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學習方法>初中學習方法>初三學習方法>九年級地理>

湘教版地理中考復習資料

時間: 陳哲凡673 分享

  中考是考驗學生初中知識掌握程度的重要考試。那么你知道湘教版地理中考復習資料有哪些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湘教版地理中考復習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湘教版地理中考復習資料(一)

  汛期是指在一年中因季節(jié)性降雨、融冰、化雪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有規(guī)律地顯著上漲時期。

  流域內降雨或融冰化雪都可以引起河水顯著上漲。春季,氣候轉暖,流域上的季節(jié)性積雪融化、河冰解凍或春雨,引起河水上漲,稱春汛。中國北方,冬春季節(jié)河中水流受冰凌阻礙而引起的明顯漲水現(xiàn)象稱為凌汛。夏季,流域上的暴雨或高山冰川和積雪融化,使河水急劇上漲,稱夏汛。人們習慣把發(fā)生在夏季三伏前后的汛期稱為伏汛。秋季,由于暴雨,河水發(fā)生急劇上漲,稱秋汛。

  由于地理位置、天氣系統(tǒng)等差異,我國七大江河的汛期遲早不一。據降雨、洪水發(fā)生規(guī)律和氣象成因分析,汛期大致劃分如下:珠江:4~9月,長江:5~10月,淮河:6~9月,黃河:6~10月,海河:6~9月,遼河:6~9月,松花江:6~9月。

  汛期大致劃分如下:珠江:4~9月,長江:5~10月,淮河:6~9月,黃河:6~10月,海河:6~9月,遼河:6~9月,松花江:6~9月。汛期是指江河中由于流域內季節(jié)性降水、融冰、化雪,引起定時性水位上漲的時期。我國汛期主要是由于夏季暴雨和秋季連綿陰雨造成的。從全國來講,汛期的起止時間不一樣,主要由各地區(qū)的氣候和降水情況決定。南方入汛時間較早,結束時間較晚;北方入汛時間較晚,結束時間較早。

  每年五至九月份,江淮流域降雨明顯比其它月份多,習慣上把這一段時間稱為汛期。汛期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大時時期,容易引起洪澇災害,因此應做好防汛工作。

  湘教版地理中考復習資料(二)

  1.防治江河、湖泊、港口以及水工建筑物受冰凌危害所采取的措施。世界各國在高寒地區(qū)的河流都有冰凌危害,但冰凌危害有不同的種類,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俦鑳鼋Y江河、湖泊、港口,影響航運交通,可采用破冰船破冰,或在港岸和船閘附近采用空氣篩等防凍措施;

 ?、诒鑳鼋Y水力發(fā)電廠的引水渠,或阻塞攔污柵,影響發(fā)電出力,可設法抬高渠道中水位,促使形成冰蓋,防止水內冰產生的措施;

  ③冰凌凍結各種泄水建筑物的閘門,影響啟閉運用,一般采用加熱或其它防凍措施;

 ?、鼙枳矒艚ㄖ?,如橋墩、閘墩、整治河道的丁壩等,多采用局部加固或破碎大塊流冰等措施;

 ?、荼w膨脹時,會產生很大的膨脹力,增加建筑物的荷載,應在設計建筑物時考慮,也可在建筑物臨水面設置表底水流交換器防凍,或按放圓浮筒減少冰壓力的傳遞等措施;

  如果控制水量,不使凌峰形成,可以避免冰壩的產生。調節(jié)凌汛期河道水量的主要措施有:水庫調節(jié),利用兩岸涵閘分水,分洪區(qū)滯蓄,展寬堤距等項措施。

  2. 河水在一年中有規(guī)律顯著上漲的時期。流域內降雨或融冰化雪都可以引起河水顯著上漲。春季,氣候轉暖,流域上的季節(jié)性積雪融化、河冰解凍或春雨,引起河水上漲稱春汛。

