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荷塘月色課時訓(xùn)練及答案
《荷塘月色》是中國文學(xué)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xué)時所寫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學(xué)語文教材而廣為人知,是現(xiàn)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接下來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你整理了高中語文荷塘月色課時訓(xùn)練及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語文荷塘月色課時訓(xùn)練及答案一、基礎(chǔ)鞏固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煤屑(xiāo)媛女(yuàn)
蓊郁(wěnɡ) 顫動(zhàn)
B.踱步(duó) 船棹(zhào)
噩夢(è) 獨(dú)處(chù)
C.彌望(mí) 霎時(shà)
歌曲(qǔ) 纖繩(qiàn)
D.驚詫(chà) 斂裾(jū)
負(fù)荷(hé) 參與(yù)
【解析】 A項,屑xiè,顫chàn;B項,處chǔ;D項,詫chà;荷hè。
【答案】 C
2.下列詞語中書寫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裊娜 梟雄 嘻笑 西州曲
B.泄氣 傾瀉 蛙聲 凝碧
C.幽僻 點綴 緲?!〉胗?/p>
D.豐姿 酣眠 斑駁 沒精打彩
【解析】 A項,“嘻笑”應(yīng)為“嬉笑”、“西州曲”應(yīng)為“西洲曲”;C項,“緲茫”應(yīng)為“渺茫”;D項,“沒精打彩”應(yīng)為“沒精打采”。
【答案】 B
3.下列句中加點的熟語使用不當(dāng)?shù)囊豁検? )
A.河邊樹木猶如纖細(xì)的睫毛,給湖濱增添了美麗的流蘇,蓊蓊郁郁的群山則成了湖濱垂懸的眉毛。
B.寂靜的黑夜里,隱隱約約聽到樓下有小女孩的答應(yīng)聲。
C.剛從中國回來的休斯敦火箭隊似乎遇到了時差反應(yīng),隊員在19日的訓(xùn)練中顯得沒精打采,無法集中精力完成訓(xùn)練任務(wù)。
D.對犯錯誤的學(xué)生,李老師總是循循善誘,不勝其煩地做耐心細(xì)致的思想工作,從不呵斥打罵,深受學(xué)生的愛戴。
【解析】 A項,蓊蓊郁郁:形容樹木茂盛的樣子。句中用于形容“群山”,恰當(dāng)。B項,隱隱約約:①看起來或聽起來不很清楚;②感覺不很明顯。句中形容小女孩的答應(yīng)聲,恰當(dāng)。C項,沒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勁頭。句中形容隊員訓(xùn)練的精神狀態(tài),恰當(dāng)。D項,不勝其煩:煩瑣得使人受不了。與句中耐心細(xì)致做思想工作的語境不符。
【答案】 D
4.(2012·韶關(guān)質(zhì)檢)下列各句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朱自清是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其散文樸素縝密,清雋沉郁,語言洗練,文筆清麗著稱,極富有真情實感。
B.隨著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迅猛發(fā)展對信息流通形式形成的巨大刺激,產(chǎn)生了網(wǎng)絡(luò)互動這個平臺,開拓了民意表達(dá)的公共空間,增強(qiáng)了政府和人民的良性互動。
C.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lǐng)土。日本兩名地方議員的行徑嚴(yán)重侵犯了中國領(lǐng)土主權(quán),中方已向日方提出嚴(yán)正交涉的強(qiáng)烈抗議。
D.會議圍繞充分發(fā)揮學(xué)生信息員的作用、加強(qiáng)教學(xué)質(zhì)量監(jiān)控、促進(jìn)教風(fēng)和學(xué)風(fēng)建設(shè),健全了學(xué)生信息源組織結(jié)構(gòu),布置了今年評教評學(xué)的主要工作。
【解析】 A項,成分贅余,刪去“著稱”。B項,搭配不當(dāng),前一分句改為“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的迅猛發(fā)展對信息流通形式形成了巨大刺激”,“開拓”前加“這一平臺”。D項,成分殘缺,在“學(xué)風(fēng)建設(shè)”后加“等議題”。
【答案】 C
5.(對應(yīng)本課“重難突破”第1題)詩人宋祁寫過一首《欄花》,其中四句“東城漸覺風(fēng)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請分析“紅杏枝頭春意鬧”此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dá)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用了通感的手法。將視覺中的“紅杏”與聽覺和視覺中的蜂蝶在花叢中起舞,嗡嗡嚶嚶的聲音溝通了,因此,用“鬧”將春天的景物寫活了。
高中語文荷塘月色課時訓(xùn)練及答案二、課內(nèi)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6~9題。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fēng)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6.指出下列比喻句的相似點。
(1)月光如流水一般。______________。
(2)(葉子和花)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兩者都有“流瀉”的特點。(2)兩者都有朦朦朧朧、不甚清晰的特點。
【答案】 (1)月光的流瀉與流水的流瀉相似
(2)葉子與花在薄霧中朦朦朧朧的狀態(tài)同夢境中朦朦朧朧的狀態(tài)相似
7.“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fēng)味的”在這里是打了個比方,那么“酣眠”在文中指什么?“小睡”又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這句話是用來說明月亮是不是朗照給人的不同感覺。
【答案】 酣眠指滿月的狀態(tài)。小睡指月亮被淡淡的云籠罩著若明若暗,不能朗照的狀態(tài)。
8.文中畫線的句子,可否如下顛倒?為什么?
