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說明文練習題
初中語文說明文練習題
說明文,就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以知識的文章。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語文說明文練習題以供大家學習參考。
初中語文說明文練習題(一)
蜱(pí)屬于寄螨目、蜱總科,蜱是許多種脊椎動物涔表的暫時性寄生蟲,是一些人獸共患病的傳播媒介和貯存寄主。
蜱在釘刺吸血時多無痛感,但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腫、急性炎癥反應,還可引起繼發(fā)性感染。有些硬蜱在釘刺吸血過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經毒素可導致宿主運動性纖維的傳導障礙,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現象,可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稱為蜱癱瘓。
蜱喜歡生活在田間草地森林。蜱是吸血的,吸血時體積膨脹能比以前大幾倍,發(fā)現停留在皮膚上的蜱時,切勿用力撕拉,以防撕傷組織或口器折斷而產生皮膚繼發(fā)性損害??捎脢A子夾、煙頭燙等方式讓其脫離你的體表,也可用氯仿、乙醚、煤油、松節(jié)油或旱煙涂在蜱頭部待蜱自然從皮膚上落下;對傷口進行消毒處理,如口器斷入皮內應用手術取出;傷口周圍可用0.5%普魯卡因局封;出現全身中毒癥狀時可給予抗組胺藥和皮質激素發(fā)現蜱咬熱及蜱麻痹時除支持療法外,需作相應的對癥處理,及時搶救,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動史者,一旦出現發(fā)熱伴全身不適、頭痛、乏力、肌肉酸痛等癥狀,應及早就醫(yī)。
如何防范蜱呢?普通殺蟲劑就能殺死蜱。主要從三個方面防范。一是殺蟲劑。二是環(huán)境防治方法,草原地帶采用牧場輪換和牧場隔離辦法滅蜱。對于自然界中游離蜱,可采用局部火燒或化學防治等方法滅除。對于進入室內的蜱、螨,首先要消滅來源,禽獸的窩舍應遠離住房,并經常打掃干凈,墻面縫隙也要抹平。同時,禽獸的窩舍和活動處所要進行噴藥。為了防止蜱、螨侵入室內,可將松香、蓖麻油黏膠涂于20cm寬的長紙條上,放置在靠近門窗附近的墻基地面,進行粘殺。三是個人防范。進入有蜱地區(qū)要在領口、袖口、褲腳等處噴涂0.2%敵百蟲水溶液或0.5%擬除蟲菊乙醇溶液。頸、手等外露體表,可涂抹避蚊胺或鄰苯二甲酸二甲酯等驅避劑。在蜱媒病流行地方野外工作要盡量少接觸雜草;休息時,要彼此脫衣互相檢查,及時除掉侵襲的蜱。
(選自《瀟湘晨報》,有刪改)
1.請說說蜱蟲是一種什么樣的蟲子(2分)
2.蜱蟲在皮膚上時應該怎樣處理?對自然界的蜱蟲可以怎樣防范?(3分)
3.請對下面的劃線詞語做些點評。(3分)
“有些硬蜱在釘刺吸血過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經毒素可導致宿主運動性纖維的傳導障礙。”能否把“有些”去掉?“宿主”是否可以改為“人”?
4.有些人對蟀蟲具有恐慌心理,請寫一則科普廣告進行宣傳。(3分)
初中語文說明文練習題(二)
?、僖恍┯兄L距離遷徙習慣的動物,如海龜、鳴禽、黑脈金斑蝶和大西洋鮭等,它們?yōu)榱藢ふ倚碌氖澄飦碓?、繁殖場所和棲息地而長途跋涉,形成大自然中一道奇?zhèn)邀惖莫毺鼐坝^。動物的長距離遷徙能力令人嘆為觀止。北極燕鷗是動物界長途遷徙記錄的保持者,在一年的時間里,它們從北極飛往南極,又從南極返回北極,路途長達兩萬千米。幼鮭從出生地的淡水河游經幾百千米到達海洋,成年后再回游到出生地。黑脈金斑蝶是一種看上去十分脆弱,實際上卻非常堅強的生物,它們的遷徙路線幾乎遍及北美洲。
?、谶@些動物沒有指南針,沒有衛(wèi)星導航系統,沒有勘測地圖,沒有雷達,沒有我們人類所擁有的種種復雜的儀器和工具,那它們是如何長距離遷徙而不迷路的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直到最近才開始逐漸解開謎底。
③動物的長距離遷徙能力或許源于它們所擁有兩種杰出的超感能力:偏振光視力和磁感受力。人眼能看到自然光,但人眼沒有辨別和覺察偏振光的能力。每當黎明和黃昏,太陽低垂在地平線下時,人眼便無法看到太陽的光線,但鳥類和蝴蝶卻能看到此時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偏振光。科學家認為,鳥類等動物正是以這種偏振光作為遷徙路途中準確的參照點。
