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素大草千字文作品欣賞
懷素大草千字文作品欣賞
懷素(737-799年),俗姓錢,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圣"。自幼出家為僧,經(jīng)禪之暇,愛好書法,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形成唐代書法雙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懷素的草書人生吧。
人物生平
懷素十歲時"忽發(fā)出家之意",父母無法阻止。進入佛門后,改字藏真,史稱"零陵僧"或"釋長沙"。家貧,買不起紙張,只好在寺院的墻壁上、衣服上、器皿上,芭蕉葉上,練習書法;為了練字,還制作了一塊漆盤。
懷素年輕時,書法在于"不師古"。按照中國的筆法傳承,他還"不得法",還處于正統(tǒng)書法的門外。
乾元二年(759年),懷素正值弱冠之年,慕名前往李白處求詩。兩個人性情相近,李白愛其才,還為他寫下《草書歌行》。
唐寶應元年(762年),懷素他由零陵出發(fā),作萬里之行,求師訪友,經(jīng)衡陽、客潭州。
唐寶應元年(763年),懷素又開始北上岳州(今湖南岳陽)。
唐大歷元年(766年),懷素寫《秋興八首》。懷素此帖的書風,到這時還未發(fā)育成熟,而他的內(nèi)心也處于彷徨階段。無論是起筆、行筆、收筆,遠還沒有邁進晉人的門檻。
唐大歷二年(767年),懷素南下到廣州向徐浩學筆法。時徐浩去廣州任刺史,此行目的并沒有達到。同年冬或三年春,張謂奉詔回京任太子左庶子,于是懷素隨同張謂一同進京。有幸見到王羲之、王獻之作品,也鑒賞到《曹娥碑》。 在長安,懷素前后大約滯留了5年的時間。
唐大歷三年(768年)春,懷素"遂擔笈杖錫,西游上 國,謁見當代名公",在衡陽與同舟北上的王邕等共游山水。當時,恰逢貶來潭州(長沙)任刺史的張謂回朝復職,懷素便與之同伴入秦。入京后拜會張旭的弟子鄔彤,并引以為師。鄔彤把張芝臨池之妙、張旭的草書神鬼莫測,以及王獻之的書法,都一一講解給了懷素;離別之時,鄔彤又將作字之法,一個"悟"字教給懷素。
唐大歷六年,懷素母病甚重,遂于臘月初回鄉(xiāng)探視,以待湯藥。懷素覲親以后,即重返京師。
唐大歷七年(772年),九月左右,懷素返回故鄉(xiāng),繞道東都洛陽南下,拜會顏真卿。 顏真卿把"十二筆意"即"平謂橫、直謂縱、均謂間、密謂際"等傳授給了懷素,并告訴懷素,他二十多歲時,曾游長安,師事張旭二年,略得筆法,自以為未穩(wěn)。顏真卿并為懷素作《懷素上人草書歌序》。
唐大歷十一年(777年)八月六日,創(chuàng)作《自敘帖》。帖中概括了他一生的主要事跡,在《自敘帖》中,懷素對給予自己藝術有所教益的幾位重要人物都留下了篇幅。
唐貞元三年(787年),懷素與陸羽相識并相交。陸羽寫下了《僧懷素傳》,是研究懷素的第一手資料。
唐貞元十五(799年),懷素又回到了零陵,寫《小草千字文》。
晚年在四川成都寶園寺度過,唐貞元十五年(799年),患風痹病,圓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