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學習方法>高中學習方法>高三學習方法>高三語文>

2018年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歷年真題

時間: 舒雯911 分享

  文言文閱讀是高考語文必考的題型之一,占據(jù)了比較大的分數(shù)。多做些真題訓練可以提高閱讀能力。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歷年真題詳細資料,供您閱讀。

  歷年高考真題文言文閱讀練習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詹鼎傳

  [明] 方孝孺

  詹鼎,字國器,臺寧海人也。其家素賤,父鬻餅市中,而舍縣之大家。大家惟吳氏最豪貴,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與市中兒嬉敖,獨喜游學館,聽人讀書,歸,輒能言諸生所誦。吳氏愛之,謂其父令兒讀書。鼎欣然,其父獨不肯,罵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業(yè),吾業(yè)不廢足矣,奈何從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課習,夜坐餅灶下,誦不休。其父見其志不可奪,遣之讀書。逾年,盡通其師所能,師辭之。時吳氏家延師儒,鼎就學,吳氏亦子育之,使學。未數(shù)年,吳氏子無能與鼎談者。其師去,鼎遂為吳氏諸子師。

  元末方國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 國珍開府[注]慶元,求士為己用。 國珍聞鼎有才,以計擒之。鼎為所獲,無奈,因為之盡力,為其府都事,有廉名。國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屬鼎治,鼎論如法。平章之妻受賕,請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舉大謀,當用天下賢士,一心守法,曷使婦人得預事乎?”不許。妻怒,譖之,系鼎獄,半載乃釋。

  復起,為上虞制。上虞與偽吳王張士誠地相錯,軍吏貴臣甚眾,以鼎儒生,不習邊事,屢違約。鼎會眾于庭,引一驛丞,責以不奉公,斬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請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罷。后雖元帥、萬夫長有所陳說,皆長跪以言,不敢舉目視其面。鼎臨事有才,簡牘滿前,須臾而決。

  至正末,我兵臨慶元城下,國珍懼,乘樓船遁于海。上怒,欲舉兵誅之。莫為計,鼎為草表謝,辭甚恭而辯。上讀表,曰:“孰謂方氏無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問。更以國珍為右丞,鼎亦召至京師。

  時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請命鼎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歲,除留守都衛(wèi)經(jīng)歷,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請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勝百輩。”其見稱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寬仁行法,威聲不起,而人皆樂其不苛刻。會大都督府受賂,除軍吏。事發(fā),誣鼎有贓。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時所養(yǎng)孤甥來省,恐有之,鼎誠不知。御史曰:“法貴殺有名。”卒誅鼎,與百余人皆死。

  (選自《遜志齋集》,有刪改)

  [注] 開府:古代指高級官員成立府署,選置僚屬。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而舍縣之大家     舍:寄居

  B.其父見其志不可奪 奪:改變

  C.時吳氏家延師儒 延:迎接

  D.屬鼎治,鼎論如法 屬:交付

  解析:選C 本題考查文言實詞。A項,“舍”,可以聯(lián)想到“舍相如廣成傳”中的“舍”是“安排住宿”的意思,結(jié)合語境,理解為“寄居”正確。B項,《陳情表》中有“行年四歲,舅奪母志”,“奪”是“改變”的意思,和這句中的意思相同,正確。C項,《過秦論》中有“秦人開關延敵”,“延”是“延請”的意思,據(jù)此推斷C項不正確。D項,“屬”,通“囑”,意為“托付,交付”,正確。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不與市中兒嬉敖,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B.(皆長跪以言,具告以事)

  C.(后雖元帥、萬夫長有所陳說,及其所之既倦)

  D.(其見稱如此,其皆出于此乎)

  解析:選C 本題考查常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A項中前一個“與”,介詞,跟;后一個“與”,連詞,和。B項中前一個“以”,連詞,表修飾關系;后一個“以”,介詞,把。C項中的兩個“所”都是用在動詞之前,構成名詞性的詞組,指代人或事物。D項中前一個“其”,代詞,他;后一個“其”,副詞,表揣度語氣,可譯為“大概”。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屬于體現(xiàn)詹鼎才能出眾的一項是(  )

