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語文必修1名著導讀論語教案(2)
新課標語文必修1名著導讀論語教案
第二課時
一、 簡單復習上節(jié)課主要內容,引用蘇軾的《題西林壁》導入本課: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結合文本,進一步走近孔子,對孔子做一個更深入的了解。
二、 檢查學生課外作業(yè)完成的情況,教師提問:《論語》具體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內容,體現了孔子什么觀點?
明確:主要有治學、從政、修身養(yǎng)性和交友治道等方面,體現了孔子“克己復禮”的思想。
三、教師簡單講解《論語》各個章節(jié)的主要內容,并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提供一個簡明的脈絡(事先印成紙質材料,每兩人1份):
1、學而第一
學而第一,儒雅的君子風度 孝悌是實行仁道的根本 花言巧語的人沒有仁德
一日數次的反省功夫 做人第一,學問第二 衡量學習與否的標準
人不莊重就沒有威嚴 孝道可使民風淳樸 溫良恭儉讓的風范
繼承父親的遺志 和與禮的辯證法 怎樣才算是好學?
貧而樂,富而好禮的境界 不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
2、為政第二
道德與政治 詩與政治 德治與法治
人生的歷程和滋味 養(yǎng)生送死,孝不違禮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孝心是孝道的根本 態(tài)度不是小問題 大智若愚的顏回
觀察人的方法 溫故而知新 做一個通才
不要吹牛皮 要團結不要分裂 書呆子與空想家
異端的問題 不要不懂裝懂 做官的學問
提拔正直的干部 執(zhí)政者要以身作則 不做官也可以參與政治
人不能不講信用 看過去知未來
3、八佾第三
不要鋪張浪費 溫文爾雅的君子之爭 文獻的重要性
要有一顆虔誠的心 問者不相虧 凡事不必苛求
理解的困難 以心換心的領導藝術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既往不咎的寬恕精神 盡善盡美的追求 領導者要有寬容的肚量
是可忍,孰不可忍? 仁德是禮樂的前提
4、里仁第四
選一個好的小區(qū)居住 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礎 有仁德才能夠正確對待他人
追求仁德,擯棄邪惡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人的天職在勇于探索真理
天下事無可無不可 君子與小人的不同心懷 唯利是圖必然招來怨恨
關鍵在于練好內功 一以貫之的忠恕之道 義與利的選擇
用壞人做你的鏡子 怎樣對待父母的過錯? 父母在世,不要遠游
記住父母的年紀 為言過其行而感到羞恥 嚴于律己總不會錯
有道德的人不會孤立 保持一定的距離 從人的過錯中識別人
讀書人不以吃穿為追求
5、公冶長第五
孔子怎樣選女婿? 處世的藝術 不要耍嘴皮子
人貴有自知之明 聞一知十的過人才智 朽木不可雕也
無欲則剛 “恕”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政治家的君子之道 久而敬之的交友藝術 正確對待上臺與下臺
三思而行想得太多了 愚不可及的大智慧 不念舊惡少怨恨
偽君子的丑惡嘴臉 豪俠、仁者與圣人之志 自我批評的難得
圣人與我們有什么不同?
6、雍也第六
不遷怒,不貳過 與其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該得的不要推辭
不要搞“血統(tǒng)論” 貴在堅持 安貧樂道的典范
切勿畫地為牢,裹足不前 不開后門,不拉關系 不自夸,不居功
口才可以免禍 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正直是立身之本
知之、好之、與樂之 因材施教,不要對牛談琴 有耕耘才有收獲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君子可折不可陷,可欺不可罔 博學于文,約之以禮
圣與仁的不同境界
7、述而第七
述爾不作,信而好古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圣人的憂慮
曠達的個人生活 舉一反三的教學法 不要在喪事中大吃大喝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富可求嗎? 孔子是不是“發(fā)燒友”?
