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三學習方法 > 高三語文 >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題型訓練真題和答案分析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題型訓練真題和答案分析

時間: 夏萍1132 分享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題型訓練真題和答案分析

  對于高考語文的文言文,學生在做題的時候要掌握一些的技巧,同時還要多練習才可以,下面學習啦的小編將為大家?guī)砀呖颊Z文文言文的閱讀練習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題型訓練真題和答案(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晉江人。舉進士甲科,知會稽縣。民田鏡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門,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學士知鄭州,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練文法,更踐久,習知朝廷臺閣典憲,首相韓琦每咨訪焉。仁宗末年,琦請建儲,與公亮等共定大議。密州民田產(chǎn)銀,或盜取之,大理當以強。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雖強,與盜物民家有間矣。”固爭之,遂下有司議,比劫禁物法,盜得不死。契丹縱人漁界河,又數(shù)通鹽舟,吏不敢禁,皆謂:與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將奈何?雄州趙滋勇而有謀,可任也。”使諭以指意,邊害訖息。英宗即位,加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尋加戶部尚書。帝不豫,遼使至不能見,命公亮宴于館,使者不肯赴。公亮質之曰:“錫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親臨,處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寧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明年,起判永興軍。居一歲,還京師。旋以太傅致仕。元豐元年卒,年八十。帝臨哭,輟朝三日。公亮方厚莊重,沉深周密,平居謹繩墨,蹈規(guī)矩;然性吝嗇,殖貨至巨萬,初薦王安石,及同輔政,知上方向之,陰為子孫計,凡更張庶事,一切聽順,而外若不與之者。常遣子孝寬參其謀,至上前略無所異,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寬至樞密以報之。蘇軾嘗從容責公亮不能救正,世譏其持祿固寵云。(節(jié)選自《宋史·曾公亮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4.B【解析】本題考查斷句能力。斷句要依據(jù)前后文的句意與基本的語法結構。首先“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中“他的地方達到夜不閉戶”顯然是不符曾公亮管轄鄭州的句意,所以排除C與D兩項。A與B兩項中,關鍵是“移書”(發(fā)文書),按其句意,應是“移書詰盜”,如果是“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物”為名詞作“亡”的賓語,“移書”也是名詞,如果有一個連詞連接“物”與“移書”也成立。所以,選B項。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與當今某些國家內閣或政府首腦的含義并不相同。

  B.建儲義為確定儲君,也即確定皇位的繼承人,我國古代通常采用嫡長子繼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職設官,各有專司,所以可用“有司”來指稱朝廷中的各級官員。

  D.契丹是古國名,后來改國號為遼,先后與五代和北宋并立,與中原常發(fā)生爭端。

  5.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朝廷中的各級官員”錯,“有司”指主管某部門的官吏,也泛指官吏,不是單指“朝廷中的”。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曾公亮初入仕途,為民興利除弊,他進士及第后任職會稽縣,當時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興修水利工程,將水引入曹娥江,民眾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經(jīng)歷練,通曉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務,首相韓琦每每向他咨詢;密州有人偷盜民田產(chǎn)銀,他認為判處死刑過重,據(jù)理力爭,最終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邊地事端。契丹違約在界河捕魚運鹽,他認為萌芽不禁終將釀成大禍,派使者偕同雄州趙滋前往調解,邊地雙方得以相安無事。

  D.曾公亮老謀深算,暗中為子孫計。他為人深沉,思慮周密,曾舉薦王安石,安石受到寵信,他考慮子孫前程,不露痕跡地處處隨順安石,終于得到回報。

  6.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分析、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派使者偕同雄州趙滋前往調解”錯,據(jù)原文“雄州趙滋勇而有謀,可任也。使諭以指意,邊害訖息”可知,并沒有“派使者偕同”。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錫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親臨,處之安乎?

