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一學習方法 > 高一語文 > 高一語文必修2故都的秋

高一語文必修2故都的秋

時間: 淑航658 分享

高一語文必修2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是郁達夫寫的一篇優(yōu)美散文。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語文必修2《故都的秋》的內(nèi)容以供大家學習。

  高一語文必修2《故都的秋》原文:

  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并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混混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tài),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tài),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

  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色最下。最好,還要在牽?;ǖ?,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lián)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chǎn),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秋蟬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yǎng)在家里的家蟲。

  還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樣。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來了。一層雨過,云漸漸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陽又露出臉來了,著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的都市閑人,咬著煙管,在雨后的斜橋影里,上橋頭樹底下去一立,遇見熟人,便會用了緩慢悠閑的聲調,微嘆著互答著地說:

  “唉,天可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

  “可不是嗎?一層秋雨一層涼了!”

  北方人念陣字,總老像是層字,平平仄仄起來,這念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

  北方的果樹,到秋天,也是一種奇景。第一是棗子樹,屋角,墻頭,茅房邊上,灶房門口,它都會一株株地長大起來。像橄欖又像鴿蛋似的這棗子顆兒,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的顏色的時候,正是秋的全盛時期,等棗樹葉落,棗子紅完,西北風就要起來了,北方便是沙塵灰土的世界,只有這棗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國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沒有的GoldenDays。

  有些批評家說,中國的文人學士,尤其是詩人,都帶著很濃厚的頹廢的色彩,所以中國的詩文里,贊頌秋的文字的特別的多。但外國的詩人,又何嘗不然?我雖則外國詩文念的不多,也不想開出帳來,做一篇秋的詩歌散文鈔,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詩人的集子,或各國的詩文的Anthology來,總能夠看到許多并于秋的歌頌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詩人的長篇田園詩或四季詩里,也總以關于秋的部分。寫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于秋,總是一樣地特別能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不單是詩人,就是被關閉在牢獄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種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嘗有國別,更何嘗有人種階級的區(qū)別呢?不過在中國,文字里有一個“秋士”的成語,讀本里又有著很普遍的歐陽子的《秋聲俯》與蘇東坡的《赤壁賦》等,就覺得中國的文人,與秋和關系特別深了,可是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國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國之秋,當然也是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高一語文必修2《故都的秋》練習題:

  一、填空

  1、第4自然段中有一段文字:“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這一段文字是寫_________。

  2、第5自然段中有“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本文開頭和它相照應的句子是_______。

  3、在11自然段中“一年之中最好也沒有的 Golden Days 的棗子的樣子”是_____的顏色。

  4、這段文字:“只有這棗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國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沒有的 Golden Days。”其意思是說________。

  5、“正像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這段文字所用的比喻分別喻________________。

  6、用一個成語概括5題句子中所比喻的意思。_____________

  7、“我愿意把壽命和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這句抒發(fā)了 。

  二、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題

  郁達夫(1935年4月)

  在四千余年古國的中國,散文的內(nèi)容自然早已發(fā)達到了五花八門,無以復加,我們只須一翻開桐城派正宗的《古文辭類纂》[注]來看,曰論辯,曰序跋,曰奏議……一直到辭賦哀祭之類,它的內(nèi)容①真富麗錯綜,活像一部二十四史零售的百貨商店。這一部《古文辭類纂》所以風行二百余年,到現(xiàn)在還有人在那里感激涕零的理由,一半雖在它的材料的豐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門別類,能以一個類名來決定內(nèi)容②。但言為心聲,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類似而來斷定內(nèi)容的全同,是等于醫(yī)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來推論人體的組織;我們不必引用近代修辭學的分類來與它對比,就有點覺得靠不住了。所以近代的選家就更進了一步,想依文章本體的內(nèi)容③,來分類而辨體。于是乎近世論文章內(nèi)容者,就又把散文分成了描寫、敘事、說明、論理的四大部類;還有人想以實寫、抒情、說理的三項來包括的。

  從文章的主體來看,當然是以后人分類方法為合理而簡明;但有些散文,是既說理而又抒情,或再兼以描寫記敘的,到這這時候,你若想把它們來分類合并,當然又覺得困難百出了,所以,我們來論散文的內(nèi)容,就打算先避掉這分類細敘的方法。

  我以為一篇散文的最重要的內(nèi)容,第一要尋這“散文的心”;照中國舊式的說法,就是一篇的作意,大約就是這“散文的心”了。有了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體,就是如何能把這心盡情地表現(xiàn)出來的最適當?shù)呐帕信c方法。到了這里,文字的新舊等工具問題,方始出現(xiàn)。

  中國古代的國體組織,社會因襲,以及宗族思想等等,都是先我們之生而存在一層固定的硬殼。這一層硬殼上的三大厚柱,叫作尊君、衛(wèi)道與孝親;經(jīng)書所教的是如此,社會所重的亦如此,我們不說話不行事則已,若欲說話行事,就不能離反這三種教條,做文章的時候,自然更加嚴守著這些古圣昔賢的明訓了。這些就是從秦漢以來的中國散文的內(nèi)容,就是我的說的從前的“散文的心”。

  從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從前的散文的體也是一樣。行文必崇尚古雅,模范須取諸六經(jīng);不是前人用過的字,用過的句,絕對不能任意選作,甚至于之乎也者等一個虛字,也要用得確有出典,嗚呼嗟夫等一聲浩嘆,也須古人吹過才能啟口。此外的起承轉合,伏句提句結句等種種法則,更加可以不必說了,一行違反,就不成文;你想,在這兩種械梏之下,我們還寫得了好的散文來么?

  注:《古文辭類纂》:清代姚鼐編,選錄戰(zhàn)國至清代的古文辭賦。

  1、第一段有三個用粗體字和序號標出的“內(nèi)容”,它們的所指是否相同?

  答:①和②__________

 ?、诤廷踎_________

  ①和③__________

  2、第三段中,作者提出“有了這‘散文的心’,然后方能求散文的體”。他所說的“心”,我們現(xiàn)在通常稱之為__________;他所說的“體”,不完全等于“體裁”,應該是我們現(xiàn)在常說的__________;至于他所說的“新舊等工具問題”,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__________的問題。

  3、文中的“兩重械梏”分別指的是什么?

493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