  ①輒能言諸生所誦?、谝棺炘钕拢b不休?、蹫槠涓际?,有廉名?、芎啝M前,須臾而決 ⑤鼎為草表謝,辭甚恭而辯 ⑥刑部有詹鼎在,勝百輩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解析:選B 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①句是說詹鼎的聰明才能,超出常人;②句是寫詹鼎對讀書的喜愛;③句是寫他的廉潔;④句是表現(xiàn)他的才能出眾;⑤句是表現(xiàn)他的寫作才能后文可以驗證;⑥句是側(cè)面描寫他的才能出眾。據(jù)此,用排除法可排除帶有②和③的選項。

  12.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詹鼎出身微賤,從小酷愛學習,開始遭到父親的反對,但苦學不輟,使父親的態(tài)度發(fā)生轉(zhuǎn)變,又得到與吳氏諸子一同從師的機會,后成為吳氏諸子的老師。

  B.詹鼎被方國珍用計擒獲,不得已做了方國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賄替人求情,詹鼎堅持秉公執(zhí)法,后遭平章妻誣陷,身陷牢獄,半年后才被釋放。

  C.詹鼎在上虞時,軍吏貴臣認為他不熟悉邊防事務,多次違反紀律。為整肅紀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殺了一名驛丞,使部屬人人畏懼,從而樹立了權威。

  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衛(wèi)經(jīng)歷、刑部郎中、刑部佐僚等職。他在刑部任職時,適逢大都督府受賄案敗露,被人誣陷貪贓,后被處死。

  解析:選D 本題重點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詹鼎沒有擔任過河南行省郎中一職,原文說吏部要求讓詹鼎擔任河南行省郎中一職,但被丞相否決了。

  歷年高考真題文言文閱讀練習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題。

  張祖?zhèn)?/p>

  (明)張岳

  張祖,字彥宗,以字行。十三歲,父祖繼歿,獨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閩中法令嚴核,繩吏之法尤峻。憚應役者邀祖斬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斬不可復續(xù),盍去諸?”遂避匿。未幾,斬指事覺,詔逮捕戍邊。犯者言張某始與某輩約如此。逮久弗獲。會天變肆赦,乃歸。室中空虛,至系馬檻牛,毀斗桶為薪。念非力學無以樹門戶,于是決意習儒業(yè)。是時,詔民田八頃以上家,擇子若①孫一人為吏??h檄至,祖揮之弗受,執(zhí)卷奮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復檄祖往,固弗受如縣。使者熟視之,曰:“君,我輩中人也,勿辱于縣。”遂挾以去。

  祖既通儒術,兼曉九章算法。時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屬之。文案盈幾,祖精勤不舍,晝夜櫛理而錯畫之,皆有緒可按據(jù)。

  建文時,祖為吏部吏。未幾,云南布政張公

  召入為尚書,于屬吏多所更易,獨言張某老成,守法不易也。時帝方與方孝孺輩講求古治,經(jīng)濟之事多變太祖舊章,章奏日下吏部。祖密言于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創(chuàng)制,規(guī)模遠矣。為治當責實效。今法制已定,日有變更,未必勝于舊,徒使異議者以為口實,盍先其急者?”深然之,而奪于群議,不能用。會添設京衛(wèi)知事一員,詔吏部選可者。曰:“無逾祖矣。”授留守知事。

  及靖難師渡江,祖為安吉縣丞。被譴自經(jīng)③,舁尸歸,屬吏無敢往視,祖獨往經(jīng)理其殯。殯畢,哭奠而去。時人義之。

  安吉在萬山中,向多逋民④,隱田不以自實,財賦甚少。祖至,清勤自持,敬禮賢士大夫,與講究磨礪。在職九年,稽核財賦,修筑陂塘圩岸,不可勝計。逋民隱田者令以占籍⑤輸稅,免其罪。聲稱著聞,以最薦升湖廣按察司經(jīng)歷。行至吳橋卒,惟一子扶喪歸。