?、苓w徙動物還有可能利用它們體內的“磁羅盤”來進行導航。最近對信鴿的研究發(fā)現,它們的喙部含有一種微小的磁性晶體。這是一種“磁鐵礦”,直接與神經系統相連,磁性受體起著羅盤的作用。這種簡單但可靠的羅盤對地球磁場十分敏感。
⑤研究發(fā)現,遷徙動物擅長在大自然中尋找各種可用于導航的線索,如太陽、星星和地標等,加上它們出色的辨別偏振光的能力和對磁場的敏銳感覺,在它們的大腦里很自然地形成了一幅精確的線路圖,引導它們完成驚人的千里遷徙。
(節(jié)選自2011年第11期《大自然探索》)
1.本文說明的對象是( )
A.動物的超感導航能力B.動物有長距離的遷徙能力
C.動物遷徙有精確地線路圖D.令人嘆為觀止的動物遷徙
2.本文說明的順序是( )
A.空間順序B.邏輯順序C.時間順序D.邏輯順序和空間順序
3.根據文意,下列與遷徙動物相關的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海龜、鳴禽、黑脈金斑蝶和大西洋鮭等,這些有著長距離遷徙習慣的動物,為了尋找新的食物來源、繁殖場所和棲息地而進行長途跋涉。
B.科學家認為,偏振光是鳥類等動物在遷徙路途中準確的參照點。
C.鳥類和蝴蝶遷徙時能看到人無法看到的太陽照射到地面上的偏振光。
D.北極燕鷗在一年的時間里,它們從北極飛往南極,又從南極返回北極,路途長達兩萬千米,遷徙線路幾乎遍及北美洲。
4.下列表述與本文內容完全一致的一項是( )
A.遷徙動物能長距離遷徙而不迷失方向,只因為它們具有出色的辨別偏振光的能力和對磁場的敏銳感覺。
B.鳥類的喙部都有一種“磁鐵礦”,直接與神經系統相連,磁性受體起到羅盤的作用。
C.遷徙動物善于在遷徙時尋找太陽、星星和地標等作為導航線索。
D.遷徙動物是利用它們體內的“磁羅盤”來進行導航的。
初中語文說明文練習題(三)
在各國的神話故事中,都有著許多關于隱身術的描寫。那些神通廣大的仙人們憑借著
隱身術,來無影去無蹤,著實令人羨慕。
其實,在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這些肉體凡胎的普通人依靠某種科技手段,也能夠實現“隱身”。
2003年1月,日本的一位教授就向人們展示了他研制的“隱身風衣”。人們只要穿上這件“隱身衣”,身體便會瞬間“消失”。
原來,這件風衣是用一種特殊的反光材料做成的,風衣里面安裝有無數的攝像頭。這些攝像頭能夠將穿風衣者身后的景物拍攝下來,然后投影到風衣的前面,這樣就使我們的眼睛產生錯覺,以為穿風衣者變成了透明人.我們能夠透過他的身體看到他身后的東西。
近幾年,科學家們在研究“隱身術”方面又取得了新的突破。最近,英國倫敦帝國學院教授亨利·彭德利領導的科研小組,成功研究出一種能夠讓物體隱形的納米“超材料”。任何物體只要披上用這種“超材料”制成的“斗篷”,就能夠從人們的眼皮底下“消失”。
這種用“超材料”制成的“隱身斗篷”效果雖然很神奇,原理卻十分簡單。我們都知道。物體之所以能夠被人眼看見,是由于物體發(fā)出的光或物體表面反射的光進入人的眼睛,刺激視覺神經,進而在視網膜上形成影像。用“超材料”制成的“隱身斗篷”可以最大限度地阻止物體表面的光反射,光線照到物體表面,不僅不會產生反射,而且還能夠繞過物體表面,然后在物體的身后重新匯合。整個過程就像水流經過一塊光滑的巖石一樣,當水遇到巖石時會發(fā)生分流,經過巖石后又重新匯流到一起。由于沒有反射光進入人的眼睛,人眼便看不見物體。同樣,由于光線能夠在物體身后重新匯合,照射到物體身后的景物上,然后又順著原路反射到人的視神經上,于是人眼便看見了物體身后的景物。如此一來,便給人造成一種錯覺,以為物體披上“隱身斗篷”后就變成透明的了。
當然,這個“隱身斗篷”項目現在還處于研究階段,不過彭德利教授有信心在5年內讓這項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投入實際應用。到那時,建筑物的墻壁可以建成透明的,保溫和隔音效果卻絲毫不受影響;橋梁和摩天大樓可以看上去好像飄浮在空中……
“隱身斗篷”在軍事領域也大有用武之地。它能夠輕而易舉地讓一輛軍車,甚至是一輛坦克瞬間“消失”。試想一下,如果你只能從車輪揚起的塵土來想像一支行進中的軍隊,你又怎能與其進行戰(zhàn)斗呢?
1.文章開頭介紹神話故事中的仙人們來無影去無蹤,有什么作用? (2分)
2.本文介紹了“隱身技術”哪些方面的內容? (4分)
3.文中劃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4.“用“超材料”制成的‘隱身斗篷’可以最大限度地阻止物體表面的光反射”中的“最大限度地”能否去掉?為什么? (2分)
5.除文中介紹的外,在現實生活中,你認為隱身技術還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應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