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學習方法>各學科學習方法>語文學習>

高一語文必修1《師說》期末練習試題

時間: 朝燕820 分享

  對于古文的學習,我們往往需要采用做練習的方式來鞏固知識!為此,接下來,學習啦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做份魯教版高一語文必修1《師說》期末練習試題,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師說》原文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焉。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之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吾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子、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釉唬?ldquo;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rdquo;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魯教版高一語文必修1《師說》期末練習試題

  選擇題

  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

  A.句讀(dòu)讀書(dú)不能(bù)或不焉(fǒu)

  B.經(jīng)傳(zhuàn) 傳道(chuán)從師(cóng)從兄(zóng)

  C.老聃(dān )冉冉(rǎn)李蟠(pán)吐蕃(fán)

  D.萇弘(cháng) 長者(zhǎng)近諛(yù)須臾(yú)

  下列各項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

  B.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C.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鄙則足羞, 官盛則近諛

  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怡之

  下列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豈,表示反問的語氣。

  B.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相若、相似:相象,差不多的意思。

  C.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不齒:不屑與之同列,表示鄙視。

  D.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聞:聽見,引伸為懂得。道:道德學問。

  下列句中加點的詞都有詞類活用的現(xiàn)象。請在句后括號內(nèi)用序號注明。

  A.名詞作動詞,B.意動用法,C.形容詞用作名詞。

 ?、傥釒煹酪? )

 ?、谖釓亩鴰熤? )

  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軒煹乐粋饕簿靡? )

 ?、荻鴲u學于師( )

 ?、尬槐皠t足羞,官盛則近諛( )

  “道”字的意義不同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B.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D.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http://tiku.21cnjy.com/ 21教育網(wǎng)在線題庫

  下列加點的“其”字意義、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

  余嘉其能行古道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D.圣人之所以為圣……其皆出于此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涉 務①

  夫君子之處世,貴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談虛論,左琴右書,以費人君祿位也。

  吾見世中文學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諸掌,及有試用,多無所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喪亂之禍;處廟堂之下,不知有戰(zhàn)陣之急;保俸祿之資,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勞役之勤。故難可以應世經(jīng)務也。晉朝南渡,優(yōu)借士族,故江南冠帶有才干者,攫為令、仆以下,尚書郎、中書舍人以上,典掌機要。其余文義之士,多迂誕浮華,不涉世務,纖微過失,又惜行捶楚,所以處于清名,蓋護其短也。至于臺閣令史、主書、監(jiān)帥。諸王簽省,并曉習吏用,濟辦時須,縱有小人之態(tài),皆可鞭杖肅督,故多見委使,蓋用其長也。人每不自量,舉世怨梁武帝父子愛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見其睫耳。

  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帶,大冠高履,出則車與,入則扶侍,郊郭之內(nèi),無乘馬者。周弘正為宣城王所愛,給一果下馬②,常服御之。舉朝以為放達。至乃尚書郎乘馬,則糾劾之。及侯景之亂,膚脆骨柔,不堪行步,體羸氣弱,不耐寒暑,坐死倉猝者,往往而然。

  古人欲知稼穡之艱難,斯蓋貴谷務本之道也。夫食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之不能相存。耕種之,薅鋤之。刈獲之,載積之,打拂之。簸揚之,凡幾涉手而入倉廩,安可輕農(nóng)事而貴末業(yè)哉!江南朝士,因晉中興而渡江。本為羈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資俸祿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為之,未嘗目觀起一坡土,耘一株苗,不知幾月當下,幾月當收,安識世間余務乎?故治官則不了,營家則不辦,皆優(yōu)閑之過也。

  (選自《顏氏家訓》,有刪節(jié))

  [注]①涉務:涉及、從事實際事務。②果下馬:一種矮小的馬,可在果樹下行走。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不徒高談虛論徙:只是

  B.及有試用,多無所堪堪:勝任

  C.至乃尚書郎乘馬,則糾劾之糾:糾正

  D.本為羈旅羈旅:寄居

  【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當時士大夫“崇尚空談”和“養(yǎng)尊處優(yōu)”的不良習氣的一組是( )

  A.①品藻古今,若指諸掌②出則車與,入則行步

  B.①膚脆骨柔,不堪行步②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

  C.①治官則不了,營家則不辦②晉朝南渡,優(yōu)借士族

  D.①體羸氣弱,不耐寒暑②多迂誕浮華,不涉事務

  【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主張士大夫要應世經(jīng)務,不要白白浪費君王的俸祿。

  B.這些士大夫缺乏自知之明,都怨恨梁武帝父子偏愛中下層官吏。

  C.作者以周弘正騎果下馬受到朝廷官員的稱贊為例來批評時風。

  D.重視農(nóng)耕是立國的根本,士大夫只有了解農(nóng)民的辛勞,才能做好其他事務。

  【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處廟堂之下,不知有戰(zhàn)陣之急;保俸祿之資,不知有耕稼之苦。

  譯文:

  (2)纖微過失,又惜行捶楚,所以處于清名,蓋護其短也。

  譯文:

  (3)夫食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譯文: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題。

  進學解

  韓愈

  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日:“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方今圣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兇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云多而不揚。諸生業(yè)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貪多務得,細大不捐;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先生之業(yè),可謂勤矣。觗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眇;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謂勞矣。沉浸釀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上規(guī)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莊》、《騷》,太史所錄,子云、相如,同工異曲。先生之于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學,勇于敢為;長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為人,可謂成矣。然而公不見信于人,私不見助于友。跋前躓后,動輒得咎。暫為御史,遂竄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見治。命與仇謀,取敗幾時。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頭童齒豁,竟死何裨?不知慮此,反教人為?”