  (2)蘇軾嘗從容責公亮不能救正,世譏其持祿固寵云。

  7.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能力。(1)賜宴不到場,這是對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卻一定要他親臨宴會,做這樣的事能心安嗎?(“虔”“處之”各1分,大意3分)

  (2)蘇軾曾從容地責備公亮不能救正弊病,世人譏諷他保持祿位加固寵幸。(“救正”“固寵”各1分,大意3分)

  高考語文文言文題型訓練及答案(二)

  閱讀下面文言語段,完成1~3題(19分)

  顏衎,字祖德,兗州曲阜人。少苦學,治《左氏春秋》。梁龍德中擢第,解褐授北海主簿,以治行聞。后唐天成中,為鄒平令。符習初鎮(zhèn)天平,以書告屬邑毋聚斂為獻賀。衎未領書,以故規(guī)行之,尋為吏所訟。習遽召衎笞之,幕客軍吏咸以為辱及正人,習甚悔焉,即表為觀察推官,且塞前事。長興初,召拜太常博士,習力奏留之。習致仕,衎東歸養(yǎng)親。

  未幾,房知溫鎮(zhèn)青州,復辟置幕下。知溫險愎,厚斂多不法,衎每極言之,不避其患。晉祖入洛,知溫恃兵力偃蹇,衎勸其入貢。知溫以善終,衎之力也。知溫諸子不慧,衎勸令以家財十萬余上進。晉祖嘉之,歸功于衎。俄遷都官員外郎,充東都留守判官,改河陽三城節(jié)度副使,知州事。居半歲,得家問,父在青州有風痹疾,衎不奏棄官去侍疾,不復有仕宦意。歲余,父疾不能起,衎親自掬矢,未嘗少倦。晉祖聞之,召為工部郎中,連使促召至闕,辭曰臣無他才術未知何人誤有聞達望放臣還遂其私養(yǎng)晉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薦也俄廢樞密院,以本官奉朝請。逾年,上表請還侍養(yǎng),授青州行營司馬。丁父憂,哀毀甚。俄召為駕部郎中、鹽鐵判官。以母老懇辭,有詔止守本官。開運末,授左諫議大夫,權判河南府,召拜御史中丞。喪亂之后,朝綱不振,衎執(zhí)憲頗有風采。嘗上言:“才除御史者,旋授外藩賓佐,復有以私故細事求假外拜,州郡無參謁之儀,出入失風憲之體,漸恐四方得以輕易,百辟無所準繩。請自今藩鎮(zhèn)幕僚,勿得任臺官;雖親王、宰相出鎮(zhèn),亦不得奏充賓佐。非奉制勘事,勿得出京,自余不令厘雜務。”詔惟辟召入幕如故,余從其請。復抗表求侍養(yǎng),改戶部侍郎。衎又堅乞罷免,詔書褒許,即與其母東歸。

  漢乾佑末,丁憂。服除,詔鄆州高行周津遣赴闕,衎辭以足疾,不至。周廣順初,起為尚書右丞,俄充端明殿學士。太祖征兗州,駐城下,遣衎往曲阜祠文宣王廟。城平,以衎權知州事。歸朝,權知開封。時王峻持權,衎與陳觀俱為峻所引用。會峻敗,觀左遷,衎罷職,守兵部侍郎。顯德初,上表求解官,授工部尚書,致仕還鄉(xiāng)里,臺閣縉紳祖餞都門外,冠蓋相望,時人榮之。建隆三年春,卒于家,年七十四。

  (《宋史·列傳二十九》)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辭曰/臣無他才術/未知何人誤有聞達/望放臣還/遂其私養(yǎng)/晉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薦也/俄廢樞密院

  B.辭曰/臣無他才/術未知何人/誤有聞達望放臣還/遂其私養(yǎng)晉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薦也/俄廢樞密院

  C.辭曰/臣無他才術/未知何人誤有聞/達望放臣還遂其私養(yǎng)/晉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薦也/俄廢樞密院

  D.辭曰/臣無他才/術未知何人/誤有聞達/望放臣還遂其私/養(yǎng)晉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薦也/俄廢樞密院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解褐,“褐”粗布或粗布衣服,“解褐”指脫去平民穿著的粗布衣服,換上官員服飾,比喻開始進入仕途。

  B.致仕,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古人還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表示相同意思。因年老、身體等原因主動請求退休,稱為“乞骸骨”“填溝壑”。

