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課文《鴻門宴》教學設計之四
《鴻門宴》是一篇傳統(tǒng)課文,教師在把握了閃耀著個性光芒的人物形象這一前提下,才能講出特色。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guī)淼母咧姓Z文課文《鴻門宴》教學設計之四,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語文課文《鴻門宴》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1.了解文中揭示的項羽的悲劇性格;
2.體會緊張復雜的情節(jié)、戲劇性的場面及個性化的人物語言;
3.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
二、學習重點
把握緊張場面對揭示人物性格的作用。
三、學法指津
(-)研讀步驟
步驟一:課前預習。
1.查字典,掃除讀音障礙,能通順朗讀;
2.查注釋,初步了解文意,掌握課文訓練重點中要求理解的詞語的含義;
3.查資料,了解與課文有關的背景材料。
步驟二:課文分析。
1.析主旨,明確全文情節(jié)發(fā)展過程2”’
2.析人物,把握主次關系及作者態(tài)度;
3.析特色,了解文章的寫作特點。
(二)問題探究
1.鴻門宴的斗爭具有怎樣的深層背景?
劉邦、項羽都有南面稱孤的野心。當年劉邦看見秦始皇,曾十分羨慕地說:“大丈夫當如此也!”項羽也曾自負地說:“彼可取而代之!”秦王朝覆滅后,劉、項矛盾日趨激化,對農(nóng)民起義的勝利果實則拼死相爭。
2.鴻門宴上雙方的形勢關系是如何轉(zhuǎn)換的?
宴前(非正面交鋒)劉被動項主動,兩告兩定。曹無傷告密是導火線,戰(zhàn)云密布;項伯夜告卻是一個轉(zhuǎn)折點,緩和氣氛。項羽攻劉的決定是一時之氣,不久“風正云散”;劉邦見項羽的決定卻是深思熟慮之舉,次日即成行。
宴中(正面交鋒)劉被動項主動,三起三落。范增“數(shù)目”“舉玦”,一起;召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二起;樊噲闖帳,項羽“按劍而跽”,三起。真是“黑云壓城城欲摧”,似乎一場血肉橫飛的爭斗不可避免。但樊噲受賜、慷慨陳詞竟讓項羽“不忍之心陡起,英雄相惜之念生”,劉邦的借故逃席更是將危險消彌于無形。
宴后(非正面交鋒)劉主動項被動,兩毀兩受。借故離席畢竟是權(quán)宜之計,毀約逃席脫身回營則徹底扭轉(zhuǎn)了被動局面。項羽受璧既預示了情節(jié)的徹底緩和,也更強烈地體現(xiàn)了項羽的悲劇性格。至于張良受托,是其“忠心之舉”,范增毀玉,則為“憤怒之為”。
3.從鴻門宴斗爭中試分析劉、項性格特點。
項羽“自矜功伐”、“為人不忍”。“輕信項伯,許諾善遇劉邦,一不忍;聽信劉邦,不應范增,二不忍;寬容樊哈,產(chǎn)生相惜之心,三不忍;不究逃席,安然受璧,四不忍。以上不忍皆緣自項羽自矜功伐,這一切不僅使他喪失了殺劉邦的時機,而且導致最終的“烏江自刎”。相比之下劉邦則復雜多了:既膽怯又勇敢(聞項怒則怯,赴宴會則勇);既機智又狡詐(拉項伯,先責己是智,罵鯫生、責告密者則詐);既能屈又能伸(先破秦先道歉,居下座無怨言,出而未辭覺失禮);既知人善任又善納忠言(以張良為佐并聽從其建議)等。
高中語文課文《鴻門宴》教學設計之四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