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第三單元檢測試題及答案(2)
粵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第三單元檢測試題及答案
在兆影的《紅豆粘糕和奔跑》中,“我”遭遇了一系列艱難困苦,可“我”并沒有被擊倒;選擇了堅持長跑。奔跑的意象展現(xiàn)了以主動進取、積極創(chuàng)造的奮斗精神超越艱難困苦的生存態(tài)勢。弗羅姆認為,所謂超越,是指人渴望克服被動的生存態(tài)勢,人總是不甘心成為環(huán)境的奴隸,力求由被動角色轉(zhuǎn)變?yōu)橹鲃咏巧蛑约洪_拓的路線前進。魯敏的《逝者的恩澤》,在物欲橫流的今天,古麗、紅嫂們突破常規(guī)展現(xiàn)的溫情、善良、寬容的品格非常難能可貴,激發(fā)了讀者大眾的強烈美感。日常生活中超越常規(guī)的事物都具有特殊性。極為個別的特殊性,往往代表著人類的理想、社會的未來,本身就具有普遍性意義、超越性意義。楊宏的《熱血家族》以高有才為代表的英雄群體,孫銘的《鐵流》以羅泰為代表的英雄群體,其心靈世界,都是崇高與平凡、公益與私利、英勇與畏懼、智慧與拙笨、新風與舊俗等多側(cè)面的對立統(tǒng)一體。這些英雄的成長,是在矛盾斗爭中實現(xiàn)的,英雄的心路歷程,是在多側(cè)面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發(fā)展中前行的。英雄心靈的每次升華,都經(jīng)歷著生與死、血與淚、火與水的強烈激蕩,因而產(chǎn)生出耀眼的光芒。
注重文學理想的審美表達,只有文學放射出理想的光芒,我們的文學才能充滿陽光,充滿希望。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節(jié))
12.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兩項是(5分)()
A.表現(xiàn)人生的煩惱、痛苦與絕望,抒寫生活煩惱、工作煩惱、家庭煩惱的作品是不具有藝術(shù)超越性的作品。
B.我們不能在作品中表現(xiàn)卑微的齷齪的人性,否則會使文學藝術(shù)患上了嚴重的“精神萎靡癥”、“頹廢絕望癥”。
C.不引進西方現(xiàn)代主義文學藝術(shù)會使我們的視野狹窄,“原裝引進”則阻礙了文學理想之路的通行。
D.只要注重文學理想的審美表達,就能讓文學放射出理想的光芒,我們的文學就能充滿陽光,充滿希望。
E.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抒寫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堅持信仰、愛憎分明的人類共同精神的理想光輝,是文學理想的表達。
解析:選CE。A項,表現(xiàn)人生的煩惱并不與“藝術(shù)的超越性”違背,但不能“著力表現(xiàn)”。B項,以偏概全。原文是說“熱衷于表現(xiàn)純?nèi)坏墨F性、卑微的齷齪的人性”的文學作品“大量出現(xiàn)”導致的后果。D項,“只要”“就”表述太絕對。
13.下列對于“文學理想的表達”的表述,完全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學理想的表達,是現(xiàn)實在變革發(fā)展中的藝術(shù)展現(xiàn),其實質(zhì)是文學藝術(shù)超越性的體現(xiàn),是文學藝術(shù)存在的生命。
B.文學作品中理想的表達,是將現(xiàn)實的變革發(fā)展予以藝術(shù)化展現(xiàn),會使作品發(fā)出強大的審美感染力。
C.文學藝術(shù)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沒有現(xiàn)實生活的原材料,就不會有文學作品的出現(xiàn)。
D.文學藝術(shù)中理想的表達,不是從外部加進來的思想概念,而是從內(nèi)部產(chǎn)生的文學需求。
解析:選B。A項,偷換概念,“文學藝術(shù)超越性”是“文學藝術(shù)存在的生命”。C項,答非所問,不是對“文學理想的表達”的表述。D項,“從內(nèi)部產(chǎn)生的文學需求”文中無據(jù)。
14.結(jié)合本文,說說為什么要注重文學理想的表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題考查對作者在文中觀點態(tài)度的把握??梢詮拿恳蛔匀欢蔚闹行木渲邪l(fā)現(xiàn)答案。
答案:①超越性是一切文學藝術(shù)作品的生命。而文學理想的表達,體現(xiàn)了文學藝術(shù)的超越性。
②現(xiàn)實社會中不注重文學理想表達的文學作品大量出現(xiàn),遮蔽了文學理想的光輝。
?、畚膶W中理想的表達,是將現(xiàn)實的變革發(fā)展予以藝術(shù)化展現(xiàn),能從中生發(fā)出強大的審美感染力。