  C.奉朝請,給予閑散大官的優(yōu)惠待遇。古代諸侯春季朝見天子叫朝,秋季朝見為請。因稱定期參加朝會為奉朝請。

  D.丁憂,亦稱丁艱,即遭遇父母喪事。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禮須持喪三年,其間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預吉慶之典,任官者必須離職。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顏衎曾因向符習進獻賀禮而受到笞刑,但事后符習很后悔,又上表推薦他做觀察推官,暫且搪塞前面所做的事。

  B.顏衎擔任都官員外郎時,收到家信,得知父親生病,沒有奏報就棄官回家侍候老人,最后不再有當官的想法。

  C.父親去世后,顏衎因母親年老需要侍候,上表辭官,不許;后又兩次上疏請求,最終得到皇帝褒獎,與母親回家了。

  D.顏衎曾因王峻的引薦而被重用,后又受到王峻的牽連而被罷官。最后退休回家,臨行時朝內官員爭相為他送行。

  4.把原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衎未領書,以故規(guī)行之,尋為吏所訟。(5分)

  (2)服除,詔鄆州高行周津遣赴闕,衎辭以足疾,不至。(5分)

  高考語文文言文題型訓練參考答案

  1.A

  2.B(“填溝壑”是死的自謙的說法)

  3.B(應是“擔任河陽三城節(jié)度副使”)

  4.⑴顏衎沒有接到書信,按照過去的規(guī)矩來做,不久被屬吏訴訟。(“以”“故”“尋”被動句式各1分,大意1分。“以”譯成依據(jù)、遵循、按照均可;“故”譯成以前、原先、舊的均可;“尋”譯為不久。)

  或者:顏衎沒有接到書信,因此按規(guī)矩去做,不久被屬吏訴訟。(“以故”“規(guī)”“尋”被動句式各1分,大意1分。“以故”譯成因此、因為這個緣故;“規(guī)”名做狀,按規(guī)矩;“尋”譯為不久。)

 ?、剖貑势跐M,皇帝下詔讓鄆州的高行周資助遣送顏衎入朝,顏衎以腿腳有病為由推辭不去。(“服除”“津遣”“赴闕”“辭”各1分,大意1分。“服除”譯成守喪期滿,守喪期滿脫去喪服均可;“津遣”譯成資助遣送;“赴闕”譯成入朝;“辭”譯成推辭。)

  語文詩歌鑒賞的答題方法介紹

  一、準確解讀文本:在了解“詩家語”多省略、多倒裝特點的基礎上,抓關鍵點:

  (1)上看:看詩歌題目,圈出題眼,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再看作者,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格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詩歌的背景,尋找詩歌內容和情感的線索

  (3)中看:看全詩主體,每句圈出句眼,特別注意表現(xiàn)情感的形容詞和副詞。后部分一般運用議論、抒情手法,是詩的主旨

  二、明確答案構成要點(即給分點):

  (1)采用的寫作手法

  (2)手法揭示內容:結合詩句,分析該手法寫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點,或抒發(fā)(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該寫法在內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

  詩歌鑒賞選擇題常見錯誤

  1.語言語風類錯誤:或故意譯錯實詞虛詞;或對詩歌的語言風格判斷錯誤。

  2.意境意象類錯誤:對詩歌的意象的含義判斷錯誤;或對意境的概括錯誤。

  3.技巧手法類錯誤:對詩歌運用的寫作技巧的類型或作用判斷錯誤。

  4.思想情感類錯誤:拔高情感(對詩歌中描寫的情感故意妄加引申,添上某種光圈);或轉移情感。

  5.觀點內容類錯誤:擴大范圍(把作家的某一具體作品風格用其整體作品風格來代替)


猜你感興趣:

1.2015高考語文古詩文閱讀形象一輪復習題及答案

2.中考語文文言文專題練習題附參考答案

3.高考語文文言文的理解與分析專題復習試題

4.高考語文文言文的有效學習方法

5.2018高考語文復習古代文化常識選擇題帶答案解析

6.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題集錦

7.高考語文二輪文言文閱讀專題練習

3765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