斑駁的參差的黑影
稀疏的楊柳的彎彎的倩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從文中所寫景物的特點和描寫的順序來分析理解。
【答案】 不可以。“參差”指高高低低,“斑駁”指顏色不均,這是從大處到細(xì)處的描寫,如果顛倒了,意思雖沒有多大妨礙,但有一點無序的感覺。而第二句一變,意思就不同了。原句“彎彎”是修飾“楊柳”的;“稀疏”是形容“倩影”的,且與“斑駁”遙相呼應(yīng),一個色彩“淡”,一個色彩“濃”。一改就沒有了原句的神韻。
9.“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畫”改為“印”好不好?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畫”與“印”的區(qū)別在于一個富有動感,一個讓人感覺死板,此處所寫景象是富有動感變化的。
【答案】 不好。“畫”,濃淡相宜,有動感;而“印”則顯得死板,不靈活,且“黑影”與“倩影”本來也是在變化的。
高中語文荷塘月色課時訓(xùn)練及答案三、課外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0~13題。
又見荷塘月色
吳兆民
?、俳裢砩希医K于來到了清華園的荷塘,可是來遲了,已不見滿塘的荷花荷葉。但月光很好,依然能伴我追尋當(dāng)年朱自清的足跡,也不能不說是非常愜意的事。
?、诤商吝呺S風(fēng)飄拂的楊柳,有好些一定目睹過朱自清的身影,那情意眷眷的樣子就是對故人的懷念吧?;椟S的路燈把柳影映射到荷塘里,讓人覺著塘中漂動著簇簇水草。我的身影則在這水草上滑過。今晚雖不是滿月,但它的清輝似乎不減當(dāng)年,把眼前的荷塘盡情傾灑。
?、酆商辽想m然不見了荷花,但讓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因為朱自清已將它牢牢根植于人們的頭腦里:我已從想象中活生生移植其上??窗?,這滿塘裊娜地開著、羞澀地打著朵兒的不是荷花嗎?那層層疊疊鋪展在那里的不是荷葉嗎?月光正像當(dāng)時那樣流瀉在荷花荷葉上,微風(fēng)在那里吹拂,依然將那清新的荷香彌散。
?、芮懊媸鞘皹蛄?。站在橋邊向荷塘對面望去,近春園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樹木蓊蓊郁郁,白楊樹最為高大。它的身影連同高處叢生的灌木被月光切割在塘水中,顯得黝黑而錯落。
?、菸已刂吝呂羧盏男∶盒悸废蚯?。幾盞溫和的路燈緊貼荷塘小路亮著,倒映在水里的顯出一束束昏黃,把荷塘小路照得分明。左邊是一列高高土坡,上面是密植的森森柏樹,黑壓壓一路綿延。荷塘那邊,月亮透過擺動著的高大樹枝不時瞟我一眼。
?、扪矍暗纳彉虬血M長的荷塘分成兩半,稀疏的殘荷漂浮在荷塘上,令我心生幾許凄涼。走過蓮橋,拐過小彎,我走進(jìn)了近春園遺址深處,置身高高的白楊樹下。眼前一片開闊地平展展的,月光輕灑,充滿空靈,草坪黑青黑青,上面有不少落葉。前面豎立著一塊碑石,記載著近春園歷史。后面小土坡的“荷塘月色”亭,顯得有些靜穆。月光在靜靜往這里揮灑,近處的一切都給抹上了清靈靈的光彩,我也被其細(xì)心涂抹。我看看月光給我的身影,又不禁抬眼凝望天上的明月,它竟是那樣邈遠(yuǎn)、透亮而圣潔,讓人的心胸霎時跟著坦蕩起來。極目遠(yuǎn)望,未見昔日那只有些大意的一帶遠(yuǎn)山,恐是讓長高了的樹木遮住了吧。
⑦75年前那個夜晚,朱自清獨(dú)自一人來到這月下荷塘,一腔心緒凝結(jié)于荷花明月,一腔情感在這里傾瀉,一生操守在這里坦白!要清潔,不要朽污;要清直,不要屈從:要清苦,不要奢靡——做一個清清白白、堂堂正正、樸樸素素的人,做一個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有益于民族的人。在那腥風(fēng)血雨的歲月,有多少人經(jīng)受不住磨難變節(jié)了,經(jīng)受不住誘惑茍且了,經(jīng)受不住清貧頹廢了;而你沒有。為了民族,為了家庭,也為了自己,你活出了尊嚴(yán)。那個夜晚,你一人在這里的默想和表白,說不上莊嚴(yán),充其量只是幾天后以《荷塘月色》藝術(shù)地向世人作了昭告;但你此后卻真切地用自己的生命實踐。沒有哪一個要求你去這樣做,也沒有哪一個去監(jiān)督你這樣做。你靠的完全是自覺、意志、風(fēng)范。你雖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壯舉,卻在貧病交加之際寧可餓死也不領(lǐng)美援面粉,成了承載一個民族的氣節(jié)、尊嚴(yán)和大義的人。也許有人不屑,也確實有人不屑,但這反而襯托出你的崇高,因為那些不屑者不是同類。