  先生曰:“吁!子來前!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yī)師之良也。登明選公,雜進巧拙,紆馀為妍,卓犖為杰,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轍環(huán)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論是弘,逃讒于楚,廢死蘭陵。是二儒者,吐辭為經(jīng),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yōu)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學雖勤而不由其統(tǒng),言雖多而不要其中,文雖奇而不濟于用,行雖修而不顯于眾。猶且月費俸錢,歲縻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窺陳編以盜竊,然而圣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非其幸歟!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閑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財賄之有亡,計班資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代為楹,而訾醫(y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其豨苓也。”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名一藝者無不庸        名:擁有、占有

  B.貪多務得,細大不捐      捐:花費、消耗

  C.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    明:闡明、表明

  D.忘己量之所稱         稱:相當、相稱

  【小題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的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①占小善者率以錄        ?、谕鯂L語莊子以好樂

  B.①冬暖而兒號寒          ②有牽牛而過堂下者

  C.①轍環(huán)天下,卒老于行      ?、谂c其妾訕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D.①待用無遺者,醫(yī)師之良也    ?、谖┺那镏疄槁?/p>

  【小題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方今圣賢相逢 B.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

  C.言雖多而不要其中 D.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

  【小題4】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全文假托先生勸學、生徒質(zhì)問、先生再予解答,故名《進學解》;實際上是感嘆不遇、自抒憤懣之作。

  B.第一段是國子先生教誨學生的第一句話,激勵學生應在“業(yè)”和“行”兩方面刻苦努力,這也是韓愈認為的主觀修養(yǎng)的重要方面。

  C.第二段寫學生針對國子先生的教誨提出質(zhì)問,從三個方面進行有力的反駁。文章從肯定到否定,顯出波瀾起伏之美。

  D.第三段寫國子先生針對學生駁詰的辨析,其中先以工匠、醫(yī)師為喻,說明“宰相之方”在于用人能兼收并蓄,量才錄用。

  【小題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譯文:

  (2)公不見信于人,私不見助于友。

  譯文:

  (3)乘馬從徒,安坐而食。

  譯文: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題。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①知之②,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③為惑④,終不解⑤。生⑥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⑦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⑧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也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小題1】給文中空缺的①②③④⑤⑥⑦⑧處選填恰當虛詞。

  【小題2】下列兩組加點詞的含義分析正確的一組是( )

  ① 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凼ト酥詾槭?/p>

 ?、軒熣?,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A.①與②的“惑”相同, ③與④的“所以”不同

  B.①與②的“惑”相同, ③與④的“所以”也相同

  C.①與②的“惑”不相同,③與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與②的“惑”不相同,③與④的“所以”相同

  【小題3】下面對這兩段文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一段所提出的無論貴賤長幼,有道者皆可為師的擇師標準,打破了門第觀念,很有積極意義。

  B.作者認為那些童子之師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師,只是“小學”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連用了三個對比,層層深入,從不同側(cè)面批判當時士大夫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

  D.作者對于士大夫看不起“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反而還比不上他們,給予了強烈的責備和諷刺。

  詩歌鑒賞

  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回答問題。

  晚 春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飛雪。

  本詩運用擬人手法有何妙處?本詩的主旨有人認為是勸人珍惜光陰的,你同意這種看法嗎?為什么?

  答:

  語言表達

  給下面的語句加標點。

  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之與言猶是也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

  (韓愈《答李翊書》)

  翻譯文中加橫線的語句。

  孔子曰:“言之無文,行而不遠。①”又曰:“辭達而已矣。”夫言止于達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②。求物之妙,如系風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蓋千萬人而不一遇也,而況能使了然于口與手者乎。是之謂辭達。辭至于能達,則文不可勝用矣③。

  (蘇軾《答謝民師書》)

  譯文:①

 ?、?/p>

  ③

  作文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學習方面,我們不僅需要老師的指導,還需要善問善疑。但是古人說:“疑行無成,疑事無功。”“疑人勿使,使人勿疑。”又說:“于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這說明,有時不能“疑”,有時又必須“疑”。

  請以“說‘疑’”為題寫一段話,不少于300字。
看了高一語文必修1《師說》期末練習試題的人還看:

1.高中語文試題及答案

2.高中語文閱讀真題

3.2016高考全國卷1語文試題及參考答案解析

4.高中語文閱讀理解專項練習題

5.高中語文現(xiàn)代散文閱讀題

2185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