  (摘編自《小山類稿》)

  【注】?、偃簦夯蛘摺"诜教铮褐阜教锞惙?。③被譴自經(jīng):朱棣登位,張被解除職務后自殺。④逋民:逃到本地的百姓。⑤占籍:自外地遷來的成為有戶籍的當?shù)鼐用瘛?/p>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繩吏之法尤峻    繩:捆綁。

  B.即以其事屬之 屬:交付。

  C.無逾祖矣 逾:超過。

  D.不可勝計 勝:盡。

  解析:選A “繩”意為“約束、制裁”。

  3.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部表明張祖盡職盡責的一組是(3分)(  )

 ?、匍}中法令嚴核 ②復檄祖往,固弗受如縣?、蹠円箼崩矶e畫之?、転橹萎斬煂嵭А、莼素斮x,修筑陂塘圩岸

 ?、掊兔耠[田者令以占籍輸稅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解析:選D 本題考查篩選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是敘述閩中的法令嚴苛。②是講張祖不接受縣里的差事。④只是張祖私下的建議。

  4.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張祖為逃避服役而斷指出走,遇赦后見家境衰敗,于是決定發(fā)憤讀書以振興家門。

  B.建文年間張祖在吏部做小吏,上司張非常賞識他,認為他辦事老成,篤守法令。

  C.吏部尚書張自殺后,屬吏中只有張祖敢出面料理喪事,當時的人認為他有情有義。

  D.張祖任安吉縣丞九年,因政績卓著,考核獲得最高等級,被推薦升任湖廣按察司經(jīng)歷。

  解析:選A 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張祖為逃避服役而斷指出走”有誤,從文中看他并未斷指,只是出走逃避而已。

  5.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君,我輩中人也,勿辱于縣。(3分)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會添設京衛(wèi)知事一員,詔吏部選可者。(3分)

  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涉及謙敬、一詞多義、判斷句、介詞結(jié)構后置句、定語后置句等文言知識。翻譯文言句子要注意抓住關鍵點。(1)“君”是敬辭,對人的尊稱,您;“輩”是名詞,相當于“類”;“……,……也”是判斷句;“勿辱于縣”是介詞結(jié)構后置句,即“勿于縣辱”。(2)“會”是副詞,恰逢;“京衛(wèi)知事一員”是定語后置句,即“一員京衛(wèi)知事”;“可者”是名詞性短語,指適合的人。

  答案:(1)您是我們這一類的人,不要在縣里受委屈。

  (2)“會”是副詞,恰逢;“京衛(wèi)知事一員”是定語后置句,即“一員京衛(wèi)知事”;“可者”是名詞性短語,指適合的人。(2)恰逢(要)增設一位京衛(wèi)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選適合的人。

  參考譯文:

  張祖,字彥宗,世人通常稱之張彥宗。他十三歲時,父親與祖父相繼過世,獨自奉養(yǎng)母親。

  洪武帝元年,閩中一帶的法令嚴厲,約束官吏的法令尤其嚴刻。害怕服勞役的人邀張祖斬斷右手大拇指來消除自己的徭役。張祖對此感到疑惑,回家告訴母親。母親說:“法令可以規(guī)避,手指斷了不能再接,為什么不離開這里呢?”于是逃避躲藏了起來。沒過多久,斬指事件被發(fā)覺,朝廷下詔逮捕(這些人)戍守邊疆。犯事者說張某剛開始時也和某人有此約定。追捕了許久沒有抓獲。恰逢天顯異象,朝廷大赦天下,(張祖)才回到家中。家中空無一物,到了拴馬攔牛,砸毀斗與木桶當柴燒的地步??紤]到若不用功學習就無以樹立門戶,于是下決心學習儒家經(jīng)典。這時,朝廷下詔百姓中有農(nóng)田八頃以上的人家,可以選擇兒子或者孫子一人擔任小吏。縣里的公文來了,張祖把它拋在一旁,不接受,拿著書卷憤激地說:“我就當個小吏嗎?”縣令把這事稟告給按察司,再次下公文讓張祖前往,張祖堅決不接受任命前往縣衙。使者審視了他一番,說“您是我們這一類的人,不要在縣里受委屈。”于是帶著公文走了。