?、苤挥形膶W放射出理想的光芒,我們的文學才能充滿陽光,充滿希望。
15.根據(jù)成功的創(chuàng)作實踐提供的重要經(jīng)驗,文學作品應怎樣將現(xiàn)實的變革發(fā)展予以藝術(shù)化展現(xiàn)?請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作簡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關(guān)于這個問題,作者是在文章的倒數(shù)第二自然段中,以舉例的方式加以論述的,可以從作者對具體作品的分析評論中篩選答案要點。
答案:①要注重表現(xiàn)以主動進取、積極創(chuàng)造的奮斗精神超越艱難困苦的生存態(tài)勢。
②要超越常規(guī)展現(xiàn)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突出其普遍性意義、超越性意義。
③要注重表現(xiàn)人物多側(cè)面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發(fā)展的心路歷程。
四、本大題為選考內(nèi)容的兩組試題。每組試題3小題,共15分。
選考內(nèi)容的兩組試題分別為“文學類文本閱讀”試題組和“實用類文本閱讀”試題組,考生任選一組作答。
(一)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題。
背叛泥土
向 迅
背叛泥土,是一個陰謀。
在很早的時候,這個陰謀就如一粒種子落在我貧瘠的心田里,偷偷發(fā)芽,潛滋暗長。
父親給我最初的人生設計,是做一個勤快的種田人。這和鄰里一帶所有父母給兒女的設計如出一轍。這或許是一個傳統(tǒng),無可非議,天經(jīng)地義。
出生在鄂西山地的人,似乎從出生之始,就已被命運安排為一個以泥土為生的種田人。仰仗泥土,世代為農(nóng)??可匠陨?,靠水吃水,是在山地活命的法則。學習勞動,是最早的生活必修課。
父母是生活最好的導師。從小就跟在他們后邊,拿著小鐮刀去割豬草,背著小背簍去背玉米,扛著小鋤頭去種小麥。父親一心一意要把我培養(yǎng)成一個合格的種田人。
可我從來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種田人,總是忘記時令,不知道這個季節(jié)該種什么,下個季節(jié)要種什么。如果不是母親,我開墾出的田園也會荒蕪得一塌糊涂。
泥土生萬物,養(yǎng)生命,可我對泥土的愛不及母親的萬分之一。母親曉得哪一塊地肥沃,哪一塊地貧瘠;曉得每一塊地適合種什么,不適合種什么;曉得每一種作物發(fā)芽、揚穗、成熟的時間。她總是將幾畝地經(jīng)營得井井有條。
在泥土和莊稼面前,母親最有發(fā)言權(quán)。她懂得它們的心思,懂它們的語言,能猜透它們的秘密,曉得它們的性情。她心疼泥土,心疼莊稼,像疼愛我們一樣疼愛著它們。在大地和莊稼面前,她也是一個善良的母親,一個慈愛的母親,一個偉大的母親。
泥土是值得信賴的,父母是值得信賴的。在山地里伺侯泥土,服侍父母,順乎自然的命運也無可厚非。然而父親在教我種植的時候,也教我識字。他最初的理由是,多認識些字,少吃些虧。
在鄂西山地,很多人一輩子不曾離開村子,離開泥土。他們?nèi)サ米钸b遠的地方可能是數(shù)十里之外的親戚家。他們對村子里的事情如數(shù)家珍,對莊稼的長勢了如指掌,對山外卻是一無所知。山外是神秘的,只能道聽途說。山外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背叛泥土的種子在我少年心中悄悄扎下了根。
讀書,是一條路,一條背叛泥土的路,一條可以吃上輕省飯的路。與我年齡相仿的人,絕大多數(shù)在途中失散,不是回家種植,就是娶妻嫁人。他們沒能走出村子,即使暫時走出了,遲早也會回來。
在讀書路上埋伏著許多不確定性。我認識村子里的一個人,讀了不少書,畢業(yè)后卻在家無所事事。村人看待讀書人,也是成者為王敗者寇。企圖背叛泥土的人,非得有破釜沉舟的勇氣才行,否則江東父老不好相見,不會施以好顏色。
好在我讀書之余,還不忘幫助父母事農(nóng)耕,雖身單力薄,也不是行家里手,卻足夠濫竽充數(shù),為以后留下了半步臺階。父親說不時要讓我下地,讓我曉得他們種田的辛苦,掙錢的不易,激勵我讀書。
祖父是民國時期的高小畢業(yè)生,自己背叛泥土不成,把希望全部落在孫輩身上。挨個排序,在我身上看見一抹希望。在我考上縣城高中之時,他就到處炫耀;在我念高三時,他就說等我考上大學了,好好擺幾桌以示慶賀。沒想到在那一年的高考前夕,他就匆忙走了。這成為我心頭遺憾。
那一年的秋天我終于考上了大學,也就是在那一年秋天,我含淚背叛了泥土,告別了家人。
背叛了泥土,也就是背叛了自己整個的少年時代和童年記憶。背叛了泥土,注定了一生就處于無根的狀態(tài)。只有偶爾親近它,才能找到丟失已久的山地方言和感知到在山地間的溫暖,背叛泥土也就是背叛了故鄉(xiāng)!
