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各學科學習方法 > 語文學習 > 蘇教版高一語文必修1期末復習試題及答案(2)

蘇教版高一語文必修1期末復習試題及答案(2)

時間: 朝燕820 分享

蘇教版高一語文必修1期末復習試題及答案

  二、深層探究

  5.荀子主張“學不可以已”,這個“學”指“學習”,但是他到底“勸”人們學習什么呢?

  6.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這個論點的?

  三、技法遷移

  喻證法

  [文本回顧] 本文以喻代議,寓議于喻。大量淺顯貼切的比喻之中,既充實了文章內(nèi)容,又使論證深入淺出,明白曉暢,使文章既具說服力又有感染力。

  首先,喻體幾乎都是常見的、易懂的生活現(xiàn)象或事物。

  其次,設喻方式多樣:有正面設喻,有正反設喻,有反復設喻。

  再次,設喻與說理結(jié)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有的是將道理隱含于比喻之中;有的先設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自然段,有的先設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第三自然段第一層,作者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喻,引出“積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兩個比喻從反面進一步論證。

  [技法點撥] 喻證法就是在論證過程中,運用人們較為熟悉的形象或具體的事物作比喻,以說明有關的道理的方法。

  運用喻證法,應該注意哪幾點?

  ①用來比喻的事物應該是常見的,易于被讀者接受和理解的。

 ?、诒扔鞯氖挛锉仨毰c觀點所包容的本質(zhì)問題有類似的特點。例如:“如果說虛偽是一朵美艷無比的塑料花,永遠不會結(jié)果,那么,誠信就是埋在地下多年的酒,一旦開啟,就會散發(fā)出悠長而醇厚的味道,因此,我們必須遠離虛偽,堅守誠信。”塑料花與虛偽,它們類似的特點是空有其表,埋藏多年的酒與誠信的共同點是貨真價實,注重內(nèi)質(zhì)。

  [遷移運用] 以“現(xiàn)金、負債、額度、本錢、存款、增值、資產(chǎn)、折舊”等與金融有關的事物為喻體,構(gòu)思一段文字,來談論你對人生的認識或體會,不少于200字。題目自擬。

  蘇教版高一語文必修1期末復習試題答案

  基礎梳理

  1.(1)①róu ②yú?、踧ì?、躽ú ⑤kuǐ?、辬ú⑦qiè?、鄉(xiāng)òu ⑨áo

  (2)①zhònɡ、zhōnɡ?、趒ū、qǔ?、踦ù、bào?、躼ǐnɡ、shěnɡ⑤xìnɡ、shēnɡ?、辳hě、shè?、遹ǐn、yìn

  2.①動詞,“停止”。②名詞,“彎曲度”。③連詞,“即使”。④動詞,“接近,靠近”。⑤參:檢驗。?。悍词?、省察。⑥形容詞,“整”、“全”。⑦加:增。疾:洪亮、大。⑧神明:本文指高尚的精神,而今天指神的總稱或指精神狀態(tài)。自:自然。得:獲得。⑨圣心:圣人的思想。備:具備。⑩沒有用來……的辦法。⑪功:成功。舍:停止。⑫因為。⑬在文中是比喻人經(jīng)過學習可以獲得提高;現(xiàn)比喻學生可以超過老師,后人可以超過前人。

  3.①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诰硬W而日參省乎己

  ③君子生非異也

 ?、懿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

 ?、蒎浂簧峤鹗社U

  文本互動

  1.(1)①“有”通“又”;“暴”通“曝”,曬干。②“ ”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彎曲。而“ ”則指車輪的外周。③“知”通“智”,智慧。④“生”通“性”,本性。

  (2)①古義:“以(之)為”的省略,譯為“把(它)做成”。今義:動詞,“認為”。②古義:金屬的刀類。今義:黃金。③古義:廣泛地學習。今義:學問淵博。④古義:動詞,“憑借”,“利用”。今義:形容詞,與“真”相對,指虛偽的,不真實的。⑤古義:爪子和牙齒。今義:壞人的黨羽、幫兇。⑥古義:因為心思。用:連詞,“因為”。今義:動詞,“集中心思”。⑦古義:藏身。今義:托付,寄予,多指精神方面的。

  (3)①動詞,“凝結(jié)成”,“凍結(jié)成”/動詞,“做成”,“制成”。②形容詞,廣,廣泛/形容詞,大,范圍大。③形容詞,“鋒利”/形容詞用作動詞,“使……快”。④數(shù)詞,“一”/形容詞,“專一”。

  (4)①動詞的使動用法,“以火烘木,使其彎曲”。②名詞作狀語,“每天”。③名詞作動詞,“游泳”。④數(shù)量詞用作動詞,“走十步”。⑤“上”、“下”,都是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上”、“向下”。⑥形容詞作名詞,“高處”。⑦形容詞作名詞,“善行”。

  2.①介詞,“從”/介詞,“比”/介詞,引出對象,不譯。②連詞,表轉(zhuǎn)折,“卻,可是”/連詞,表遞進,“并且”/連詞,表并列/連詞,表修飾/連詞,表承接/連詞,表事理承接或因果,“因而”/連詞,表轉(zhuǎn)折,“卻”。③與“可”合用,表“能夠”/介詞,“把”/介詞,“用來”。④連詞,表承接,“就”/連詞,用在假設復句中,表結(jié)果,“那么”。⑤助詞,表停頓,下文解釋原因/代詞,“……的人”。⑥兼詞,“于此”,從這里/句末語氣詞,“了”。⑦代詞,“它”,指車輪/結(jié)構(gòu)助詞,用在定語“須臾”和中心語“所學”之間,可不譯/結(jié)構(gòu)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結(jié)構(gòu)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不譯/代詞,“它”,代所刻的東西。

  3.(1)介詞結(jié)構(gòu)(或“狀語”)后置句。(2)省略句,“以為”應為“以(之)為”。(3)定語后置句,“利”、“強”分別是“爪牙”、“筋骨”的定語。(4)一般陳述句,而不是判斷句。判斷句的主語和謂語應是同一的,如“陳勝者,陽城人也”。

  4.(1)君子廣泛地學習并且每天對自己檢驗、省察,就能智慧明達而且行為沒有過失了。

  (2)登上高處招手,手臂并沒有增長,但人們在遠處也能看見。

  (3)積累善行養(yǎng)成好的品德,人的精神自然就能得到提升,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備了。

  (4)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飲到泉水,這是因為它心思專一。

  5.“勸”在古代漢語中是“勸勉”、“鼓勵”之意。荀子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從上句的文字看,這是荀子通過一組比喻得出的結(jié)論。從這一點上看,荀子所勸的學是指人的道德規(guī)范,規(guī)勸人們通過學習加強自身修養(yǎng)。另外,“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這一句同樣著眼于品德的養(yǎng)成。在荀子看來,學習可以改造人惡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養(yǎng)。所以,學習的對象是明確的,也就是品德的學習。

  6.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是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三個方面來論述的。
看了蘇教版高一語文必修1期末復習試題及答案的人還看:

1.高一語文必修1復習檢測題

2.高一語文必修一《今生今世的證據(jù)》期末復習試題

3.高一語文必修一期中考試復習試題及答案

4.高一必修一語文基礎知識總結(jié)蘇教版

5.蘇教版高一語文必修4第四單元試題及答案

6.新蘇教版初一上冊語文專題復習題及答案

238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