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啦 > 實用范文 > 心得體會 > 心得體會 >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學生心得體會

時間: 小瓊0 分享

  相信很多同學都已經收看了《慶祝改革開放》,很多同學感嘆改革開放后互聯(lián)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這不,今天才召開的大會,小編就馬不停蹄給大家收集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學生心得體會,覺得好就分享給大伙吧!

時間:2018年12月18日

地點:人民大會堂

事件: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

點擊進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學生后感|心得體會10篇【xuexila出品】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學生心得體會篇1

  今天,觀看了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直播,我感觸很多,認識了很多以前不認識的國際貢獻者。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改革開放已經經歷了40年。這40年中,國家在黨的領導和全體人民的努力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也已經深深融入了我們的生活。

  回顧40年歷史,可以說,沒有當時對馬克思主義教條式理解的突破,就沒有思想的解放,就沒有改革開放,就不可能產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40年來,我們黨形成并確立的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就其邏輯演進程序而言,完全是以真理標準大討論為起點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的實踐中形成的,并且隨著改革開放實踐的發(fā)展而不斷豐富完善,實踐性是其最鮮明特征。實踐的觀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和邏輯主線,是中國改革開放理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

  改革方法論的堅實基礎。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成功是以科學的方法論做支撐的。這個方法論就是在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中深入黨心、民心的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雖然沒有產生新的思想,但是,卻使人們的思想撥亂反正,重新回歸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更重要的是使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和實踐方法論有了深刻的認識。大討論使人們在大是大非面前自覺或不自覺地堅持用實踐的觀點分析問題,用實踐的標準衡量是非。我們在改革開放之初的“不爭論”、“摸著石頭過河”以及后來的“抓大放小”、“有所為,有所不為”等都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方法。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等重大戰(zhàn)略思想的形成,不僅依據了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而且也是尊重群眾在實踐中的首創(chuàng)精神、集中全黨智慧、正確地總結改革開放實踐經驗的產物。40年的歷程證明,只有立足于歷史的實踐,著眼于新的實踐,才能產生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巨大理論勇氣,才能開創(chuàng)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新境界。

  40年奮斗,40年拼搏,我們黨和人民經受了一次又一次考驗,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在探求真理,認識真理,繼續(xù)推進改革開放偉大事業(yè)方面,也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一:思想的束縛是最大的束縛,只有思想大解放,生產力才能大發(fā)展。

  真理標準問題討論所形成的精神,就是勇于沖破陳舊觀念和習慣勢力束縛的創(chuàng)新精神,就是敢于解放思想的大無畏精神。這是歷史留給我們最珍貴的精神財富。今天,我們要繼續(xù)推進改革,就必須發(fā)揚真理標準大討論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沖破所有束縛。實踐永無止境,發(fā)展永無終點,舊的思想僵化解決了,新的思想僵化還會出現,因而,解放思想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40年改革開放的經驗表明:思想的束縛是最大的束縛,思想的解放是最大的解放。沒有思想的解放,就不可能有體制、機制的解放??梢哉f,每一次時代的大變革、社會的大進步,首先是一場思想的大解放、觀念的大更新。我們只有不斷適應實踐的深化,敢想、敢試、敢冒、敢闖、敢干,勇于沖破思想、體制、機制的束縛,才能不斷解放生產力,才能使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我們的黨永葆生機和活力。

  二:深刻認識國情,牢牢把握國情,堅持一切從國情出發(fā)。

  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一切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是真理標準大討論形成的共識。這一共識對于我們今天的現實仍有很強的指導意義。經過40年的改革,我國發(fā)展雖然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但是,如何科學地認識國情,依然是我們黨和國家的重大戰(zhàn)略課題。事物是不斷發(fā)展的,國情也是千變萬化的,我們不僅要立足于當今的國情,也要考慮以往的國情和未來的國情;不僅要洞悉國內,也要放眼世界。就國內而言,改革已進入“深水”區(qū),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國力日益強盛,矛盾日益突出。從國際上看,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國與國之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聯(lián)系日益緊密,突發(fā)事件的“蝴蝶效應”越來越明顯,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臨的挑戰(zhàn)也前所未有。十七大報告做出的“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定位,是從社會性質和社會發(fā)展階段上對我國國情所作的總體性、根本性判斷。在準確把握國情的宏觀定位前提下,我們還必須從中觀和微觀層面深刻認識和牢牢把握國情,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清醒頭腦,登高立足,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三:群眾的利益是最大的利益,群眾的需求是最大的需求,群眾是改革的真正主體。

