的佩龍內特和蒂博博士通過計算機得出的結論卻是到2040年人類100米可以達到9.49秒。英國的安德魯也做了一個統(tǒng)計學分析,他預測2156年男子100米能達到8.098秒,而女子100米將超過男子達到8.079秒。當然,這些都只是預測。每個世界記錄誕生之初都有人覺得極限近在咫尺,但1936年杰西·歐文斯百米的10.2秒和2006年7月12日劉翔110米欄的12.88秒都已經先后作古。那么,人類體能的極限究竟在哪里?

  不可否認,在田徑運動競賽規(guī)則不變的情況下,每個項目都應該有一個極限成績,而成績取決于兩方面:運動員自身的競技能力以及場地、器材、氣候和人文環(huán)境等。毋庸置疑,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對提高運動成績起了重要的作用,例如撐竿跳高。布勃卡使用先進的玻璃纖維竿創(chuàng)下的6.14米的世界記錄就比金屬竿時期的記錄提高了1.32米。但是科技因素在提高成績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錦上添花,運動員的競技能力才是核心動力。例如男子100米世界記錄最近幾年多次被牙買加選手刷新,就反映出牙買加黑人運動員在短跑方面所具有的獨特天賦。這種生物學因素往往是科技力量難以左右的,因為科技更多地體現(xiàn)在改變運動員的訓練手段、訓練后的醫(yī)療恢復和比賽的裝備等。極好的身體素質、卓越的運動才能,加上科學的訓練方法和不斷更新的器材設備,很難預測未來的記錄能達到多少。事實上,極限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類追求極限的過程。

363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