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學習方法>高中學習方法>高一學習方法>高一語文>

高一語文必修一《記念劉和珍君》創(chuàng)新教學設(shè)計

時間: 文娟843 分享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jù)教學大綱 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shè)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語文必修一《記念劉和珍君》教學設(shè)計,歡迎參考!

  高一語文必修一《記念劉和珍君》教學設(shè)計

  設(shè)計意圖

  文本中十次出現(xiàn)“血”字,這激起了教者想從一個全新角度去引導學生學習本文的想法?;谶@一點,我采取專題形式,從文本三個核心元素(血、紅字、罪與罰)出發(fā)去實施教學,對文本的思想內(nèi)容和情感含量進行了較為深透的挖掘。

  第一課時

  一、導語,了解課文背景

  1.魯迅先生曾用一句非常深刻的話總結(jié)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人類血戰(zhàn)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了大量的木材,結(jié)果卻是一小塊。”中國歷史正是如此,無數(shù)的英烈浴血奮戰(zhàn),新中國才迎來了今天的祥和和繁榮。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那一頁頁灑滿了先驅(qū)者鮮血的歷史。(大屏幕顯示一滴滴逐漸放大的鮮血)。今天,就讓我們懷著沉痛和敬仰的心去回顧中國現(xiàn)代史上一次影響深遠的流血慘案──1926年地3.18慘案。

  2.了解課文背景(3.18事件的概況)(見教材45頁注釋①)

  對于這一事件,許多有良知的作家都曾撰文批露,如朱自清先生寫的《執(zhí)政府大屠殺記》、林語堂寫的《悼念劉和珍楊德群女士》等,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魯迅先生的記念文章《記念劉和珍君》。

  二、整體把握課文

  1.對于這篇文章,大家預習過了,我想先請幾位同學談?wù)劤踝x感受。

  2.許廣平先生曾說:“《記念劉和珍君》這篇文章真是一字一血,是用血淚寫出了心坎里的同聲一哭。”

  3.我也有一段話來表明自己的閱讀感受:“這是一篇以血祭血的文章,先生之悲憤憂慮全在文中十處血語上。”今天,我想通過課文這十處寫血的文句來引導大家對全文做一個把握,先請大家用筆勾畫出文中十處寫血的語句。

  4.按課文順序給十處寫血的語句歸類,分析內(nèi)在邏輯關(guān)聯(lián)。

  鮮血

  第一、二部分──血

  (交代寫作緣由:記念流血者)淡紅的血色①②

  血痕

  第三、四、五部分──喋血

  (遇難的實況──“罪”)血污

  血痕

  第六、七部分──血戰(zhàn)

  (總結(jié)教訓──“罰”)淡紅的血色③

  三、具體研習課文

  1.學生默讀第一、二部分,揣摩作者感情。

  記念死者──悲痛

  痛斥論客──悲哀

 ?、艑懽骶売煽卦V當局──憤怒“悲憤”

  激勵猛士──哀痛

  喚醒庸人──悲哀

  ⑵學生誦讀課文第一部分第三段、第二部分第一段,提問討論:“鮮血”為何變成了“淡紅”?(血的顏色為什么減淡?)

  2.速讀課文三、四、五部分,劉和珍等人的喋血情況怎樣?

  血痕(罪證)

  喋血抨擊當局殺人

  血污(罪證)

  3.學習第六、七部分(罰)

 ?、趴偨Y(jié)歷史教訓:不贊成徒手請愿,大量的流血犧牲只換來極少的成果。

 ?、铺釂枺旱t的血色怎么又“縱使洗成緋紅”?茍活者又為何只看見淡紅的血色?

  第二課時

  一、明確本節(jié)課目標

  1.探討兩個疑問:見上⑵。鮮血──淡紅──緋紅──淡紅

  2.研究幾個重點文段的語言。

  二、討論

  1.“鮮血”為何變成了“淡紅的血色”?

  2.“淡紅的血色”怎么又洗成“緋紅”,最后還是“淡紅”?

  提示:①聯(lián)系語境

 ?、陉P(guān)注行文邏輯

  明確:烈士鮮血雖為庸人隨著時間淡忘,但鮮血不會白流,也應(yīng)當有其影響和意義,人們會逐漸明白烈士之死的意義。在先生看來,這樣的犧牲又是不值得的,它最終還是歸于“淡紅”。

  三、具體探究重點文段的深層含義

  1.第一部分第三段

  2.第二部分第一段

  3.第四部分最后一段

  四、小結(jié)

  1.情感線索主題思想

  2.先生的“孤憤”和“救世婆心”。

  五、課外延伸閱讀和作業(yè)

  1.課外閱讀《讀本》中記念“左聯(lián)五烈士”的文章《為了忘卻的記念》。

  2.寫一篇學習心得。

  六、讓我們在本課結(jié)束時,齊聲朗誦陶淵明的《挽歌》來寄托我們對烈士的感懷和哀悼之情吧。讓我們永遠記住中國歷史上這滴殷紅的血。

  附陶潛《挽歌》(三)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崔磽。馬為仰天鳴,風為白蕭條。幽室一已閉,前年不復朝。前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共山阿。
看過"高一語文必修一《記念劉和珍君》創(chuàng)新教學設(shè)計 "的還看了:

1.記念劉和珍君教學設(shè)計與教學反思

2.高一語文教學設(shè)計與反思

3.高一語文必修一重點知識:記念劉和珍君

4.記念劉和珍君教學反思

128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