富貴如浮云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 不是天才,敏以求之
三人行必有我?guī)?不要冒充內行 聞過則喜
節(jié)儉總比奢侈好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8、泰伯第八
棄天下如敝屣 一切以禮為標準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鋒芒畢露就是禍 是不是愚民政策? 德行更比才能重
讀書不為稻粱謀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人才難得,也不在多
9、子罕第九
君子不言利 博與專的問題 寶劍鋒從磨礪出
循循善誘的藝術 待賈而沽,不藏于櫝 逝者如斯夫!
女色的魅力有多大? 進退成敗都在自己 自強不息的楷模
半途而廢者大有人在 后生可畏 正確聽取他人言語
匹夫不可奪志 歲寒才知松柏后彫 不同層次的人際關系
10、鄉(xiāng)黨第十
到哪個坡唱哪個歌 圣人未能免俗 圣人穿不穿時裝? 吃飯睡覺不說話
11、先進第十一
修身宜早不宜遲 人各有所長 鬼神生死之間 嶢嶢者易缺
不言則已,言必有中 誰能升堂入室? 過猶不及 文人心態(tài)的不平
對癥下藥 不要盲從上級 儒者的“清明上河圖”
12、顏淵第十二
克己復禮,為仁由己 仁的外用 說話謹慎就是仁?
君子不憂不懼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什么叫“明”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文與質的辯論 稅收問題
愛恨生死的糊涂帳 君臣父子,各就各位 片言折獄的是與非
政府公務員守則 政府公務員守則 君子成人之美
上梁不正下梁歪 貪欲起盜心 風吹草動的統(tǒng)治術
聞人與達人 先事后得及其它 仁者愛人,智者知人
交朋友不要自取其辱 君子以文會友
13、子路第十三
以身作則,吃苦耐勞 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名正言順
誰來種田地? 學以致用 表率的作用
實行富民政策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 近者悅,遠者來
欲速則不達 “直”也有講究 士的標準
狂者與狷者 恒心的重要性 “和”與“同”的根本區(qū)別
好惡不等于是非 君子易事而難悅 泰而不驕 剛毅木訥,近于仁德
14、憲問第十四
讀書人不要懷戀溫柔之鄉(xiāng) 治世和亂世的言行 有言者不必有德
不要溺愛,不要愚忠 貧富都作等閑看 什么是完人?
恰到好處 看人看大節(jié) 用人之妙 大言不慚,為之也難
為誰而學? 思不出其位 胸襟寬廣而明察 人才的品質更重要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不怨天,不尤人 歷史車輪不可阻擋 知其不可而為之
15、衛(wèi)靈公第十五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忠信篤敬走遍天下 有道則仕,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言與不言的利和弊 殺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多批評自己,少責怪別人 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
不要賣弄小聰明 “名”的情結 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別人
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不以言舉人,不因人廢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不忍則亂大謀 眾惡必察,眾好必察 有錯不改,錯上加錯
與其空想,不如學習 君子謀道不謀食 得之容易守成難
小知與大受 民之于仁,甚于水火 當仁不讓 貞而不諒
工作在前,享受在后 有教無類 道不同不相為謀 辭達而己
16、季氏第十六
且看侵略者的邏輯 禮樂征伐自誰出? 朋友有益還是有害?