  改革開放40年的歷史告訴我們,像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這樣的思想解放運動,絕不是理論家或政治家們主觀隨意的行為,也不是單純的兩種不同學術觀點的爭論,而是客觀社會矛盾運動的外部反映。這場大討論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成功,其根本原因是得到了全黨全國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反之,失黨心,失民心,即使一些人手中握有大權,最后還是要被歷史淘汰。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群眾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主體,是創(chuàng)造一切社會財富的主體,也是社會需求的主體,因此,無論什么時候都必須堅持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的成果由人民共享這一基本原則。過去,我們黨緊緊依靠全國各族人民,寫下了光輝的篇章,取得了偉大的成就;今后,我們黨要譜寫更加壯麗的篇章,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還必須緊緊依靠全國各族人民?!叭嗣瘢挥腥嗣?,才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真正動力?!边@是一條永遠顛撲不破的真理。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學生心得體會篇2

  改革春風吹滿地,人民高興樂開懷。共慶改革開放好,人民安居又樂業(yè)。

  四十年彈指一揮間,我們的祖國政治、經濟、國防、科技、教育,工業(yè),農業(yè),民生等方方面面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真正的邁入了世界強國的行列,各方面的變化人們有目共賭,而且媒體多有報道,自己就不打算羅列了,今天只想從自家的生活變化寫上幾句,算回憶,也算紀念,以便使后人看到歷史的滄桑變化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1978年我考上大學讀書,那年正是改革開放第一年,自己經歷了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全過程。下面僅從工資、衣、食、住、行、娛幾個方面說說自家的變化。

  1978年讀大學時候,伙食不是很好,那時家庭收入很低,父母每月只給我40元錢吃飯,到食堂買飯菜時候,都要節(jié)省著花。那時每周有一頓紅燒排骨,0.72元一盤。每到那天中午,我們寢室的同學中午下課回來,趕快拿起飯盒到食堂站排去購買這個好吃的菜肴??墒俏以谀撬髮W讀書四年,竟然從沒有買過這個菜,因為0.72元對于我來說,能吃三頓飯菜呢,買紅燒排骨對于我來說,簡直是奢侈品。每天中午,我在只花費0.10元購買一個土豆燉白菜。花0.10元買兩個饅頭。

  記得一個朋友對于我說:

  從吃上看,記得他結婚后十幾年間,四口之家,吃糧就靠自己一個人每月40斤的商品糧(里邊有少許大米、白面的細糧指標,就是年、節(jié)改善用的了)和三畝口糧田種的糧食,基本是玉米,高粱等粗糧,勉強維持著溫飽。油很少,一個月不到一斤,菜基本是自家種什么吃什么,很少出外去買?,F在想起來還感到非常遺憾和內疚的是,兩個孩子小的時候在我的記憶中根本沒買過什么零食小食品之類的,就那么粗茶淡飯的過來了。那時最缺的還是燒柴,三畝口糧田打點玉米秸根本不夠燒的,買又沒有錢,所以只好下班后或節(jié)假日到野地里去揀柴禾,要不出去揀,鍋底就沒燒柴了啊!記得是73年吧,曾經在7月份到豆地里去拔草涼干了當柴燒,為了省燒柴,把大鍋改成了小鍋,用木頭自己和同事一起做了一個小風輪,當吹風機用了?,F在呢,吃的什么就不用說了吧,米、面、肉、菜,想吃什么就買什么,吃粗糧當改善了,燒更不用說了,用的是電和煤氣了。