在鄂西山地,對泥土沒有二心的,是那些至今仍然勤勉的種田人。像我母親一樣的人。那些種田人,依然在廣袤的田野里保持著最原始的種植姿勢:面朝黃土背朝天,汗滴禾下土。
只有在泥土里進行種植的人,才能聽見大地的心跳,才能用舌頭和鼻子分辨出口中飯食出自哪一塊泥土。我們這些背叛了泥土的人,無法體會種田人對于泥土的感情。
背叛泥土再回歸泥土!
(節(jié)選自《文苑·經(jīng)典美文》)
16.文章開篇便說“背叛泥土,是一個陰謀”,請你解釋“背叛泥土”在原文中的含義是什么,這樣開頭有什么樣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文章的題目是“背叛泥土”,在文中作者寫了自己通過讀書改變自己命運、離開故鄉(xiāng)的事,據(jù)此可以理解“背叛泥土”的含義。文章圍繞這四個字展開,可見是線索,也是文章的主旨。
答案:“背叛泥土”意指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離開哺育過自己的鄉(xiāng)親和故鄉(xiāng)。
作用:①在結(jié)構(gòu)上是全文的線索,通過寫“背叛泥土”為下文寫對故鄉(xiāng)的復雜感情作鋪墊,與文章的結(jié)尾形成照應。②在內(nèi)容上,暗示了文章的主旨,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熱愛,但同時又是對故鄉(xiāng)落后生活方式的一種重新思考。
17.文章中父親、母親、祖父三個親人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對“我”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請作簡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文中先后寫了父母和祖父對泥土的不同情感和對“我”的影響,從中不難看出:父親對“我”期望教育,想讓“我”成為合格的種田人,母親對泥土充滿了熱愛之情,但祖父希望“我”背叛泥土,改變命運。
答案:①父親希望把“我”培養(yǎng)成一個合格的種田人,要求嚴格,是“我”生活的導師,也教“我”識字,激勵“我”讀書,讓我懂得生活的艱辛。②母親善良、慈愛,把土地經(jīng)營得井井有條,心疼我們,也心疼泥土,感染著“我”,讓“我”對故鄉(xiāng)和泥土充滿依戀的溫情。③祖父自己背叛泥土沒有成功,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孫輩上,激勵“我”讀書,希望“我”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18.縱觀全文,作者對“泥土”表現(xiàn)出了怎樣復雜的情感態(tài)度?請談談你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從文中不難看出,父母、祖父對“我”的影響深遠,從而讓“我”對故鄉(xiāng)、對泥土有著復雜矛盾的心情:依靠——背叛——眷戀——反思。而這一系列矛盾中,表現(xiàn)了“我”對生命意義的思索。據(jù)此分析即可。
答案:故鄉(xiāng)的貧窮落后讓“我”決定千方百計離開泥土,改變命運;而故鄉(xiāng)親人對“我”的教育、以及他們對泥土的熱愛又影響著我,讓“我”對故鄉(xiāng)、對泥土充滿了眷戀和牽掛。“我”“背叛泥土”后反觀故鄉(xiāng)的生存方式,引發(fā)了“我”對生命意義的重新思考。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題。
史鐵生:最后的聚會
劉玨欣
“米黃色的褲子,咖啡色的條絨夾克,戴著手套的雙手就像插在口袋里了。戴著棒球帽,腳下是永遠不沾地的皮鞋。”在老朋友老鄰居王耀平眼里,這代表“鐵哥”的文學青年范兒。
這一次,史鐵生仍穿著這些,平躺在朝陽醫(yī)院的臨時手推板床上。晚上九點多,宣武醫(yī)院神經(jīng)外科主任凌鋒趕來,發(fā)現(xiàn)他的瞳孔已經(jīng)漸漸放大。凌鋒感嘆:“他的角膜真亮啊!”