快樂有益還是有害? 把握好說話的時機 人生三戒
該不該有所畏? 天才、勤奮者與懶漢 君子的九種思慮
獨善真身與用行舍藏 富貴如浮云,美名傳千世 詩禮傳家
17、陽貨第十七
圣人的虛與委蛇 人性的問題 唯上智與下愚不移
割雞可不可以用牛刀? 仁的五條行為準則 磨而不磷,涅而不緇
六言六蔽 詩的偉大作用 不學詩如面壁而立
禮樂到底是什么? 色厲內荏,穿窬之盜 好好先生是偷道德的賊
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患得患失,無所不至 古今人物毛病談
天何言哉? 不屑之教 喪期要不要改革? 飽食終日,無所用心
君子尚義不尚勇 君子憎惡什么? 女人是不是難處難纏? 人過四十萬事休
窮達行藏各有志 周公用人的經驗談
18、微子第十八
時代的病態(tài) 孔子為什么要出國?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誰來指點迷津? 到底該不該做官? 窮達行藏各有志
19、子張第十九
見危致命,見得思義 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君子不屑于雕蟲小技
日日月月有進步 博學篤志,切問近思 百工居肆,君子求學
小人文過飾非 君子有三變 信任是前提
大德不逾,小節(jié)不拘 讀書與做官的問題 法外有情
墻倒眾人推 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 圣人無常師
淺者見淺,深者見深 圣人不可毀 其生也榮,其死也哀
20、堯曰第二十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立身處世的三個支點 尊五美,屏四惡
四、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 如何評價孔子的言行和觀點?從古至今人們對孔子有哪些評價?
明確:1、春秋戰(zhàn)國時代,孔子門人及其后學者均推尊孔子。門人中以子貢為代表,他對孔子贊美備至,奉如天人,把孔子比擬為高天、日月、木鐸,凡人是永遠不可企及的,認為孔子是天生的圣人,“仰之彌高,鉆之彌堅”。亞圣孟子認為孔子所行的“圣人之道”是遍及自然界和社會的至高準則。然而當時民間一般看法認為孔子是博學成名的大學者。
墨家對于儒家學說非議頗多,批評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張“述而且作”,批評孔子和儒家的繁瑣禮儀。
道家以自然無為為宗旨,蔑視禮法,對于儒家的禮儀道德持否定態(tài)度。
先秦法家學說思想上與儒家對立,早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認為孔子學說與法家農戰(zhàn)思想對立,致使國家“必貧而削”。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對孔子個人頗為尊重,但他認為孔子學說不合時宜。
2、宋元時期對孔子的評價總體上是對孔子推崇備至,進一步把孔子神化,用孔子的神圣光環(huán)和綱常倫理來維護其封建統(tǒng)治。
3、自從戊戌變法和五四運動以來,中國學術界和政界對孔子的評價就褒貶不一。特別是毛澤東在“”初期給郭沫若的詩里御筆一批,“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yè)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吹響批孔的號角,引發(fā)了全國口誅筆伐的狂潮。
五、教師總結: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鬃颖M管有的觀點我們不能完全認同,盡管他的“唯女子和小人難養(yǎng)也”讓很多女性不高興,但是就像烏云無法擋住太陽的光輝一樣,孔子的魅力是無法抵擋的。當然,由于時代在變化,社會在進步,我們也應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提高自己。
應該說,孔子提倡以天、地、君、親、師來規(guī)范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又以仁、禮、義、智、信來規(guī)范道德標準與行為準則,是有助恢復社會穩(wěn)定,符合歷史發(fā)展需要的治國理念。不僅如此,孔子提倡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有教無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以及其他無數的教誨,充滿了人道主義精神和人文主義色彩,成為兩千多年來從帝王到平民立德立行,治國治學的座右銘,人類文化思想寶庫中的精品?! ?ldquo;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這種說法未免言過其實。但孔子的思想與學說,確實是兩千多年來照亮中國歷史與中國人思想的一盞明燈?!度A盛頓郵報》曾經寫道:“雖然孔子活在兩千多年前,但他的教誨對今天世界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孔子屬于歷史也屬于現代,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在批判與否定“凡是派”錯誤思想的30年之后,人們難道還要受這種過時思想的束縛,依然拘泥于“孔學名高實秕糠”之說,而不給那位等待了兩千年之久的古代圣賢實行“正名”嗎?
六、 布置作業(yè):
1、 認真背誦《論語》中的精彩片段。
2、 根據對孔子的了解,寫一篇和孔子有關的人物傳記以及一段頒給孔子的頒獎詞
看過"新課標語文必修1名著導讀論語教案 "的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