  張祖已精通儒學,并且通曉九章算法。當時正在推行方田均稅法令,就把這事交付給他。面對滿桌公文案卷,張祖專心勤勉不停地工作,晝夜整理籌措謀劃這些事情,都使它有緒有據(jù)。

  建文帝時,張祖擔任吏部官職。沒過多久,云南布政使張入朝擔任(吏部)尚書,對屬下的官吏多有更換,唯獨說張祖為人老成,遵守法紀,沒有更換。當時,皇帝正與方孝孺等人探求古代的治國之法,經(jīng)世濟民之事,對太祖舊制多有改變,奏章每日下到吏部。張祖私下對張說:“高皇帝(朱元璋)從平民百姓起家,擁有天下,確立法令和創(chuàng)建制度,可謂籌劃深遠。治理天下理當追求實效。法令制度已經(jīng)確定,而如今卻每日都有變更,未必比舊的好,只能給那些異議者留下口實,為什么不先抓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呢?”張十分贊同他的觀點,但迫于群議,無法采用。恰逢(要)增設一位京衛(wèi)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選適合的人。張說:“沒有超過張祖的了。”張祖被授予留守知事一職。

  等到朱棣部隊渡江時,張祖擔任安吉縣丞,張被解除職務后自殺,張的尸體被抬回來后,屬下官吏沒有人敢去探視,張祖獨自前往料理他的喪事。下葬后,張祖哭泣祭拜完才離去。當時的人認為他很有情義。

  安吉處在群山之中,歷來有很多從外地逃到本地的百姓,隱瞞田畝,不如實上報,以致賦稅收入很少。張祖到任后,堅持清廉勤政,尊敬禮遇那些賢能的士大夫,并與他們研討學問砥礪修養(yǎng)。在職九年,稽查核對財稅,修筑池塘堤岸,數(shù)不勝數(shù)。讓那些逃到本地隱瞞田畝的百姓成為擁有戶籍的當?shù)鼐用瘢U納賦稅,并免去他們的罪。聲望顯著聞名,以最佳政績被舉薦升任湖廣按察司經(jīng)歷。走到吳橋而身亡,只有一子護送靈柩歸故里。

  歷年高考真題文言文閱讀練習三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個“□”是為考查而設),完成5~9小題。

  劉敞字原父。舉慶歷進士,廷試第一。編排官王堯臣,其內(nèi)兄也,□親嫌自列,乃以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賢院,判尚書考功。

  奉使契丹,素習知山川道徑,契丹導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險遠。敞質(zhì)譯人曰:“自松亭趨柳河,甚徑且易,不數(shù)日可抵中京,何為故道此?”譯相顧駭愧曰:“實然。但通好以來,置驛如是,不敢變也。”順州山中有異獸,如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識,問敞。敞曰:“此所謂也。”為說其音聲形狀,且誦《山海經(jīng)》《管子》書曉之,契丹益嘆服。使還,求知揚州。

  揚之雷塘,漢雷陂也,舊為民田。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償以它田,主皆失業(yè)。然塘亦破決不可漕,州復用為田。敞據(jù)唐舊券,悉用還民,發(fā)運使爭之,敞卒以予民。天長縣鞫王甲殺人,既具獄,敞見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戶曹杜誘,誘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將論囚,敞曰:“冤也。”親按問之。甲知能為己直,乃敢告,蓋殺人者,富人陳氏也。相傳以為神明。

  敞以議論與眾忤,求知永興軍,拜翰林侍讀學士。大姓范偉為奸利,冒同姓戶籍五十年,持府縣短長,數(shù)犯法。敞窮治其事,偉伏罪。未及受刑,敞召還,判三班院,偉即變前獄,至□四五,卒之付御史決。