史夫人陳希米簽了一疊器官捐獻同意書。還有那亮亮的角膜,凌鋒問能捐嗎?陳希米忙點頭:“完全可以。”史鐵生講過,把能用的器官都捐了。 過一會兒,她起身去旁邊病房辦捐獻器官手續(xù)。剛一走,史鐵生全身掙扎,心電圖立刻亂了。朋友何東趕緊去找陳希米,她回來一弄,史鐵生安安靜靜了。“這事情,醫(yī)學能解釋嗎?他倆之間,肯定有一個靈魂交流的世界。”何東說。
2010年12月31日3時46分,史鐵生在武警總醫(yī)院停止了心跳呼吸,表情輕柔而安詳。還有4天,他就60歲了。
21歲,史鐵生下肢徹底癱瘓。他整天用目光在病房的天花板上寫兩個字:一個是“瘤”,大夫說是腫瘤就比較好辦;一個是“死”,他想不是腫瘤就死了吧,也比坐輪椅好。有人勸他:要樂觀些,你看生活多么美好。他心里說:玩兒去吧,病又沒得在你身上,你有什么不樂觀的?
從發(fā)病到截癱,史鐵生自殺過3次,卻因電燈短路而活了下來。
輪椅上的史鐵生搖出家門,搖去不遠處的地壇。那時的地壇荒蕪冷落。他漸漸帶上了本子和筆,到園子的角落偷偷地寫文章。1979年,史鐵生第一次發(fā)表小說《愛情的命運》,開始用紙筆在報刊上碰撞開一條路。生活剛剛展露一點歡顏,要命的尿毒癥又來了。“起落架(兩條腿)和發(fā)動機(兩個腎)一起失靈。”史鐵生這樣說。朋友徐曉記得,史鐵生剛得病時被人嘲笑,恨得想抱著炸藥包沖過去,和他們同歸于盡;幾年后,再有人嘲笑,他便不再有恨。1983年,史鐵生的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獲得該年度“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全國十幾家媒體擁到他家,他愁得不知如何躲。但人真的上門來,他又常常不好意思說“不”字了。生病越來越成專業(yè)了,每天也就能寫兩三個小時。即使這樣,史鐵生在4年里寫出了十幾萬字的《病隙碎筆》。每天早上9點多,史鐵生搖著輪椅到院子的西面,對著一棵玉蘭樹靜靜看書。不時有鄰居過來打個招呼,或聊兩句。對史鐵生來說,這是和透析一樣重要的透氣時間。
他在送給朋友陳村的書上,寫道:“看來,殘疾有可能是這個世界的本質(zhì)。”他說:“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殘疾。”史鐵生愛看體育比賽,最愛劉易斯,說愿意不惜一切代價,下輩子有個像他一樣健美的軀體。直到劉易斯在奧運會上輸給約翰遜,史鐵生明白:“上帝公平地給每一個人以局限。”“史鐵生的不能跑與劉易斯的不能跑得更快完全等同,都是沮喪與痛苦的根源。”
1月4日,史鐵生60歲生日。“與鐵生最后的聚會”在北京798時態(tài)空間畫廊舉行。高大的拱頂下,幾百人給史鐵生過生日。屏幕上放起了史鐵生自己拍的視頻:陳希米在院子里拄著單拐,系著彩色圍巾。史鐵生說“往上走,一直往上走”,“繞回來”,像導演一樣。陳希米轉(zhuǎn)回頭,眼睛笑得彎彎的,拐杖和圍巾一起跳起來,像飛一樣。
史鐵生最喜歡的外甥小水說:“不用悲傷,他已經(jīng)說過很多次,這是他的節(jié)日。”
(摘自《讀者》2011年第6期,有刪節(jié))
19.本文采取了倒敘手法,把史鐵生的去世放在開頭,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題扣住倒敘手法的作用,再注意本文的紀念性文體,可以從文體的特點、情感的需要、表達的需要三方面來作答。
答案:①文章把史鐵生的去世放在開頭,更有紀念意義,更能震撼人心。②先寫史鐵生的去世,再追述史鐵生的生平事跡,更符合紀念性文章的文體要求。③運用倒敘手法,可以避免敘事的平板和結(jié)構(gòu)的單調(diào)。
20.史鐵生說“殘疾有可能就是這個世界的本質(zhì)”,這句話的含意是什么?史鐵生為什么這樣說?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可以結(jié)合文章倒數(shù)第二段有關(guān)語句作答。比如:鐵生明白:“上帝公平地給每一個人以局限。”“史鐵生的不能跑與劉易斯的不能跑得更快完全等同,都是沮喪與痛苦的根源。”