  根據洪水發(fā)生的季節(jié)和成因不同,一般要分為4種汛期:

  (1)夏季暴雨為主產生的漲水期稱為伏汛期;

  (2)秋季暴雨(或強連陰雨)為主產生的漲水期稱為秋汛期

  (3)冬、春季河道因冰凌阻塞、解凍引起的漲水期稱凌汛期

  (4)春季北方河源冰山或上游封凍冰蓋融化為主產生的漲水期以及南方春夏之交進入雨季產生的漲水期稱為春汛期。在黃河上,由于上游開河的凌洪傳到下游,正值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故又稱春汛期為桃汛期。因為伏汛期和秋汛期緊接,又都極易形成大洪水,一般把二者合稱為伏秋大汛期,通常簡稱為汛期。

  中國習慣上把發(fā)生在夏季三伏前后的汛水稱為伏汛。秋季由于暴雨,河水發(fā)生急劇上漲稱秋汛。中國不同地區(qū)的河流,汛期出現(xiàn)的時間、次數(shù)以及它們的組合情況都不相同。

  湘教版地理中考復習資料(三)

  黃河在內蒙古河段,區(qū)間的支流較少而且均為雨洪產流的時令河,冰期幾乎無水補給,因此,內蒙古河段冰期來水絕大部分是蘭州以上的來水。

  內蒙古段凌汛

  黃河內蒙河段,地處黃河最北端,從寧夏的石嘴山市和內蒙古伊克昭盟的拉僧廟入境,至伊克昭盟準格爾旗馬柵的榆樹灣出境,干流全長840公里,總落差僅162.5米。泫河段河寬坡緩,逶迤曲折,雖地處上游,但在昭君墳至頭道拐的河道比降已接近黃河河口的比降。

  內蒙古河段地處黃河流域最北端,高程海拔千米以上,離海洋距離遠,曖溫氣流難以到達,常為蒙古高壓控制,大陸性氣候特征顯著,冬季嚴寒漫長,氣溫在零度以下的時間持續(xù)4—5個月,最低氣溫可達零下35℃,這段河流冰凍期4—5個月,大部分為穩(wěn)定封河段。由于河道流向自南向北,其上游甘寧夏段溫度高,內蒙古段溫度低,故河道流凌段溯源而上,而解凍開河則由甘肅、寧夏段逐漸向下發(fā)展,在自然情況下,內蒙古段包頭的流凌封凍時間,常比蘭州早20多天,而解凍開河時間卻晚一個多月。

  冬季內蒙古段河道流量一般在每秒400立方米以上。此段氣溫低、冰層厚,洪峰過境水鼓冰裂,造成大塊流冰多,加之河勢的作用,流冰密集卡冰結壩,使河道水位猛裂抬升,極易造成串堤決口、淹沒成災。

  據不完全統(tǒng)計,內蒙古段解凍開河期,歷史上年年均有程度不同的災害發(fā)生,平均兩年就有一次。1968年黃河上游劉家峽水庫投入運用后,冰期調節(jié)了河道的水量和熱量,使內蒙古段的凌汛發(fā)生了明顯改變,災害大為減輕。但是,凌汛復雜,影響因素多,在特殊情況下,仍有發(fā)生較大凌汛災害的可能,黃河凌汛威脅并未徹底解除。因為上游水庫離下游凌洪嚴重河段距離過遠,上游水庫的調節(jié)運用,并不能從根本上解除內蒙古河段的凌洪威脅。

  根據工農業(yè)生產的需水要求,不可能在解凍期完全斷流;而且水庫防凌庫容有限,也不可能較長時間蓄水。因此,在現(xiàn)階段,還需綜合運用多種防凌措施,才能減輕或免除凌汛災害的發(fā)生。


猜你喜歡:

1.湘教版地理中考復習資料

2.湘教版地理中考復習提綱

3.初中湘教版地理復習資料

4.湘教版中考地理復習提綱

5.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復習資料

394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