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一學習方法 > 高一語文 > 高中語文必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匯總(2)

高中語文必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匯總(2)

時間: 鳳婷983 分享

高中語文必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匯總

  例如:《鴻門宴》:“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戰(zhàn)河南”即“戰(zhàn)(于)河南”,應理解為“于河南戰(zhàn)”。《促織》:“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應理解為“用手掌覆蓋(蟋蟀)”。

  狀語后置最常見一種形式是介詞結構后置。在現代漢語里,介詞結構常常放在動詞前作狀語,古代漢語里有則往往置后作補語。例如: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勸學》)

  得雙石于潭上。(蘇軾《石鐘山記》)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荀子《勸學》)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韓愈《師說》)

  為壇而盟,祭以尉首。(司馬遷《陳涉世家》)

  六、定語后置

  定語是修飾和限制名詞的,一般放在中心詞前,這種語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況外,也可放在中心詞后。定語后置雖然沒有在《考試大綱》中單獨列出,但考題上經常出現,因此這也是掌握文言文句式的一個重要方面。

  (1)在中心詞和后置定語中間加“之”字,再用“者”字結尾,組成“中心詞+之+定語+者”的格式。例如:

 ?、儆谑羌x莊少年之精技擊者而詔之。

 ?、谖骞日撸N之美者也。(五谷是莊稼中的好種)

  (2)在中心詞和后置定語中間加“之”字,組成“中心詞+之+定語”的格式,表示定語后置。例如: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谠葡嫉裆?,有喻畫工之妙,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云霞繪出色彩,已超過巧妙的畫師;草木裝飾鮮花,不依靠神奇的繡工)

  (3)定語放在中心詞后,用“者”字結尾,組成“中心詞+定語+者”的格式。例如:

  求人可使報秦者。其故人嘗與傭耕者聞之。

  (4)在中心詞和后置定語中間加“而”字,再用“者”字結尾,組成“中心詞+而+定語+者”的格式。例如:

 ?、俅怂恼?,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②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幾人歟?

  (5)數量詞做定語多放在中心詞后面。

  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萬人。

  七、疑問句

  文言疑問句,一般都有疑問詞,疑問詞包括疑問代詞(誰、何、曷、故、安、焉、孰等),疑問語氣詞(乎、諸、哉、歟、耶等)以及疑問副詞(豈、獨、其等)。有時也不用疑問詞。另外,還有些表示反問的習慣用法。

  例句

  “又安干毒耶?”(又怎么干去怨恨呢?)

  “爾亦知射乎?”(你也懂射箭嗎?)

  “為何人哉?”(是什么人?)

  “夫子奚不時來觀乎?”(您為什么不時常來參觀呢?)

  “然則何時而樂耶?”(但是什么時候才能歡樂呢?)

  八、省略句

  (1)省略主語。省略的條件有承前省、蒙后省、承賓省、對話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古今漢語都有省略,但古漢語的主語省略比現代漢語更多,更為錯綜復雜。例如:

 ?、俪藶槭?,吳人及之。( )奔,( )食而從之。(楚國人做好飯,吳國人趕上來了。楚國人跑了,吳國人把飯吃了又跟上去追趕)

 ?、谟乐葜爱a異蛇,(蛇)黑質而白章,( )觸草木,( )盡死,( )以嚙人,( )無御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宛、瘺、癘……

  (2)省略謂語。謂語是句中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對話中或不發(fā)生誤解的情況下也可以省略,特別是動詞謂語。例如:

  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 )而竭。

  【簡析】此句屬承前省,后兩個分句的動詞謂語“鼓”承第一個分句的謂語省略了。

  有時省略的動詞謂語或謂語部分(包括賓語),需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即參照上下文加以補充,才能準確地理解。例如: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

  【簡析】例句中的“以信”“以情”,都是作狀語的介詞結構,后面分別省略了主要動詞“告”和“論”。

  (3)古代漢語的介詞結構有時是可以省略介詞的。常見的是省略介詞“于”和“以”。例如:

  ①至則無所用,放之(于)山下。

 ?、陧椡鮿t受璧,置之(于)座上。亞父受玉斗,置之( )地,拔劍撞而破之。

  將軍戰(zhàn)(于)河北,臣戰(zhàn)(于)河南

  【簡析】①句中“山下”,是表示處所的名詞,前面省略了介詞“于”。②句中“座上”“地”是表處所的詞語,前面都省略了介詞“于”。這類的“于”字省略在古漢語里很普遍。

  (4)省略中心詞。

  中心詞是在一個詞組中被定語狀語修飾的詞,在常規(guī)句子里,中心詞是不能由定語狀語來替代的。但是,古漢語里卻存在著省略中心詞的現象。因此,讀文言文時,就不能不引起注意,以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礙。例如:

 ?、賹m中府中,俱為一體。

 ?、诠饰逶露蔀o,深入不毛。

  【簡析】①句中的“宮中府中”就是“宮中之吏”與“丞相府之吏”,省略了中心詞“吏”,實際上是定語代替了中心詞。②句中的“不毛”,就是“不毛之地”,即不生草木的地方。

  (5)動詞賓語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 )為上卿。”(《廉頗藺相如列傳》

  (6)介詞賓語的省略

  此人一一為(之)具言所聞

  十、常見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結構,或者凝固結構。它的語法特點就是由一些不同詞性的詞凝結在一起,固定成為一種句法格式,表達一種新的語法意義,世代沿用,約定俗成,經久不變.

  不亦……乎 相當于“不是……嗎”

  何……為 相當于“為什么要……呢?”

  見……于 相當于被動句

  以……為…… 相當于“把……(當作)……”

  如……何 相當于“對……該怎么辦”

  唯……是 “是”無意,起賓語提前作用;“唯”表示對象的唯一性

  與其……寧…… 相當于“與其……寧可……”

  按表達語氣的種類分為四種:

  第一種:表陳述語氣常用的有:有以(有......用來)、無以(沒有......用來)、有所(有.....的)、無所(沒有......的)、比及(等到......的時候)、為......所。

  第二種:表疑問語氣常用的有:奈何(怎么辦)、何如(怎么樣)、如......休(把......怎么樣)、得無......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第三種:表感嘆語氣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這樣啊)等。

  第四種:表反問語氣常用的有:無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嗎)、得無......乎(難道......嗎)、孰與、孰若(跟......相......)何......為(為什么......呢

  高中語文文言文訓練

  送東陽馬生序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以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妝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燁然若神人;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于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一解釋文中加點的字

  1余幼時即嗜學()2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3走送之()4或遇其叱咄()5支僵勁不能動()

  6同舍生該被綺繡()7以中有足樂者()

  8今諸生學于太學()9非天質之卑()

  10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

  二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

  1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譯文: 。

  2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譯文: 。

  3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

  譯文: 。

  三閱讀理解

  1作者詳細敘述求學之艱的作用是什么?  。

  2太學生求學的條件優(yōu)越,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這樣寫的作用?  。

  3作者婉轉批判了哪種人?談談你對這種人的看法。  。

  高中語文文言文練習

  (一)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1、解釋“度”字

  (1)先自度其足。 __________

  (2)吾忘持度。 __________

  (3)寧信度。 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不試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現五次,它們的意思一樣嗎?

  之: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反歸( )

  何不試之以足( )

  4、《鄭人買履》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釋字義。

 ?、偈裰捎卸?。 ___________

 ?、谖嵊虾?。 ___________

 ?、垲櫜蝗缡癖芍?。___________

  ④子何恃而往。 ___________

  2、翻譯劃橫線的語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分別舉“貧者”“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種_______方法,這樣寫,是為了說明人之為學,關鍵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了<高中語文必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匯總>的人還看了:

1.高中語文必修一文言文特殊句式匯總

2.高考語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歸納

3.高二語文古文復習(文言文句式專題)

4.2017年高考語文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

5.高中語文文言文句式總結

6.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

277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