答案:這句話的含意是:世界本來就是不完美的,我不必為我的殘疾而遺憾。史鐵生這樣說的原因有:①自己的大部分時間都被疾病占用,明白了生命的常態(tài)。③從劉易斯在奧運會上輸給約翰遜的事情上有了自己對人生的感悟。
21.史鐵生作為一名卓有成就的殘疾人作家,影響了整整一代人。史鐵生身上最讓你心靈震撼的是什么?結(jié)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鑒賞評價文學作品的能力,探究作品的主題和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的能力。有較強的主觀性??蓮囊韵聨讉€方面討論。
答案:第一方面:善良、無私、奉獻精神。他生前就決定,把能用的器官都捐了,只要對他人有用,自己就能毫無保留地奉獻。第二方面:面對磨難,積極尋找屬于自己的道路的堅強精神。面對下肢徹底癱瘓,他曾經(jīng)想到過自殺,但最終還是堅強地用紙筆撞開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而且獲得了越來越大的成功。第三方面:淡泊名利。作品獲得“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多家媒體要采訪他,他“愁得不知如何躲”。另外還可以從坦然面對死亡、樂觀看待人生等角度來闡釋。
五、本大題2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22.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擬一個描述對象,寫一組句子,要求所寫句子使用設問和排比的修辭手法。(6分)
什么是最真摯的友誼?是華美盛宴的觥籌交錯,是形影不離的朝夕相守,是依依難舍的纏綿繾綣,還是困境中攙扶你一把的那雙溫暖的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所給的例句描述的對象是“友誼”,整體看來是設問和排比手法。所寫的句子與示例句式相符,語句通順且合乎邏輯,最后一句升華立意即可。
答案:①什么是最遙遠的距離?是無從探測的廣袤宇宙,是生與死的永遠分別,是痛徹肺腑的咫尺天涯,還是心與心之間的隔膜? ②什么是最寶貴的財富?是車載斗量的金錢,是美輪美奐的房屋,是珠光寶氣的服飾,還是充實人生的知識?③什么是最美麗的風景?是畫家筆下的云霞,是飄渺的海市蜃樓,是雨后天晴的彩虹,還是故鄉(xiāng)那平淡的山水?
23.仔細觀察漫畫《剛出殼的雞》。請說明漫畫的內(nèi)容及寓意。要求語意簡明,句子通順,不超過80個字。(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描述畫面的內(nèi)容要找準合適的角度,可按照畫面構(gòu)成要件的位置,從上到下或從左到右的順序介紹。揭示漫畫的主旨要注意由物及人,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
答案:畫面左下方,有一個裂為兩半的邊緣不齊的蛋殼,右邊是一只剛出殼的小雞(小鴨,小鳥亦可),小雞嘴巴的斜上方寫著“破玩藝兒!”畫面諷刺了那些羽翼未豐就忘本(忘記出身)的人或現(xiàn)象。(或:畫面由一個裂為兩半的邊緣不齊的蛋殼和一只剛出殼的小雞組成,小雞嘴巴的斜上方寫著“破玩藝兒!”畫面諷刺了那些羽翼未豐就忘本的人或現(xiàn)象。)
六、本大題1小題,60分。
24.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某日,明朝都察院長官王延相對新御史們講了這樣一件事:昨天雨后乘轎進城,轎夫穿的是雙新鞋。開始,他小心地挑著干凈地面落腳,后來一不小心踩進泥水里,于是便不再顧及新鞋。一御史聽后說道:“終生不敢忘。”
要求:自選角度, 自擬題目,文體不限(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粵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一第三單元檢測試題及答案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