⑧這樣想著的時候,陣陣清寒和陰森不知從何方向我襲來,又想到這遺址就是八國聯(lián)軍焚燒圓明園而殃及近春園使之成為“荒島”的地方,我再也受不住四圍的清寒和陰森,只好回轉(zhuǎn)到有路燈的荷塘邊。放眼荷塘,只剩我一人。
?、嵛以诤商吝吢?,回首荷塘上空,正有一束綠色聚光在不停旋掃。畢竟是現(xiàn)代文明社會了!我望望天上明月,又看看水中殘荷,總是不能釋懷。
⑩社會發(fā)展了,人還要不要操守?融入現(xiàn)代文明,民族還要不要?dú)夤?jié)?現(xiàn)實中的許多人和事都作否定性回答。朱自清雖是舊時代知識分子,尚且堅守操節(jié),潔身自好,成為一代楷模。就是這荷塘里的荷花也葆有自我凈潔、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質(zhì)。作為領(lǐng)受現(xiàn)代文明熏陶的人,為什么就不能自我凈持、自守律令、潔身自好?作為融入現(xiàn)代文明的民族又豈能不固守氣節(jié)?我們必須重新審視人之為人這一陳舊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題,回到人之為人的本性上來:無論何時都不能消解、滅絕人的本性。不斷溫習(xí)、時時記取75年前那份富有藝術(shù)魅力和人文情懷的深情告白,是回復(fù)我們?nèi)吮拘缘囊粍┝妓帯?/p>
⑪荷塘上的清風(fēng)在月光輝映下吹拂著我,不斷清理著我的思緒。我下意識地看著眼前的一切。荷塘還是那個荷塘,月色還是那樣的月色,可我的內(nèi)心卻歷盡滄桑。今晚曲曲折折的荷塘路上,雖然不見先人踽踽獨(dú)行的風(fēng)采,卻留下了我深深的思考。
10.第②段中“我的身影則在這水草上滑過”,“滑”能不能改為“掠”?為什么?結(jié)合上文說說為什么會有“滑”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分析出“滑”字所修飾對象的特點和其中所蘊(yùn)涵的感情。
【答案】 不能。因為“滑”寫出了“我”身影緩慢、靈巧的情狀。“滑”的效果:一方面寫出了由于路燈的映照,“我”的身影更顯輕捷之狀,另一方面暗含了“我”對朱自清先生深切的懷念之情。
11.在第⑧段中,作者為什么說“我再也受不住四圍的清寒和陰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⑧段開頭一句“這樣想著的時候”中的“這樣”表明這是其中一個原因,其關(guān)鍵信息要到第⑦段中去篩選。第⑧段中“又想到”表明這是另一個原因。
【答案】 (1)先生高尚人格的影響;(2)遺址是曾遭八國聯(lián)軍焚燒的地方。
12.作者在第⑩段中說的“無論何時都不能消解、滅絕人的本性”指的是什么?作者為什么說這是“陳舊而又永恒的人生命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答案的要點要從這段文字中去提取,文章贊揚(yáng)的是朱自清的品質(zhì),荷與人在文中融為一體,“本性”在文中具體指朱自清先生所代表的一種精神。解答第二問時需要注意“陳舊”和“永恒”的含義。
【答案】 (1)自覺地固守民族的氣節(jié)、尊嚴(yán)和大義,堅守節(jié)操,潔身自好。(2)因為過去的人要面對這一問題,現(xiàn)在的人仍然需要面對并且回答這一問題。
13.從全文看,作者采用虛寫手法“移植”了朱自清先生先前描寫的美景,作者描寫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要答出“移植”了朱自清先生文中的哪些景物,然后聯(lián)系文章的主旨——頌揚(yáng)人的精神去分析其作用。
【答案】 描寫了飄拂的楊柳、映射的路燈、月光下的灌木以及荷塘縱深處的景致。描寫這些景物是為了表達(dá)作者對朱自清先生的懷念和尊敬,倡導(dǎo)人們要做朱自清那樣的有民族氣節(jié)、尊嚴(yán)和大義的人。
猜你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