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虛詞之的用法詳細介紹(2)
高中文言文虛詞之的用法詳細介紹
高中語文文言文知識積累
(一)古今異義
1、相如因持璧卻立(于是 退)
2、竊計欲亡走燕(跑到)
3、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獻,進獻)
4、傳以示美人及左右(給„„看)
5、請指示王(指出給„„看)
6、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給)
7、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尊重)
8、拜為上卿(授予官職)
9、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從這里到那里)
10、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盟約)
11、于是相如前進缻(上前進獻)
12、左右或欲引相如去(離開)
13、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指父母兄弟,統(tǒng)指家內(nèi)外親屬)
14、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15、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道歉)
16、位在廉頗之右 (上)
17、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揚言)
18、明年,復攻趙(第二年)
19、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難道)
20、顧吾念之(但)
21、王必無人(如果)
(二)通假現(xiàn)象
1、拜送書于庭(同“廷”)
2、召有司案圖(同“按”)
3、設九賓于廷(同“儐”)
4、請奏盆缻秦王(同“缶”)
5、臣愿奉璧往使(同“捧”)
6、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同“躓”)
7、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同“熟”,仔細)
8、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同“否”)
9、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同“穆”)
(三)一詞多義
1、為
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做,引申為“演奏”,動詞) 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是,動詞)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成為、變成,動詞) 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做,引申為“立下”) 拜為上卿(擔當,動詞)
2、使
使人遺趙王書(派、派遣) 求人可使報秦者(出使)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使臣、使者)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讓)
3、引
引趙使者藺相如(延請,引見) 相如引車避匿(掉轉(zhuǎn))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4、計
計未定(計策)
竊計欲亡走燕(打算) 臣從其計(主意)
廉頗、藺相如計曰(商量、商議)
5、從
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跟從、跟隨) 臣從其計(聽從)
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由、自,介詞)
6、幸
而君幸于趙王(寵幸)
則幸得脫矣(幸虧,副詞) 大王亦幸赦臣(幸而)
幸可廣問訊(表示的希望語氣) 則吾斯役之不幸(幸運)
7、負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
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動詞的使動用法)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 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秦貪,負其強(倚仗)
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敗) 負債(欠)
8、乃
今君乃亡趙走燕(竟、卻)
乃前曰:“璧有瑕,請指示王。”(于是)
9、奏
相如奉璧奏秦王(呈現(xiàn)) 請奏瑟(演奏)
10、故
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原因) 故臣復取璧(所以)
11、于
以勇氣聞于諸侯(在) 而君幸于趙王(被)
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和,跟,同) 歸璧于趙(到)
12、見
于是王召見(接見)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被) 望見廉頗(看見)
13、書
使人遺趙王書(書信) 拜送書于庭(國書) 秦御史前書曰(寫)
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奏本) 無從致書以觀(書籍)
善畫者多工書而能詩(書法)
讀其書未畢(文字) 素不詩書之訓(尚書)
14、遇
遇諸塗(相遇,遇到)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接觸,感觸) 吏不敢以非法遇民(對待) 不如因而厚遇之(招待,款待) 蓋追先帝之殊遇(待遇) 度道里會遇之禮畢(會見)
垂老遇君未恨晚(遇合,指得到君主的信任)
15、聞
項羽卒聞漢軍楚歌(聽見) 秦昭王聞之(聽說) 以勇氣聞于諸侯(聞名) 博聞強志(見聞)
令聞令望(聲譽,名聲) 久而不聞其香(用鼻子嗅)
16、徒(步行)
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只是,僅僅) 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白白地)
17、示
傳以示美人及左右(給„„看) 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顯得)
18、顧
顧吾念之(但)
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回頭)