  從穿著來看,現在是想穿什么就可以買什么,雖然不能算怎么高檔,但也是應有盡有,內衣,絨衣,西服,風衣,皮衣,皮鞋,運動鞋等等與四十年前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了啊!記得那時候是上班在家經常穿的就那么一套中山裝,冬季是穿著自家做的棉襖,穿的步鞋,膠鞋,下雨天就要光腳(為了省鞋),記得我在中學上班的時候,有一次剛下過雨,在村南的高崗上,我赤著腳跑步上班去,附近的老百姓看到了問我:“跑什么呀?”我說:“鍛煉啊!”(實際是怕遲到),我還記得65年入中專讀書前,根本就沒鋪過褥子,就那么一床棉被呀!在學校讀書的時候膠鞋、背心都打過補丁的?,F在恐怕看不到誰穿打補丁的衣服了吧。

  從行上看,現在雖然沒有私家車,但出門行走隨處可以坐車,太方便了。想當年是步行為主,我還記得在中專讀書的時候曾經一天步行50多公里回家,在中學教書的時候家距學校6公里,就是天天步行。還記得父親48年參加教育工作到80年離休,就沒買的起一輛自行車,上班全是步行的。現在想外出的話,坐火車,飛機,輪船,都可以的,交通的便利縮短了城市之間的距離。

  從娛樂方面來看,現在雖然家庭的配置不算高檔,但也是彩電,dvd ,vcd,電腦及附屬設備,錄音機,照相機,射像機,收音機等一應具全了,坐在家里,可以知道天下大事,看電影,看戲劇,可以隨時隨地的,但四十年前,家里連個收音機還沒有呢,要看場黑白電影也要跑10幾里路啊!

  家庭是社會的縮影,從自己采擷的四十年前后變換的幾個鏡頭,足以看到社會的變化,自己家在當地只能算個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但我已經感到很滿足,真的是感謝黨,感謝黨的改革開放的好政策,否則不會有我和我的家庭的今天,現在自己即將退休,我要好好享受改革開放帶來的好成果,開開心心的安度晚年,自己要為改革開放鼓與呼,讓更多的人體驗到這種幸福和快樂!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學生心得體會篇3

  我是一個00后的少年,伴隨開放并沒有40年,或許真切感受到改革開放的時間甚至更短,但我想用我的童年、少年、青年來表白我和改革開放一起走過的日子。

  童年的時候玩具都是自己做,天地萬物都是我們的玩具,穿的衣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鳖伾珕我?、樣式簡單,也很少有品種多樣的蔬果肉類,夏天就是吃著一毛錢一根的棒冰。少年時,健力寶、可口可樂和各種新奇的圖書逐漸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一毛錢的棒冰消失了,各式各樣的雪糕占據了我青澀的眼球,連環(huán)畫也被錄像帶和裝幀精美的漫畫小說所取代,打電話用的IC機也逐漸被手機所取代,寄封信再也不用登上一周,而是用E-mail分分鐘搞定,播放的也不再僅僅是新聞聯(lián)播和動物世界了。青年的我雖然已經對街邊數不盡的零食不感興趣了,卻發(fā)現汽車、飛機、輕軌、地鐵已經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了。小霸王游戲機已經完全被網絡游戲所取代,超市的蔬菜比肉更受歡迎,認識了很多各種各樣的世界名牌。電腦和網絡已經悄然的架構起了我生活的點、線、面。

  改革開放四十年,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在思考同一個問題:我跟這個時代有什么關系,我有沒有辜負這個時代,這個時代有沒有辜負我,這個時代從不辜負人,它只是磨煉我們,磨煉每一個試圖改變自己命運的平凡人。有人嘆息青春散場,歷史已經結束了,要寫回憶錄了。但是更多的人開始吟唱世界如此之新,一切尚之命名。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學生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1.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大學生心得體會3篇

2.2016年新課標改革心得體會

3.改革開放三十年心得體會教師5篇

4.參觀改革成果心得體會3篇

5.2016年四個全面學習心得體會

6.全面深化改革學習體會短篇6篇

7.關于改革開放心得感想3篇

2277063