  敞侍英宗講讀,每指事?lián)?jīng),□以諷諫。時兩宮方有小人間言,諫者或訐而過直。敞進讀《史記》,至堯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側(cè)微也,堯禪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體改容,知其以義理諷也?;侍舐勚啻笙?。

  積苦眩瞀,屢予告。疾少間,復求外,以為汝州,旋改集賢院學士、判南京御史臺。熙寧元年,卒,年五十。

  (選自《宋史·劉敞傳》,有刪節(jié))

  [注]?、黉螅盒罘e?!、诟抵拢毫_織。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素習知山川道徑     素:向來

  B.將論囚 論:討論

  C.持府縣短長 持:挾制

  D.卒之付御史決 決:判決

  解析:選B B項,“將論囚”中,“囚”是“拘禁、關押”之意,上文寫的是案件審理,可知“論”應為“判決”意。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3分)(  )

 ?、倬幣殴偻鯃虺?,其內(nèi)兄也,□親嫌自列,乃以為第二?、趥ゼ醋兦蔼z,至□四五,卒之付御史決?、鄢ㄊ逃⒆谥v讀,每指事?lián)?jīng),□以諷諫

  A.①且?、趧t?、鬯 .①以?、谟凇、垡?/p>

  C.①且 ②則?、垡?D.①以?、谟凇、鬯?/p>

  解析:選B?、俸髢删湔f王堯臣為了避嫌,就把劉敞排為第二名,應該是因果關系。“以”是介詞,表原因是“因為”的意思,而“且”一般表遞進,故選“以”。可排除A、C兩項。③中劉敞陪伴英宗讀書,利用歷史故事和典籍來諷諫,“因”,介詞,憑借,因(之)以諷諫,排除D項。

  7.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堯禪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堯禪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堯禪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堯禪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解析:選C 首先,通讀,大致了解整個故事;然后抓住標志詞斷開比較明顯的地方。文中的虛詞“惟”一般領起下文,前面要斷開,“天地享之”與“百姓戴之”對仗整齊,據(jù)此,可排除A、B兩項。“惟”以下內(nèi)容為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原因的解釋。若在“德”前斷,則意思為“只有孝敬和友愛他,美德……”,顯然與語境不合;在“德”后斷,則為“……的美德,光耀于天地百姓”,則與語境一致,據(jù)此可排除D項。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他用途,劉敞經(jīng)過努力,將它歸還給百姓。

  B.劉敞曾經(jīng)在揚州和永興軍等處任職,為當?shù)刈隽瞬簧賹嵤隆?/p>

  C.范偉多次犯法,在劉敞的審理下伏罪,但劉敞被召還之后,他馬上翻供。

  D.當皇帝不聽其他大臣進諫時,劉敞犯顏直諫,用一身正氣折服了皇帝。

  解析:選D 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項中“犯顏直諫”錯誤,是用典籍和歷史故事來“諷諫”。

  9.根據(jù)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

  (1)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7分)

 ?、偕鯊角乙?,不數(shù)日可抵中京,何為故道此?(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诩字転榧褐保烁腋?,蓋殺人者,富人陳氏也。(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徑”,筆直;“道”,名詞活用作動詞,翻譯為“走”。②“為己直”,結(jié)合語境翻譯為“為自己伸冤”;“乃”,才;“……者,……也”是判斷句。

  參考答案:①(道路)非常直并且容易行走,用不了幾天就可以抵達中京,為什么故意走這條道路呢?②王甲知道劉敞能為自己伸冤,才敢告知真相,原來殺人的,是姓陳的富人。

  (2)契丹人為什么對劉敞表示嘆服?請結(jié)合具體事例加以說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信息的能力。契丹人對劉敞表示嘆服集中在第二段中,其中講了兩件事,一是帶路,一是認獸。

  參考答案:契丹人表示嘆服是因為兩件事。一是劉敞能記憶地圖,準確地說出道路的不妥當;一是大家都不認得的野獸,劉敞不但認得,還能引用古書來例證。

  參考譯文:

  劉敞,字原父。慶歷年間考中進士,殿試獲得第一名。編排官王堯臣,是他妻子的哥哥,因為是親戚(王堯臣)自己認為有嫌疑,就把他列為第二名。任蔡州通判,在集賢院當值,兼任尚書考功。

  (劉敞)奉命出使契丹,他向來熟知山川道路,契丹人為他引路,從古北口到柳河,路途回旋曲折接近一千里,想要以此夸大說明路途的艱險遙遠。劉敞質(zhì)問擔任翻譯的人說:“從松亭前往柳河,(道路)非常直并且容易行走,用不了幾天就可以抵達中京,為什么故意走這條道路呢?”擔任翻譯的人互相看著,非常吃驚,羞愧地說:“確實這樣。但通好以來,驛站設置就是如此,不敢改變。”順州山中有一種奇異的野獸,長得像馬卻捕食虎豹,契丹人不認識這種獸,就詢問劉敞。劉敞說:“這就是所說的‘’啊。”向契丹人描述了這種獸的叫聲和模樣,并且背誦《山海經(jīng)》《管子》等書(關于這種獸的記載),使他們知曉,契丹人更加贊嘆佩服。出使回來,請求做揚州知州。

  揚州的雷塘,就是漢代的雷陂,從前是老百姓的田地。后來官府用來蓄水(漕運)卻不拿其他的土地補償,田主都失業(yè)了。然而雷塘也已經(jīng)殘破決口不能用來漕運,州府重新把它作為農(nóng)田使用。劉敞依據(jù)唐朝留下的原先的地契,把它全部還給百姓,發(fā)運使爭要這些土地,劉敞最終還是把這些土地給了百姓。天長縣審問王甲殺人一案,案件已經(jīng)審結(jié),劉敞見到王甲并體察到了他的冤情,王甲害怕官吏,不敢自白冤情。劉敞把這一案件交給戶曹杜誘(重新審理),杜誘不但不能為王甲平反,反而羅織罪證使案件更加牢不可破。將判決關押,劉敞說:“王甲是冤枉的。”親自查究訊問這一案件。王甲知道劉敞能為自己伸冤,才敢告知真相,原來殺人的,是姓陳的富人。這件事被相互傳告,人們認為劉敞明智如神。

  劉敞因為對事情的看法跟眾人相悖,請求出任永興軍知軍,被授予翰林侍讀學士。大姓范偉非法謀取利益,冒占同姓戶籍五十年(來逃避徭役),掌握官府的弊端,屢次犯法。劉敞追究查處他犯罪之事,范偉也承認自己的罪過。沒有等到(范偉)接受處罰,劉敞被召回京,任職三班院,范偉立即推翻前面的罪狀,到了四五次(也不能定罪),最后由御史臺審定,做出判決。

  劉敞侍奉英宗擔任講讀,常常依據(jù)經(jīng)書談論事情,借此來諷諫。 當時兩宮正有小人說離間的話,進諫的人有揭發(fā)的卻過于直率。劉敞在皇帝面前講讀《史記》,講到堯把天下交給舜時,劉敞拱手進言說:“舜,(出身)極其低微,堯把帝位禪讓給了他,天地享有他,百姓愛戴他,不是有別的辦法,只是因為舜有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的品德,光耀于天地罷了。”皇帝恭敬地站起身子表情嚴肅起來,知道劉敞是用道理來諷喻。皇太后聽說了這件事,也非常高興。

  (劉敞)積勞成疾,眼睛昏花,多次休假。病情稍微好些,又請求出外任職,讓他擔任汝州知州,不久改任集賢院學士,兼任南京御史臺。熙寧元年,去世,享年五十歲。


猜你感興趣:

1.高考語文文言文史記田單列傳閱讀題附答案

2.2017年高考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

3.高考語文文言文晉書王嘉傳閱讀題附答案

4.高考語文文言文舊唐書烏重胤傳閱讀題附答案

5.舊五代史和凝傳高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題附答案

6.高考語文文言文與李翱書閱讀題附答案

185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