19、孰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同“熟”,仔細)
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與“與”構成復音虛詞,誰,哪一個)
20、立
趙立奉璧來(立即) 相如因持璧卻立(站立) 虛詞
21、因
相如因持璧卻立(于是)
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通過)
22、以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因為) 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用來) 以勇氣聞于諸侯(憑著) 愿以十五城請易璧(用)
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同“而”)
23、上
拜為上卿(表示高級)
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上面) 怒發(fā)上沖冠(往上) 臣乃敢上璧(進獻)
24、一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趙,趙立奉璧來(一個) 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一下)
25、請
請以秦之咸陽為秦王壽(請求別人) 請指示王(請允許我)
26、立
相如因持璧卻立(站立) 則請立太子為王(擁立) 內(nèi)立法度(制定,建立) 趙立奉璧來(立刻)
27、設
設九儐禮于廷(安排)
趙亦盛設兵以待秦(部署)
設百歲后,是屬寧有可信者乎(假如)
(四)詞類活用
1、名詞作狀語
趙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向西) 間至趙矣(從小路) 卒廷見相如(在朝廷上) 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 怒發(fā)上沖冠(向上)
2、名詞作動詞
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上前) 于是相如前進缻(上前) 臣乃敢上璧(獻上)
舍相如廣成傳舍(安置住宿)
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穿),(懷里藏著) 趙王鼓瑟(彈)
秦御史前書曰(上前) 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殺)
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祝壽)
3、形容詞作動詞
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堅守、恪守) 大王必欲急臣(逼迫)
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擅長,善于)
4、使動用法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止;阻止) 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 歸璧于趙(使„„歸)
臣請完璧歸趙(使„„完整) 以絕秦望(使„„斷絕) 辱其群臣(侮辱)
秦王恐其破璧(使„„破)
5、意動用法
且庸人尚羞之(以„„為羞)
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為先;以„„為后)
(五)文言句式
1、判斷句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
2、被動句 而君幸于趙王 使不辱于諸侯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3、倒裝句
(1)賓語前置
何以知之(以何,憑什么) 君何以知燕王(以何,憑什么)
(2)定語后置
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人”是中心詞,“可使報秦”是定語)
(3)介詞結(jié)構后置
以勇氣聞于諸侯(在諸侯中聞名)
設九賓禮于廷(在朝堂上設“九賓”的禮節(jié)) 拜送書于廷(送國書到朝堂)
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砸碎在殿柱上)
4、省略句
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 )境上(省“于”,在) 大王見臣( )列觀(省“于”,在) 遂與趙王會( )境上(省“于”,在) 相如奉璧奏( )秦王(省“于”,向)
傳以( )示美人及左右(省“之”,代“玉”)
(六)疑難句理解與翻譯
1、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則幸得脫矣。[您不如解衣露體伏在刑具上請求大王處罰,或許僥幸能得到赦免。]
2、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因此)商量不出結(jié)果來,想找個可以出使去回復秦國的人,也沒有找到]
3、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相如說:“秦王用城池來換寶玉而趙國不答應,理屈的是趙國;趙國給了寶玉而秦國不給趙國城池,理屈的是秦國。比較這兩個對策,寧可答應(給秦國璧),使秦國承擔理屈(的責任)。”]
4、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藺相如拿著那塊寶玉斜瞅著廷柱,準備拿它去撞擊廷柱。秦王怕他撞壞寶玉,就向他道歉,堅決地請他不要這樣做,同時召來管版圖的官吏察看地圖,指著從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池劃歸趙國。]
5、廉頗送至境,與王決曰:“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送到邊境上,跟趙王告別說:“大王這一去,估計一路行程和會見的禮節(jié)完畢回來,不會超過三十天。(如果)三十天不回來,就請容許我們擁立太子為趙王,以打消秦國要挾的念頭。”]
6、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相如說:“象秦王那樣威風,而我還敢在秦國的朝廷上叱責過他,羞辱他的群臣。我雖然無能,難道單怕一個廉將軍嗎?但我考慮到這樣的問題,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發(fā)兵攻打我們趙國,只是因為有我們兩人在。現(xiàn)在兩虎相斗,勢必有一個要傷亡。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先顧國家的安危,而后考慮個人的恩怨啊。”]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